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京剧李派《目连救母》审美风格演进和表演特色 |
侯宇
|
《剧影月报》
|
2024 |
0 |
|
2
|
南音《目连救母》的道德叙事 |
朱恒夫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3
|
北宋《目连救母》杂剧的表演形态刍议 |
曹广涛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8 |
4
|
|
4
|
祁剧《目连救母》的多维解析 |
景俊美
|
《创作与评论》
|
2016 |
0 |
|
5
|
“自将磨洗认前朝”──福建莆仙戏《目连救母》之原型探溯 |
马建华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6
|
现代化视野下祈剧的传承——以《目连救母》为例 |
钟华
|
《戏剧之家》
|
2019 |
1
|
|
7
|
新编粤剧《目连救母》中佛、儒孝道观的矛盾与融合 |
徐俊颖
|
《河池学院学报》
|
2014 |
0 |
|
8
|
试论粤剧《目连救母》中的文化记忆 |
谭文
|
《戏剧之家》
|
2016 |
0 |
|
9
|
祁剧《目连救母》的服装创新 |
刘亚惠
|
《艺海》
|
2012 |
1
|
|
10
|
豫剧《目连救母》唱腔及音乐特色初探 |
王敏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0 |
|
11
|
创造中成长——扮演《目连救母》刘氏有感 |
肖笑波
|
《创作与评论》
CSSCI
|
2013 |
0 |
|
12
|
仙魔鬼怪皆我福祸灾乐因果——观数十年难得一见的莆仙戏《目连救母》 |
元味
|
《福建艺术》
|
2017 |
0 |
|
13
|
从文本和表演来看复排的莆仙戏《目连救母》 |
黄披星
|
《福建艺术》
|
2017 |
0 |
|
14
|
目连的救解——莆仙戏《目连救母》传统剧目整理演出的启示 |
黄文娟
|
《福建艺术》
|
2017 |
0 |
|
15
|
莆仙戏《目连救母》剧本特色 |
杨美煊
|
《福建艺术》
|
2017 |
0 |
|
16
|
为剧种留根,为传承担当——写在“泉州傀儡戏《目连救母》复排保存计划”实施之际 |
王景贤
|
《福建艺术》
|
2020 |
0 |
|
17
|
目连救母动人天,非遗文化代代传——“泉州傀儡戏《目连救母》复排保存工程”序 |
田青
|
《福建艺术》
|
2020 |
0 |
|
18
|
“龍牌”圖像再造與視覺呈現——明代《目連救母》寶卷功用新探 |
孫超
張玉
|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
2022 |
0 |
|
19
|
传统经典剧目的现代语境构建——评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的南派粤剧《目连救母》 |
曾艳红
|
《戏剧之家》
|
2017 |
0 |
|
20
|
音效,让戏剧表演插上飞翔的翅膀--祁剧《目连救母》音效运用之感 |
袁邵长
|
《艺海》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