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旧戏改造之得失 以川剧《谭记儿》和京剧《锁麟囊》为例 |
张炼红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2
|
京剧程派名剧《锁麟囊》文本分析 |
王希宝
王琢珏
|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9 |
2
|
|
3
|
京剧程派名剧《锁麟囊》文本唱词英译研究——以“朱楼”“盘问”和“团圆”三场为例 |
王希宝
王琢珏
|
《戏剧之家》
|
2019 |
2
|
|
4
|
简论《锁麟囊》唱腔的特点 |
江丽
|
《北方音乐》
|
2017 |
1
|
|
5
|
《锁麟囊》和《珍珠塔》的人文审美探析 |
罗尚荣
刘洁
|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7 |
0 |
|
6
|
跨界传播:京剧的动漫化生存——以《锁麟囊》的改编为例 |
贺滟波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7
|
谈《锁麟囊》对《只尘谈》人物形象的艺术重塑 |
陈明霞
|
《文化艺术研究》
|
2015 |
0 |
|
8
|
论《锁麟囊》对《只尘谈》人物形象的艺术重塑 |
陈明霞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9
|
京剧程派名剧《锁麟囊》文本英译研究——以“朱楼”一场唱词为例 |
王希宝
王琢珏
|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9 |
0 |
|
10
|
《锁麟囊》艺术特征分析 |
伍俊龙
|
《戏剧丛刊》
|
2008 |
0 |
|
11
|
简论程砚秋唱腔特点——以《锁麟囊》为例 |
江丽
|
《黄河之声》
|
2017 |
0 |
|
12
|
《锁麟囊》与《杨门女将》的审美特点 |
王晓鑫
|
《福建艺术》
|
2012 |
6
|
|
13
|
京剧《锁麟囊》剧本译介的几点思考 |
董单
|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
2017 |
2
|
|
14
|
浅析京剧《锁麟囊》的主题内蕴 |
李宗霖
|
《艺苑》
|
2017 |
3
|
|
15
|
京剧《锁麟囊》剧名英译探究 |
项芯蕊
于金红
|
《戏剧之家》
|
2019 |
0 |
|
16
|
《锁麟囊》:花香永驻 |
彦军孟
|
《大舞台》
|
2011 |
0 |
|
17
|
字珠句玉锁麟囊——京剧《锁麟囊》“春秋亭”唱段赏析 |
沈鸿鑫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8
|
创新难,守旧亦难 看史依弘演《锁麟囊》的随想 |
张鹏崑
徐达平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9
|
亦“梅”亦“程”,华丽转身 评史依弘主演的《锁麟囊》 |
戴平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20
|
秦腔《绣荷囊》与京剧《锁麟囊》 |
仲居善
|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