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叙事的多样和电影类型的嬗变——从《屠城血证》到《拉贝日记》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立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5-20,共6页
2009的中国电影,注定要以一个历史的视角完成对于自身浓墨重彩的叙事。《南京!南京》与《拉贝日记》的先后出炉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对于历史题材的反思和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双重阐述。在历史的多样叙事和电影类型的不断强化中,历史题材影... 2009的中国电影,注定要以一个历史的视角完成对于自身浓墨重彩的叙事。《南京!南京》与《拉贝日记》的先后出炉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对于历史题材的反思和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双重阐述。在历史的多样叙事和电影类型的不断强化中,历史题材影片获得了新的表达纬度。用影像表达历史、建构历史、树立国家形象成了当下影视行业的自觉雅好。这也给当下的中国电影提出了挑战,用什么样的电影可以清楚准确的表达国家形象、建构国家想象?类型电影的嬗变也许是中国电影新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南京》 《拉贝日记》 类型化 历史题材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贝日记》北京卷
2
作者 梁怡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134,共4页
关键词 《拉贝日记》 约翰·拉贝 德国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 史料 生平事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记与电影:比较视域下的《拉贝日记》
3
作者 王霞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1-55,共5页
《拉贝日记》的日记文本证明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性。《拉贝日记》的电影与日记文本相比,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以一个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视角来表现南京大屠杀,起着见证的作用。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艺术表达方式与内容呈现的差异。电影应该... 《拉贝日记》的日记文本证明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性。《拉贝日记》的电影与日记文本相比,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以一个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视角来表现南京大屠杀,起着见证的作用。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艺术表达方式与内容呈现的差异。电影应该发挥其不同于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文字书写方式的独特作用,以其特有的视听结合的艺术方式来书写历史,反思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贝日记》 日记 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拉贝日记》情感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黄紫荆 邱玉倩 +2 位作者 沈彤 赵小萱 陈刚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63,共10页
《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包含丰富的情感层面内容,折射出拉贝的性格特质,被质疑记述具有主观偏向。文章基于BERT模型对《拉贝日记》进行分句情感极性识别,并通过时序统计、地图映射和史料对照,从整体视角探索南京大屠杀前... 《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包含丰富的情感层面内容,折射出拉贝的性格特质,被质疑记述具有主观偏向。文章基于BERT模型对《拉贝日记》进行分句情感极性识别,并通过时序统计、地图映射和史料对照,从整体视角探索南京大屠杀前后拉贝的情感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和对不同人物的情感倾向。研究表明:对日记全文的情感分析有助于完善拉贝在南京时期的人物形象,为既有研究提供佐证;日记全文情感曲线呈现持续下落趋势,且未体现明显的悲剧型情节编排,表明拉贝没有强化日军暴行的叙事意图;情感曲线的变化趋势与南京形势变化契合,反映拉贝的情感书写受到外部时局的严重影响;而拉贝对日本大使馆成员客观多元的情感倾向表明拉贝对人物的态度主要受到其行为的影响,并没有明显的国族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南京大屠杀 《拉贝日记》 情感分析 B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个人英雄主义的赞歌——从《辛德勒的名单》到《拉贝日记》 被引量:7
5
作者 范冰杰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2期28-30,共3页
从辛德勒到拉贝、从德国纳粹到侵华日军、从"种族优化"到"大东亚共荣",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神话以辛德勒和拉贝为载体,体现得淋漓尽致。此种淋漓尽致固然有赖于电影自身的影像表达策略——音乐作为角色、色彩配置、宽... 从辛德勒到拉贝、从德国纳粹到侵华日军、从"种族优化"到"大东亚共荣",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神话以辛德勒和拉贝为载体,体现得淋漓尽致。此种淋漓尽致固然有赖于电影自身的影像表达策略——音乐作为角色、色彩配置、宽银幕等,但更多是因人人心中都有"英雄主义"的不朽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德勒名单》 《拉贝日记》 个人英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夫在片外——《拉贝日记》创作谈
6
作者 赵力 《视听界》 2002年第5期61-61,共1页
成就一部电视片.要花很多的功夫:资料研读、前期采访、拍摄、后期制作,都要下大气力。我的体会,有很多时候,功夫花在一些与片子似乎无关的素材上,尤其对主题的提炼和确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电视系列片 《拉贝日记》节目制作 主题提炼 素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贝日记》:在德国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文 《中国报道》 2019年第8期58-59,共2页
当地时间7 月10 日晚,中国原创歌剧《拉贝日记》欧洲巡演的最后一场,在奥地利维也纳罗纳赫剧院结束。在观众如潮的掌声中,全体演员一再谢幕,许多人热泪盈眶。
关键词 奥地利维也纳 《拉贝日记》 中国原创歌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拉贝日记》舞美设计浅谈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晶 《歌剧》 2018年第5期90-94,共5页
1937年12月,日军入侵南京这段历史,被数次搬上电影、电视,而歌剧《拉贝日记》从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明妮·魏特琳女士等国际友人的角度呈现这段历史,讲述他们在日军入侵南京期间救助难民的人道主义行... 1937年12月,日军入侵南京这段历史,被数次搬上电影、电视,而歌剧《拉贝日记》从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明妮·魏特琳女士等国际友人的角度呈现这段历史,讲述他们在日军入侵南京期间救助难民的人道主义行为。这些国际友人在1937年选择留在南京保护这座城市中的平民,完全出于人性的本能,是他们在人类生存受到威胁时所作出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贝日记》 舞美设计 歌剧 1937年 国际友人 人道主义 人类生存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拉贝日记》舞美装置与舞台机械的灵动 被引量:2
9
作者 梅涵 《演艺科技》 2018年第7期43-45,共3页
以江苏大剧院歌剧厅舞台为依据,着重介绍《拉贝日记》的舞美装置借助舞台机械运动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歌剧《拉贝日记》 舞美装置 舞台机械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读《拉贝日记》有感
10
作者 毕莹 《图书馆工作》 2015年第3期10-10,共1页
南京广州路和中山路交叉口西边,有一座二层坡顶的西式小楼,掩身在高大的法国梧桐后面,似乎普通而神秘。这里曾住过一个德国人,他叫约翰·拉贝,他曾在这里写下著名的《拉贝日记》。我曾有幸参观过拉贝故居,灰砖红瓦、素白的窗... 南京广州路和中山路交叉口西边,有一座二层坡顶的西式小楼,掩身在高大的法国梧桐后面,似乎普通而神秘。这里曾住过一个德国人,他叫约翰·拉贝,他曾在这里写下著名的《拉贝日记》。我曾有幸参观过拉贝故居,灰砖红瓦、素白的窗纱,给人宁静温暖的感觉。他的那本《拉贝日记》便常常放在案头,时不时拿出来翻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贝日记》 中山路 德国人 约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拉贝日记》中的暴力声音与人道主义救赎
11
作者 王微旖 《当代音乐》 2019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唐建平创作的歌剧 《拉贝日记》 围绕着德国商人约翰.拉贝(John Rabe)等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对中国人的努力营救而展开.本文探讨了唐建平的使用音乐策略,即暴力声音和通过音乐治愈创伤的可能性.通过混合各种噪音、 电子声音和巴洛克音乐... 唐建平创作的歌剧 《拉贝日记》 围绕着德国商人约翰.拉贝(John Rabe)等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对中国人的努力营救而展开.本文探讨了唐建平的使用音乐策略,即暴力声音和通过音乐治愈创伤的可能性.通过混合各种噪音、 电子声音和巴洛克音乐,《拉贝日记》 也许能从后现代主义的拼贴实践中得到更好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声音 歌剧《拉贝日记》 《a小调第二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的见证式书写与身份认同
12
作者 刘钰茂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2-47,共6页
作为记录南京大屠杀第一手资料的《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不同于传统日记完全私人化的叙事伦理,是面向公众作为目标读者的见证文学,在见证式书写过程中强调真实性的同时,遵循了“诗性正义”的道德逻辑。由于两位见证者多重身份认... 作为记录南京大屠杀第一手资料的《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不同于传统日记完全私人化的叙事伦理,是面向公众作为目标读者的见证文学,在见证式书写过程中强调真实性的同时,遵循了“诗性正义”的道德逻辑。由于两位见证者多重身份认同的差异,《拉贝日记》呈现出了全面化、客观化和理性化的特点,而《魏特琳日记》则充满了对日军暴行的强烈批判和对女性受害群体的强烈关注,体现了她的基督教救赎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贝日记》 《魏特琳日记》 见证式书写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拉贝日记》的舞美装置与舞台机械运动
13
作者 梅涵 《剧影月报》 2018年第4期55-56,共2页
舞美装置是舞美实景的呈现,也是对舞美创作者造型设计的现实体现,在整场演出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现代舞美装置能够充分展示和表现现代舞台的环境,也能够对舞台表演和舞台调度起到辅助和协调作用。在江苏大剧院原创歌剧《拉贝日记》中... 舞美装置是舞美实景的呈现,也是对舞美创作者造型设计的现实体现,在整场演出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现代舞美装置能够充分展示和表现现代舞台的环境,也能够对舞台表演和舞台调度起到辅助和协调作用。在江苏大剧院原创歌剧《拉贝日记》中,舞美装置与舞台机械运动紧密相连,复杂恢宏的场景切换不仅充分表达该剧的剧情和情感,也将观众深深带入故事发生的年代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贝日记》 舞台调度 机械运动 原创歌剧 舞美 装置 造型设计 舞台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拉贝日记》入围国际歌剧大奖
14
《歌剧》 2018年第3期77-77,共1页
英国《歌剧》杂志主办的国际歌剧大奖不久前发布入围名单,七部入围歌剧中,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和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制作、江苏大剧院出品的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入选。
关键词 《拉贝日记》 《歌剧》 国际 江苏省 联合制作 投资管理 原创歌剧 宣传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贝日记》巡演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15
《歌剧》 2019年第5期99-99,共1页
4月24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制作,江苏大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的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巡演版首演发布会,在国家大剧院新闻发布厅举行,本场演出也拉开了本轮《拉贝日记》巡演活动的序... 4月24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制作,江苏大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的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巡演版首演发布会,在国家大剧院新闻发布厅举行,本场演出也拉开了本轮《拉贝日记》巡演活动的序幕。随后,该剧将于7 月赴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汉堡易北河爱乐音乐厅、奥地利维也纳罗纳赫剧院进行5 场巡演。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巡演版在作曲、编剧、导演、舞台美术、服装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全新创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贝日记》 国家大剧院 巡演活动 原创歌剧 江苏省 国家歌剧院 投资管理 联合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德国好人的墓志铭——听歌剧《拉贝日记》
16
作者 紫茵 《歌剧》 2018年第1期32-35,共4页
从什么时候起,德国人约翰拉贝走入了我们从的视野?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拉贝日记》,是这部长期尘封且具重要价值的珍贵文献首次面世,从此中国人记住了他的名字和事迹。
关键词 《拉贝日记》 德国人 江苏教育出版社 墓志铭 江苏人民出版社 歌剧 中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贝日记》:有关纪念,无关救赎
17
作者 韩皓月 《视听前线》 2009年第9期118-119,共2页
“四月是个残忍的季节”,继4月22日《南京!南京!》公映后,《拉贝日记》也将于4月29日公映,两部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让艾略特在《荒原》写下的诗句,仿佛在现实中找到了对应,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纪念 救赎 艾略特 《拉贝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祭日,来自歌剧《拉贝日记》的纪念
18
作者 游(日韦)之 彭鹏 《歌剧》 2018年第1期36-39,共4页
20117年12月13日,这天是国家公祭日,虽然没有下雨,但凛冽的寒风.零落的枯叶,青灰的天空,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肃然。迎风走在南京的街上,体会着80年前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所经历的惊惧、恐慌、惨烈、悲鸣、绝望,
关键词 《拉贝日记》 公祭 纪念 歌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是一面镜子——《血火记忆》主题阅读课《拉贝日记》教学实录及评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查静 朱萍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第1期4-7,共4页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了让广大小学生“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南京市各小学在语文、品社等课程和各自的校本课程中,组织学生阅读学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小学版...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了让广大小学生“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南京市各小学在语文、品社等课程和各自的校本课程中,组织学生阅读学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小学版)》《血火记忆》及相关文献书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祭”主题教育活动。本刊特从中撷选了一组祭奠、教育活动照片(见封2、封3)与查静老师执教,朱萍老师评析的《拉贝日记》教学实录,介绍给大家,以接受一次入眼、入情、入理、入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贝日记》 教学实录 记忆 历史 阅读课 主题教育活动 南京大屠杀 镜子
原文传递
是“反倾销”还是自我正名 论中国歌剧《拉贝日记》创作与欧洲巡演
20
作者 刘海蒂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72,共3页
中国歌剧《拉贝日记》近期在德国汉堡、柏林和奥地利维也纳等地成功巡演,它不仅歌颂了以约翰·拉贝为代表的国际友人的崇高与善良,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反人性,也展现了中国歌剧强大的叙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为中国本土歌剧的国际实践... 中国歌剧《拉贝日记》近期在德国汉堡、柏林和奥地利维也纳等地成功巡演,它不仅歌颂了以约翰·拉贝为代表的国际友人的崇高与善良,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反人性,也展现了中国歌剧强大的叙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为中国本土歌剧的国际实践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维也纳 拉贝 国际友人 《拉贝日记》 叙事能力 反人性 歌剧 德国汉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