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野王《舆地志》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迪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68-73,共6页
中国历史上完成过许多地理志方面的著作,其中相当一部分失传。本文从散佚的此类著作中挑选出南北朝末期顾野王所编的《舆地志》进行了探讨,根据集到的佚文对建康、京口及其它地方的地理情况做了分析。
关键词 顾野王 《舆地志》 地理志 中国地志 南北朝科技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阮廌《舆地志》对“越地”的空间想象与诠释 被引量:1
2
作者 魏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越南早期形成的各类神话、传说蕴含着诸多有关“越地”的想象性描述。15世纪初,越南精英阶层在构建国家谱系过程中,对“越地”的空间想象及概念和内涵进行再诠释,其核心有两点,一则延续中国历史文献的记载,以体现其历史悠久性;二则意欲... 越南早期形成的各类神话、传说蕴含着诸多有关“越地”的想象性描述。15世纪初,越南精英阶层在构建国家谱系过程中,对“越地”的空间想象及概念和内涵进行再诠释,其核心有两点,一则延续中国历史文献的记载,以体现其历史悠久性;二则意欲将春秋吴越对抗的历史嫁接到后黎朝政权与明朝之间的关系上,以体现自身的正统性。通过对“越地”的空间想象与文本诠释,后黎朝构建了一个符合当时理念所秉承的“正统性”历史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地志》 后黎朝 越地 空间想象 文本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野王行迹考辨
3
作者 张伟丽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1-37,45,共8页
“江东孔子”顾野王是吴郡文化名人,其行迹有较多疑点。钩沉考辨历史文献、方志资料,可以确考吴郡顾氏家山在光福、顾野王家宅在松陵、外任海盐监时居于华亭、归葬横山石湖下周村,而光福寺并非野王舍宅所建。野王世称顾舍人、顾侍郎,《... “江东孔子”顾野王是吴郡文化名人,其行迹有较多疑点。钩沉考辨历史文献、方志资料,可以确考吴郡顾氏家山在光福、顾野王家宅在松陵、外任海盐监时居于华亭、归葬横山石湖下周村,而光福寺并非野王舍宅所建。野王世称顾舍人、顾侍郎,《顾秘监像》所绘并非顾野王,而是唐人顾胤。顾野王在松陵顾墟撰《玉篇》较为可信,而在华亭撰《舆地志》尚存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野王 行迹 《玉篇》 《舆地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华北的农村市场 被引量:8
4
作者 徐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1-136,共6页
市场犹如经济活动的一面镜子 ,从中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的生产与生活的基本状况。清代华北农村市场体系是适应这里农村经济发展性质和水平建立起来的 ,充分地体现了小生产和自然经济的特点。占据优势地位的定期集市、不平衡发展的大集以... 市场犹如经济活动的一面镜子 ,从中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的生产与生活的基本状况。清代华北农村市场体系是适应这里农村经济发展性质和水平建立起来的 ,充分地体现了小生产和自然经济的特点。占据优势地位的定期集市、不平衡发展的大集以及季节性的庙会 ,共同组成清代华北农村的市场体系。这类市场主要服务于农村日常的生产生活 ,对小至农户、乡里和县邑 ,大到区域和全社会的再生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 ,清代华北农业经济从整体上还没有超越“糊口经济”的阶段 ,市场交换的主体主要是为日常生计奔忙的小生产者 ;商业资本的利润也主要是赚取市场差价 ,没有进入生产领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农村 华北地区 农村市场 《舆地志》 风俗志 农民 乾隆 商业市镇 集市 市场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的考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浩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30-39,共10页
关键词 华北农民 风俗志 生活消费 自然灾害 华北农村 乾隆 《舆地志》 风土志 县志 社会文化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华北农田水利的失修问题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浩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3期51-59,94,共10页
关键词 农田水 华北农业 自然灾害 《舆地志》 经济地理 水旱灾害 经营地主 水利建设 《畿辅通志》 自然地理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刊《舆地志辑注》献疑 被引量:3
7
作者 陆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72,共11页
顾恒一等人所辑《舆地志辑注》一书,是顾野王《舆地志》一书的最新辑本。该辑本在清人王谟辑本的基础上增补甚多,故颇具参考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着误辑、校勘不精、重辑、擅增、出处讹误、相关研究参考不足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 顾野王《舆地志》 《舆地志辑注》 讹误考订
原文传递
关于《白门新考》的考辨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黎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8期58-59,共2页
关于《白门新考》的考辨郭黎安(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南京210024)《南京史志》1996年第二期刊登了万绳楠先生《白门新考》一文,文中提出与传统不同的新说,认为白门(宣阳门)不是六朝都城建康的正门,而应... 关于《白门新考》的考辨郭黎安(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南京210024)《南京史志》1996年第二期刊登了万绳楠先生《白门新考》一文,文中提出与传统不同的新说,认为白门(宣阳门)不是六朝都城建康的正门,而应是城南面西头第一门。然据笔者寓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康实录》 六朝建康 《舆地志》 宣阳 《资治通鉴》 都城 建康城 《洛阳伽蓝记》 建元二年 新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王士祯一辩
9
作者 房日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三国演义》 王士祯 咏史诗 历史根据 咏怀古迹 《柳南随笔》 三国志 小说家 历史小说 《舆地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吴胜壤,千秋笔墨:从顾野王到顾颉刚
10
作者 仲富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5-49,共5页
顾野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尤其他的《玉篇》开后代字典的先河,极具重要价值。顾颉刚是中国民俗学的开山祖师,对于中国史学、中国民俗学以至整体学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集中地... 顾野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尤其他的《玉篇》开后代字典的先河,极具重要价值。顾颉刚是中国民俗学的开山祖师,对于中国史学、中国民俗学以至整体学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集中地体现了吴地崇文尚学的精神传统,这种传统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发展的吴地文化、江南文化,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绵绵不绝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野王 顾颉刚 吴文化 江南文化 《玉篇》 《舆地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六朝时期的镇江古城 被引量:2
11
作者 韦正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6期42-46,共5页
镇江古城连冈三面,一水横陈,素享盛名。但有关镇江古城的历史记载多有舛漏,考古学材料也比较缺乏,故其面目不清。尤其是六朝时期的情况,因处草创阶段且历时久远,显得更加模糊,虽有东吴“铁瓮城”,东晋“晋陵罗城”等说法,真实情况如何,... 镇江古城连冈三面,一水横陈,素享盛名。但有关镇江古城的历史记载多有舛漏,考古学材料也比较缺乏,故其面目不清。尤其是六朝时期的情况,因处草创阶段且历时久远,显得更加模糊,虽有东吴“铁瓮城”,东晋“晋陵罗城”等说法,真实情况如何,尚需考证.笔者不揣浅陋,草成下文,敬请方家识者指正。 一、三国时期的京城 镇江历史上最早的城池,一般认为是公开208年孙权所筑的铁瓮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 京口 京城 古城 瓮城 六朝时期 公元 孙权 罗城 《舆地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施故里考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钧 王炜常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4期72-78,共7页
西施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美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庄子·天运篇》:“西施病心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由西施派生的“东施效颦”故事,也是大家熟知的。但是,《春秋》、《左传》、《史记》均未载西施其人。先... 西施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美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庄子·天运篇》:“西施病心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由西施派生的“东施效颦”故事,也是大家熟知的。但是,《春秋》、《左传》、《史记》均未载西施其人。先秦诸子中言西施事者,仅为片断。至《越绝书》出,始有较详细的记载。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之年。吴越之事,略而不备。《越绝书》踵而成之,直至越王勾践称霸而绝,故曰越绝。是书质约存真。作者盖东汉袁康、吴平。其时去古未远,残编遗事,固当不氓,缀辑而成,事裨史缺。治吴越史者,率以为据,言西施者,亦多以是书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 诸暨 萧山 会稽郡 故里 县志 浦阳江 吴王 考辨 《舆地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学记索引》订阙
13
作者 孙愫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8年第1期45-47,共3页
《初学记索引》订阙孙愫婷唐徐坚《初学记》是现存较早的一部类书。类书属于工具书,供读者检阅。《初学记》有“事对”,相当于词目,更具有辞书的特点。《初学记》所引的文献,都是唐代以前的文献,今天有不少已经散佚,这是辑佚的渊... 《初学记索引》订阙孙愫婷唐徐坚《初学记》是现存较早的一部类书。类书属于工具书,供读者检阅。《初学记》有“事对”,相当于词目,更具有辞书的特点。《初学记》所引的文献,都是唐代以前的文献,今天有不少已经散佚,这是辑佚的渊薮;即使是没有散佚,由于它所依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学记 索引 经籍志 《说苑》 《孝子传》 应归入 顾野王 刘义庆 检索系统 《舆地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福千童东渡始发地在哪里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鹤霆 《日本问题研究》 1998年第1期61-64,共4页
徐福千童东渡的始发地,众说纷呈:或赣榆、或胶南琅邪、或即墨徐福岛、或烟台之罘、或掖县蓬莱、徐乡城、或昌黎、秦皇岛、或盐山千童镇……莫表一是。本文即就此进行论证。一、始发地区域界定如果搞清秦始皇为何封禅礼神,为何求仙求不... 徐福千童东渡的始发地,众说纷呈:或赣榆、或胶南琅邪、或即墨徐福岛、或烟台之罘、或掖县蓬莱、徐乡城、或昌黎、秦皇岛、或盐山千童镇……莫表一是。本文即就此进行论证。一、始发地区域界定如果搞清秦始皇为何封禅礼神,为何求仙求不死之药和最后一次出巡回归,就不难得出徐福千童始发地范围。史书《史记》、《资治通鉴》、政书《秦会要订补》和志书等文献,明确提供了礼神重点:“八神六在齐北并勃海”(钱穆《史记地名考》);进而提供了大致范围:燕齐交界,为播九河入于勃海,三神山在勃海中(同前);最后提供了徐福随同始皇一同赴勃海西岸,只此地方有侨寓童男女的丱兮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徐福 《舆地志》 《资治通鉴》 秦始皇 《元和郡县图志》 勃海 民国初年 《汉书地理志补注》 全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瓮城考古发掘纪要 被引量:3
15
《南方文物》 1995年第4期99-104,共6页
铁瓮城考古发掘纪要镇江古城考古所铁瓮城,位于镇江市北固山的前峰(即南峰)上,城为山岗环绕,平面呈U形,高出周围地面15-20米(顶部海拔高度为27-30米左右)。现内有烈士陵园及鼓楼新村,居民俗称此处为"铁瓮山"(图... 铁瓮城考古发掘纪要镇江古城考古所铁瓮城,位于镇江市北固山的前峰(即南峰)上,城为山岗环绕,平面呈U形,高出周围地面15-20米(顶部海拔高度为27-30米左右)。现内有烈士陵园及鼓楼新村,居民俗称此处为"铁瓮山"(图一)。为了揭开铁瓮城等六朝古城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瓮城 六朝时期 夯土台基 北固山 吴王城 石头城 《舆地志》 《读史方纪要》 烈士陵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口古代市井文化管窥 被引量:1
16
作者 殷光中 《南方文物》 1995年第4期53-56,共4页
京口古代市井文化管窥殷光中元《至顺镇江志》中记载京口有"大市、小市、马市、米市、菜市"。清代方志中载有"中市"。除大市、小市今之方位明确外,余皆不详所在。其时代先后,今人知之既少,而传说讹误亦尝有之。近几年,镇江古城... 京口古代市井文化管窥殷光中元《至顺镇江志》中记载京口有"大市、小市、马市、米市、菜市"。清代方志中载有"中市"。除大市、小市今之方位明确外,余皆不详所在。其时代先后,今人知之既少,而传说讹误亦尝有之。近几年,镇江古城考古所在对镇江地下文化遗存作抢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井文化 《至顺镇江志》 吴越春秋 京口 坊市制度 隋唐时期 考古发掘 文化堆积 民俗文化 《舆地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访古记·捧乍
17
作者 娄清 《贵州文史丛刊》 2022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2021年11月18日,考察捧乍镇。五点半刚起,罗松便按约发来昨天我们一行提出的所需资料,这是昨天中午调查组抵达兴义后与兴义同事商谈后的结果。资料内容主要涉及兴义的古道、渡口以及徐霞客黄草坝札记相关内容。早餐前,收到周仕敏发来的... 2021年11月18日,考察捧乍镇。五点半刚起,罗松便按约发来昨天我们一行提出的所需资料,这是昨天中午调查组抵达兴义后与兴义同事商谈后的结果。资料内容主要涉及兴义的古道、渡口以及徐霞客黄草坝札记相关内容。早餐前,收到周仕敏发来的与南亚廊道相关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料,其中提到“明洪武十九年(1386)开置捧乍营,隶普州十二营长官司”,这在昨天下午查阅的资料中未见记载,况“十二营长官司”在当时应该是安顺府镇宁州所领。嘉靖《普安州志》卷一《舆地志》记载的“州领十四营”中有黄草坝,未见捧乍营。而在乾隆《普安州志》卷十三《兵制志》中,倒是记载有安笼镇标左营,分驻黄草坝、捧詐。其沿革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以左营千总一,分驻捧鲱及三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霞客 明洪武 普安州 不可移动文物 《舆地志》 黄草坝 兴义 访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华北农业的粗放经营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浩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0-60,125,共12页
This article utilizes a large quantity of data compiled and extracted from local gazetteers to examine the management of extensive agriculture in North China. The author finds that disrepair of fields and lrrigation, ... This article utilizes a large quantity of data compiled and extracted from local gazetteers to examine the management of extensive agriculture in North China. The author finds that disrepair of fields and lrrigation, a lack of animal power, primitive management styles, low per unit yields,and waterlogging wer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regions extensive agriculture. Due to the practice of extensive agriculture, labor productivity per unit of land, technology, and capital investment were all inadequate. This restricted agricultural output and development of more efficient grain and labor productivity. Thus, using the theory of" involution" to explain North China’s underdevelopment of labor productivity does not fit reality, at least not for the Qi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农业 《舆地志》 粮食生产 华北农村 风土志 县志 劳动生产率 粗放经营 《畿辅通志》 经营地主
原文传递
清代华北农村封建剥削和农户工副业生产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浩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85-193,共9页
关键词 华北农村 封建剥削 副业生产 自耕农 《舆地志》 风俗志 粮食生产 风土志 乾隆 县志
原文传递
《“汪公”考》商补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文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0-93,共4页
《“汪公”考》商补汪文学近读题为《“汪公”、“五显”崇拜及安顺地戏的两大流派》(《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二期)的论文,该文共讨论了五个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是“‘汪公’考”。“汪公”即唐初越国公汪世华,亦... 《“汪公”考》商补汪文学近读题为《“汪公”、“五显”崇拜及安顺地戏的两大流派》(《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二期)的论文,该文共讨论了五个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是“‘汪公’考”。“汪公”即唐初越国公汪世华,亦即汪华,是徽州汪姓祖神,也是贵州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伏威 徽州 《资治通鉴》 《人物志》 《旧唐书》 《新唐书》 《舆地志》 全唐文 平阳 旧《唐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