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RPV1通路调控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探讨《武威汉代医简》之瘀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疼痛
1
作者 张昊 田雪梅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11期54-58,共5页
四肢关节疼痛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首要症状,而炎症诱导的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疼痛的重要原因。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与细胞内外Ca^(2+)浓度密切相关,细胞内Ca^(2+)浓度的增加促进神经递质及受体表达,介导脊髓背角... 四肢关节疼痛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首要症状,而炎症诱导的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疼痛的重要原因。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与细胞内外Ca^(2+)浓度密切相关,细胞内Ca^(2+)浓度的增加促进神经递质及受体表达,介导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TRPV1通路可通过调节细胞内Ca^(2+)浓度以减轻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是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疼痛的重要靶点。《武威汉代医简》之瘀方具有活血定痛、温经散寒的作用,前期研究显示瘀方可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现代药理学亦证明瘀方的重要组分能靶向抑制TRPV1通路发挥镇痛效应。基于此,从Ca^(2+)依赖性TRPV1通路调控脊髓背角神经元痛敏化的角度探讨瘀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疼痛,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古代医简宝藏,为临床运用瘀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瘀方 《武威汉代医简》 疼痛 镇痛 TRPV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与《五十二病方》的药物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光树 余国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94-694,共1页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五十二病方》 药物学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老官山汉墓《六十病方》和《武威汉代医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怀舟 和中浚 +2 位作者 李继明 周兴兰 谢涛 《中医药文化》 2015年第5期4-9,共6页
对《六十病方》与《武威汉代医简》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书在方剂的复方结构、主要药物名称及功效、剂型、禁忌等方面有着较多共性,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文献体例以及一些病症的分类名称、方名、方剂治疗病症数量及其加减运用方面等,多与... 对《六十病方》与《武威汉代医简》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书在方剂的复方结构、主要药物名称及功效、剂型、禁忌等方面有着较多共性,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文献体例以及一些病症的分类名称、方名、方剂治疗病症数量及其加减运用方面等,多与两书编撰医家和成书先后及地域等有关。这对研究先秦到东汉早期的医学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特别是在反映临床医家对于病症的认识和运用复方的经验等方面较马王堆《五十二病方》的学术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十病方》 《武威汉代医简》 汉代 方书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延昌主任医师运用《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治疗颈肩腰腿痛验案4则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智明 田雪梅 《中医研究》 2016年第3期51-54,共4页
张延昌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甘肃省名中医,从事中医药工作40 a余年,专科从事治疗和研究风湿病20 a。文中介绍张延昌主任医师运用《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治疗颈肩腰腿痛验案4则,总结其经验,充分显示了古方治疗今病的可行... 张延昌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甘肃省名中医,从事中医药工作40 a余年,专科从事治疗和研究风湿病20 a。文中介绍张延昌主任医师运用《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治疗颈肩腰腿痛验案4则,总结其经验,充分显示了古方治疗今病的可行性和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药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疗法 急性膝关节滑膜炎/中药疗法 风湿性关节痛/中药疗法 经验 张延昌 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武威汉代医简》中的“热熏”疗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吕有强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11期56-58,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武威汉代医简》中的"热熏"疗法,为现代中医外治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诸多学者对《武威汉代医简》的训诂以及文献分析,研究"热熏"疗法的诊疗特色。结果:"热熏"疗法是西北地区独有的,具有... 目的:通过研究《武威汉代医简》中的"热熏"疗法,为现代中医外治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诸多学者对《武威汉代医简》的训诂以及文献分析,研究"热熏"疗法的诊疗特色。结果:"热熏"疗法是西北地区独有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诊疗方法,体现了"三因制宜"的辨证思想。结论:以"热熏"疗法所衍生的诊疗方法至今仍应用于临床,值得深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热熏疗法 三因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中的推拿手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其斌 唐致霞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推拿手法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父且"考辨 被引量:10
7
作者 何茂活 《中医文献杂志》 2004年第4期21-22,共2页
本文对《武威汉代医简》中"父且"一词进行了考释,认为"父且"是"(?)咀"之古字,指用刀斧及砧板将药物 砸、切细碎,以便煎制。"(?)咀"是"父且"的后起别字。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药物 砧板 煎制 考辨 考释 别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的用字特点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具双 《中医文献杂志》 2001年第2期7-7,共1页
1972年,文物工作者在甘肃省武威旱滩坡汉墓发掘了一批汉人抄写的医简,出土的简帛书和同期传世古籍相比,在用字上的最大特点是通假字、俗字和讹字多.研究并说明这种现象,对了解汉字的发展规律,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谈谈通假字的使... 1972年,文物工作者在甘肃省武威旱滩坡汉墓发掘了一批汉人抄写的医简,出土的简帛书和同期传世古籍相比,在用字上的最大特点是通假字、俗字和讹字多.研究并说明这种现象,对了解汉字的发展规律,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谈谈通假字的使用情况,并对原书中未考释或考释有误的词,重新考释,现分4种情况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用字特点 通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与《五十二病方》中的调护方法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延昌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2年第11期699-701,共3页
从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时间、恢复期的护理、急救护理五方面 ,对 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和 1973年底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的调护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对比。可以看出 ,我们的祖先早在先秦时代已... 从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时间、恢复期的护理、急救护理五方面 ,对 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和 1973年底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的调护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对比。可以看出 ,我们的祖先早在先秦时代已经认识到护理的重要性 ,并广泛地运用于实践 ,实为难能可贵。《武威汉代医简》和《五十二病方》所载有益的调护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五十二病方》 调护方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痹证类方药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特色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蔺健春 段永强 +4 位作者 罗强 段祯 杨晓轶 袁仁智 马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68-1571,共4页
出土于西北河西走廊的《武威汉代医简》(简称《医简》,下同)所载方药极具文献价值和地域医学特色。本文通过对《医简》所载治疗痹证类方药的分析整理,归纳治痹方药的组方特点。认为其善用辛温、祛风、燥湿及温补等药味,用方体现出辨证... 出土于西北河西走廊的《武威汉代医简》(简称《医简》,下同)所载方药极具文献价值和地域医学特色。本文通过对《医简》所载治疗痹证类方药的分析整理,归纳治痹方药的组方特点。认为其善用辛温、祛风、燥湿及温补等药味,用方体现出辨证用药、寒热并用、表里双解、肝脾肾并补和药食并用等特点,并结合现代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估,阐述《医简》痹证类方药的配伍规律和用药特色,促进《医简》所载方药古为今用并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痹证 方药 配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构词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正霞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9-12,39,共5页
At Hantanpo,Wuwei of Gansu province,some medical bamboo slips of Han Dynasty were brought to light in 1972,which were sifted by Wuwei Cultural center and Gansu Museum. In 1975,a book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 At Hantanpo,Wuwei of Gansu province,some medical bamboo slips of Han Dynasty were brought to light in 1972,which were sifted by Wuwei Cultural center and Gansu Museum. In 1975,a book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escriptions based on these unearthed relics was published by Cult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titled with Wuwei Medical Books of Han Dynasty. Taking the words in thus book as source material,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study of medical terms in Han dynasty by qualitative & quantitative approach from the view of word-buil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构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虚邪实探讨《武威汉代医简》治伤寒逐风方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海桃 田雪梅 金芳全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第7期38-41,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迁延难愈,虚实夹杂。中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正虚为本、外邪为标,且多从脾肾论治。治伤寒逐风方是《武威汉代医简》所载方药,具有温经祛寒、逐风除湿、活血止痛、补肾健骨之功。基于正虚邪实理论探讨治伤... 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迁延难愈,虚实夹杂。中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正虚为本、外邪为标,且多从脾肾论治。治伤寒逐风方是《武威汉代医简》所载方药,具有温经祛寒、逐风除湿、活血止痛、补肾健骨之功。基于正虚邪实理论探讨治伤寒逐风方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并结合临床案例,以期为治伤寒逐风方及其《武威汉代医简》所载治痹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用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正虚邪实 治伤寒逐风方 《武威汉代医简》 寒湿痹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捣之各异斯”句“斯”字考释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国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41,共5页
《武威汉代医简》自1972年出土以来,相关研究成果迭出,但不乏可商之处。牍86正面"捣之各异斯"之"斯"字,向来释为语气词,似嫌牵强。今从传世医书入手,比勘相关文例,发现"斯"与"筛"字出现环境相... 《武威汉代医简》自1972年出土以来,相关研究成果迭出,但不乏可商之处。牍86正面"捣之各异斯"之"斯"字,向来释为语气词,似嫌牵强。今从传世医书入手,比勘相关文例,发现"斯"与"筛"字出现环境相同,再考察字形、读音,证实"斯"确可读为"筛",医简全句读作"捣之各异,筛",谓分别捣药之后筛药,文通字顺,庶是的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文献 文字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方药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6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福林 杜转敏 +2 位作者 严国香 王建平 胡永鹏 《中医研究》 2017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武威汉代医简》方药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60217)... 目的:观察《武威汉代医简》方药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60217)50 mg,1 d 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武威汉代医简》所记载的方药内服及外敷。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2.22%。两组对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武威汉代医简》方药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西结合疗法 《武威汉代医简》 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治疗应用 瘀方/治疗应用 百病膏药方/治疗应用 热痹康膏/外敷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应用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治疗寒湿型痹证验案举隅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福林 《甘肃中医》 2010年第7期11-12,共2页
治伤寒遂风方、治痹手足雍肿方均出自武威汉代医简,临床实践证明以之治疗寒湿型痹证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痹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所载“肺腧”穴研究
16
作者 申思远 张雷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7期167-169,173,共4页
通过释读《武威汉代医简》相关简文,分析其所载“肺腧”定位的表述方式,并结合传世文献,探寻其具体定位,梳理其演变脉络。《武威汉代医简》所载“肺腧”与后世的厥阴俞在定位、主治方面十分契合,可补全厥阴俞演变进程的缺失环节,故《武... 通过释读《武威汉代医简》相关简文,分析其所载“肺腧”定位的表述方式,并结合传世文献,探寻其具体定位,梳理其演变脉络。《武威汉代医简》所载“肺腧”与后世的厥阴俞在定位、主治方面十分契合,可补全厥阴俞演变进程的缺失环节,故《武威汉代医简》所载“肺腧”应即为后世厥阴俞。且通过对比古今厥阴俞主治功效,参考现代临床报道,厥阴俞的功效主治应还存在进一步研究与补充的空间,比如可用于初步探查病变脏器及治疗肝胆病所致胀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腧” 《武威汉代医简》 厥阴俞 腧穴定位 出土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与《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延昌 孙其斌 +1 位作者 杨扶德 牛崇信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72-74,共3页
由于汉及汉代以前的医集存世甚少,因此对考证《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及其同时代方药状况造成极大困难。对1972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进行了考证后认为,武威汉代医简被考古学家推测为东汉早期的医学著作,据此推论《武威汉代医简》... 由于汉及汉代以前的医集存世甚少,因此对考证《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及其同时代方药状况造成极大困难。对1972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进行了考证后认为,武威汉代医简被考古学家推测为东汉早期的医学著作,据此推论《武威汉代医简》将对探讨和研究在相距150年的东汉末年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伤寒杂病论》 方药 渊源
原文传递
《武威汉代医简》方药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良铎 刘承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7-9,共3页
《武威汉代医简》是一部医方性质的著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早期医药水平的真实情况。医简中有许多治疗疑难病症的方药,如治疗麻风病、风湿病、久泄、久痢、久咳,这些疾病即使在今天仍然是疑难病。将医简方药与《伤寒杂病论》中... 《武威汉代医简》是一部医方性质的著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早期医药水平的真实情况。医简中有许多治疗疑难病症的方药,如治疗麻风病、风湿病、久泄、久痢、久咳,这些疾病即使在今天仍然是疑难病。将医简方药与《伤寒杂病论》中的有关方药进行了比较,发现医简方在组方技巧和服用方法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方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武威汉代医简》“建威耿将军”“吕功君”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段祯 殷世鹏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关于《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简称《医简》)成书时间,学界认识不一,《武威旱滩坡汉墓发掘简报——出土大量医药简牍》认为“上限约往东汉早期”;罗福颐认为“这批医药简的年代当住东汉初期,建武、永平(公元55-68年)的前后;张延... 关于《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简称《医简》)成书时间,学界认识不一,《武威旱滩坡汉墓发掘简报——出土大量医药简牍》认为“上限约往东汉早期”;罗福颐认为“这批医药简的年代当住东汉初期,建武、永平(公元55-68年)的前后;张延昌等认为“成书年代在公元1世纪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成书时间 成书年代 东汉
原文传递
《武威汉代医简》“治伏梁裹脓在胃肠之外方”探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宇轩 张益辉 +2 位作者 朱悦 张心钰 张雷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22-26,共5页
对"治伏梁裹脓在胃肠之外方"的主治病症、方药组成、药物作用、煎服方法、方剂特色等进行分析,并将此方与后世文献中的相似方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此方用药灵活、药简力专,是后世医家治疗伏梁类疾病的基础方。"治伏梁裹... 对"治伏梁裹脓在胃肠之外方"的主治病症、方药组成、药物作用、煎服方法、方剂特色等进行分析,并将此方与后世文献中的相似方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此方用药灵活、药简力专,是后世医家治疗伏梁类疾病的基础方。"治伏梁裹脓在胃肠之外方"具有珍贵的医学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在临床中应用,应深入挖掘此方的潜在价值,拓宽其适用范围,从而为脘腹部脓肿等相关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用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治伏梁裹脓在胃肠之外方” 脘腹部脓肿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