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源流、派别、正变:《杜诗镜铨》对“杜甫诗学”的建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重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84,I0005,共9页
“杜甫诗学”是郭绍虞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包括文学史和批评史两方面的含义。在古代杜甫诗集注本中,清代学者杨伦所著《杜诗镜铨》一书最能体现“杜甫诗学”思想。《杜诗镜铨》从文学史出发,通过对历代诗歌文本句法、章法、用典以及诗...
“杜甫诗学”是郭绍虞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包括文学史和批评史两方面的含义。在古代杜甫诗集注本中,清代学者杨伦所著《杜诗镜铨》一书最能体现“杜甫诗学”思想。《杜诗镜铨》从文学史出发,通过对历代诗歌文本句法、章法、用典以及诗体风格的具体分析,细致地梳理出杜诗的“源流所出”和“派别所开”,全面彰显了杜诗“集大成”的文学史地位。从批评史出发,以传统诗论中的“正变”思想作为批评视角,以“变化而不失其正”的杜诗作为评判尺度,通过诠释“别裁伪体”和“清词丽句”,探索出以杜诗为核心的古代诗学史“正”与“变”的发展规律。研究“杜甫诗学”不仅可以进一步认清杜诗“集大成”的文学史意义,对于当前构建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伦
《杜诗镜铨》
杜甫诗学
源流
派别
正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伦《杜诗镜铨》研究(下)
被引量:
4
2
作者
蔡锦芳
张运平
《杜甫研究学刊》
2011年第3期50-58,共9页
三、《杜诗镜铨》中杨伦自己的发明之功杨伦《镜铨》对杜诗的研究,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前人研杜成果的整理,另一方面就是他自己对杜诗的发明了。杨伦倾二十几年心血对杜诗的钻研是相当深人的,加上他自己能诗,故《镜铨》中处处可见杨伦...
三、《杜诗镜铨》中杨伦自己的发明之功杨伦《镜铨》对杜诗的研究,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前人研杜成果的整理,另一方面就是他自己对杜诗的发明了。杨伦倾二十几年心血对杜诗的钻研是相当深人的,加上他自己能诗,故《镜铨》中处处可见杨伦自己关于杜诗各方面的见解。下面我们从三方面来考察杨伦的发明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伦
《杜诗镜铨》
文学评论
古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常州诗群与尚杜风潮——兼论杨伦《杜诗镜铨》及其诗歌创作
被引量:
3
3
作者
杨旭辉
《杜甫研究学刊》
2004年第4期35-39,54,共6页
清人对前代诗文的研究中 ,往往包含着他们自己的诗学观念 ,这是清代文学研究中历为人们所忽视的。本文通过考稽常州诗人对杜诗认识的演进过程 ,进而探讨清前期的诗学观念的流变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性灵之习渐行渐近的趋向。
关键词
清代
常州诗群
杨伦
《杜诗镜铨》
作品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诗镜铨》的校勘、成书过程和三种刻本
4
作者
李加凯
《杜甫研究学刊》
2011年第2期97-102,共6页
在清代著名的几部杜诗注本中,杨伦的《杜诗镜铨》有其鲜明的特色。本文主要论述了《杜诗镜铨》的校勘、成书经过和在清代的三种刻本。
关键词
《杜诗镜铨》
校勘
成书
刻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诗镜铨》的注解方式
5
作者
李加凯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7-21,共5页
清代中期的《杜诗镜铨》,是一部以简明精当、平正通达见称的杜诗注本。注者杨伦大胆吸收前人的注杜成果,择善而从。而他自己的注解和评论又很有创见,其独特的注解方式有以杜诗注杜诗,引《文选》注杜诗,借文法解杜诗等。相比前人,杨伦的...
清代中期的《杜诗镜铨》,是一部以简明精当、平正通达见称的杜诗注本。注者杨伦大胆吸收前人的注杜成果,择善而从。而他自己的注解和评论又很有创见,其独特的注解方式有以杜诗注杜诗,引《文选》注杜诗,借文法解杜诗等。相比前人,杨伦的注解更加体贴入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镜铨》
杨伦
杜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杜诗中的“景”字不同于“影”
6
作者
蔡锦芳
任婕
《杜甫研究学刊》
2025年第1期8-18,共11页
杜诗中有三十三首诗使用了“景”字,杨伦《杜诗镜铨》在其中九处“景”字旁注为“影同”或“当读影”。根据对唐以前文献的考察,“景”的本义指日光、天光,“景”字只有在取引申义阴影时,才与“影”同。自东晋出现“影”字后,表示阴影...
杜诗中有三十三首诗使用了“景”字,杨伦《杜诗镜铨》在其中九处“景”字旁注为“影同”或“当读影”。根据对唐以前文献的考察,“景”的本义指日光、天光,“景”字只有在取引申义阴影时,才与“影”同。自东晋出现“影”字后,表示阴影的含义时,《文选》所选诗文中“景”“影”皆用,初盛唐诗中已专门使用“影”字。其实,“景”“影”使用的区分,体现了诗人在观察事物时有不同的关注点,比如“翠柏深留景”,关注的是光斑而不是阴影。唐诗中描绘日光的词汇非常丰富,清晰地呈现了唐朝诗人对光的敏感,对太阳照耀下自然景物的仔细观察,及对景物描写的精致推敲。将“景”字理解为本义日光,更符合诗人的诗心,也让诗歌更具有韵味和美感。杜甫诗中的“景”自然也是理解为日光更好,注为“同影”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景
影
杨伦
《杜诗镜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阅读史视域下的《杜诗镜铨》及其诠释方法
7
作者
周日蓉
郝润华
《中国诗学研究》
2023年第2期44-56,共13页
从阅读史的视角看,一部诗歌注本,应采取何种诠释方式,材料如何裁选,繁简程度如何,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都需要作者从各个方面慎重斟酌考量。杨伦《杜诗镜铨》从选择集注集评的诠释形式到严格精准选摘杜诗注评资料,从注释的简明扼要到评点...
从阅读史的视角看,一部诗歌注本,应采取何种诠释方式,材料如何裁选,繁简程度如何,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都需要作者从各个方面慎重斟酌考量。杨伦《杜诗镜铨》从选择集注集评的诠释形式到严格精准选摘杜诗注评资料,从注释的简明扼要到评点的浅近生动,都是曾在武昌书院任教的杨伦从读者群与初学杜诗者的角度考虑布局的结果。杨伦一方面以仇兆鳌《杜诗详注》为范本,另一方面又严厉批评其冗繁驳杂,是因二书所面向的读者群不同,因此著述理念与诠释策略也自然有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史
读者群
《杜诗镜铨》
方法
《杜诗
详注》
原文传递
程千帆《杜诗镜铨批钞》发微
被引量:
1
8
作者
冷浪涛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第4期63-70,共8页
程千帆先生的《杜诗镜铨批钞》虽然在形式上是评点,但近于读书札记。该书在内容上可以大致划分为注释和评论两个方面,而在研究方法上则主要运用了"以杜证杜""同中见异""推源溯流"等,与程先生其他杜诗研...
程千帆先生的《杜诗镜铨批钞》虽然在形式上是评点,但近于读书札记。该书在内容上可以大致划分为注释和评论两个方面,而在研究方法上则主要运用了"以杜证杜""同中见异""推源溯流"等,与程先生其他杜诗研究成果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批钞》贡献了全新的成果、纠正了旧有的错误、点出了疑难的问题、示范了研究的方法,在当代杜诗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千帆
《杜诗
镜
铨
批钞》
杜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因人作远游”之所“因”之“人”臆测
被引量:
1
9
作者
李宇林
《杜甫研究学刊》
2004年第4期20-23,共4页
唐肃宗乾元二年 ( 759)秋 ,杜甫携眷来到秦州 ,三个月后 ,又移居同谷。对于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的缘由 ,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论者认为杜甫西行是投靠杜佐和赞公。有的论者则认为看不出他有所投靠。笔者从对杜甫秦州诗及其它相关作品...
唐肃宗乾元二年 ( 759)秋 ,杜甫携眷来到秦州 ,三个月后 ,又移居同谷。对于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的缘由 ,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论者认为杜甫西行是投靠杜佐和赞公。有的论者则认为看不出他有所投靠。笔者从对杜甫秦州诗及其它相关作品的分析中得出与此两种看法均不尽相同的结论 :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所“因”之“人”不只是杜佐和赞公 ,主要是投靠同谷防御判官韦十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唐代
诗人
《秦州杂诗二十首》
《杜诗镜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源流、派别、正变:《杜诗镜铨》对“杜甫诗学”的建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重喜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84,I0005,共9页
文摘
“杜甫诗学”是郭绍虞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包括文学史和批评史两方面的含义。在古代杜甫诗集注本中,清代学者杨伦所著《杜诗镜铨》一书最能体现“杜甫诗学”思想。《杜诗镜铨》从文学史出发,通过对历代诗歌文本句法、章法、用典以及诗体风格的具体分析,细致地梳理出杜诗的“源流所出”和“派别所开”,全面彰显了杜诗“集大成”的文学史地位。从批评史出发,以传统诗论中的“正变”思想作为批评视角,以“变化而不失其正”的杜诗作为评判尺度,通过诠释“别裁伪体”和“清词丽句”,探索出以杜诗为核心的古代诗学史“正”与“变”的发展规律。研究“杜甫诗学”不仅可以进一步认清杜诗“集大成”的文学史意义,对于当前构建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杨伦
《杜诗镜铨》
杜甫诗学
源流
派别
正变
Keywords
Yang Lun
Du Shi Jing Quan
Du Fu's Poetics
origin
school
orthodoxy and innova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伦《杜诗镜铨》研究(下)
被引量:
4
2
作者
蔡锦芳
张运平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11年第3期50-58,共9页
基金
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杜诗学史和地域文化"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三、《杜诗镜铨》中杨伦自己的发明之功杨伦《镜铨》对杜诗的研究,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前人研杜成果的整理,另一方面就是他自己对杜诗的发明了。杨伦倾二十几年心血对杜诗的钻研是相当深人的,加上他自己能诗,故《镜铨》中处处可见杨伦自己关于杜诗各方面的见解。下面我们从三方面来考察杨伦的发明之功。
关键词
杨伦
《杜诗镜铨》
文学评论
古代文学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常州诗群与尚杜风潮——兼论杨伦《杜诗镜铨》及其诗歌创作
被引量:
3
3
作者
杨旭辉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04年第4期35-39,54,共6页
文摘
清人对前代诗文的研究中 ,往往包含着他们自己的诗学观念 ,这是清代文学研究中历为人们所忽视的。本文通过考稽常州诗人对杜诗认识的演进过程 ,进而探讨清前期的诗学观念的流变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性灵之习渐行渐近的趋向。
关键词
清代
常州诗群
杨伦
《杜诗镜铨》
作品评论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诗镜铨》的校勘、成书过程和三种刻本
4
作者
李加凯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11年第2期97-102,共6页
文摘
在清代著名的几部杜诗注本中,杨伦的《杜诗镜铨》有其鲜明的特色。本文主要论述了《杜诗镜铨》的校勘、成书经过和在清代的三种刻本。
关键词
《杜诗镜铨》
校勘
成书
刻本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诗镜铨》的注解方式
5
作者
李加凯
机构
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7-21,共5页
文摘
清代中期的《杜诗镜铨》,是一部以简明精当、平正通达见称的杜诗注本。注者杨伦大胆吸收前人的注杜成果,择善而从。而他自己的注解和评论又很有创见,其独特的注解方式有以杜诗注杜诗,引《文选》注杜诗,借文法解杜诗等。相比前人,杨伦的注解更加体贴入微。
关键词
《杜诗镜铨》
杨伦
杜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杜诗中的“景”字不同于“影”
6
作者
蔡锦芳
任婕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25年第1期8-18,共11页
文摘
杜诗中有三十三首诗使用了“景”字,杨伦《杜诗镜铨》在其中九处“景”字旁注为“影同”或“当读影”。根据对唐以前文献的考察,“景”的本义指日光、天光,“景”字只有在取引申义阴影时,才与“影”同。自东晋出现“影”字后,表示阴影的含义时,《文选》所选诗文中“景”“影”皆用,初盛唐诗中已专门使用“影”字。其实,“景”“影”使用的区分,体现了诗人在观察事物时有不同的关注点,比如“翠柏深留景”,关注的是光斑而不是阴影。唐诗中描绘日光的词汇非常丰富,清晰地呈现了唐朝诗人对光的敏感,对太阳照耀下自然景物的仔细观察,及对景物描写的精致推敲。将“景”字理解为本义日光,更符合诗人的诗心,也让诗歌更具有韵味和美感。杜甫诗中的“景”自然也是理解为日光更好,注为“同影”是错误的。
关键词
杜甫
景
影
杨伦
《杜诗镜铨》
Keywords
Du Fu
jing
ying
Yang Lun
Du Shi Jing Quan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阅读史视域下的《杜诗镜铨》及其诠释方法
7
作者
周日蓉
郝润华
机构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诗学研究》
2023年第2期44-56,共13页
文摘
从阅读史的视角看,一部诗歌注本,应采取何种诠释方式,材料如何裁选,繁简程度如何,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都需要作者从各个方面慎重斟酌考量。杨伦《杜诗镜铨》从选择集注集评的诠释形式到严格精准选摘杜诗注评资料,从注释的简明扼要到评点的浅近生动,都是曾在武昌书院任教的杨伦从读者群与初学杜诗者的角度考虑布局的结果。杨伦一方面以仇兆鳌《杜诗详注》为范本,另一方面又严厉批评其冗繁驳杂,是因二书所面向的读者群不同,因此著述理念与诠释策略也自然有异。
关键词
阅读史
读者群
《杜诗镜铨》
方法
《杜诗
详注》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程千帆《杜诗镜铨批钞》发微
被引量:
1
8
作者
冷浪涛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第4期63-70,共8页
文摘
程千帆先生的《杜诗镜铨批钞》虽然在形式上是评点,但近于读书札记。该书在内容上可以大致划分为注释和评论两个方面,而在研究方法上则主要运用了"以杜证杜""同中见异""推源溯流"等,与程先生其他杜诗研究成果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批钞》贡献了全新的成果、纠正了旧有的错误、点出了疑难的问题、示范了研究的方法,在当代杜诗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程千帆
《杜诗
镜
铨
批钞》
杜诗
Keywords
Cheng Qian-fan
Annotation on Du Shi Jingquan
Du Fu’s poem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因人作远游”之所“因”之“人”臆测
被引量:
1
9
作者
李宇林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04年第4期20-23,共4页
文摘
唐肃宗乾元二年 ( 759)秋 ,杜甫携眷来到秦州 ,三个月后 ,又移居同谷。对于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的缘由 ,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论者认为杜甫西行是投靠杜佐和赞公。有的论者则认为看不出他有所投靠。笔者从对杜甫秦州诗及其它相关作品的分析中得出与此两种看法均不尽相同的结论 :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所“因”之“人”不只是杜佐和赞公 ,主要是投靠同谷防御判官韦十六。
关键词
杜甫
唐代
诗人
《秦州杂诗二十首》
《杜诗镜铨》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源流、派别、正变:《杜诗镜铨》对“杜甫诗学”的建构
刘重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杨伦《杜诗镜铨》研究(下)
蔡锦芳
张运平
《杜甫研究学刊》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清代常州诗群与尚杜风潮——兼论杨伦《杜诗镜铨》及其诗歌创作
杨旭辉
《杜甫研究学刊》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杜诗镜铨》的校勘、成书过程和三种刻本
李加凯
《杜甫研究学刊》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杜诗镜铨》的注解方式
李加凯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杜诗中的“景”字不同于“影”
蔡锦芳
任婕
《杜甫研究学刊》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阅读史视域下的《杜诗镜铨》及其诠释方法
周日蓉
郝润华
《中国诗学研究》
2023
0
原文传递
8
程千帆《杜诗镜铨批钞》发微
冷浪涛
《杜甫研究学刊》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因人作远游”之所“因”之“人”臆测
李宇林
《杜甫研究学刊》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