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文郁《新刊韵略》源流及其历史嬗变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民权 《励耘语言学刊》 2021年第1期37-69,共33页
王文郁据金朝《礼部韵略》修订了《新刊韵略》,金亡,蒙古人占据中原,以它作为科举考试韵书,后经过修订,进一步成为元朝《礼部韵略》.元朝修订的韵书存有《文场韵略》和《魁本韵略》(皆私刻本).当时《新刊韵略》传到朝鲜,朝鲜人又改编成... 王文郁据金朝《礼部韵略》修订了《新刊韵略》,金亡,蒙古人占据中原,以它作为科举考试韵书,后经过修订,进一步成为元朝《礼部韵略》.元朝修订的韵书存有《文场韵略》和《魁本韵略》(皆私刻本).当时《新刊韵略》传到朝鲜,朝鲜人又改编成《韵略》《三韵通考》和《排字礼部韵略》等.元初忽必烈根据《新刊韵略》编撰了《蒙古字韵》,作为蒙汉对音韵书,没有反切音释,只有四声相承的同音字组合,开《中原音韵》编排之先河.这是《新刊韵略》的嬗变.《新刊韵略》自问世后埋没数百年,其书性质学界至今尚未真正了解清楚,甚至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观念,对其历史源流及相关韵书进行发掘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充分利用出土文献资料,考察了其演变发展,就其相关韵书做了研究,对金元《礼部韵略》的性质及其是非问题做了历史的辩证.指出金《礼部韵略》不是宋景德《韵略》的翻版,它是一个独立发展的礼部韵书,而《新刊韵略》是它的修订本.本文探讨的虽然是《新刊韵略》的源流嬗变,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梳理了金元明清以来诗韵著作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刊韵略》 著作 源流嬗变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刊韵略》《广韵》考异
2
作者 李子君 《华夏文化论坛》 2014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前辈对《新刊韵略》溯源时,侧重藉《新刊韵略》《广韵》的相同点来提炼学术观点,阐发学术认识,忽略了两书在反切、小韵首字、小韵次序、韵字次序、又音等方面的差异。综合考量两书异同,笔者认为,《新刊韵略》与《广韵》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前辈对《新刊韵略》溯源时,侧重藉《新刊韵略》《广韵》的相同点来提炼学术观点,阐发学术认识,忽略了两书在反切、小韵首字、小韵次序、韵字次序、又音等方面的差异。综合考量两书异同,笔者认为,《新刊韵略》与《广韵》有直接的传承关系,它在减缩删并景德《韵略》基础上,还参考了宋代《集韵》《礼部韵略》和同时代的《五音集韵》等韵书,并适当吸收了一些金代实际语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刊韵略》 《广 考异 传承
原文传递
中国韵书《新刊韵略》在高丽朝鲜时代的传播
3
作者 张民权 田迪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20年第2期145-162,284,共19页
王文郁《新刊韵略》是金代《礼部韵略》修订本。它的实际应用可能是金元时元太宗十年戊戌(1238)八月举行的科举考试。元宪宗二年壬子(1252)由刘渊刊刻,后又有大德中和轩刊本和梅溪书院刊本。元仁宗皇庆初下诏实行科举考试,于是《新刊韵... 王文郁《新刊韵略》是金代《礼部韵略》修订本。它的实际应用可能是金元时元太宗十年戊戌(1238)八月举行的科举考试。元宪宗二年壬子(1252)由刘渊刊刻,后又有大德中和轩刊本和梅溪书院刊本。元仁宗皇庆初下诏实行科举考试,于是《新刊韵略》被用作科举考试的官韵书,也就是《礼部韵略》,而后稍有韵字补充。同时《新刊韵略》传到了邻邦高丽,高丽人也用它做科举考试用书,并对原书稍有改编。改编的韵书先后有简本《韵略》和《三韵通考》等,此外还有《排字礼部韵略》,它们皆作为科场韵书使用,前后共使用了六百余年。尽管朝鲜世宗创制了"训民正音",但朝鲜的中国文化根基和科举文化制度,难以替代《新刊韵略》及其改编本韵书的地位。本文探讨了高丽及朝鲜时代科举制度及其考场韵书,论述了《韵略》《三韵通考》及其《排字礼部韵略》与《新刊韵略》的关系,着重研究了这些韵书的版本问题,从而建立起《新刊韵略》历史传播的有效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刊韵略》 略》 《排字礼部略》 科举制度 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蒙古字韵》韵类与韵字编排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田迪 张民权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34,95,共14页
《蒙古字韵》是在金人王文郁《新刊韵略》的基础上编写的。它按照声类编排,将《新刊韵略》平上去入106个韵合并在十五个韵部里,根据实际语音将《新刊韵略》3000多组小韵重新组合成2057组小韵,建立70个韵类,内含平上去入213个字母韵。大... 《蒙古字韵》是在金人王文郁《新刊韵略》的基础上编写的。它按照声类编排,将《新刊韵略》平上去入106个韵合并在十五个韵部里,根据实际语音将《新刊韵略》3000多组小韵重新组合成2057组小韵,建立70个韵类,内含平上去入213个字母韵。大致上,洪音与洪音、细音与细音合并。但牙喉音二等韵不与一等韵合并,三等韵的轻唇音与洪音字编排在一起。另外重纽三四等韵及牙喉音三四等韵在一些韵部里还没有合并,这些与韵类旧等次和声类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在韵字编排上,《蒙古字韵》删汰了《新刊韵略》中重出或偏僻的韵字,并根据《集韵》和《礼部韵略》等增加了很多韵字。不避忌讳字和俗字是《蒙古字韵》韵字编排上的一个重要特色,与当时汉字使用的社会风尚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字《新刊韵略》 重组 俗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字韵》校勘补遗 被引量:2
5
作者 忌浮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9-16,共8页
今传《蒙古字韵》系清代写本,讹误甚多。照那斯图、杨耐思及花登正宏等人已有校勘。唯其依据为《古今韵会举要》,失校、误校难免。作者发现,《蒙古字韵》实为《新刊韵略》(即《平水韵》)之改并重编,其单字几乎全录自《新刊韵略》,以《... 今传《蒙古字韵》系清代写本,讹误甚多。照那斯图、杨耐思及花登正宏等人已有校勘。唯其依据为《古今韵会举要》,失校、误校难免。作者发现,《蒙古字韵》实为《新刊韵略》(即《平水韵》)之改并重编,其单字几乎全录自《新刊韵略》,以《平水韵》为据,势如破竹,可较全面地查清其单字讹误。本文录出的只是怍者校勘补遗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字 《古今会举要》 《新刊韵略》 校勘 补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校《蒙古字韻》
6
作者 張民權 田迪 《文献语言学》 2016年第1期136-203,共68页
《蒙古字韻》是研究近代漢語語音史的重要文獻,原本大致用852個蒙古八思巴字對音漢字2120組小韻,收録漢字9438個左右。然而在韻字方面,現存《蒙古字韻》抄本訛誤俗寫現象非常嚴重,直接影響到該書文獻資料的充分利用,必須做相應的校勘工... 《蒙古字韻》是研究近代漢語語音史的重要文獻,原本大致用852個蒙古八思巴字對音漢字2120組小韻,收録漢字9438個左右。然而在韻字方面,現存《蒙古字韻》抄本訛誤俗寫現象非常嚴重,直接影響到該書文獻資料的充分利用,必須做相應的校勘工作。《蒙古字韻》所收韻字以《新刊韻略》爲基礎,通過與《新刊韻略》的比較勘正,殘本添加韻字160個,另外朱宗文等人後續添加韻字107個,實際增加字數爲267個左右。另外,《蒙古字韻》删汰或遺漏了《新刊》120個左右的韻字。殘本韻字多有模糊殘缺,今參照《新刊韻略》補足30餘字。校正訛誤俗字800多個,綜上作校記文字970餘條。原本用八思巴字標記漢字聲母,但時有訛誤,今用傳統三十六字母形式重新做了標記,醒目而有條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字韻》 訛誤俗字 韻字校勘 聲母標記 《新刊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