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营利”内涵的立法界定及其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意义——从《慈善法》出台到《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 被引量:14
1
作者 魏建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7-164,共8页
我国已有法律没有对"非营利"的内涵做出清晰的界定。新出台的《慈善法》第一次在法律层面规定了"非营利"的操作性标准,即与国际惯例"禁止利润分配"规则相类似的"禁止财产分配"规则;同时,还规... 我国已有法律没有对"非营利"的内涵做出清晰的界定。新出台的《慈善法》第一次在法律层面规定了"非营利"的操作性标准,即与国际惯例"禁止利润分配"规则相类似的"禁止财产分配"规则;同时,还规定了包括"清算后剩余财产处理"规则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保障。修改前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合理回报"相关规则模糊了"非营利"的内涵,对"非营利"的模糊处理也影响到了相应的制度设计,不利于真正非营利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最近新修改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延续了《慈善法》的立法精神,追求法律体系的协调一致性,摒弃了"合理回报"相关规定,明晰了"非营利"的内涵,并规定了相应的制度保障,从而为真正非营利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法》 《民办教育促进法》 非营利 禁止利润分配 合理回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善法》与中国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奇林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5,共6页
慈善是一种自愿行为,捐赠者、慈善组织和政府三个慈善供给主体的建构和相互影响形成了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法制是慈善市场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动力生成的保证。中国慈善事业非均衡、非典型的发展模式存... 慈善是一种自愿行为,捐赠者、慈善组织和政府三个慈善供给主体的建构和相互影响形成了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法制是慈善市场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动力生成的保证。中国慈善事业非均衡、非典型的发展模式存在捐赠水平不高,摊派性募捐和投机性捐赠比较普遍,政府对慈善组织选择性激励,慈善组织透明度和公信力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制建设滞后造成的。《慈善法》通过对慈善行为、慈善活动及慈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规范、激励、监督和调节,优化了慈善事业的管理体制,培育了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国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法》 慈善事业 可持续发展 慈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开展慈善的正当性反思——以《慈善法》第三十条为切入点 被引量:4
3
作者 吕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8-54,47,共8页
政府开展慈善是现今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地方性慈善法规规定地方政府可以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而且《慈善法》第三十条也规定政府可以引导开展募捐,但以上规定究竟是否具有正当性仍值得商榷。正当性的论证主要包括了合道德性和合法性两... 政府开展慈善是现今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地方性慈善法规规定地方政府可以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而且《慈善法》第三十条也规定政府可以引导开展募捐,但以上规定究竟是否具有正当性仍值得商榷。正当性的论证主要包括了合道德性和合法性两种路径,先从合道德性来看,由于政府行为既不能成为慈善行为,也不能仅基于行为的合道德性来论证其正当性,因此必须基于合法性来证成其正当性。再从合法性来看,针对政府开展慈善的两类形式予以分析,一方面政府开展募捐存在违反税收法定主义和侵犯公民财产权等问题,因此并不具有合法性,而《慈善法》则需要对政府引导开展募捐相应做限定解释;另一方面政府接受捐赠虽然具有合法性,但仍需要在行为开展和使用监督上予以合理的规制,而基于以上正当性的分析也就可以划分出政府开展慈善的法律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法》 政府 慈善 正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善法》视阈下“互联网+慈善”模式探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徐舒宁 陈为旭 《行政与法》 2016年第11期62-67,共6页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慈善事业进入了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阶段,呈现出诸多新特点。2016年3月16日,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出台为新时期"互联网+慈善"模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合理路径,...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慈善事业进入了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阶段,呈现出诸多新特点。2016年3月16日,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出台为新时期"互联网+慈善"模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合理路径,发挥优势,攻克屏障,以推动"互联网+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法》 慈善事业 “互联网+慈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慈善法》的理解与完善建议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永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35-40,共6页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通过的《慈善法》,有必要全面、深入理解其内容,澄清模糊认识,完善缺陷和不足。针对《慈善法》在慈善含义、慈善信托、慈善信息公开、慈善服务、慈善组织投资、慈善税收、国际慈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机应当...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通过的《慈善法》,有必要全面、深入理解其内容,澄清模糊认识,完善缺陷和不足。针对《慈善法》在慈善含义、慈善信托、慈善信息公开、慈善服务、慈善组织投资、慈善税收、国际慈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机应当对《慈善法》予以修订或通过司法解释、实施细则等加以完善,使慈善法形成一个完整、有序、严谨、可行的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法》 慈善 慈善组织 捐赠 慈善信托 慈善税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披露与保障慈善组织财产立法命题研究——析《慈善法》第8章第69至76条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承涛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抑制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侵犯慈善财产权的公益丑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8章(69至76条)专门规定了信息公开制度。但从该制度的内容来看,并无针对性的具体法律措施。我国以保障非营利组织财产权为内容的信息披露立法架构,应当体现... 为抑制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侵犯慈善财产权的公益丑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8章(69至76条)专门规定了信息公开制度。但从该制度的内容来看,并无针对性的具体法律措施。我国以保障非营利组织财产权为内容的信息披露立法架构,应当体现非营利组织法(慈善法)与税法的分工与衔接,并明晰信息披露执法主体、执法方式,预先设计应对可能的执法反抗与抵制措施,以及执法主体不作为和滥权的惩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财产权利 律保障 《慈善法》 信息披露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善法》背景下中国网络募捐的现状、困境及其应对 被引量:4
7
作者 朱虹 吴楠 《社科纵横》 2018年第10期89-93,共5页
近些年网络公益井喷式发展,网络募捐成为网络公益主阵营。但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对互联网募捐平台监管缺失等问题,各种骗捐、诈捐现象频频发生,为防止乱象进一步发展,本文围绕《慈善法》,从分析当前网络募捐的规制困境入手,给出加强... 近些年网络公益井喷式发展,网络募捐成为网络公益主阵营。但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对互联网募捐平台监管缺失等问题,各种骗捐、诈捐现象频频发生,为防止乱象进一步发展,本文围绕《慈善法》,从分析当前网络募捐的规制困境入手,给出加强网络募捐监管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法》 网络募捐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非公即私”到公私一体:《慈善法》的变革与局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建霖 刘俊宇 《财经法学》 2018年第2期20-30,共11页
本文通过对《慈善法》与慈善领域不同时期的法律规定进行比较研究,考察《慈善法》如何通过处理"私"与"公"及平衡两者间的关系,加深领域的市场化。我们认为,《慈善法》跳出了"非公即私"的旧思路,一方面对... 本文通过对《慈善法》与慈善领域不同时期的法律规定进行比较研究,考察《慈善法》如何通过处理"私"与"公"及平衡两者间的关系,加深领域的市场化。我们认为,《慈善法》跳出了"非公即私"的旧思路,一方面对慈善市场主体的自身利益加以认可和保护,另一方面通过准许慈善市场主体以公益为手段实现私益目的,更彻底地释放慈善市场的发展潜力,从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为保障市场化改革的继续深入,《慈善法》还提供了三方面的保证: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制度,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公共监督制度。虽然这些具体制度设计得较为拘谨,但由于《慈善法》明确认可了慈善市场主体因私利考量作出公益行为的正当合法性,本次慈善立法改革仍实现了重要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法》 市场化改革 社会监督 主体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善法》出台后信托公司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9
作者 夏浦杰 《现代国企研究》 2018年第4期156-156,共1页
《慈善法》与《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的先后颁行是政府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以信托公司的参与丰富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主体的行为。既有利于慈善事业资金的规范化管理,也为信托行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以《慈善法》的... 《慈善法》与《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的先后颁行是政府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以信托公司的参与丰富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主体的行为。既有利于慈善事业资金的规范化管理,也为信托行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以《慈善法》的政策颁行依据和旨归为切入点,对此后我国信托行业及慈善信托的发展趋势进行诠释,探究政策法规变动趋向对我国慈善事业和信托行业的双重影响,旨在探索信托公司新的业务机会及解决慈善信托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托 《慈善法》 慈善信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善法》背景下的公益众筹的法律困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青云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第14期110-111,共2页
随着"互联网+"的突飞猛进,公益众筹作为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新兴融资模式,对我国公益事业也产生了越发重要的影响。2016年《慈善法》的颁布,使公益众筹活动更加规范化,但《慈善法》在公益众筹的很多方面没有规范到,在募捐主体... 随着"互联网+"的突飞猛进,公益众筹作为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新兴融资模式,对我国公益事业也产生了越发重要的影响。2016年《慈善法》的颁布,使公益众筹活动更加规范化,但《慈善法》在公益众筹的很多方面没有规范到,在募捐主体资格,责任追究机制,款物流向,是否纯无偿,税收公平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法律困境。最后,简明提出了明确募捐主体资格,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监管等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法》 公益众筹 律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善法》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赖登豪 马陆叶 《劳动保障世界》 2018年第7X期69-69,共1页
201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并于同年9月1日开始施行。近些年来,我国的慈善事业得到了迅猛快速的发展,政府、大众传媒以及普通民众对于慈善事业的关注度也在日益上... 201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并于同年9月1日开始施行。近些年来,我国的慈善事业得到了迅猛快速的发展,政府、大众传媒以及普通民众对于慈善事业的关注度也在日益上升,从而促使参与人数的大幅增长、慈善内容的日渐广泛与相关慈善组织的蓬勃兴起,慈善就像一股春风吹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法》 社会工作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善法》修法专题座谈会在京召开
12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22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2022年2月21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京召开《慈善法》修法专题座谈会,听取来自学界专家、业界代表就《慈善法》修法的相关建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主持此次会议。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 2022年2月21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京召开《慈善法》修法专题座谈会,听取来自学界专家、业界代表就《慈善法》修法的相关建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主持此次会议。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功成 中国政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东政大学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 学界专家 《慈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治理视阈下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研究——兼谈《慈善法》的制度革新及未来跟进
13
作者 王成 赵东霞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4-60,共7页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根本所在,公信力的削弱意味着慈善组织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慈善法》有力的回应了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问题,为慈善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动力。《慈善法》是慈善立法实践与元治理理论的自发契合,元治理理...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根本所在,公信力的削弱意味着慈善组织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慈善法》有力的回应了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问题,为慈善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动力。《慈善法》是慈善立法实践与元治理理论的自发契合,元治理理论视角下认为《慈善法》实现了诸多制度革新,根本在于政府有机协调科层、网络和市场治理模式,实现三者在慈善领域的协同共振。《慈善法》的跟进措施重点在于深化"慈善支持",优化对社会组织的压力机制,以及进一步推动市场机制进入慈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组织 《慈善法》 公信力 元治理 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慈善工作开展及《慈善法》《江苏省慈善条例》实施情况回顾
14
作者 徐慧 杜大伟 《中国社会组织》 2022年第17期39-40,共2页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践行慈善工作宗旨,创新探索“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品牌孵化”机制,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和《江苏省慈善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践行慈善工作宗旨,创新探索“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品牌孵化”机制,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和《江苏省慈善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秉承“慈心为本、善举为民”初衷,建立健全慈善组织网络,用心用情打造慈善文化特色,推动形成人人学习慈善、支持慈善、宣传慈善的浓郁氛围,推动准阴区慈善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安市淮阴区 慈善工作 党建引领 慈善文化 多方参与 慈善组织 《慈善法》 创新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善法》修订研讨沙龙聚焦"慈善税收优惠"
15
作者 程楠 《中国社会组织》 2021年第13期28-29,共2页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修订系列研讨项目之"慈善税收优惠"专题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在本次"慈善税收优惠"专题研讨会上,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在历时三个小时的研讨过程中上...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修订系列研讨项目之"慈善税收优惠"专题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在本次"慈善税收优惠"专题研讨会上,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在历时三个小时的研讨过程中上,10多位行业专家与实务人士聚焦如何通过修法来构建更合理的慈善税收体系与慈善组织的税收优惠资格获得的相关问题,讨论并分享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后续本项目还将通过线上和京沪两地线下轮流举办结合的方式就《慈善法》其他章节以及需要增补的新内容举办一系列研讨与意见征集活动,并最终形成《慈善法》修订草案专家建议稿,为我国进一步推动慈善法治化建设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订草案 专家建议稿 治化建设 《慈善法》 轮流举办 慈善税收优惠 慈善组织 意见征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善捐赠专题沙龙暨《慈善法》修订专家建议稿研究成果说明会在上海举办
16
作者 张煜婕 《中国社会组织》 2021年第19期39-40,共2页
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修订研讨系列沙龙第九场——"民法典时代的慈善捐赠"专题研讨会暨《慈善法》修订专家建议稿研究成果说明会在上海公益新天地举行.该沙龙由京沪两地的徐家良、王名、陆璇... 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修订研讨系列沙龙第九场——"民法典时代的慈善捐赠"专题研讨会暨《慈善法》修订专家建议稿研究成果说明会在上海公益新天地举行.该沙龙由京沪两地的徐家良、王名、陆璇三位专家及所在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共同发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建议稿 公益慈善 上海交通大学 慈善捐赠 《慈善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沙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障民生权益 助力共同富裕 《慈善法》修正要点剖析
17
作者 张卓明 《检察风云》 2024年第7期9-10,共2页
对于个人而言,慈善是一项崇高的道德实践;对于社会而言,慈善是一项需要通过法律加以规范、保障和促进的文明活动和现代事业。慈善事业既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改善财富分配格局和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对于个人而言,慈善是一项崇高的道德实践;对于社会而言,慈善是一项需要通过法律加以规范、保障和促进的文明活动和现代事业。慈善事业既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改善财富分配格局和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制定于2016年,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是我国规范慈善活动和促进慈善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法律。为推动慈善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民生 慈善活动 《慈善法》 共同富裕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慈善事业 分配格局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原文传递
《慈善法》修改:第三次分配的基础保障机制
18
作者 王桦宇 杨士远 《检察风云》 2024年第7期11-13,共3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作为第三次分配中的主要机制规则,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相当重要的经济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作为第三次分配中的主要机制规则,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相当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在修改后的《慈善法》即将实施的当下,如何理解这部慈善领域的基本法律及其作为促进第三次分配的基础保障机制已成为大众非常关注的社会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社会公益事业 《慈善法》 保障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社会公平正义 慈善 实现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慈善法》修订对慈善组织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建议
19
作者 鲍丽华 《社会与公益》 2024年第3期24-27,共4页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进入法治化时代。作为我国与慈善直接...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进入法治化时代。作为我国与慈善直接相关的重要法律,其突出意义在于系统规范了全社会的慈善行为,全面系统地确立起国家慈善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法治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行为 慈善组织 财务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中国慈善事业 《慈善法》 社会公平正义 影响及建议
原文传递
《慈善法》导读(一、二)
20
作者 詹成付 《大社会》 2024年第9期34-39,共6页
慈善法第一章(总则)的主要精神,慈善法第一章(总则)共有7个条文,在这部共13章、125个条文的慈善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我国立法语境和优先序中,一部法律中处于总则地位的条文,一般来说,对后续章节的条文... 慈善法第一章(总则)的主要精神,慈善法第一章(总则)共有7个条文,在这部共13章、125个条文的慈善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我国立法语境和优先序中,一部法律中处于总则地位的条文,一般来说,对后续章节的条文具有总揽和指导作用。所以,我们理解和把握好慈善法第一章(总则)的精神,对于从总体上全面把握慈善法的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精神 优先序 慈善 理解和把握 《慈善法》 总则 我国立 指导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