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钱注杜诗》整理刍议 被引量:1
1
作者 曾祥波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钱注杜诗》一向被认为是清代“集大成”杜诗注的源头与最具原创性的注本。比对宋注与钱注,发现钱注承袭宋注的内容占全书百分之七十以上,在观点原创性上超出宋注的内容不多;受文献搜集的限制,钱注未能全面掌握宋注,且对宋注颇多误解... 《钱注杜诗》一向被认为是清代“集大成”杜诗注的源头与最具原创性的注本。比对宋注与钱注,发现钱注承袭宋注的内容占全书百分之七十以上,在观点原创性上超出宋注的内容不多;受文献搜集的限制,钱注未能全面掌握宋注,且对宋注颇多误解。在钱注并无整体原创性的前提下,其他直接或间接遵从钱注的清人代表注本(如仇、浦、杨等)对宋注的承袭问题也将逐次呈现。所以,杜诗研究应以宋代注本为起点,不应以清代注本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注杜诗》 杜诗 稿本 原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注杜诗》诠释方法略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郝润华 段海蓉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钱注杜诗》是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的力作,他用诗史互证方法对杜诗做了深刻诠释,同时也开启了诗歌解释方法的新领域,但历来却众说纷纭。本文通过探讨钱注中的以史证诗与以诗证史两个方面,进一步挖掘《钱注杜诗》的价值,从而揭示它在杜... 《钱注杜诗》是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的力作,他用诗史互证方法对杜诗做了深刻诠释,同时也开启了诗歌解释方法的新领域,但历来却众说纷纭。本文通过探讨钱注中的以史证诗与以诗证史两个方面,进一步挖掘《钱注杜诗》的价值,从而揭示它在杜诗学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注杜诗》 诠释方法 明末清初 诗歌批评 杜甫 史学 谦益 诗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生《杜诗说》与《钱注杜诗》关系述论——兼及钱注之得失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道贵 鲍恒 《中国韵文学刊》 2005年第2期91-96,共6页
黄生对《钱注杜诗》能持较为客观的态度。其《杜诗说》在史实考订、典故及地名注释与版本校勘等方面,对《钱注杜诗》多有借鉴,或引述,或申发,或辩误。对此作全面梳理论述,既能体现《杜诗说》的价值,又有助于认识《钱注杜诗》的得失。
关键词 黄生 杜诗说》 《钱注杜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学到诗歌诠释学——以《钱注杜诗》为中心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郝润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谈中国文化,离不开经学。离开经学,也说不清楚中国文化。经学有过如日中天的尊荣,也有过被打入冷宫的寂寞。造成这种大起大落,自有其历史原因。毛泽东同志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江泽民同... 谈中国文化,离不开经学。离开经学,也说不清楚中国文化。经学有过如日中天的尊荣,也有过被打入冷宫的寂寞。造成这种大起大落,自有其历史原因。毛泽东同志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江泽民同志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题词:“总结与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本着这一精神,我们以“经学与文献学的关系”为题,邀请国内一些学者笔谈。我们希望笔谈能够引起人们对经学的关注,促进学术的全面繁荣。据悉,由北京大学学者主持的《中华儒藏》已于2004年4月启动,由清华大学和新加坡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本年11月在北京举行,种种迹象表明,正确评价经学,给经学以应有的地位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诗歌诠释学 《钱注杜诗》 谦益 古典文献 文献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钱注杜诗》对清代诗歌诠释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郝润华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钱注杜诗》 清代 诗歌 诠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读杜小笺》到《钱注杜诗》
6
作者 孟飞 《杜甫研究学刊》 2013年第2期89-95,共7页
《钱注杜诗》是钱谦益在《读杜小笺》《二笺》的基础上踵益而成的杜诗注本,对于二书《钱注杜诗》既有吸收又有删改。通过比勘删改的文字,不仅可以考察钱谦益注杜前后所用版本及其笺注风格的差异,而且可以从中看出在此过程中钱谦益"... 《钱注杜诗》是钱谦益在《读杜小笺》《二笺》的基础上踵益而成的杜诗注本,对于二书《钱注杜诗》既有吸收又有删改。通过比勘删改的文字,不仅可以考察钱谦益注杜前后所用版本及其笺注风格的差异,而且可以从中看出在此过程中钱谦益"诗史互证"观念的不断深化,藉此亦可窥见钱氏入清前后处境及心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谦益 《读杜小笺》 《二笺》 《钱注杜诗》 版本诗史互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注杜诗》与“诗史互证”的批评方法
7
作者 朱易安 《中华文史论丛》 2001年第4期250-268,共19页
文学史上有“千家注杜”的说法,“千家注杜”的热潮始於末代,而现存的各种杜诗注本和选本则有二百多种。其中,杜甫诗集或全集的注本以宋、清两代为多。而清代似以钱谦益的《杜诗笺注》、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以及杨伦的《杜诗镜诠》... 文学史上有“千家注杜”的说法,“千家注杜”的热潮始於末代,而现存的各种杜诗注本和选本则有二百多种。其中,杜甫诗集或全集的注本以宋、清两代为多。而清代似以钱谦益的《杜诗笺注》、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以及杨伦的《杜诗镜诠》流传最广。但後两种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乾隆以後钱著被列为禁毁书,直至清代末年才得以再度传播。万曼的《唐集叙录》认为,清人杜诗注释本中比较通行的,首先是康熙三十二年(1693)雕版的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其次是雍正二年(1724)印行的浦起龙的《读杜心解》,而後便是乾隆末年(1795)杨伦的《杜诗镜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注杜诗》 批评方法 杜甫 诗歌研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宋本杜工部集》中的几个问题──附关于《钱注杜诗》和吴若本 被引量:9
8
作者 长谷部刚 李寅生 《杜甫研究学刊》 1999年第4期31-38,共8页
关键词 《钱注杜诗》 谦益 咏怀古迹 宋本 杜甫 几个问题 工部 杜集 文献价值 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注杜诗》禁毁后原刻批校本题识辑述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爽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8-84,共7页
《钱注杜诗》是清初成就甚大的杜诗注本,对有清一代治杜注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高宗乾隆三十四年(1769)六月,下旨钱谦益《初学集》、《有学集》禁书毁板.禁毁旋即波及钱谦益所有著述,辗转牵连,即使片简寸纸,亦难幸免,《钱注... 《钱注杜诗》是清初成就甚大的杜诗注本,对有清一代治杜注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高宗乾隆三十四年(1769)六月,下旨钱谦益《初学集》、《有学集》禁书毁板.禁毁旋即波及钱谦益所有著述,辗转牵连,即使片简寸纸,亦难幸免,《钱注杜诗》当然亦在其列。幸而钱注禁毁后亦不乏暗中收藏、批校者,经清之世,绵延不绝。本文以考察《钱注杜诗》禁毁后原刻批校本题识为切人点,钩稽前人未及之文献材料,旨在从一个侧面勾勒《钱注杜诗》暗中流传之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注杜诗》 禁毁 校本 杜诗 文献材料 谦益 清高宗 乾隆
原文传递
吴若本与《钱注杜诗》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锦芳 《杜甫研究学刊》 1990年第4期48-53,共6页
吴若,字季海,荆溪人,(一作字秀海,相州人)生活于南北宋之际。以上舍释褐,官修职郎,文学优,议论慷慨,屡犯颜上书。娶张邦昌女为妻,常劝张邦昌谏皇上花石事。绍兴年间,官建康通判。《杜工部集》二十卷,即校刻于此时。
关键词 《钱注杜诗》 通判 张邦昌 《杜工部集》 吴若本 南北宋 绍兴年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注杜诗》王士禛部分评语著作权属邵长蘅之考论(上)
11
作者 张学芬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6-23,共8页
王士禛评点《钱注杜诗》的杜诗评语与邵长蘅的杜诗评语基本相同,将二人杜诗评语全部辑录进行比较,根据《钱注杜诗》卷十一末朱笔书曰"乙未二月望月系毕"一语以及邵长蘅与宋荦的密切关系,对王士禛杜诗评语进行厘定考证,得出了... 王士禛评点《钱注杜诗》的杜诗评语与邵长蘅的杜诗评语基本相同,将二人杜诗评语全部辑录进行比较,根据《钱注杜诗》卷十一末朱笔书曰"乙未二月望月系毕"一语以及邵长蘅与宋荦的密切关系,对王士禛杜诗评语进行厘定考证,得出了《钱注杜诗》中王士禛的杜诗评语是佚名所录而成,且归属权实属邵长蘅的结论。杜诗评点出现文献混淆的原因,首先在于杜诗评点发展到清代,评点家甚多,集评本辑录数名家之评语,难免混淆;各种杜诗评点版本的评语本身常被借来借去,便出现了假冒现象。其次是邵长蘅杜诗评点具有独到之处,评点本又未刊刻示于公众,故会邵冠王戴。此外,评点者以王士禛之名势来提升《钱注杜诗》版本的传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注杜诗》 王士禛评语 邵长蘅评语 著作权 文献混淆之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注杜诗》王士禛部分评语著作权属邵长蘅之考论(下)
12
作者 张学芬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4-21,共8页
王士禛评点《钱注杜诗》的杜诗评语与邵长蘅杜诗评语基本相同,将二人杜诗评语全部辑录进行比较,根据《钱注杜诗》卷十一末朱笔书曰"乙未二月望月系毕"一语,以及邵长蘅与宋荦的密切关系,对王士禛杜诗评语进行厘定考证,得出了... 王士禛评点《钱注杜诗》的杜诗评语与邵长蘅杜诗评语基本相同,将二人杜诗评语全部辑录进行比较,根据《钱注杜诗》卷十一末朱笔书曰"乙未二月望月系毕"一语,以及邵长蘅与宋荦的密切关系,对王士禛杜诗评语进行厘定考证,得出了《钱注杜诗》中王士禛的杜诗评语是佚名所录而成,且归属权实属邵长蘅的结论。杜诗评点出现文献混淆的原因,首先在于杜诗评点发展到清代,评点家甚多,集评本辑录数名家之评语,难免混淆;各种杜诗评点版本的评语本身常被借来借去,便出现了假冒现象。其次是邵长蘅杜诗评点具有独到之处,评点本又未刊刻示于公众,故会邵冠王戴。此外,评点者以王士禛之名势来提升《钱注杜诗》版本的传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注杜诗》 王士禛评语 邵长蘅评语 著作权 文献混淆之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力恕《杜诗增注》与《钱注杜诗》关系述论
13
作者 李爽 《杜甫研究学刊》 2009年第1期63-71,共9页
夏力恕《杜诗增注》于清代杜诗注释评点著作中,深具独特的学术价值。夏注于评注中自觉贯穿一核心线索,注重揭示此条核心线索中杜诗所蕴涵之微旨,表现出对《钱注杜诗》学术创见核心内容的深刻认同,并作出重要发展。本文通过夏注与钱注之... 夏力恕《杜诗增注》于清代杜诗注释评点著作中,深具独特的学术价值。夏注于评注中自觉贯穿一核心线索,注重揭示此条核心线索中杜诗所蕴涵之微旨,表现出对《钱注杜诗》学术创见核心内容的深刻认同,并作出重要发展。本文通过夏注与钱注之比照考察,阐明夏注对钱注吸纳与发展之具体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力恕 杜诗 《钱注杜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注杜诗》和《读杜心解》阐释特色之比较
14
作者 李海燕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8-110,138,共4页
清代前期钱谦益的《钱注杜诗》和浦起龙的《读杜心解》运用传统阐释观念对杜诗进行阐释。前者力图考辨史实,批驳旧注,后者力图阐发杜甫的"蔼然忠厚之本心";前者侧重"知人论世",后者侧重"以意逆志"。两者... 清代前期钱谦益的《钱注杜诗》和浦起龙的《读杜心解》运用传统阐释观念对杜诗进行阐释。前者力图考辨史实,批驳旧注,后者力图阐发杜甫的"蔼然忠厚之本心";前者侧重"知人论世",后者侧重"以意逆志"。两者各有特色而又互补,共同丰富和发展了杜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阐释 《钱注杜诗》 《读杜心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雅去俗 推腐致新--略评《钱注杜诗》
15
作者 许永璋 《杜甫研究学刊》 1982年第2期77-81,93,共6页
“取雅去俗,推腐致新”为《钱注杜诗》自序中之语。虽属自评,却非自。细心以察,平情而论:《钱注杜诗》确尽“取雅去俗”之力,而成“推腐致新”之功。钱谦益生当明季,以文学冠东南,海内推服,如泰山北斗。且生有异慕,家藏异书,老而钠学,... “取雅去俗,推腐致新”为《钱注杜诗》自序中之语。虽属自评,却非自。细心以察,平情而论:《钱注杜诗》确尽“取雅去俗”之力,而成“推腐致新”之功。钱谦益生当明季,以文学冠东南,海内推服,如泰山北斗。且生有异慕,家藏异书,老而钠学,著述不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注杜诗》 谦益 略评 著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陆灿手批《钱注杜诗》价值发微
16
作者 胡晨晖 《杜甫研究学刊》 2025年第2期45-58,共14页
钱陆灿是虞山诗派第三代领袖,晚年致力于继承与推广钱谦益之学,推尊杜甫并多次批点《钱注杜诗》。钱陆灿手批杜诗征引广博,注意吸收明末清初杜诗学的新成果,保留了方文、王铎、杜濬等一批已佚的杜诗学资料。钱陆灿基本赞同钱谦益的“诗... 钱陆灿是虞山诗派第三代领袖,晚年致力于继承与推广钱谦益之学,推尊杜甫并多次批点《钱注杜诗》。钱陆灿手批杜诗征引广博,注意吸收明末清初杜诗学的新成果,保留了方文、王铎、杜濬等一批已佚的杜诗学资料。钱陆灿基本赞同钱谦益的“诗史互证”法,在钱、朱注杜之争中站在维护钱谦益的立场,但又保持一种理性的姿态,有意识地对“诗史互证”法进行了辩证梳理。钱陆灿的批点在名物注释、杜诗结构与艺术源流上时有独到之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钱注的不足,也为后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灿 批点《钱注杜诗》诗史互证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熙批点《钱虞山注杜工部集》考论
17
作者 张月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7,共10页
赵熙作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除诗歌创作追慕杜甫之外,手批杜诗也成规模。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四部赵熙批点杜集,手批《钱虞山注杜工部集》为其一。文章以是书为例,通过对底本寄青霞馆刊本铅印眉批作者的辨认,厘清其底本与神州国光... 赵熙作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除诗歌创作追慕杜甫之外,手批杜诗也成规模。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四部赵熙批点杜集,手批《钱虞山注杜工部集》为其一。文章以是书为例,通过对底本寄青霞馆刊本铅印眉批作者的辨认,厘清其底本与神州国光社刊本、国学扶轮社刊本三者出版脉络之关系;又以赵氏批杜勾连其诗文创作,着重考察该手批本所体现的独特文学文献价值,以期对赵熙杜诗学及杜集版本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熙 杜甫 手批本 《钱注杜诗》 寄青霞馆刊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注杜诗》与清代杜诗版本——以杜诗异文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阮丽萍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116,共12页
《钱注杜诗》是古典诗歌诠释史上的典范之作,钱氏"以注为著""诗史互证"的阐释方法,对清代杜诗诠释学影响深远。钱注杜诗的诠释学成就以版本校勘为基础,是书以"最为近古"的吴若本为底本,兼裒诸家所藏,是... 《钱注杜诗》是古典诗歌诠释史上的典范之作,钱氏"以注为著""诗史互证"的阐释方法,对清代杜诗诠释学影响深远。钱注杜诗的诠释学成就以版本校勘为基础,是书以"最为近古"的吴若本为底本,兼裒诸家所藏,是正讹舛,是入清以来第一本全面梳理杜诗异文的著作,具开拓之功。钱注杜诗的异文校勘,对清代杜诗版本的影响有三:钱注确立的异文处理原则,被后来注杜诸家所采用;钱注删却的宋元旧本异文,在其后的杜诗选本、注本中几乎不可见;钱注所勘定的正字,成为清代杜诗版本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通行用字。以异文为中心,以钱注为起点,对清代六种主要杜诗版本之间的承变关系及学术价值进行重估,可为杜诗异文研究提供一个有意义的新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注杜诗》 异文 版本 影响
原文传递
钱谦益杜诗笺注与诗文作品关系探微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爽 《杜甫研究学刊》 2015年第4期85-96,共12页
《钱注杜诗》是清代杜诗笺注的开山之作,其笺注者钱谦益博通经史,为清代诗风的重要开创者,且政治身份特殊。本文旨在以钱谦益诗文作品为参照,深入体认牧斋杜诗笺注中蕴藏的笺注理念及其渊源、对杜诗的独特理解,以及隐微寄托的故国之思... 《钱注杜诗》是清代杜诗笺注的开山之作,其笺注者钱谦益博通经史,为清代诗风的重要开创者,且政治身份特殊。本文旨在以钱谦益诗文作品为参照,深入体认牧斋杜诗笺注中蕴藏的笺注理念及其渊源、对杜诗的独特理解,以及隐微寄托的故国之思与复明之志。以钱证钱,辅以他证,细致阐释钱谦益杜诗笺注与诗文作品互证互补的密切关系,希冀为《钱注杜诗》研究与钱谦益诗文研究提供一新的学术视野与解读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谦益 《钱注杜诗》 互证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诗《月夜》钱注发微
20
作者 杜萌若 《杜甫研究学刊》 1995年第3期30-32,共3页
杜诗《月夜》钱注发微杜萌若杜甫《月夜》诗云: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为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八月杜甫在沦陷于安史叛军之手的长安时想念妻... 杜诗《月夜》钱注发微杜萌若杜甫《月夜》诗云: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为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八月杜甫在沦陷于安史叛军之手的长安时想念妻儿所作,语浅情深,历代注家对其题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谦益 杜诗研究 《钱注杜诗》 故国平居有所思 月夜 《柳如是别传》 魏晋玄学 《通鉴胡表微》 杜甫 易代之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