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马克思“一个筋斗”思维方法的研究及其重要启示
1
作者
冯景源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我在《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制定及其研究的意义》(《东南学术》2016年第2期)已有论述。有人问,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者是谁介绍的,他怎么会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的确,这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个谜。对...
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我在《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制定及其研究的意义》(《东南学术》2016年第2期)已有论述。有人问,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者是谁介绍的,他怎么会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的确,这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个谜。对于这个谜,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筋斗"。"一个筋斗"是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和论证的。"一个筋斗"是一个认识论问题。作为认识论,它有一个自己的内在机制。研究马克思"一个筋斗"的思维方法,在现在很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
《德法年鉴》
一个筋斗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原文传递
李大钊: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
1
2
作者
冯景源
《观察与思考》
2021年第12期5-17,共13页
李大钊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在此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李大钊的思想定格在《资本论》上,依据是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二是研究的方法是"从后思索",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法?因为不是回顾...
李大钊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在此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李大钊的思想定格在《资本论》上,依据是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二是研究的方法是"从后思索",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法?因为不是回顾他的生平,而是探索他思想的逻辑历程;三是李大钊思想转变的特征——"一个筋斗"的原因;四是在以上阐述的基础上,着重说明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上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资本论》
唯物史观
“
一个筋斗
”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制定及其研究的意义——兼谈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
2
3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0,246,共11页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关注文献的探讨。在这种研究中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有一个特点:它是从共产主义理论开始的。可以说,没有共产主义理论就不会有"三者统一"的问题。共产主义理论是"三者统一"的核心...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关注文献的探讨。在这种研究中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有一个特点:它是从共产主义理论开始的。可以说,没有共产主义理论就不会有"三者统一"的问题。共产主义理论是"三者统一"的核心。对马克思来说,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理论的制定,是共产主义科学论证过程中的需要,而这种论证是在不同的阶段上进行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阶段性,我们称"理论驿站"。依据"从后思索"的观点,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确立,不仅是理解马克思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学批判研究和哲学批判研究,也是了解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过程,也可以透视出他为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献身的伟大一生的内在原因。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也是我们今天从严治党的需要。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三者统一"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
《德法年鉴》
“
一个筋斗
”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一个筋斗”思维方法的研究及其重要启示
1
作者
冯景源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文摘
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我在《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制定及其研究的意义》(《东南学术》2016年第2期)已有论述。有人问,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者是谁介绍的,他怎么会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的确,这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个谜。对于这个谜,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筋斗"。"一个筋斗"是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和论证的。"一个筋斗"是一个认识论问题。作为认识论,它有一个自己的内在机制。研究马克思"一个筋斗"的思维方法,在现在很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革命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
《德法年鉴》
一个筋斗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李大钊: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
1
2
作者
冯景源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观察与思考》
2021年第12期5-17,共13页
文摘
李大钊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在此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李大钊的思想定格在《资本论》上,依据是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二是研究的方法是"从后思索",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法?因为不是回顾他的生平,而是探索他思想的逻辑历程;三是李大钊思想转变的特征——"一个筋斗"的原因;四是在以上阐述的基础上,着重说明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上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资本论》
唯物史观
“
一个筋斗
”
共产主义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制定及其研究的意义——兼谈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
2
3
作者
冯景源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0,246,共11页
文摘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关注文献的探讨。在这种研究中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有一个特点:它是从共产主义理论开始的。可以说,没有共产主义理论就不会有"三者统一"的问题。共产主义理论是"三者统一"的核心。对马克思来说,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理论的制定,是共产主义科学论证过程中的需要,而这种论证是在不同的阶段上进行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阶段性,我们称"理论驿站"。依据"从后思索"的观点,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确立,不仅是理解马克思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学批判研究和哲学批判研究,也是了解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过程,也可以透视出他为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献身的伟大一生的内在原因。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也是我们今天从严治党的需要。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三者统一"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关键词
共产主义
《德法年鉴》
“
一个筋斗
”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马克思“一个筋斗”思维方法的研究及其重要启示
冯景源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原文传递
2
李大钊: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的重要贡献
冯景源
《观察与思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制定及其研究的意义——兼谈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核心”问题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