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知达《校定集注杜诗》编撰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彭燕 赵国庆 《杜甫研究学刊》 2021年第4期63-68,共6页
前人以为郭知达《校定集注杜诗》的底本为“二王本”,实则此书所用底本可能是与伪王洙注本关系较近、郭知达数次引及的“集注”。郭知达以此“集注”为底本,清理其中的伪苏注,补充各家善本注,最终形成《校定集注杜诗》三十六卷,曾噩重... 前人以为郭知达《校定集注杜诗》的底本为“二王本”,实则此书所用底本可能是与伪王洙注本关系较近、郭知达数次引及的“集注”。郭知达以此“集注”为底本,清理其中的伪苏注,补充各家善本注,最终形成《校定集注杜诗》三十六卷,曾噩重刊时增“新刊”二字。后人习称此书为“九家注”不妥,因为这是一个容易引起更多误解的称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定集注杜诗》 编撰 底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家集注杜诗》版本疑点考辨——兼论“聚珍本”说的产生背景 被引量:5
2
作者 龙伟业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58,共26页
《九家集注杜诗》共有五种版本,依次为南宋淳熙八年郭知达刻本、南宋宝庆元年曾噩刻本、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抄本、清嘉庆八年武英殿刻本、民国二十九年《杜诗引得》铅印本。但因叶德辉、洪业等名家误导,学界对此多有误解,所谓"... 《九家集注杜诗》共有五种版本,依次为南宋淳熙八年郭知达刻本、南宋宝庆元年曾噩刻本、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抄本、清嘉庆八年武英殿刻本、民国二十九年《杜诗引得》铅印本。但因叶德辉、洪业等名家误导,学界对此多有误解,所谓"乾隆武英殿刻本"、"乾隆武英殿聚珍本"(活字)及其"嘉庆时翻刻之本",实皆嘉庆八年武英殿刻本;所谓"元明间刻本",纯属子虚。以《九家注》为例,可以窥见清代修书刻书与书籍著录之一斑:《四库全书荟要》不收《九家注》,是其编纂从速、去取不精的例子之一;学者、书坊、官书局等未详《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实情,错误地著录乃至"重刻"不少"聚珍本"。今人从推测清宫印出"聚珍本"《九家注》后又"不欲其流传",到断言清宫宋本《九家注》"绝不会是宋刻"等等,以讹传讹,应予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家集注杜诗》 《新刊校定集注杜诗》 武英殿聚珍本 武英殿刻本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荟要》
原文传递
宋人注杜的三种整理本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可先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3期1-11,20,共12页
宋代杜诗学极盛,有“千家注杜”之誉。宋人对于杜诗的注释,是杜诗学史上的开创和奠基之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三种宋人杜诗注释的整理本,分别代表了古籍整理的三种类型:《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是在原本散佚较多的情况下辑佚而成... 宋代杜诗学极盛,有“千家注杜”之誉。宋人对于杜诗的注释,是杜诗学史上的开创和奠基之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三种宋人杜诗注释的整理本,分别代表了古籍整理的三种类型:《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是在原本散佚较多的情况下辑佚而成的整理著作;《新定杜工部草堂诗笺斠证》,是在原本基础上进行了正本清源、斠证发微、订讹掘隐工作,而与原本相较,成为了一种融合较多整理者见解的新著;《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则是恪守古籍整理规范,重在校点勘误、旨在恢复原貌的精审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人注杜 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 《新定杜工部草堂诗笺斠证》 《新刊校定集注杜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