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易参同契》作者新证(一)——从史料鉴别看《参同契》为齐人所著 被引量:4
1
作者 汪启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52,共11页
本文根据有关《周易参同契》传世史料的性质和时代先后的不同,将其分为“唐五代以前的原始材料”和“宋代以后的考释材料”两部分,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表明,《参同契》成书于汉代,是多人合作而著;其作者的籍贯有会稽说、鲁国说、郐国说,而... 本文根据有关《周易参同契》传世史料的性质和时代先后的不同,将其分为“唐五代以前的原始材料”和“宋代以后的考释材料”两部分,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表明,《参同契》成书于汉代,是多人合作而著;其作者的籍贯有会稽说、鲁国说、郐国说,而世传娄敬著《参同契》及“三圣”“异人”等均无可稽考,所谓“鲁国鄙夫”是原文,“郐国鄙夫”不可靠,“会稽鄙夫”一语,不能确证就是吴越会稽。我们发现所言各家,除魏氏外均为齐人,而魏氏所在的会稽这个地名,也是源于齐鲁。所以,《周易参同契》乃是齐人所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同契》作者 史料考释 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同契》与中国古代炼丹学说 被引量:4
2
作者 容志毅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9-450,共22页
东汉魏伯阳所撰《参同契》,标志着中国古代炼丹学说体系的初步建立,并对后来道教炼丹术中各种理论的创立、实践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唐宋以后,各代学者对《参同契》的内容颇多歧见,但通过对《参同契》炼丹内容的具体释读,发现其炼丹... 东汉魏伯阳所撰《参同契》,标志着中国古代炼丹学说体系的初步建立,并对后来道教炼丹术中各种理论的创立、实践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唐宋以后,各代学者对《参同契》的内容颇多歧见,但通过对《参同契》炼丹内容的具体释读,发现其炼丹学说可概括为"丹鼎小宇宙论"、"丹药生成化合论"、"丹药五行反应论"和"铅汞大丹论"4个方面,同时还揭示了道教炼丹学说中的时空浓缩效应以及决定炼丹药物是否珍贵的"金精"、"水基"实质与"两孔穴法"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同契》 丹鼎小宇宙论 丹药生成化合论 丹药五行反应论 铅汞大丹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伯阳与《参同契》
3
作者 袁志鸿 《竞争力》 2007年第9期68-68,共1页
丹道养生有外丹、内丹之分野,古来著作众多,真正是汗牛充栋。但正如宋人翁保光《悟真篇注》所说:“丹经万卷,妙在《参同契》!”《金丹歌》的作者高先则说:“准《连山》作《参同契》,留为万古丹经王!”又有学人称《参同契》为“丹... 丹道养生有外丹、内丹之分野,古来著作众多,真正是汗牛充栋。但正如宋人翁保光《悟真篇注》所说:“丹经万卷,妙在《参同契》!”《金丹歌》的作者高先则说:“准《连山》作《参同契》,留为万古丹经王!”又有学人称《参同契》为“丹法之祖”、“丹经之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同契》 《连山》 丹经 外丹 内丹 金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删改《参同契》经文考 被引量:5
4
作者 钦伟刚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40,F003,共18页
本稿是本刊以前刊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 (上 ) (下 )〉的续篇。一般认为 ,丹经《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撰 ,并以现在所知的文献形态传承至今。可是 ,前出论文考察了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 ,认为从隋唐五代至... 本稿是本刊以前刊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 (上 ) (下 )〉的续篇。一般认为 ,丹经《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撰 ,并以现在所知的文献形态传承至今。可是 ,前出论文考察了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 ,认为从隋唐五代至南宋初期 ,《参同契》文本实际上一直处在与《龙虎经》《潜通诀》等丹经、丹诀互相混同的不安定状态中 ,当时 ,冠以《参同契》之名却与现行本不同的《参同契》文本大量存在 ,《参同契》也没有获得可为一般人认同的共同解释方向 ,一般认为最早带有内丹倾向的《参同契》注本———五代彭晓注本 ,也直到南宋初期才逐渐为人所知。本稿在上述论考的基础上 ,继续考察了南宋中、后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笔者从考察中看出 ,一般所说的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先天学理论 ,实际与《参同契》无关 ,所谓的先天易学实际上是建立在李之才、邵雍所述的先天卦变说基础上的。笔者还认为 ,在宋代易学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中 ,实际上是朱熹第一个提出了先天学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论说 ,朱熹为了把与《参同契》旧本 (如《道藏》所收无名氏注本、阴注本和郑焕校正本所见彭注本等 )不合的先天学理论导入到《参同契》思想解释中去 ,删除和更改了《参同契》旧本的经文 ,作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同契》 朱熹 经文 南宋初期 演变史 文献形态 隋唐五代 《道藏》 基本情况 南宋后期 宋末元初 道教研究 学理论 注本 先天 思想 考异 易学史 无名氏 丹经 所知 文本 状态 安定 解释 起源 内丹 邵雍 认识
原文传递
也论朱子对《周易参同契》的整理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智忠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1,共8页
本文系对"朱子删改《参同契》文本说"的回应。该说法认为,朱子以宋代之后才出现的"先天方位"思想作为诠释《参同契》思想的基本方向,为弥合其注释与正文之间的矛盾,朱子有选择地删改了《参同契》的文本。本文对该... 本文系对"朱子删改《参同契》文本说"的回应。该说法认为,朱子以宋代之后才出现的"先天方位"思想作为诠释《参同契》思想的基本方向,为弥合其注释与正文之间的矛盾,朱子有选择地删改了《参同契》的文本。本文对该说的几个主要论据做出回应:针对在朱子之前《参同契》文本不稳定的观点,本文指出,《参同契》文本在唐代已经基本稳定,而唐宋之际阐发《参同契》的文献大量出现,导致了《参同契》与之相混同的现象;针对朱子首次把《参同契》所本无的"先天方位"思想强加到对《参同契》的解释中的说法,本文指出,在朱子之前已有先例以"乾坤坎离"释《参同契》的"牝牡四卦"的说法,而《参同契》本身也是陈抟、邵雍"先天方位"说的思想来源之一;最后,本文还就"朱子删改《参同契》文本说"的具体条目做出了分析,指出其判断多有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同契》 先天方位 《参同契考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同契》之丹道要旨
6
作者 容志毅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3-99,共7页
唐宋以来,对《参同契》的释读一直存有争议,以致各类注释的书籍版本杂错,歧异百出,然其本意却依然暗而不彰。原因无它,乃在于对其中几个关键字词的本意未能参透。本文一依《参同契》之内容与历史原貌,将文句阐释置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中... 唐宋以来,对《参同契》的释读一直存有争议,以致各类注释的书籍版本杂错,歧异百出,然其本意却依然暗而不彰。原因无它,乃在于对其中几个关键字词的本意未能参透。本文一依《参同契》之内容与历史原貌,将文句阐释置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中去把握,从而对《参同契》中的“大易”、“黄老”、“炉火”以及“根”、“一”、“元”、“内”等几个关键字词,做出了贴近原意的释读,为正确理解《参同契》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诠释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同契》 “大易” “黄老” “炉火” “根” “元” 丹道学
原文传递
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上)
7
作者 钦伟刚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15,共6页
南宋时期的《参同契》注本和刊本,对宋元以后的《参同契》文献形态和内修(内丹)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理清道教思想史上《参同契》内修思想演变的脉络,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南宋时期的《参同契》的文献面貌和文献实态进行比较... 南宋时期的《参同契》注本和刊本,对宋元以后的《参同契》文献形态和内修(内丹)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理清道教思想史上《参同契》内修思想演变的脉络,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南宋时期的《参同契》的文献面貌和文献实态进行比较深入的考察。本稿试图以曾慥《道枢》和南宋刊行的彭晓注《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为线索展开论考。考虑到刊物的篇幅,本稿拟分两次刊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时期 《参同契》 道教思想 内修思想 《道枢》 《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原文传递
唐宋文人士大夫与《周易参同契》
8
作者 张振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51-157,共7页
《周易参同契》(下称《参同契》)是一部在唐宋文人士大夫中广泛流传的道教经典。自唐玄宗开元年间,《参同契》始被社会各界重视,为之作注、讲解的道士与文人士大夫明显增多,文人士大夫阅读《参同契》遂成一时风气。中唐以前,文人士大夫... 《周易参同契》(下称《参同契》)是一部在唐宋文人士大夫中广泛流传的道教经典。自唐玄宗开元年间,《参同契》始被社会各界重视,为之作注、讲解的道士与文人士大夫明显增多,文人士大夫阅读《参同契》遂成一时风气。中唐以前,文人士大夫多汲取其中的外丹服食理论和方法。此后,文人士大夫则注重对其中内丹学说的学习和实践。文人在借鉴其养生思想和炼养方法,心态受其濡染的同时,采撷其中语汇、意象植入诗歌,诗歌构思和体式等方面也带有明显的《参同契》印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文人士大夫 易学 《参同契》 内丹学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参同契》的天道五行图式及其在炼丹术中的运用
9
作者 孙功进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46,119,共7页
土居中宫并制化金木水火,是《参同契》晓示的天道层面的五行顺化之理,此一五行顺化之理有相应的汉代观念背景。《参同契》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五与一"的五行归根思想,并以此来为炉火烧炼确立神圣的天道依据。"三五与一&qu... 土居中宫并制化金木水火,是《参同契》晓示的天道层面的五行顺化之理,此一五行顺化之理有相应的汉代观念背景。《参同契》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五与一"的五行归根思想,并以此来为炉火烧炼确立神圣的天道依据。"三五与一"即水一火二土五之合,《参同契》结合炉火烧炼的要素,将铅汞在土鼎中和合为固态丹药的过程与"三五与一"进行了多种比附,甚至使用了数字游戏。《参同契》据"三五与一"而对炼丹的诸种说明并不具有内丹学的含义,其中涉及水火土等重要五行术语的内涵,需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恰当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同契》 三五与一 铅汞 子当右转 午来东旋
原文传递
南怀瑾先生说《参同契》
10
作者 孙涵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1-81,共1页
南怀瑾先生是近年来颇具声誉,在华人读者中广受认同的文化大师。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而纵观其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又是不可复制的特殊经验。家学的积淀以及人生阅历,使得... 南怀瑾先生是近年来颇具声誉,在华人读者中广受认同的文化大师。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而纵观其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又是不可复制的特殊经验。家学的积淀以及人生阅历,使得其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怀瑾 《参同契》 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大师 人生经历 人生阅历 诸子百家 天文历法
原文传递
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下)
11
作者 钦伟刚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道藏》所收的彭晓注《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如果根据刊本所附序文中的彭晓自署 ,可以认为是五代孟蜀广政十年 ( 947)刊行的《参同契》文本。可是 ,这个现存最早的彭注本的刊本(《道藏》本 ) ,实际上是南宋宁宗嘉定元年 ( 1 2 0 8)刊... 《道藏》所收的彭晓注《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如果根据刊本所附序文中的彭晓自署 ,可以认为是五代孟蜀广政十年 ( 947)刊行的《参同契》文本。可是 ,这个现存最早的彭注本的刊本(《道藏》本 ) ,实际上是南宋宁宗嘉定元年 ( 1 2 0 8)刊行的文本。彭晓本本身 ,直到 1 1 5 1年被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之前 ,又几乎没有为任何道教文献、书志、书目所引用、提及和著录。也就说 ,关于彭晓本的受容实态 ,存在着二百年的空白。本节主要考察了到南宋初期为止的有关《参同契》彭晓注本的文献情况 ,并认为 ,除了上节所述的因素 (唐宋时代《参同契》文本与《古文龙虎经》《金碧经》《潜通诀》等文献互相混同 )之外 ,彭晓本的湮没无闻 ,也可能是曾《道枢》所反映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本陷入不安定状态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 ,如果要想深入考察和把握南宋以来《参同契》文献形态和内修思想演变的脉络 ,同样 ,也必须正确地认清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这些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道藏》 道教文献 《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彭晓
原文传递
论《周易参同契》丹法的哲学思想
12
作者 郭树森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6期43-47,共5页
东汉末黄老学派中的炼丹家魏伯阳著的《周易参同契》一书,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一部总结炼丹技术的科学著作,被誉为“丹法之祖”和“万古丹经王”。《参同契》的丹法,主要是讲外丹,但也讲到了内丹。外丹指从金属矿中提炼丹药,内丹指炼人... 东汉末黄老学派中的炼丹家魏伯阳著的《周易参同契》一书,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一部总结炼丹技术的科学著作,被誉为“丹法之祖”和“万古丹经王”。《参同契》的丹法,主要是讲外丹,但也讲到了内丹。外丹指从金属矿中提炼丹药,内丹指炼人身体内的精气,其基本理论为铅汞论。这种丹法之所以会对后世炼丹术和道教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除了铅汞论在中国炼丹术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外,与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有很大关系。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同契》 坎离 《周易参同契》 丹药 哲学思想 乾坤 武火 阴阳 月体纳甲 外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参同契》对“纳甲法”的应用
13
作者 詹石窗 《宗教学研究》 1984年第0期69-75,共7页
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在道教史上居有重要地位,素有“万古丹经王”之称。元陈致虚说:“丹书多不可信,得真诀者要必以《参同契》为主。”杨慎说:“《参同契》为丹经之祖。”一代大儒朱熹还特意为它作了注疏。
关键词 《参同契》 纳甲法 六爻 坎离 京房 乾坤 小宇宙 阴阳 消息卦 周流
原文传递
《参同契》的养生之道
14
作者 顾启欧 《宗教学研究》 1988年第4期30-34,共5页
东汉末期,魏伯阳撰述《参同契》,乃是融汇周易、黄老、炉火三家的理与法论述养生之道的专著。由于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自东汉以降,历代的《参同契》研究者大都各取所需。有的以易为纲,探讨哲理;有的专事研究其炼丹术;有的则以食法为主,... 东汉末期,魏伯阳撰述《参同契》,乃是融汇周易、黄老、炉火三家的理与法论述养生之道的专著。由于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自东汉以降,历代的《参同契》研究者大都各取所需。有的以易为纲,探讨哲理;有的专事研究其炼丹术;有的则以食法为主,寻求性命双修和“变形而仙”之道;有的则藉以探索人体生命奥秘和特异功能;有的从算数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同契》 养生之道 魏伯阳 特异功能 研究者 周易 易道 生命奥秘 炼丹术 人体
原文传递
论《参同契》人体生命动态模型
15
作者 萧汉明 《宗教学研究》 1988年第Z1期69-72,共4页
被称为道教丹经之祖的《周易参同契》,自觉运用《周易》的象数模型,探寻人体生命现象奥秘,闸发炼丹要义,将古代人体生命科学推进到一个系统化、模型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参同契》所达到的这一成就,不仅在道教内部受到极大的推崇,而且受... 被称为道教丹经之祖的《周易参同契》,自觉运用《周易》的象数模型,探寻人体生命现象奥秘,闸发炼丹要义,将古代人体生命科学推进到一个系统化、模型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参同契》所达到的这一成就,不仅在道教内部受到极大的推崇,而且受到许多伟大思想家如周敦颐、朱熹、王船山等人的关注与重视,甚至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座人们力图超越的界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同契》 动态模型 《周易参同契》 《周易》 王船山 生命现象 周敦颐 发展阶段 系统化 道教
原文传递
我说《参同契》
16
作者 南怀瑾 《书摘》 2010年第5期102-106,共5页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
关键词 《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易》 黄老 炼丹 阴阳 天地
原文传递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兼与郭先生商榷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其成 《周易研究》 1997年第1期9-15,共7页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兼与郭先生商榷张其成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兼与郭先生商榷张其成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鱼 极图 先天图 张行成 六十四卦 源流考 《参同契》 太极观 《易》 朱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参同契》的黄老养性术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越利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26,共10页
《周易参同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借助汉代易学构筑炼丹理论。孟乃昌推断:《周易参同契》东汉徐从事淳于叔通东汉末年魏伯阳三次成书。孟乃昌的推断证据充足。笔者推测,徐从事第一次成书时为一卷本,曾命书名为《龙虎上经》。淳于叔通第... 《周易参同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借助汉代易学构筑炼丹理论。孟乃昌推断:《周易参同契》东汉徐从事淳于叔通东汉末年魏伯阳三次成书。孟乃昌的推断证据充足。笔者推测,徐从事第一次成书时为一卷本,曾命书名为《龙虎上经》。淳于叔通第二次成书时扩为二卷本,大概没有变动书名。魏伯阳第三次成书时扩为三卷本,改书名为《参同契》。《周易参同契》包含内丹和外丹。魏伯阳讲述的黄老养性之术中包括成套的房中术内容。其继承了马王堆帛书房中术服气与性交结合在一起的作法和贵精原则,吸收了西汉阴道重节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参同契》 养性 黄老 《参同契》 马王堆帛书 东汉末年 房中术 成书 书名 内丹术 推断 炼丹 易学 外丹 节制
原文传递
巴蜀道家养生史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旷文楠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23,共7页
道家气功养生在中华养生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巴蜀文化对道家养生有其特殊的贡献。本文对古代巴蜀道家养生的历史发展及其与道家养生渊源作了系统的论述。文章着重论述了彭祖、张陵、陈朴、陈抟、张伯端、李西月等道家重要人物在... 道家气功养生在中华养生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巴蜀文化对道家养生有其特殊的贡献。本文对古代巴蜀道家养生的历史发展及其与道家养生渊源作了系统的论述。文章着重论述了彭祖、张陵、陈朴、陈抟、张伯端、李西月等道家重要人物在养生方面的主要贡献及其在养生思想、方法上的特色。文章对峨嵋佛家养生与道家的相互影响也作了一定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养生思想 巴蜀 张伯端 气功养生 渊源 张陵 重要人物 《参同契》 五斗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积中及其著述考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宝川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31-38,共8页
张积中是太谷学派史上一位最富有传奇性和悲剧性的传人。他创立的学派北宗,使学派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但又导致了最惨痛和最低潮时期的到来,并直接影响了太谷学派的发展方向。 (一) 张积中(?—1866年),字石琴,号雨溪,道号子中... 张积中是太谷学派史上一位最富有传奇性和悲剧性的传人。他创立的学派北宗,使学派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但又导致了最惨痛和最低潮时期的到来,并直接影响了太谷学派的发展方向。 (一) 张积中(?—1866年),字石琴,号雨溪,道号子中。江苏仪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学派 周太谷 阎敬铭 白石山 心息相依 黄崖教案 《参同契》 致良知 《论语》 张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