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世懋不属复古格调派——《艺圃撷余》论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英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2-156,共5页
王世懋名列明代后七子复古格调派,因此一直被视为“宗格调”或曰“格调派的转变者”。但细究其《艺圃撷余》所反映的主性情、求发展变化、倡独创、重神韵等诗学主旨,表明他是格调派的蜕变者,其诗学观不属于复古格调派观点,而是与其后的... 王世懋名列明代后七子复古格调派,因此一直被视为“宗格调”或曰“格调派的转变者”。但细究其《艺圃撷余》所反映的主性情、求发展变化、倡独创、重神韵等诗学主旨,表明他是格调派的蜕变者,其诗学观不属于复古格调派观点,而是与其后的明代公安派及清代性灵派的性灵说思想相通,亦是明代神韵思想向清代王士禛神韵说过渡的一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圃撷余》 王世懋 明代 复古格调派 性灵说 神韵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圃撷余》新论——从当下研究中的问题说起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逊 《阴山学刊》 2013年第5期70-74,共5页
王世懋的《艺圃撷余》一书向有赞誉,但在当下的研究中,因对文献的误解或误用,我们的理解并不符合王氏原意。详考其书,王世懋坚持七子派观点的立场并未改变,但他同时也反对机械地看待格调,并从更高的立场上指示了该如何理解格调,从而对... 王世懋的《艺圃撷余》一书向有赞誉,但在当下的研究中,因对文献的误解或误用,我们的理解并不符合王氏原意。详考其书,王世懋坚持七子派观点的立场并未改变,但他同时也反对机械地看待格调,并从更高的立场上指示了该如何理解格调,从而对七子派的观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与修正。同时,我们在认识王世懋的身份时,除了观点上的倾向性,更要注意他作为文人所具有的特殊情趣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圃撷余》 格调 融通 修正 “吾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复古诗学与家族之关系——以王世贞家族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欣欣 朱丽霞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0-176,187,共8页
明代后七子复古诗学思想的演进,与王世贞家族的诗学批评呈现出某种正相关性。就诗学论著的创作而言,《艺圃撷余》凝结了王世懋的诗学主张,在继承王世贞《艺苑卮言》诗论创作的基础上,一方面修正了王世贞的复古思想,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家... 明代后七子复古诗学思想的演进,与王世贞家族的诗学批评呈现出某种正相关性。就诗学论著的创作而言,《艺圃撷余》凝结了王世懋的诗学主张,在继承王世贞《艺苑卮言》诗论创作的基础上,一方面修正了王世贞的复古思想,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家族诗学体系的构建。就诗歌创作的继承而言,王士骐主动选择了叔父王世懋的自然诗风,而非父亲王世贞的复古诗风,表现出与复古思想的决裂,进一步实现了家族诗学思想的改造与革新。王世贞家族对复古诗学思想的接受,呈现出审慎辩证的动态变化过程,而王世贞对待复古思想的态度,始终与家族的诗学取向桴鼓相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诗学 王世贞 《艺苑卮言》 《艺圃撷余》 家族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曹植诗歌的“中和”美 被引量:1
4
作者 兰翠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40-45,共6页
本文以儒家提倡的“中和”境界为切入点,分析了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从一个侧面解释了曹植诗歌受后人尊崇的原因。一方面,曹植诗作起势高远,大处落墨,语言力度感强,故其意境阔大,内质劲健;另一方面,他注重外在形式美,其准确而... 本文以儒家提倡的“中和”境界为切入点,分析了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从一个侧面解释了曹植诗歌受后人尊崇的原因。一方面,曹植诗作起势高远,大处落墨,语言力度感强,故其意境阔大,内质劲健;另一方面,他注重外在形式美,其准确而丰富的词藻和自然优美的音律中和了其内质的劲健,达到了刚健而不拙直,华美而不艳丽的境界。曹植诗歌的“中和”美与他一贯的思想及对诗歌审美的追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诗歌 “中和” 诗歌创作 中华书局 《太平广记》 《养一斋诗话》 《岁寒堂诗话》 《艺圃撷余》 《七哀》 曹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