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考释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黄康斌
何江凤
-
机构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
-
出处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2-63,75,共3页
-
文摘
《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和《唐风.扬之水》。《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句中的《扬之水》应是总括这三首《扬之水》,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扬之水》
《诗经》
-
Keywords
Confucius' Theories on Poetry, Yangzhishui
The Book of Songs
-
分类号
I22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孔子诗论》所论《扬之水》蠡测
- 2
-
-
作者
绳克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88-93,共6页
-
文摘
上博简《孔子诗论》有对《汤(扬)之水》的相关评论。然而《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属《王风》、《郑风》以及《唐风》。《诗论》所论的究竟属于何篇,聚讼良多。通过仔细梳理历代学者对三篇诗作主旨的分析,并根据诗本身意旨,只有《唐风·扬之水》主旨是有关妇悡。《孔子诗论》中所提到的《扬之水》应属《唐风》。
-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扬之水》
《诗经》
梳理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诗经·王风·扬之水》本事考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姜亚林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3-156,共4页
-
文摘
运用传世文献和金文材料,考证《诗经.王风.扬之水》产生的本事是:从周文王经营汉淮平原开始,不晚于东周公元前712年,周人为了争夺南方资源不断征讨南方异族,并派兵长期戍守申、甫、许等南方诸侯国。通过诗本事的考察,推定此诗的创作时间就在上述时间段。
-
关键词
《扬之水》
戍守
诗本事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從甲骨文“束”字本意解讀《詩經·揚之水》
- 4
-
-
作者
張艦戈
-
机构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
-
出处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3年第1期239-247,共9页
-
基金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别委托項目:“《永樂大典》綜合研究、復原”(21@ZH046)
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科研啓動基金項目:“書籍史視野下明清通俗小説的創作與出版”(2022YQNQD025)成果之一
-
文摘
甲骨文是中國漢字文化的鼻祖,在殷商甲骨文中有“束”字表示捆綁之意。在《詩經》中有三篇《揚之水》,歷代文人墨客都有解讀,然而有些詞句解讀不够順暢完美。其中兩篇《揚之水》中皆包含的“束”字,是作動詞還是量詞之意解讀呢?根據甲骨文“束”字原意,經過對《詩經》“賦、興、比”藝術寫法的反復推究,把《詩經·揚之水》重新解讀,其“揚之水,不流束薪”詩句表述成“不能把揚河的流水當作繩索,用來捆綁柴薪”更爲準確,“束”在這裏作動詞“捆綁”之意。據此,可以提煉出新成語——“流水束薪”,以解《揚之水》詩文原意。成語“流水束薪”和“水中撈月”“抽刀斷水”有相同的意藴,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
关键词
《詩經》
《揚之水》
束
不流束薪
詩經新解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87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论《扬之水》同名
- 5
-
-
作者
李铭泰
-
机构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大观(论坛)》
2020年第3期163-164,共2页
-
文摘
《诗经·国风》里有三篇《扬之水》,分别在《王风》《郑风》《唐风》中。这三首诗不但在音乐、艺术和情感基调上是一致的,就连它们的内容和主题也是统一的。它们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相通之处,正是它们同名的原因。
-
关键词
《扬之水》
内容
形式
相通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揚水》卒章之四言”新解
- 6
-
-
作者
馬坤
-
机构
中山大學中文系
-
出处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2期176-184,236,共10页
-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8CYY032)
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國學單列課題(19GZGX24)的階段性成果。
-
文摘
《左傳》載侯犯據郈邑叛魯,叔孫州仇私下求助駟赤,駟赤以“臣之業在《揚水》卒章之四言”答覆。受《詩經》文本訛變影響,駟赤引《詩》之用意長期以來未得到合理解釋。段玉裁據《荀子》中的《詩經》異文,推測駟赤所引爲《唐風·揚之水》卒章末四句,並認爲今本“漢初相傳有脱誤”。但由於《荀子》引文僅存三句,故段氏之意見尚有待證實。本文在梳理舊説的基礎上結合新出安大簡《詩經》,認爲“《揚水》卒章之四言”指“我聞有命,不可以告人;如以告人,害於躬身”四句。駟赤引此,既暗許武叔,又借機製造隱語防止泄露。
-
关键词
《揚之水》
《毛詩》
《左傳》
安大簡《詩經》
-
Keywords
Yang Zhi Shui
Maoshi
Zuozhuan
Anda Shijing
-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点面结合 沉郁顿挫——《兵车行》赏析
- 7
-
-
作者
李强
-
机构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
出处
《语文天地》
2012年第12期45-47,共3页
-
文摘
从《诗经·国风》中的《式微》、《击鼓》、《扬之水》、《陟岵》、《东山》到汉乐府《战城南》、《十五从军征》、《东光》,以战争和兵役徭役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灾难为主题的诗作很多,但像《兵车行》这首借鉴汉魏乐府体裁截取生活片断,以点面结合和简略地叙事记言来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诗作并不多见,而且,先以记事铺叙,渲染氛围,再以记言直抒胸臆的脍炙人口之作更是少之又少,《兵车行》就是这少之又少中的精品之一。
-
关键词
《兵车行》
点面结合
沉郁顿挫
赏析
《扬之水》
《东山》
生活片断
社会问题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上博(四)《多薪》诗旨及其《诗经》学意义
被引量:6
- 8
-
-
作者
吴洋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54,共6页
-
文摘
《多薪》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四册(为行文方便,本文简称"上博(四)")所发表的两篇先秦"逸诗"之一。其内容与传世《诗经》关系密切。本文结合《诗经》,对《多薪》一诗的字句和修辞特征作出考察。本文认为,此诗以"薪"象征非血缘关系的社会关系,这种含义超越了汉以来的旧说,为理解《诗经》中的《王风·扬之水》和《郑风·扬之水》两篇作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极具启发意义。
-
关键词
上博楚竹书《多薪》
《诗经》
《扬之水》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