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羊》学的大一统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开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8,共5页
《公羊》学喜讲微言大义 ,大一统则是其根本观念。《公羊》学的大一统体现于“元年春 ,王正月” ,前者是从形而上的说明 ,后者是从形而下的说明 ,而无论是形而上还是形而下都必须落实到尊王这一中心。
关键词 《公羊》学 尊王 大一统思想 中国 《公羊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复对《公羊》学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仰湘 杨潇沂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46,共7页
有关孙复的研究多集中于舍传求经的方面,忽略了继承三传的方面。其实,孙复的《春秋》学与《公羊》关系密切。他认为孔子作六经为万世立法,且推崇董仲舒、批评刘歆。他的《春秋尊王发微》在方法上继承了《公羊》学重义略事、属辞比事、... 有关孙复的研究多集中于舍传求经的方面,忽略了继承三传的方面。其实,孙复的《春秋》学与《公羊》关系密切。他认为孔子作六经为万世立法,且推崇董仲舒、批评刘歆。他的《春秋尊王发微》在方法上继承了《公羊》学重义略事、属辞比事、以例言经的思路;思想上继承了《公羊》尊王、恶盟、天人感应、讥世卿等思想,改造了《公羊》君臣之分与三世说。孙复对《公羊》学的继承与发展,启发对宋代《春秋》学、历代《公羊》学书写的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复 《春秋尊王发微》 宋代《公羊》学 以例言经 尊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公羊》学者论“三科九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冬冬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59-163,168,共6页
汉魏学者何休和宋衷分别归纳的"三科九旨"是《公羊》学最重要的纲目,是历代《公羊》学者不能回避的问题。清代《公羊》学获得了复兴,大批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孔广森新立"三科九旨",在其中融入皖派义理;刘逢禄... 汉魏学者何休和宋衷分别归纳的"三科九旨"是《公羊》学最重要的纲目,是历代《公羊》学者不能回避的问题。清代《公羊》学获得了复兴,大批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孔广森新立"三科九旨",在其中融入皖派义理;刘逢禄标榜尊崇何休,实则存在掺杂别派、牵合他书的做法;陈立平等介绍不同的"三科九旨"学说,但总体严守何休注。从这些学者论述中,可以窥见清代《公羊》学不是常州学派的单线演进,而是多种学说的复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公羊》学 三科九旨 孔广森 刘逢禄 陈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逢禄对《公羊》学的修补
4
作者 黄开国 梁横江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55,共4页
关于刘逢禄的《公羊》学,人们比较多的是论说其对汉代《公羊》学的回复,却忽略了他补充与批评《公羊》学的申其条理,及其引《谷梁》、《左传》的广其异义的另一面。而无论是申其条理,还是广其异义,刘逢禄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维护《... 关于刘逢禄的《公羊》学,人们比较多的是论说其对汉代《公羊》学的回复,却忽略了他补充与批评《公羊》学的申其条理,及其引《谷梁》、《左传》的广其异义的另一面。而无论是申其条理,还是广其异义,刘逢禄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维护《公羊》学,但是,又有突破《公羊》家法,带有求得公是的汉学学风的影响。所以,不应该将刘逢禄的《公羊》学仅仅看成是对西汉《公羊》今文学的简单回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逢禄 《公羊》学 申其条理 广其异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
5
作者 黄开国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6-80,共5页
孔子改制说是整个《公羊》学的哲学基础,它由孔子素王说、孔子王鲁说、《春秋》新王说三个论点组成,分别说明孔子改制的合法性、改制的手法、改制的成果。
关键词 《公羊》学 孔子 素王 王鲁 《春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廖平《公羊》学的特点
6
作者 赵沛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103,共6页
廖平认为,《公羊传》独守西汉今文经学家法,为今文经学的重要代表著作。《公羊传》虽为子夏所作,实际上是经汉代经师增补而成。《公羊传》的主要性质就是保存了西汉今文经学所讲的"义例",所以多"非常异义可骇之论"... 廖平认为,《公羊传》独守西汉今文经学家法,为今文经学的重要代表著作。《公羊传》虽为子夏所作,实际上是经汉代经师增补而成。《公羊传》的主要性质就是保存了西汉今文经学所讲的"义例",所以多"非常异义可骇之论";廖平《公羊》学的特点,一是以阐发《春秋》微言大义为宗旨,二是以笃守今文家法、复明两汉师说为旨归。在晚清《公羊》学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学 今文家法 微言大义 两汉师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羊》学理念与司马迁对厉世政治的书写
7
作者 范静静 《武陵学刊》 2023年第1期116-122,共7页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以周厉王出奔次年为纪年之始,凸显了周厉王在《史记》叙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司马迁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其在汉代《公羊》学“拨乱世而反诸正”及“大一统”尊王思想的影响下,希望仿照孔子修撰《春秋》的行...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以周厉王出奔次年为纪年之始,凸显了周厉王在《史记》叙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司马迁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其在汉代《公羊》学“拨乱世而反诸正”及“大一统”尊王思想的影响下,希望仿照孔子修撰《春秋》的行为,在所撰史著中呈现出由乱达治的历史运动过程。司马迁在凸显周王室“天下共主”政治地位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并忠实记录春秋以来周王室丧失上述地位的历史现实。为缓和观念与事实分离所形成的张力,司马迁又从西汉王朝承秦而来这一实际状况出发,将春秋战国时期僻居西陲的秦国列为《史记》十二本纪之一,以春秋以来秦国的纪年上接西周王年,从而在历史书写中倡导并践行了“以秦继周”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公羊》学 厉世政治 以秦继周 大一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漢《公羊》學授受源流考 被引量:2
8
作者 顧永新 《中国经学》 2020年第1期71-86,共16页
關於西漢《公羊》學的授受源流,《史記》《漢書》的相關記載較爲含混,對於董仲舒和胡毋生二者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嬴公等究竟爲誰之弟子,理解上存在歧異。與漢唐原始文獻相對應,宋代以降的相關記載大體上也分呈兩條不同的傳承統緒。清人... 關於西漢《公羊》學的授受源流,《史記》《漢書》的相關記載較爲含混,對於董仲舒和胡毋生二者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嬴公等究竟爲誰之弟子,理解上存在歧異。與漢唐原始文獻相對應,宋代以降的相關記載大體上也分呈兩條不同的傳承統緒。清人開始注意到相關記載的歧異並加以考辨,不過大多祖述齊召南所提出的《漢書》眭孟本傳"先師董仲舒有言"的論據進行考辨,並無新見。今人徐復觀先生注意到《漢書》董仲舒本傳提及吕步舒爲董仲舒弟子這一條新材料,從而推定嬴公等爲董仲舒弟子。我們認爲,所謂"先師董仲舒"當如顔師古所云,泛指某經之學的早期研治者,嬴公實乃師承胡毋生,並未從董仲舒受學。至於胡毋生和董仲舒之間的關係,我們注意到緯書的相關記載,從而推知二人當在《公羊傳》文本成立的過程中都發揮了作用,漢人把胡、董二氏均納入《公羊》氏家學的傳承統緒中來,並且明確揭示二人所起的作用是"推演其文",亦即文本的推定和演繹。董仲舒所受《公羊》文本甚或章句當出自胡毋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漢 《公羊》學 胡毋生 董仲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休与董仲舒《公羊》学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曲利丽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8-134,共7页
两汉的《公羊》学,董仲舒倡其始、拓其宇,何休居其殿、总其成。论者多注意到了何休与董仲舒《公羊》学之间的继承、总结关系。例如,皮锡瑞说:“《解诂》与董书义多同。”①赖炎元通过比较《公羊解诂》和《春秋繁露》,得出结论说:... 两汉的《公羊》学,董仲舒倡其始、拓其宇,何休居其殿、总其成。论者多注意到了何休与董仲舒《公羊》学之间的继承、总结关系。例如,皮锡瑞说:“《解诂》与董书义多同。”①赖炎元通过比较《公羊解诂》和《春秋繁露》,得出结论说:“何休于建五始、张三世、存i统、异内外之说,与董仲舒不异,其论灾异,亦多与董氏同……故谓何休之学出于胡毋生可也,谓其本诸董仲舒亦可也。”②但实际上,从董仲舒所在的西汉初期到何休的东汉晚期,三百年间的学术风气和时代语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学 董仲舒 何休 《春秋繁露》 西汉初期 时代语境 术风气 皮锡瑞
原文传递
蒙文通对晚清《公羊》学及董仲舒的批评——兼论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对经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方鹿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56,共12页
蒙文通通过探讨今文经学的革命说,以此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评了晚清《公羊》学讲改制而不讲革命之说,并对晚清《公羊》学的思想渊源———西汉董仲舒今文学亦提出批评。从中可以看到清末民初以来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对经学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蒙文通 晚清《公羊》学 董仲舒 革命说 政治 影响
原文传递
论庄存与的《公羊》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郜积意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64,共11页
庄存与的《公羊》学虽然受到赵《春秋属辞》的影响 ,但主要限于治学体例 ,而在治学立场上 ,二者其实有根本的歧异。庄存与克服了赵以策书之体说《春秋》的倾向 ,并注重《春秋》例辞背后的立场。这点直接上承汉代《公羊》学。不过 ,... 庄存与的《公羊》学虽然受到赵《春秋属辞》的影响 ,但主要限于治学体例 ,而在治学立场上 ,二者其实有根本的歧异。庄存与克服了赵以策书之体说《春秋》的倾向 ,并注重《春秋》例辞背后的立场。这点直接上承汉代《公羊》学。不过 ,庄氏《春秋》学在某些具体的事例解释上与汉代《公羊》学也有差异。庄氏的特点在于对《春秋》变辞的引申与发挥 ,并补充了汉代《公羊》学未曾论述的诸多方面 ,为后人理解《公羊》大义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存与 《公羊》学
原文传递
刘逢禄《公羊》学的意义
12
作者 黄开国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6,共9页
关键词 《公羊》学 刘逢禄 三科九旨 今文经 《论语》 《左传》 《谷梁》 孔广森
原文传递
小论刘逢禄《公羊》学的代表作
13
作者 黄开国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公羊》学 刘逢禄 代表作 术界
原文传递
廖平《公羊三十论》的《春秋公羊》学
14
作者 黄开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廖平的《公羊》学有早晚之别,早年的学说见于《公羊三十论》,主要有孔子改制说与对何休《解诂》的批评两大内容,而对后来廖平《公羊》学影响最大的是孔子改制说。较之《公羊补正》,廖平早年的《公羊》学虽然讲孔子改制,但并没有神化孔子... 廖平的《公羊》学有早晚之别,早年的学说见于《公羊三十论》,主要有孔子改制说与对何休《解诂》的批评两大内容,而对后来廖平《公羊》学影响最大的是孔子改制说。较之《公羊补正》,廖平早年的《公羊》学虽然讲孔子改制,但并没有神化孔子,其说较为平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早年 《公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廖平《公羊》学的矛盾性
15
作者 陈冬冬 《儒藏论坛》 2019年第2期154-170,共17页
廖平是清代著名学者,在其经学初变阶段提出《公羊》学大纲,在二变、三变阶段完成了《公羊》学注疏。但廖氏《公羊》学存在矛盾性特征,即表面上否定《公羊》家法,《公羊》学在其学术体系中不占优势;实际上暗用《公羊》,其《公羊》学著作... 廖平是清代著名学者,在其经学初变阶段提出《公羊》学大纲,在二变、三变阶段完成了《公羊》学注疏。但廖氏《公羊》学存在矛盾性特征,即表面上否定《公羊》家法,《公羊》学在其学术体系中不占优势;实际上暗用《公羊》,其《公羊》学著作影响较大。故廖氏是一位特殊的《公羊》学者,对其著作必须仔细鉴别其类别、思想和治学阶段,才能将之纳入《公羊》学领域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廖平 《公羊》学
原文传递
廖平《公羊》学试探——以《何氏公羊解诂三十论》中出现的《王制》为中心
16
作者 田中千寿 《儒藏论坛》 2019年第1期59-69,共11页
前人研究廖平思想,大多有关所谓'六变'和今古文经学问题,而研究其《公羊》学的成果却不多。廖平《公羊》学著作有《何氏公羊解诂三十论》《公羊春秋经传验推补证》等。《何氏公羊解诂三十论》是廖平打算注释《公羊》时整理的大... 前人研究廖平思想,大多有关所谓'六变'和今古文经学问题,而研究其《公羊》学的成果却不多。廖平《公羊》学著作有《何氏公羊解诂三十论》《公羊春秋经传验推补证》等。《何氏公羊解诂三十论》是廖平打算注释《公羊》时整理的大纲。本文针对《何氏公羊解诂三十论》中涉及《王制》的部分进行分析,借此考察廖平《公羊》学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春秋》学 《公羊》学 《何氏公羊解诂三十论》 《王制》
原文传递
劉逢禄《春秋》學著作考論——兼及常州學派《公羊》學的發展路徑
17
作者 潘登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229-248,共20页
劉逢禄《春秋》學著作經歷了一個不斷撰作、更訂的過程。其版本、體例雖經前人考證,仍然存在部分疑義。《公羊釋例》例目、内容調整以外,“申何難鄭”諸書體例和《申穀梁癈疾序》作年尤爲癥結所在。釐清這些問題,可爲常州學派《公羊》... 劉逢禄《春秋》學著作經歷了一個不斷撰作、更訂的過程。其版本、體例雖經前人考證,仍然存在部分疑義。《公羊釋例》例目、内容調整以外,“申何難鄭”諸書體例和《申穀梁癈疾序》作年尤爲癥結所在。釐清這些問題,可爲常州學派《公羊》學的發展路徑提供新的解釋線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劉逢禄 《公羊釋例》 申何難鄭 《申穀梁廢疾序》 《公羊》學
原文传递
何休历史哲学理论探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朴民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97-103,共7页
儒家历史哲学理论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历史观念的主导形态。何休作为东汉时期最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他关于历史发展的特征、规律之认识同样系统而深刻,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在于将《公羊》“张三世”说与“... 儒家历史哲学理论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历史观念的主导形态。何休作为东汉时期最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他关于历史发展的特征、规律之认识同样系统而深刻,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在于将《公羊》“张三世”说与“通三统”观点加以新的整合与融会,首次提出了以“衰乱——升平——太平”为中心内容的社会发展模式,强调“大一统”“夷夏一体”、“天下远近小大若一”为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 三世说 《春秋》 《春秋公羊传解诂》 何休 《公羊传》 理论探析 董仲舒 《公羊》学 张三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羊“三统”说与何休“《春秋》王鲁”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朴民 《管子学刊》 1998年第4期31-37,共7页
“三统说”与“三世说”一样,都是《公羊》学派观察与解释历史演变以及动因的基本理论内容,属于《公羊》学派历史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公羊》家通过它来说明历史上各个朝代兴衰更替的内在关系,描述社会嬗递的逻辑脉络以及具体表现... “三统说”与“三世说”一样,都是《公羊》学派观察与解释历史演变以及动因的基本理论内容,属于《公羊》学派历史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公羊》家通过它来说明历史上各个朝代兴衰更替的内在关系,描述社会嬗递的逻辑脉络以及具体表现,为人们理解纷繁复杂的历史变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三统说 五德终始说 通三统 “三统”说 《春秋公羊传解诂》 历史哲 何休 《公羊》学 董仲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羊传》大一统释义发微 被引量:4
20
作者 葛志毅 《管子学刊》 1998年第4期20-30,共11页
大一统一词经常被人所称引和论述。但大一统的意义往往被人理解为大规模统一,《辞海》则径直解释为“统一全境”。这说明大一统做为一个概念,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已形成其约定俗成的意义,并久已被世人所认同。但做为一个古代的经典概... 大一统一词经常被人所称引和论述。但大一统的意义往往被人理解为大规模统一,《辞海》则径直解释为“统一全境”。这说明大一统做为一个概念,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已形成其约定俗成的意义,并久已被世人所认同。但做为一个古代的经典概念,大一统的确诂究竟如何?它包含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传》 通三统 《春秋》 《白虎通义》 改正朔 《公羊》学 董仲舒 历法制度 三正 《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