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馬王堆《陰陽五行》甲篇“室”補札
1
作者 高一致 徐丹 《简帛研究》 2024年第1期197-205,共9页
馬王堆帛書《陰陽五行》甲篇“室”2行上“室刀高之”之“刀”,可讀作“迢”,“刀(迢)高”即高峻義。3行上“■其宫”之“■”讀作“圜”,“■(圜)其宫”是指將家宅之牆垣築成圓形。3行上“■(築)■(牆)尌之正室”之“尌”應讀作“屬”... 馬王堆帛書《陰陽五行》甲篇“室”2行上“室刀高之”之“刀”,可讀作“迢”,“刀(迢)高”即高峻義。3行上“■其宫”之“■”讀作“圜”,“■(圜)其宫”是指將家宅之牆垣築成圓形。3行上“■(築)■(牆)尌之正室”之“尌”應讀作“屬”,連接義,“正室”或指祖廟之類。5行下“爵宫■(庭)以■(築)■(牆)”之“爵”讀作“削”,“宫庭”疑指中庭天井或堂下院落。8行下“以泰井之土■(塗)”之“泰”或逕讀作“汏”,洗滌、淘洗義,“汏井”意近於淘井。9行下“樹木當比隅”是説樹木對著宅舍四角。10行上“東■(牆)以爲危”之“危”當如字讀,訓作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馬王堆帛書 《陰陽五行》 形法 相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篇订补《汉语大词典》九则
2
作者 陶浩 熊贵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5-59,共5页
马王堆汉墓帛书《阴阳五行》甲乙篇是汉代重要的数术文献之一,这批材料的内容与外形(文字)产生时期相同或接近,且口语性强,真实度高,具有极强的使用价值。笔者从增补词条、增补义项、书证订补方面列举了九例来订补《汉语大词典》。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阴阳行》 订补 《汉语大词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馬王堆漢墓帛書《陰陽五行》甲篇——《徙》《天地》《女發》《雜占之二》綴合校釋
3
作者 名和敏光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18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馬王堆漢墓帛書《陰陽五行》甲篇是殘損很嚴重的一篇,《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的復原工作雖然得到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有不少殘片沒能綴入,也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本文討論該篇《徙》《天地》《女發》《雜占之二》章的復原問題。我們發現... 馬王堆漢墓帛書《陰陽五行》甲篇是殘損很嚴重的一篇,《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的復原工作雖然得到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有不少殘片沒能綴入,也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本文討論該篇《徙》《天地》《女發》《雜占之二》章的復原問題。我們發現,《集成》此處的圖版有拼錯帛片的地方,也有標錯編號的地方,釋文的行號有和圖版不一致的地方,本來上下可以連讀的地方沒有連讀。本文調整帛片的位置,拼綴一些殘片,並提供新的釋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陰陽五行》甲篇 《徙》 《天地》 《女發》 《雜占之二》 新釋文 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校读札记
4
作者 高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刑德》甲篇“德徙土”“(刑)居木”应改释为“德居土”“(刑)【从水】徙木”,离【=(离,离)廿(二十)岁而复并居】水”应改释为“离行【十六岁而复并居木,廿岁复并居】水”,“有胜日”应改释为“十胜曰”,“【(刑)、德】以子徙”应改释... 《刑德》甲篇“德徙土”“(刑)居木”应改释为“德居土”“(刑)【从水】徙木”,离【=(离,离)廿(二十)岁而复并居】水”应改释为“离行【十六岁而复并居木,廿岁复并居】水”,“有胜日”应改释为“十胜曰”,“【(刑)、德】以子徙”应改释为“【六康曰:】以子徙”,“倍(背)(刑)德,益”应改释为“逆(刑)德,胜”,“日之奇□□□□伐国□□□□□胜之”可补为“日之奇□以为□伐国,地之,逆刑德,胜之”。此外,本文缀合了《阴阳五行》乙篇《刑日图》的两块帛片,发现了《五行禁日》中被误剪的“斩”字,找到属于该篇的六块残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 《刑德》甲篇 《阴阳行》乙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的式盘与式占
5
作者 李忠林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5-37,共13页
式占是中国传统星占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推测其出现于战国,盛行于秦汉。作为式占的必要技术装备,存世式盘多属汉代,亦可佐证上述结论。笼统言之,见于式盘的坐标系统有天干、地支、二十八宿、十二月将、北斗、八卦、四门,但细审天、地盘,... 式占是中国传统星占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推测其出现于战国,盛行于秦汉。作为式占的必要技术装备,存世式盘多属汉代,亦可佐证上述结论。笼统言之,见于式盘的坐标系统有天干、地支、二十八宿、十二月将、北斗、八卦、四门,但细审天、地盘,会发现十二月将为天盘所必须,天干、地支、二十八宿为地盘所必须。传统以天盘象天、地盘法地的说法并不准确。天、地两盘共同构成了一个天、地、时、空混溶的特殊场域,在特定时间或空间节点上的阴阳五行属性不同,当一定的神煞在其中按照自有的规律运行时,就有了克合冲破的关系。六壬、遁甲、太乙虽属不同的式占体系,但均可依据式盘演式。经过演绎得到的“式图”图景才是术士占断吉凶休咎的依据。随着中国传统星占学的发展,术士逐渐摆脱了式盘这一具象化的物质形式,仅仅依靠计算来占星。这也是式盘在六朝以后很少见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式盘 式占 传统星占学 阴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王堆帛书《上朔》神灵名小考
6
作者 程少轩 《古文字研究》 2016年第1期474-478,共5页
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甲篇《上朔》章有如下一段文字①:■行之日为大上朔,五兇(凶)■;順娄(数)四日,四兇(凶)■;五日,寺△■;八日,无■;十二日,劳△■;十三日,大<六>兇(凶)■;逆数一日,女深■;七日,【1上】七兇(凶)。八朔无可... 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甲篇《上朔》章有如下一段文字①:■行之日为大上朔,五兇(凶)■;順娄(数)四日,四兇(凶)■;五日,寺△■;八日,无■;十二日,劳△■;十三日,大<六>兇(凶)■;逆数一日,女深■;七日,【1上】七兇(凶)。八朔无可以为。【1下】■[为]上朔,名为女淉,不可祭祀、诃(歌)藥(乐)、行、作事、■(拜)受爵,必有大咎,百事莫可,女子之事蜀(独)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阴阳行》 章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e Yin-Yang Wu-Xing Model of TCM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树新 张文然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8年第5期266-268,共3页
Although Yin-Yang Wu-Xing (Yin-Yang and Five-Elements, subsystems of human body) has bee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or more than 5 000 years, it has been primarily analytical or ... Although Yin-Yang Wu-Xing (Yin-Yang and Five-Elements, subsystems of human body) has bee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or more than 5 000 years, it has been primarily analytical or empirical in nature without a formal scientific foundation. Based on bipolar set theory, an equilibrium/non-equilibrium computational model of Yin-Yang Wu-Xing is proposed. The Yin-Yang Wu-Xing dynamical systems are formulated so that equilibrium and non-equilibrium conditions can be established and proved. Computer simulations of equilibrium and non-equilibrium processes show that this new approach can provide diagnostic decision support in TCM. Thus, this equilibrium-based approach provides a unique scientific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CM, Qi (vital energy), QiGong,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acupuncture channels) and herbal treat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provides a basic Yin-Yang cellular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modem scientific research in genomics such that regulation mechanisms of the ubiquitous YY1 protein for cell processes can be expl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N-YANG Five-Elements QI YOGA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Traditional Medicine Chinese Systems Biology Computer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