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氏七书讲义》东渐及其对日本的影响——兼论中日《武经》研究的异同 被引量:1
1
作者 翟士航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5,共10页
《施氏七书讲义》作为第一部系统注解《武经七书》的兵学著作。因在国内失传较早而影响有限,但经高丽传入日本后,却受到日本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兵学文本体系、兵学研究与著述范式、兵学理念等方面均对日本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助力了“江... 《施氏七书讲义》作为第一部系统注解《武经七书》的兵学著作。因在国内失传较早而影响有限,但经高丽传入日本后,却受到日本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兵学文本体系、兵学研究与著述范式、兵学理念等方面均对日本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助力了“江户兵学”的奠立与发展。作为中国兵学典籍东渐的一个典型案例,《施氏七书讲义》在中日两国的遭际,既充分表明东亚文化圈内紧密的文化联系,也折射出两国《武经》研究动力与取径的鲜明差异,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于军事学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七书讲义》 兵学 武经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刊《武经七书》及其注本考论
2
作者 张申 赵飞 《宋史研究论丛》 2024年第2期167-186,共20页
北宋元丰间,神宗诏将《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六韬》《尉缭子》与《李卫公问对》合并刊行,号为《武经七书》,但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后发现《尉缭子》等书或未经校勘即付梓。今存《七书》最早刊本为南宋刊本,但南宋刊本实际上... 北宋元丰间,神宗诏将《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六韬》《尉缭子》与《李卫公问对》合并刊行,号为《武经七书》,但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后发现《尉缭子》等书或未经校勘即付梓。今存《七书》最早刊本为南宋刊本,但南宋刊本实际上不止一种,但在平时引用及叙述中却多有窜乱。南宋《施氏七书讲义》作为《七书》的最早注本,在后世流传中鲜见于官私目录。然而通过明清其他注本的间接反映以及明清时人著述记载的细节,是能见该书于当时流传痕迹的。《七书》对明清兵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因明清武闱策论多出自《七书》,更使其得到远超其他兵书的重视并进一步广泛流传。但明季武闱《七书》注本相互间因袭严重,且多为坊贾托名射利之书。《四库全书》纂修时即因坊刻鄙陋、书名重复等原因,使《七书》及各类注本遭到了一体禁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经 《孙子》 《施氏七书讲义》 宋神宗 《四库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