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色结构与集合结构功能的整体结构控制——威伯恩《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No.1的结构力途径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国威 《音乐探索》 CSSCI 2011年第4期108-111,130,共5页
威伯恩的《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No.2创作于1911-1913年间,属于自由无调性风格作品。作曲家在此首作品中,采用"音色旋律"这种在当时具有创新性的作曲技术,同时结合节奏、力度、织体等诸多音乐元素,使作品在音色结构以及集... 威伯恩的《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No.2创作于1911-1913年间,属于自由无调性风格作品。作曲家在此首作品中,采用"音色旋律"这种在当时具有创新性的作曲技术,同时结合节奏、力度、织体等诸多音乐元素,使作品在音色结构以及集合结构运动为主导结构力的"宏结构"形态控制下的综合结构力得到"多态一致性"的有机发展。本文即鉴于此,分析探讨在各种音乐元素与材料的共同作用下,作曲家是如何组织与凝聚这些要素的结构力的,并分析了结构力的途径和相互之间的功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伯恩 《管弦乐小品五首》 音色结构 音高集合 结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伯恩《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中的音程思维及十二音特征浅析
2
作者 陈国威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09年第4期138-140,共3页
创作于1911-1913年间的《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是威伯恩"自由无调性"创作时期作品。作曲家在此首作品中,为了规避调性,在声部进行、音程结合等方面采用了一些非常规、非传统的作法。同时,作品中出现一些十二音的运用迹象... 创作于1911-1913年间的《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是威伯恩"自由无调性"创作时期作品。作曲家在此首作品中,为了规避调性,在声部进行、音程结合等方面采用了一些非常规、非传统的作法。同时,作品中出现一些十二音的运用迹象。本文仅基于以上两方面对作品进行探讨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伯恩 《管弦乐小品五首》 十二音 音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伯恩《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的结构元素特征分析
3
作者 陈国威 《艺术教育》 2009年第11期94-95,共2页
威伯恩的《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创作于1911—1913年间,属于自由无调性风格作品。作曲家在此部作品中,运用音色、音高、节奏、力度、织体等诸多音乐结构元素,使作品在诸多结构元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宏结构”形态控制下的综合结构力... 威伯恩的《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创作于1911—1913年间,属于自由无调性风格作品。作曲家在此部作品中,运用音色、音高、节奏、力度、织体等诸多音乐结构元素,使作品在诸多结构元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宏结构”形态控制下的综合结构力得到“多态一致性”的有机发展。文章着重分析探讨各种音乐结构元素的特征,以及这些结构元素是如何被组织与凝聚产生结构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伯恩 《管弦乐小品五首》 结构力 音乐元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