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书》《南齐书》《梁书》民族列传中的南北方民族关系研究述论
1
作者 马宜果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南朝共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分别记载宋齐梁陈的历史。通过对《宋书》《南齐书》《梁书》民族列传的研究,可以看到在南北朝时期虽然大一统中国出现了多个政权分立的状况,但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南朝共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分别记载宋齐梁陈的历史。通过对《宋书》《南齐书》《梁书》民族列传的研究,可以看到在南北朝时期虽然大一统中国出现了多个政权分立的状况,但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仍然在延续,中华民族共同体仍然在发展,而且为下一个历史时期更大规模的大一统格局进行着质和量的积累,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故研究《宋书》《南齐书》《梁书》民族列传中的南北方民族关系便具有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书》《南齐书》《梁书》 民族列传 民族关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中的复音虚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芳 万久富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40-147,共8页
本文从词汇构成的角度考释了《宋书》中的复音虚词30个,指出复音虚词是《宋书》词汇研究的组成部分,其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双音词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宋书》 复音虚词 词汇构成 双音词 汉语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魏书》《宋书》授官语义场的比较看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南北差异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丽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3-47,共5页
揭示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南北差异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魏书》和《宋书》收录了大量的授官语词。从语义场角度对两书的授官词汇进行穷尽性调查和细致分析,发现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使用语言更注重规范性。
关键词 授官 语义场 《魏书》 《宋书》 汉语 南北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诗学文献考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钟仕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宋书》中保存了不少关于诗歌创作、诗人轶事、《诗经》引用和歌谣谚语、乐府歌辞等方面的史料,这些史料是我们研究汉魏六朝诗学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宋书》诗学文献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经》之学的演变和七言诗形成的过程... 《宋书》中保存了不少关于诗歌创作、诗人轶事、《诗经》引用和歌谣谚语、乐府歌辞等方面的史料,这些史料是我们研究汉魏六朝诗学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宋书》诗学文献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经》之学的演变和七言诗形成的过程,从而加深我们对南朝诗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国诗学经先秦"诗文之学"至两汉"《诗经》之学"到魏晋"诗歌之学"的嬗变,特别是《宋书》对《诗经》的引用,可以引发我们对魏晋文学自觉的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书》 诗学文献 《诗经》引用 诗歌作品 歌谣谚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约《宋书》定稿时间考辨 被引量:3
5
作者 宋闻兵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0-32,共3页
沈约《宋书》的定稿时间,目前多认为是在南朝齐萧鸾称帝(公元494年)以后,甚至在梁武帝即位(公元502年)以后。借助于语言学和文献学的相关考察,可以认为《宋书》的定稿时间应当早在永明六年,即公元488年。
关键词 《宋书》 定稿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复音词研究与大型语文辞书释义问题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万久富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22,共7页
文章利用《宋书》纪传部分语料,参考有关文献,以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将迎、薄伐、阿辅、率民、注诚、凶猜、干绩、歼亡等词语的考释,订正了《辞源》《汉语大词典》在释义方面的缺失。指出了《宋书》复音词研究对大型语... 文章利用《宋书》纪传部分语料,参考有关文献,以中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将迎、薄伐、阿辅、率民、注诚、凶猜、干绩、歼亡等词语的考释,订正了《辞源》《汉语大词典》在释义方面的缺失。指出了《宋书》复音词研究对大型语文辞书释义问题探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书》 复音词 《辞源》 《汉语大词典》 释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纪传疑年录 被引量:1
7
作者 许福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40-45,共6页
自清钱大昕撰《疑年录》,二百年来,治疑年之学者虽前赴后继,代有其人,然亦仅能不绝如缕而已,可见其用力之艰难也。余生也晚,不自量力,亦欲效之为《魏晋南北朝史传人物疑年录》,以正史为主,旁及碑刻墓志、杂史、僧传,杂采诗文、笔记、小... 自清钱大昕撰《疑年录》,二百年来,治疑年之学者虽前赴后继,代有其人,然亦仅能不绝如缕而已,可见其用力之艰难也。余生也晚,不自量力,亦欲效之为《魏晋南北朝史传人物疑年录》,以正史为主,旁及碑刻墓志、杂史、僧传,杂采诗文、笔记、小说等。顾兹事体大,非一蹴可就,故先化整为零,分取诸种史籍有人物生卒年者逐个检核,有疑则随手为之笺证,以备他年聚沙成塔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书》 公元 校勘记 中华书局 魏晋南北朝史 刘裕 标点本 武帝 碑刻墓志 《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约《宋书》述评 被引量:7
8
作者 朱绍侯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7-24,共8页
沈约出身于江东高级门阀士族,博通群籍,历仕宋、齐、梁三朝,封候拜相,文才横溢,深谙当时典章制度,为他撰写《宋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宋书》代表了沈约在文学和史学方面的主要成就,虽然继承了何承天、山谦之、孙冲之、苏宝生、徐爰... 沈约出身于江东高级门阀士族,博通群籍,历仕宋、齐、梁三朝,封候拜相,文才横溢,深谙当时典章制度,为他撰写《宋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宋书》代表了沈约在文学和史学方面的主要成就,虽然继承了何承天、山谦之、孙冲之、苏宝生、徐爰等人对刘宋历史研究的成果,但多有创新。《宋书》根据时代特点,为门阀士族立的传几乎占“列传”的一半,创设了《思(?)》、《孝义》、《索虏》、《芮芮》、《(般木)(般木)》、《鲜卑吐谷浑》、《氐胡》、《蛮夷》等传,全面地反映了刘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情况。《宋书》的八志提供了刘宋时期天文历法、礼乐制度、官吏制度、自然地理、物产气候和州郡设置的重要资料。《宋书》是研究有宋一代门阀政治变化、阶级斗争、民族关系、国际交往和典章制度的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约 《宋书》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复音词中的古语词 被引量:1
9
作者 万久富 王芳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6-70,共5页
在中古史书中 ,沈约所撰《宋书》的语料价值很高 ,颇具代表性。东晋六朝时期是汉语双音词的一个重要的增长期 ,以《宋书》为专书进行双音词专题研究 ,可以深入探讨双音词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 ,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中古史书中 ,沈约所撰《宋书》的语料价值很高 ,颇具代表性。东晋六朝时期是汉语双音词的一个重要的增长期 ,以《宋书》为专书进行双音词专题研究 ,可以深入探讨双音词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 ,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从复音词来源的角度对《宋书》中的50个“古语词”逐一考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书》 双音词 古语词 先秦典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复音形容词的语用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伟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79-82,共4页
《宋书》复音形容词的语用特点主要表现为:复音形容词的连用和对用,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清晰;同义复音形容词的应用,使不同事物和人物的同一特性上的差异描写得淋漓尽致;品评复音形容词主要采用褒贬直书、无中生有等语用模式。
关键词 《宋书》 复音形容词 语用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复音词中的兼类词
11
作者 万久富 王芳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9期104-105,共2页
本文从复音词语法功能的角度揭示了《宋书》中的兼类词 4 1个 ,指出这一现象是中古汉语中普遍存在的 ,是复音词增殖过程中的必然表现。
关键词 《宋书》 双音词 兼类词 中国 古汉语 复音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约《宋书》史论四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孔毅 《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2期1-6,共6页
杰出的文学家沈约也是卓有识见的史学家。他的《宋书》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而他对当时政治、军事、民族、经济和文学诸问题的见解则体现于《宋书》史论中 ,具体来说归纳为 :废昏立明的历史进化观 ;保守倒退的货币观 ;和平相处的民族... 杰出的文学家沈约也是卓有识见的史学家。他的《宋书》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而他对当时政治、军事、民族、经济和文学诸问题的见解则体现于《宋书》史论中 ,具体来说归纳为 :废昏立明的历史进化观 ;保守倒退的货币观 ;和平相处的民族观 ;古今并蓄的文学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约 《宋书》史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考疑一则
13
作者 邵春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39,共1页
“(元嘉八年六月)己卯,割江南及扬州晋陵郡属南徐州,江北属兖州。”(《宋书·文帝纪》卷五,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80页)
关键词 《宋书》 中华书局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朝时期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研究——以《魏书》、《宋书》任职语义场的比较为例
14
作者 李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5-20,92,共7页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魏书》、《宋书》的写作语言分别为当时的北方通语和南方通语。对二书进行比较发现:二书任职语义场成员与其他词语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动词+官职名称"、"动词+地名"等,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但二...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魏书》、《宋书》的写作语言分别为当时的北方通语和南方通语。对二书进行比较发现:二书任职语义场成员与其他词语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动词+官职名称"、"动词+地名"等,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但二书任职语义场除了共同的成员"为"、"历"、"作"、"参"、"解褐"、"兼"、"领"、"行"、"录"、"摄"、"带"、"假"、"署"之外,《魏书》还使用"典"、"位",说明其主要通行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地区,在《宋书》中使用而在《魏书》中罕见的"临"、"……行事",主要通行于南方地区,这就明显反映出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二书都使用具备新兴义的"历"、"带",可见北朝汉语的趋新程度并不逊于南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宋书》 任职语义场 南北朝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点校本志疑
15
作者 吴金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8年第3期18-20,共3页
《宋书》点校本志疑吴金华沈约《宋书》流传至今,经过了一千五百年的转抄翻印,已经积误甚多。中华书局1974年初版以来多次重印的《宋书》点校本,在整理研究工作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点校本世难免有一些可商之处,这正是今... 《宋书》点校本志疑吴金华沈约《宋书》流传至今,经过了一千五百年的转抄翻印,已经积误甚多。中华书局1974年初版以来多次重印的《宋书》点校本,在整理研究工作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点校本世难免有一些可商之处,这正是今天的读者理当继续研讨的问题。本文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书》 点校本 《三国志》 《三国志集解》 五行志 夏口 裴松之 《河图》 西北大风 校勘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联合式复音形容词研究
16
作者 张伟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44-246,共3页
《宋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复音形容词的重要语料。从语义上,采用同义联合、近义或类义联合、反义联合和平行联合;在词性上,采用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等构成形容词。其复... 《宋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复音形容词的重要语料。从语义上,采用同义联合、近义或类义联合、反义联合和平行联合;在词性上,采用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等构成形容词。其复音形容词发展趋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单音形容词向半自由语素的演变,体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复音化水平的提高。其复音形容词产生的内部原因是中古时期是汉语复音化的加速时期,外部因素首先是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汉语词汇复音化,其次是中古时期骈骊文风的盛行,民族融合与佛教用语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大量复音词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书》 复音形容词 联合式 语义 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复音词研究的修辞学意义
17
作者 万久富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48,46,共3页
本文从修辞学造词法的角度,分析了《宋书》中复音词的造词手段,探讨了中古复音词形成的规律。
关键词 《宋书》 复音词 修辞学 造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策》与《宋书》副词使用比较
18
作者 陈虎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7-70,共4页
中古汉语副词与上古汉语副词相比呈现出简化规范的趋势,新旧副词常以双音节的形式组合使用。《战国策》一部分副词消亡或词性产生变化,也有相当一部分副词被继承下来了,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使用。在副词用法上,我们发现,《战国策》与《宋... 中古汉语副词与上古汉语副词相比呈现出简化规范的趋势,新旧副词常以双音节的形式组合使用。《战国策》一部分副词消亡或词性产生变化,也有相当一部分副词被继承下来了,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使用。在副词用法上,我们发现,《战国策》与《宋书》无明显的区别,体现了副词语法特征的相对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宋书》 副词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所见双音节并列式复合词语素音序的第三种规律
19
作者 赵小刚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06-109,共4页
若一个并列式复合词的两个语素声调相同,且其声母一为全清一为次清,则一般是全清声母语素居前次清声母语素居后;若其声母一为全浊一为次浊,则一般是全浊声母语素居前次浊声母语素居后。
关键词 《宋书》 并列式复合词 语素 音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书》《南史》互勘讹误举例
20
作者 杨康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4期148-151,共4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书》《南史》是目前最具权威的本子。《南史》的宋代部分以沈约所撰的《宋书》为主要史源,保存了大量的《宋书》原文,两书在传钞刊刻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书的某处文字产生错讹,而另一书的相应部分仍存其真的情况。试通...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书》《南史》是目前最具权威的本子。《南史》的宋代部分以沈约所撰的《宋书》为主要史源,保存了大量的《宋书》原文,两书在传钞刊刻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书的某处文字产生错讹,而另一书的相应部分仍存其真的情况。试通过互相比勘来校正两书文字,以期对中华书局点校本的重新修订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书》 《南史》 讹误 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