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卜辞“五臣”与《史记·封禅书》“九臣”解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进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106,共3页
《史记·封禅书》有"九臣"的记载。历来注解《史记》的专书对之缺说或附会解意。甲骨卜辞中的"五臣"无疑为我们了解"九臣"提供了依据。从文字学和文献来看,甲骨文中的"五臣"就是执掌东、... 《史记·封禅书》有"九臣"的记载。历来注解《史记》的专书对之缺说或附会解意。甲骨卜辞中的"五臣"无疑为我们了解"九臣"提供了依据。从文字学和文献来看,甲骨文中的"五臣"就是执掌东、南、西、北、中五方的神灵。据之和相关的文献,《史记·封禅书》的"九臣"就是职司九天的神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封禅书》 五臣 九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封禅书》所记秦雍州杂祠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英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135,共5页
秦雍州的数百杂祀是秦民间宗教的具体内容的反映。它们可分为天文诸神、生产和生活之神、人鬼和其他杂神三类 ,天文诸神蕴涵着数术意义 ,其他神灵则跟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从宗教学角度看 。
关键词 《史记·封禅书》 民间宗教 雍州杂祀 神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封禅书》中的天人图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3期35-40,54,共7页
《史记》不仅记录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代三千年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大事记,总结出历史兴亡的经验教训,也书写出三千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尤其是《封禅书》,通过细读与梳理,即可见出其中不仅书写出三千年的天地灾异符瑞史与山川、鬼神、动... 《史记》不仅记录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代三千年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大事记,总结出历史兴亡的经验教训,也书写出三千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尤其是《封禅书》,通过细读与梳理,即可见出其中不仅书写出三千年的天地灾异符瑞史与山川、鬼神、动植等的祭祀活动史,亦绘出上古社会的自然山川、天地动植观念及其与人的关系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封禅书》 山川 动植物 祭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史记·封禅书》的章法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崔振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4,共4页
《史记·封禅书》作为《史记》八书,不仅是记载了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封禅、祭祀等典章制度,为秦汉之前的文化思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献,而且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因素与审美特性。概而言之,《史记·封禅书》一文所蕴含的章... 《史记·封禅书》作为《史记》八书,不仅是记载了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封禅、祭祀等典章制度,为秦汉之前的文化思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献,而且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因素与审美特性。概而言之,《史记·封禅书》一文所蕴含的章法结构及其审美特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起结章法结构,使《封禅书》的脉络首尾联贯、若合一契;其二,虚实结合的章法结构,使《封禅书》的文风飘渺迷离,所叙之事亦真亦幻;其三,跌宕参差的章法结构,增强了文章的叙述层次,在或整齐、或散漫的句法中极尽叙述之能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封禅书》 起结 虚实 跌宕参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虚字语气功能统计分析——以《封禅书》为例
5
作者 金钰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5期54-55,37,共3页
《史记》具有以字立骨的语言特点,较《汉书》有更多的虚字,虚字运用是史公以声情传达文情的重要表达方式, 从虚词的角度来探讨《史记》的语言艺术,当能更准确地把握太史公笔法,增强对《史记》文本的理解.本文以《封禅书》为例,在 借助... 《史记》具有以字立骨的语言特点,较《汉书》有更多的虚字,虚字运用是史公以声情传达文情的重要表达方式, 从虚词的角度来探讨《史记》的语言艺术,当能更准确地把握太史公笔法,增强对《史记》文本的理解.本文以《封禅书》为例,在 借助计算机对该篇中的虚字用例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其语气功能一分析,探讨其在《封禅书》迷离恍惚文风的 、公主观情感和态度的传达上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封禅书》 虚字 语气功能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国无益,对民有害的滥祭淫祀--读《史记·封禅书》
6
作者 楚欣 《炎黄纵横》 2021年第6期60-62,59,共4页
所谓封禅,指古代封建统治者祭祀天地的活动。登五岳之首泰山祭天,谓之“封”;于泰安东南梁父山(别名迎福山、映佛山)筑坛祭地,称作“禅”。帝王们的封禅活动,目的是为了报答天地的功德,表明“君权神授”。
关键词 建统治者 君权神授 五岳 《史记·封禅书》 梁父山
原文传递
论《封禅方说》与汉武帝之关系
7
作者 陈小刚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4-97,共4页
《封禅方说》原书已佚,无法详考该书与汉武帝的关系。现存《史记·孝武本纪》几乎与《史记·封禅书》完全相同。根据《史记·封禅书》、《汉书》、《风俗通义》等相关记载,可大略推测汉武帝不得不封禅是《封禅方说》的成书... 《封禅方说》原书已佚,无法详考该书与汉武帝的关系。现存《史记·孝武本纪》几乎与《史记·封禅书》完全相同。根据《史记·封禅书》、《汉书》、《风俗通义》等相关记载,可大略推测汉武帝不得不封禅是《封禅方说》的成书背景,汉武帝时期的方士之风加速了《封禅方说》的形成,以公孙卿为代表的方士群体创作了《封禅方说》。汉武帝晚年对求仙态度的转变是《封禅方说》一书散佚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说》 《史记·封禅书》 汉武帝 方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史记》中的典故(三)
8
作者 田也 TP(图) 《当代学生》 2024年第10期28-29,共2页
蓬莱.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爲。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史记·封禅书》)
关键词 入海求 三神山 不死之药 史家之绝唱 《史记 《离骚》 《史记·封禅书》 蓬莱
原文传递
祷尔于上下神衹 勒于山石的汉代神仙信仰
9
作者 李思达 《国家人文历史》 2024年第6期119-127,共9页
据司马迁近距离观察,刘彻乃是一名颇具浪漫主义精神之人,对神灵仙人故事毫无抵抗力,故而《史记·封禅书》差不多有一半都在讲他如何屡受术士之骗却乐此不疲,其中有一则颇能说明此人性格。
关键词 浪漫主义精神 神仙信仰 《史记·封禅书》 抵抗力 司马迁
原文传递
一路升级,从武侠片到仙侠剧
10
作者 杨彬 《青年博览》 2023年第14期50-52,共3页
求仙,从先秦时代就是帝王们十分向往的一项活动。在《史记·封禅书》中,就有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派人去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求仙的记载。后来,以秦始皇与汉武帝的求仙活动最为出名,古代帝王求仙,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得到仙人... 求仙,从先秦时代就是帝王们十分向往的一项活动。在《史记·封禅书》中,就有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派人去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求仙的记载。后来,以秦始皇与汉武帝的求仙活动最为出名,古代帝王求仙,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得到仙人的不死之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昭王 不死之药 古代帝王 求仙 《史记·封禅书》 秦始皇 先秦时代 汉武帝
原文传递
谷松章兰亭奖银奖作品选
11
作者 谷松章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1年第10期20-22,共3页
《凤鸟衔丹图》,多见于齐鲁、苏北、关中、中原汉画像石。古时传说丹药为可保长生之神物。《吕氏春秋·本味篇》曰:"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沃民所食。"炼丹服食在两汉尤为盛行,《史记》《汉书》《淮南子》记载颇多... 《凤鸟衔丹图》,多见于齐鲁、苏北、关中、中原汉画像石。古时传说丹药为可保长生之神物。《吕氏春秋·本味篇》曰:"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沃民所食。"炼丹服食在两汉尤为盛行,《史记》《汉书》《淮南子》记载颇多。《史记·封禅书》曾记汉武帝"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入海求 《淮南子》 吕氏春秋 山之南 安期生 《史记·封禅书》
原文传递
寸耕堂瓦当题跋选粹
12
作者 王镛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0年第5期69-72,共4页
天齎瓦当天齎瓦当,汉瓦之名品也。仅齐都临淄有出。此件为整瓦,当面与瓦筒完好无缺,至为难得。《说文》云:"天,至高无上。""齎,持遗也。从贝,齐声。"天齎,意为上天赐福。《史记·封禅书》载:"齐所以为齐,... 天齎瓦当天齎瓦当,汉瓦之名品也。仅齐都临淄有出。此件为整瓦,当面与瓦筒完好无缺,至为难得。《说文》云:"天,至高无上。""齎,持遗也。从贝,齐声。"天齎,意为上天赐福。《史记·封禅书》载:"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未知起始。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与天齎,其间或可相通耶?应属天主祠庙用瓦无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 《史记·封禅书》 瓦当 《说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