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望庐山瀑布》(其二)的经典化
1
作者 郑迪 李振中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76-85,96,共11页
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是一首广为人知的经典七绝,但在创作之初的唐代影响有限,直到宋代才确立为经典。苏轼率先对其审美艺术、文学地位做出理论认可后,诸家不仅对此诗与徐凝《庐山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其一)的优劣比较展开探讨... 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是一首广为人知的经典七绝,但在创作之初的唐代影响有限,直到宋代才确立为经典。苏轼率先对其审美艺术、文学地位做出理论认可后,诸家不仅对此诗与徐凝《庐山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其一)的优劣比较展开探讨,也在著述中对《望庐山瀑布》(其二)选择、引用、模仿,逐渐形成“庐山——香炉紫烟”一体式的文学景观书写,“银河落天”之喻更成为观赏瀑布山泉时的“思维定式”。经过元明清思想印象的深化、当代教材的选入,该诗最终成为了描写庐山瀑布当之无愧的绝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庐山瀑布》(其二) 李白 经典化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异文问题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桂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0-56,共7页
从文献学、语言学、文艺学等方面对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异文的优劣、真伪以及产生此种异文的原因作了综合性的论述和推论,认为宋蜀刻本所录《望庐山瀑布》(其二)正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川"当源自《草堂集》,... 从文献学、语言学、文艺学等方面对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异文的优劣、真伪以及产生此种异文的原因作了综合性的论述和推论,认为宋蜀刻本所录《望庐山瀑布》(其二)正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川"当源自《草堂集》,可能系李白改笔;异文"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可能源自范传正所编《李太白文集》,存李诗初貌;通行本所录《望庐山瀑布》(其二)之"前"字和"九"字应系后人篡改,试图为解决诗作文本问题提供一种思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诗 《望庐山瀑布》 异文 宋蜀刻本 九天 前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望庐山瀑布》绝句“伪作说”析论
3
作者 邵杰 《殷都学刊》 2018年第1期72-74,79,共4页
目前关于李白《望庐山瀑布》绝句著作权的怀疑,四个方面的论证皆存在疏失:一、该首七绝对于同题五古的因袭,是正常的文学现象,不意味着其出自别人;二、此诗未载唐人李诗钞本及选本,亦未见时人引及,至多说明此诗在当时流传未广,不能据此... 目前关于李白《望庐山瀑布》绝句著作权的怀疑,四个方面的论证皆存在疏失:一、该首七绝对于同题五古的因袭,是正常的文学现象,不意味着其出自别人;二、此诗未载唐人李诗钞本及选本,亦未见时人引及,至多说明此诗在当时流传未广,不能据此否定李白的著作权;三、诗中"生紫烟"主要指庐山香炉峰生机焕发的吉祥景象,不能简单以烟雾遇阳光而消散的物理来刻舟相绳;四、七绝与五古风格的差异,是由于诗人的创作视角、情绪及时间的差异所致,不能证明七绝为伪作。七绝与五古各有优长,二者是具有互文性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庐山瀑布》 同题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略庐山瀑布的壮美 感悟李白诗篇的瑰丽——《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4
作者 宗文菊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2年第5期40-40,共1页
设计理念:古诗教学是老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教学中,突出以诵读感悟为主,调动学生经验背景、引进学习资源为辅,在体会语言情感,体会诗句意境中,把握诗文的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关键词 《望庐山瀑布》 教学设计 感悟 壮美 瑰丽 诗篇 李白 学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验纯理功能角度看《望庐山瀑布》的英译文
5
作者 窦秋萍 曾凤英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3期68-70,共3页
从经验纯理功能的角度探讨古诗英译问题,这在我国还不多见。经验纯理功能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纯理功能(Metafunction)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英译文意义的表达进行... 从经验纯理功能的角度探讨古诗英译问题,这在我国还不多见。经验纯理功能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纯理功能(Metafunction)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英译文意义的表达进行经验纯理功能分析,对这两篇英译文做出评估,并通过比较得出绝句的语篇特点及纯理功能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庐山瀑布》 经验纯理功能 诗歌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望庐山瀑布》鉴赏
6
作者 谢琰 《小学语文》 2014年第4期56-57,共2页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经奠黉析】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历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众多的诗文。《望庐山瀑布》作于开元十三年(725)。此诗一出,其他吟咏庐山的诗都黯然失...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经奠黉析】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历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众多的诗文。《望庐山瀑布》作于开元十三年(725)。此诗一出,其他吟咏庐山的诗都黯然失色了。如中唐诗人徐凝有《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人江不暂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庐山瀑布》 鉴赏 李白 诗文 九江市 江西省 吟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还是释为“好像”好——与历岗先生商榷
7
作者 周宗旭 《小学语文》 2010年第4期55-55,共1页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选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小学语文》在2007年第3期以及人教版教材答疑栏目均有历岗先生《(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怎么解释好》(以下简称“历文”)的文章,历文认为《望庐山瀑布》之“疑...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选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小学语文》在2007年第3期以及人教版教材答疑栏目均有历岗先生《(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怎么解释好》(以下简称“历文”)的文章,历文认为《望庐山瀑布》之“疑”字释为“疑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庐山瀑布》 “疑” 人教版教材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下册 实验教科书 2007年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庐山瀑布》赏析
8
作者 孙双金 《湖南教育(中旬)(B)》 2019年第4期34-35,共2页
(课件出示、师配乐诵)师:谁来读一读?(生深情诵读)师:读得真好,有味儿,有诗味!这首诗大家学过了,意思都知道了,今天我们不学,就来欣赏这首诗。诗仙的诗和常人的诗,诗味有什么不一样呢?孙老师先抛出一个问题:我也到庐山看过瀑布,可我在... (课件出示、师配乐诵)师:谁来读一读?(生深情诵读)师:读得真好,有味儿,有诗味!这首诗大家学过了,意思都知道了,今天我们不学,就来欣赏这首诗。诗仙的诗和常人的诗,诗味有什么不一样呢?孙老师先抛出一个问题:我也到庐山看过瀑布,可我在瀑布上看到的云烟是白色的,我到黄山、泰山顶上看到的云雾也是白色的,为什么李白看见的却是紫色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庐山瀑布》 诗味 课件 诵读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庐山瀑布》:李白的不得了
9
作者 郑朝晖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14年第7期26-26,共1页
很多人知道李白厉害,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是在首先知道他厉害之后才读他的诗歌的,所以,有一种先人为主的见解,人云亦云也就是必然的了。有些诗好,是公认的,但这种公认里面是不是也有人云亦云的成分呢?
关键词 《望庐山瀑布》 李白 诗歌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旧出新 突破难点 启发想象 读背结合──第7册第9课《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片断与评析
10
作者 张汉清 《辽宁教育》 2001年第7期83-84,共2页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十分注意古诗教学,她教得活,教得巧.例如<望庐山瀑布>,她只花了十分钟就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我们来看实录作评析,从中获取教益.……
关键词 庐山瀑布 课堂实录 《望庐山瀑布》 香炉峰 启发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望庐山瀑布》脱胎于前人诗作
11
作者 邵春驹 《语文知识》 2005年第8期4-4,共1页
逯钦立选编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有两首写庐山的诗。一首是南朝陈刘删的《登庐山》:“野烟出炉上,山花落镜前。危梁取大壑,瀑布挂中天。秦始眺宇宙,汉武上旌旃。结庐分往籍,留艑映遐年。”一首是隋代刘斌的《咏山诗》:“灵... 逯钦立选编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有两首写庐山的诗。一首是南朝陈刘删的《登庐山》:“野烟出炉上,山花落镜前。危梁取大壑,瀑布挂中天。秦始眺宇宙,汉武上旌旃。结庐分往籍,留艑映遐年。”一首是隋代刘斌的《咏山诗》:“灵山峙干仞,蔽日且嵯峨。紫盖云阴远,香炉烟气多。石梁高乌路,瀑水近天河。欲知闻道里,别自有仙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望庐山瀑布》 古诗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2
作者 张咏梅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0年第7期51-52,共2页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关键词 《望庐山瀑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生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赏析诗歌翻译——以李白《望庐山瀑布》译文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阳阳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1年第7期95-97,共3页
诗歌堪称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唐代诗人李白以豪放不羁的文笔蜚声中外,其很多作品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其中《望庐山瀑布》更是被称作七言绝句之首。有不少学者将这首诗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本文从诗歌的可译性出发,着重从内容... 诗歌堪称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唐代诗人李白以豪放不羁的文笔蜚声中外,其很多作品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其中《望庐山瀑布》更是被称作七言绝句之首。有不少学者将这首诗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本文从诗歌的可译性出发,着重从内容、形式和风格三个方面对《望庐山瀑布》的几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中西文化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庐山瀑布》 诗歌可译性 汉英语言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妙识字 进入诗境 落实语用——《望庐山瀑布》教学解读和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勇 谈晓英 《语文知识》 2017年第20期15-17,共3页
一、教学解读《望庐山瀑布》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之一。作者李白紧扣题目中的“望”,从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了日照山峰的美景,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教材为全诗注音并配以插图,旨在让... 一、教学解读《望庐山瀑布》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之一。作者李白紧扣题目中的“望”,从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了日照山峰的美景,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教材为全诗注音并配以插图,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朗读并认识事物,借助插图感知、欣赏风景。1.识写生字诗中8个生字,其中有6个要求会读、5个要求会写。“照”字已在前面的教学中出现过,是熟字,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文插图 《望庐山瀑布》 香炉峰 教学设计 田字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诵《望庐山瀑布》
15
作者 黄素娟 《小学教学研究》 2003年第4期9-10,共2页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学生 朗诵 《望庐山瀑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一课的教学浅议
16
作者 陈黎晖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6-57,共2页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一课的教学浅议□陈黎晖《望庐山瀑布》是一首精美的绘景诗。作者李白抓住瀑布的动态,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使之既能理解诗句,又能使语言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在...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一课的教学浅议□陈黎晖《望庐山瀑布》是一首精美的绘景诗。作者李白抓住瀑布的动态,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使之既能理解诗句,又能使语言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在教学中,我按古诗的内在逻辑及不同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望庐山瀑布》 教学方法 语言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诗俄译中的文化含义及其传达方法——以李白《望庐山瀑布》俄文译本为例
17
作者 徐丽红 林春泽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1年第3期60-67,共8页
本文以李白的经典诗作《望庐山瀑布》俄译本为例对比分析古诗中的文化含义。该诗蕴含丰富的内容,诗中几乎每个词都有历史的、地理的、道德的或宗教的深刻内涵,中国现代读者都未必能够透彻理解,俄罗斯现代读者就愈加难以领悟。本文对该... 本文以李白的经典诗作《望庐山瀑布》俄译本为例对比分析古诗中的文化含义。该诗蕴含丰富的内容,诗中几乎每个词都有历史的、地理的、道德的或宗教的深刻内涵,中国现代读者都未必能够透彻理解,俄罗斯现代读者就愈加难以领悟。本文对该诗五个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五个译本译者遵循了不同翻译原则和手段,因此目标读者获得的文化含义信息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有事物词汇 声韵 意象 李白 《望庐山瀑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新教法
18
作者 陈爱华 《甘肃教育》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5-25,共1页
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新教法兰州市兰工坪小学陈爱华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的奔放之笔、以物状志的心声之笔和字词凝炼的精华之笔,很多诗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古诗的教学往往是小语教学中的难点。怎样教学古诗... 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新教法兰州市兰工坪小学陈爱华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的奔放之笔、以物状志的心声之笔和字词凝炼的精华之笔,很多诗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古诗的教学往往是小语教学中的难点。怎样教学古诗才能使学生学得形象、生动,既学到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庐山瀑布》 古诗 新教法 创作意图 兰州市 浪漫主义诗歌 教学体会 教材选编 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中感悟 诵中生情 吟中入境——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教学片段及反思
19
作者 张珊珊 《福建教育》 2006年第09A期28-29,共2页
一、解读课题,引发感悟 师:我们来齐读课题。 生:望庐山瀑布。 师:读课题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要有讲究。看谁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么读,能够看出李白到庐山瀑布干什么?
关键词 《望庐山瀑布》 二年级下册 教学片段 感悟 人教版 入境 课题 解读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低吟浅诵中,遵循古诗教学之道——《望庐山瀑布》教后记
20
作者 徐莎莎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4年第1期44-45,共2页
古诗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短小精悍,字字珠玑,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和美的熏陶。但古诗离我们的时代较远,所以对学生的理解和教师的授课而言,则具有一定的挑战,这是古诗教学一直困扰我的最大问题。幸逢“适度解读,有... 古诗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短小精悍,字字珠玑,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和美的熏陶。但古诗离我们的时代较远,所以对学生的理解和教师的授课而言,则具有一定的挑战,这是古诗教学一直困扰我的最大问题。幸逢“适度解读,有效拓展,教出古诗的味道”诗歌教学专题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教学 《望庐山瀑布》 教后记 中华文化 专题活动 诗歌教学 熏陶 授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