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玉《占花魁》传奇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春晓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5,共4页
李玉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活跃于剧坛的著名戏曲作家。作为三大文人传奇流派之一的“苏州派”的总代表.他不仅是明清传奇史中创作最多的作家.更是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与出众的词曲创作才华.成为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不可或缺的创作大家.为... 李玉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活跃于剧坛的著名戏曲作家。作为三大文人传奇流派之一的“苏州派”的总代表.他不仅是明清传奇史中创作最多的作家.更是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与出众的词曲创作才华.成为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不可或缺的创作大家.为由明人清的传奇创作注入了一股生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创作 《占花魁》 李玉 明末清初时期 戏曲作家 古代戏曲史 词曲创作 创作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士情结”的形成与消解——从《李娃传》、《杜十娘》、《占花魁》看名妓从良取向的嬗变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秀荣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52-55,共4页
名妓从良是被文学广为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入手 ,通过对三篇富有代表性的古代小说作品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认为历代名妓的从良取向经历了一个由“名士情结”的产生——挫败——消解——新的从良取向诞生的自然嬗... 名妓从良是被文学广为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入手 ,通过对三篇富有代表性的古代小说作品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认为历代名妓的从良取向经历了一个由“名士情结”的产生——挫败——消解——新的从良取向诞生的自然嬗变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妓女 古代小说 “名士情结”《李娃传》 《杜十娘》 《占花魁》 中国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占花魁》《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创作差异浅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沁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4期95-96,共2页
李玉的戏曲《占花魁》根据冯梦龙的小说《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而成,李玉主要通过对人物身份的改变而表达了不同于冯梦龙的思想价值观。以人物身份的不同为出发点,通过"人物身份"、"事件结构"、"情... 李玉的戏曲《占花魁》根据冯梦龙的小说《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而成,李玉主要通过对人物身份的改变而表达了不同于冯梦龙的思想价值观。以人物身份的不同为出发点,通过"人物身份"、"事件结构"、"情节疏密"、"思想主脑"的比对,探究李玉、冯梦龙不同的创作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花魁》 李玉 人物身份 冯梦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小说的当代戏曲改编——以上海昆剧院《占花魁》为例
4
作者 杨敏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30-32,共3页
从"三言"中的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到上海昆剧院昆曲版的《占花魁》,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结构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上昆版《占花魁》重新塑造了拥有现代气息的市民形象,赞美小人物的高尚品质,删减因果报应... 从"三言"中的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到上海昆剧院昆曲版的《占花魁》,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结构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上昆版《占花魁》重新塑造了拥有现代气息的市民形象,赞美小人物的高尚品质,删减因果报应思想,并在结构上采用单线结构,舍弃大团圆结局。这些实践为当下的戏曲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小说 戏曲 改编 《占花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占花魁》——一本独特的爱情戏
5
作者 宋光祖 《戏文》 2003年第6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占花魁》 爱情戏 妓女戏 主题 思想特色 人物形象 情节细写 演员 舞台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个再生缘,岁岁团圆——昆曲《占花魁·受吐》的艺术个性
6
作者 岳美缇 《福建艺术》 2012年第2期29-31,共3页
《受吐》是昆曲《占花魁》传奇中非常有名的折子。传字辈老师当年经常有演,可惜我们都没有见过。直到1984年在抢救、挖掘传统的鼓励下.我和张静娴去杭州向周传瑛老师学了此戏。
关键词 艺术个性 昆曲 再生缘 团圆 《占花魁》 周传瑛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剧协举办“第十二届新剧本(戏曲)朗读会”
7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7,共1页
2011年12月20日,由上海剧协主办的“第十二届新剧本(戏曲)朗读会”在上海文艺活动中心举行,参加朗读与展演的剧目片段分别为:昆剧《占花魁》、淮剧《寻画记》、越剧《新拜月记》。
关键词 朗读 上海 戏曲 剧本 《占花魁》 活动中心 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与不变之间——由上海昆剧团“七夕情未央”的两出戏说起
8
作者 张静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22,共1页
若是有人拿李玉的原著与如今昆曲舞台上演绎的《占花魁》做个对比,那他一定会惊讶地发现,差别是如此之大!即使是《湖楼》、“受吐》等几出常演不衰的传统折子戏,也与原剧本差别迥然。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变与不变 戏说 七夕 《占花魁》 折子戏 差别 昆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卖油郎”——《湖楼》的艺术个性
9
作者 岳美缇 《福建艺术》 2011年第6期25-27,共3页
卖油郎与花魁女的爱情是数百年来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也是各剧种竞相争演的好题材。昆曲是由清初戏剧家李玉所写著名的《一、人、永、占》中的《占花魁》。《湖楼》则是其中一折。
关键词 艺术个性 《占花魁》 民间故事 戏剧家 李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楼女子为什么想嫁卖油郎
10
作者 阎洁 《戏文》 2006年第1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女子 《醒世恒言》 《占花魁》 冯梦龙 戏曲 《卖油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花魁 新审美 从传承版《花魁记》看苏剧的传承发展
11
作者 安小梅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57,共2页
《花魁记》是苏剧舞台上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花魁故事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之《卖油郎独占花魁》,后被明末苏州派戏剧作家李玉改编为昆剧《占花魁》。其后,苏剧、评剧等剧种均对这个故事进行了移植改编... 《花魁记》是苏剧舞台上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花魁故事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之《卖油郎独占花魁》,后被明末苏州派戏剧作家李玉改编为昆剧《占花魁》。其后,苏剧、评剧等剧种均对这个故事进行了移植改编,舞台演出各有特色。日前,苏剧表演艺术家王芳率其学生们再一次将花魁莘瑶琴和卖油郎秦钟的故事搬上舞台,全剧5位花魁4位秦钟,让观众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看到了苏剧在守正创新中的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演出 苏剧 《醒世恒言》 移植改编 戏剧作家 苏州派 《占花魁》 传承发展
原文传递
更正与致歉
12
《文史知识》 2024年第7期110-110,共1页
本刊第6期刊《清代传奇与李玉的戏剧史地位试说》,将李玉《一捧雪》《占花魁》当成清初作品,误。作者在文稿撰写时已经修改,但因编辑处理稿件传递过程中出现失误,致使发表时未按定稿发出。《文史知识》编辑部向作者和读者致歉。鉴此,文... 本刊第6期刊《清代传奇与李玉的戏剧史地位试说》,将李玉《一捧雪》《占花魁》当成清初作品,误。作者在文稿撰写时已经修改,但因编辑处理稿件传递过程中出现失误,致使发表时未按定稿发出。《文史知识》编辑部向作者和读者致歉。鉴此,文中的“清初五大传奇”应删去《一捧雪》,改为“清初四大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捧雪 文稿撰写 《占花魁》 戏剧史 清代传奇 作者和读者 四大传奇 李玉
原文传递
试论新时期杭州摊簧传承发展之路径——以余杭区传承杭州摊簧实践为例
13
作者 冯小娟 《曲艺》 2017年第5期30-33,共4页
“引吭高歌如大鼓,抑扬婉转似弹词,拖腔又类昆曲”,这便是杭州摊簧。溯其根源,“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刊出的俗曲总集《霓裳续谱》收有‘南词弹簧调’,是文南词的主要声腔之一”。嘉庆九年(1804年)编订的《白雪遗音》中亦收有... “引吭高歌如大鼓,抑扬婉转似弹词,拖腔又类昆曲”,这便是杭州摊簧。溯其根源,“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刊出的俗曲总集《霓裳续谱》收有‘南词弹簧调’,是文南词的主要声腔之一”。嘉庆九年(1804年)编订的《白雪遗音》中亦收有《占花魁》中的《醉归》《独占》两回摊簧曲目。杭州摊簧即由南词摊簧衍生而成,在风行南北的说唱曲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代言体的坐唱表演形式,简称“杭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发展 杭州 余杭区 新时期 实践 路径 《占花魁》 表演形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