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通往现代性诗学的途中——读《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
1
作者 吴武洲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37,共2页
近年来,对于“现代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王一川教授所著《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以下简称《发生》)一书是“现代性”研究的一个收获. 这部专著从文化现代性视角考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状况,同时又通过对中国文学的考……
关键词 现代性诗学 《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 书评 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体验与个体的存在选择——基于赫勒的存在选择理论
2
作者 王海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2,共12页
现代性的机制使现代个体的生存呈现出悖论的状态:一方面,现代个体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创造和个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确定性的丧失而使他们面临着个体自由失去根基的异化境遇。对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格妮丝·赫勒一方面... 现代性的机制使现代个体的生存呈现出悖论的状态:一方面,现代个体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创造和个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确定性的丧失而使他们面临着个体自由失去根基的异化境遇。对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格妮丝·赫勒一方面对现代个体的悖论式的、偶然性的现代性体验和生存困境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明确偶然性是悖论性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将偶然性作为其现代性理论的哲学预设;另一方面,又借助存在选择理论为现代人摆脱这种生存困境、异化状态提出做“好人”和“好公民”的建设性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性批判理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体验 悖论性 偶然性 存在选择 中国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
3
作者 于莉莉 刘岩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4-54,共1页
现代性 ,标明的远远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思想转型 ,而是整个生活方式或生活世界的转型。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就直接指涉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人对自身的生存价值和地位的体认 ,代表着现代中国人的精神和气质。从这个意义来说 ,文化现代... 现代性 ,标明的远远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思想转型 ,而是整个生活方式或生活世界的转型。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就直接指涉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人对自身的生存价值和地位的体认 ,代表着现代中国人的精神和气质。从这个意义来说 ,文化现代性也就是体验的现代性 ,即人的心理、精神、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性 观念 转变 体验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时段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一川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晚清时期 文学史 发生时段 文学现代性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教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体验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本朝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0,共4页
中国文学拥有自己独立的诗学传统,它规范并生成了丰富的意义世界和话语方式,文学的历史传送到中国现代,却出现意义和表达的双重危机。在反传统而吸收西方异质文化的过程中,基督教成为中国文学意义表达和形式创新的重要资源。本文主要讨... 中国文学拥有自己独立的诗学传统,它规范并生成了丰富的意义世界和话语方式,文学的历史传送到中国现代,却出现意义和表达的双重危机。在反传统而吸收西方异质文化的过程中,基督教成为中国文学意义表达和形式创新的重要资源。本文主要讨论基督教被中国文学所体验和想象,成为建构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内涵,创造了中国文学新型的意义传统和表达方式,进而阐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体验所呈现的本土性与西方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中国文学 现代性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的发生与游移 被引量:2
6
作者 姜文振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中国现代性是在对传统性社会和古典性文化的超越与对西方现代性的参照中逐渐展开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知识界对现代性的体认或中国现代性构想的形成经历了多个不同模式的转换游移,从而使得中国现代性具有了不同于西方的鲜明的&qu... 中国现代性是在对传统性社会和古典性文化的超越与对西方现代性的参照中逐渐展开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知识界对现代性的体认或中国现代性构想的形成经历了多个不同模式的转换游移,从而使得中国现代性具有了不同于西方的鲜明的"历史具体性".这就说明,中国现代性构想在其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始终不是"完成时"而是"现在进行时"的,体现了百余年来中国社会文化现代发展的转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现代性 发生 游移 “历史具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回现代性的发生期与建设“别现代性”的中国文论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明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中国文论的现代性发生无疑与百年前的晚清、“五四”关联密切。但历经百年,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进程并没有完成。为此之故,有必要再次返回现代性的发生期,批判性地审视当代中国文论的现代性状况与晚清、“五四”时期的内在关联。回到当下,... 中国文论的现代性发生无疑与百年前的晚清、“五四”关联密切。但历经百年,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进程并没有完成。为此之故,有必要再次返回现代性的发生期,批判性地审视当代中国文论的现代性状况与晚清、“五四”时期的内在关联。回到当下,由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已然具有“别现代性”,因此,在返回晚清、“五四”思考中国文论的现代性问题时,有必要立足社会文化的实际,把建设“别现代性”的中国文论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别现代性”的中国文论一方面是现代性的,另一方面又是中国的,因此超越了“五四”文论的现代性局限。别现代性的中国文论需要批判性地介入当下的文学文化与社会现实,同时又需要具备“创造性转换”的理念与方法以及公共性等必要的社会文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发生 现代性 中国文论 创造性转换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粤人出洋游记中的异域书写与中国现代性的发生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义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152,共11页
中国的近代化之路迂曲波折。晚清处于东西方接触前沿的广东知识分子离开故国出走西洋或东洋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出洋粤人经历了从现代文明的观察者到自身文化传统的反思者的角色转换,也历经了对现代文明由怀疑抗拒到主动接受学习的心理... 中国的近代化之路迂曲波折。晚清处于东西方接触前沿的广东知识分子离开故国出走西洋或东洋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出洋粤人经历了从现代文明的观察者到自身文化传统的反思者的角色转换,也历经了对现代文明由怀疑抗拒到主动接受学习的心理嬗变过程。晚清粤人的出洋游记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处于转型期的广东知识分子在书写中还带有浓厚的儒家传统意识,但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之下,他们对于儒家传统表现出的是极大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广东知识分子的出洋游记以及他们在书写中对于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开启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晚清 出洋游记 救亡图存 现代性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现代性与反现代性张力的文学发生学考古——从张德明《中国现代文学的张力结构》谈起
9
作者 龚奎林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张力结构 现代性 文学发生 张德明 考古 西方文论 现代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青年导演动画创作的感官视角、现代性体验与影像表达——以《大桥遗犬》为例
10
作者 徐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0-93,共4页
昂西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60年,享有“动画界奥斯卡”“动画界戛纳”等盛誉,且拥有MIFA--全球最大的专业动画交易市场,是全球动画产业的最高风向标[1]。一直以来,入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的华语动画作品凤毛麟角。2022年6月13日-6月18... 昂西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60年,享有“动画界奥斯卡”“动画界戛纳”等盛誉,且拥有MIFA--全球最大的专业动画交易市场,是全球动画产业的最高风向标[1]。一直以来,入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的华语动画作品凤毛麟角。2022年6月13日-6月18日,全世界四大国际动画节中历史最悠久的顶级国际动画节--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Annecy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ilm Festival)如期举行,多部华人作品入围奖项评选。其中,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硕士汤厉昊的毕业设计作品《大桥遗犬》(汤厉昊,2022)最终荣获昂西学生毕设动画评委奖。一部来自中国青年导演的作品能获得评委会大奖,足可见其创作的独特与优秀;这次获奖也将鼓励和振奋中国青年动画导演的其他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动画 青年导演 中国美术学院 动画界 动画导演 影像表达 现代性体验 动画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线建设、现代性嵌入与中国体验——以口述史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方杰 周海燕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6,共8页
本文以自下而上的视角,在国家叙事与个人口述之间,通过建构三线建设发展阶段中的“工地社会”“类军营社会”与“单位社会”三个理想类型分析现代性嵌入过程中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微观形态,对普通亲历者另类的现代性体验(中国体验)做出深... 本文以自下而上的视角,在国家叙事与个人口述之间,通过建构三线建设发展阶段中的“工地社会”“类军营社会”与“单位社会”三个理想类型分析现代性嵌入过程中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微观形态,对普通亲历者另类的现代性体验(中国体验)做出深描。相较于西方现代性深深根植于个体化内核而言,三线建设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现代性发展带有鲜明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与集体主义色彩。而另类的现代性体验(中国体验)作为一种集体表征,为亲历者认识当时局势、理解国家政策、产生情感共鸣、形塑身份认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心理模板与认知框架,并直接促成“三线人”共同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现代性嵌入 中国体验 口述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联芬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杨联芬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警匪电影的考索——从意识形态、现代性体验与新主流话语方面考量
13
作者 蔡东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91-100,共10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警匪电影发展无外乎是警匪片与公安片的翻转腾挪。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警匪派生类型公安片,在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原则下,逐渐演变为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分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警匪片,集中展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警匪电影发展无外乎是警匪片与公安片的翻转腾挪。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警匪派生类型公安片,在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原则下,逐渐演变为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分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警匪片,集中展示了现代化的视觉元素以及跨国追捕的异域情调,注重突出娱乐启蒙与现代性体验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警匪电影主要以合拍片的形式存在,香港导演在新主流话语的平台上找到了与内地意识形态和解的出路。展望我国警匪电影的未来发展,公安片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将继续存在,但是警匪片则会逐渐呈现出两种趋势:大陆导演探索作者化风格的警匪片创作,而港式警匪片融入更具普适性、包容性的新主流电影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警匪电影 公安片 警匪片 意识形态 现代性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一个版本的中国故事——贾樟柯电影与中国现代性体验四题
14
作者 尤宇翔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当前中国大陆的"现代性"研究中的一个根本性缺失,就是遗忘了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体验层面,然而现代性是与人对自身的生存境遇的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贾樟柯用影像记录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展示着普通中国人所承受的现代性体验... 当前中国大陆的"现代性"研究中的一个根本性缺失,就是遗忘了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体验层面,然而现代性是与人对自身的生存境遇的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贾樟柯用影像记录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展示着普通中国人所承受的现代性体验。《站台》通过对一代青年人不断地执着理想、迈向远方,最终梦想破碎的痛苦和哀伤的展现,缅怀了上世纪80年代的那一段时光。《世界》里的现代都市生活始终是一个幻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体验 贾樟柯电影 中国故事 版本 中国大陆 生活体验 生存境遇 转型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的三个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明科 《船山学刊》 2006年第1期105-107,共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具有双面性,既表达了对传统的反抗又不断质疑着现代性,由此导致了反抗中的怨恨、建构中的怨恨、回瞥中的怨恨成为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最主要的现代性体验。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现代性 当代知识分子 现代性体验 怨恨 反抗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回瞥中怨恨,在怨恨中回瞥——沈从文创作之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明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7-75,共9页
关键词 怨恨情结 现代性体验 文化反思 沈从文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作品阅读 创作 鲁迅研究 2003年前 心理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体验”与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红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94-97,共4页
在中国左翼文学发生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的“日本体验”为中国文艺界带来了新的生命感受、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异域文化,同时,它激活了中国左翼作家的强国梦想、革命欲望和建构无产阶级文化的诉求,这对于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意义重大。
关键词 日本体验 中国左翼文学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感”一词及其中国现代美育发生 被引量:2
18
作者 赖勤芳 《美育学刊》 2017年第3期26-35,共10页
20世纪初汉语语境中的"美感"一词,与"美学"一样,都是外来词。"美感"一词初显为"中国"的美学术语,大致体现为从纳入1903年《新尔雅》到1915年《述美学》一文的阐释这一过程。作为译词,"美... 20世纪初汉语语境中的"美感"一词,与"美学"一样,都是外来词。"美感"一词初显为"中国"的美学术语,大致体现为从纳入1903年《新尔雅》到1915年《述美学》一文的阐释这一过程。作为译词,"美感"在王国维、蔡元培前期的文本中有所浮现,但并不明显和稳定,这是美学在初入中国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在梁启超前期的文本中,虽然几无出现"美学""美感"等词,但是以功利性作用为主导的美感观念得到突出表征。"美感"一词能够在后来得以普及,很大程度得益于美育之提倡。把"美育"释为"美感教育",这是对"美感"的中国美学身份的一次重要确认。中国现代美学起源三大家的汉语体验,是他们切近中国现代美学尤其是美育发生于本土实际问题解决的直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 美感观念 “美感教育” 中国现代美育发生 汉语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体验与中国新诗的发生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春光 《江汉学术》 2016年第2期81-87,共7页
随着近代中国向西方的不断敞开,中国人的时间观发生了显著变化,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线性时间观有效地撼动了传统的"循环时间观"。基于"线性时间"的现代"时间体验",作为思想变革的内在驱动力,有... 随着近代中国向西方的不断敞开,中国人的时间观发生了显著变化,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线性时间观有效地撼动了传统的"循环时间观"。基于"线性时间"的现代"时间体验",作为思想变革的内在驱动力,有效地促成了中国新诗的发生。早期新诗对"时间"的抽象化、人格化抒写迥异于古典诗歌的时间抒写,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与现代性内涵。在新诗的传播与阅读中,新诗作为一种"时尚"被广泛阅读,阅读群体在共同的阅读中产生了一种时间上的共通感。"进化论"时间观的理论参与,早期新诗具有现代特质的"时间"抒写,以及新诗阅读与接受过程中"现代时间"的塑形,共同促成了中国新诗的发生。从"时间"体验的角度阐释中国新诗的发生,既是对以往研究范式的突破,同时开启了探寻百年新诗发展症结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体验 现代时间 发生 中国新诗 共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
20
作者 段从学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6-50,共5页
《同情》是李劼人几乎不为人关注的一部中篇小说。从艺术上看,小说尚未在题材和语言之间成功地建立起我们熟悉的'地方志'与'龙门阵'风格,相反,却残留着'五四'日记体小说的随意和散漫,只能算是早期探索阶段的不... 《同情》是李劼人几乎不为人关注的一部中篇小说。从艺术上看,小说尚未在题材和语言之间成功地建立起我们熟悉的'地方志'与'龙门阵'风格,相反,却残留着'五四'日记体小说的随意和散漫,只能算是早期探索阶段的不成熟之作,这自然是它遭到忽视的原因之一。不过,考虑到现代文学对'思想性'的高度偏爱,以及对'艺术性'相应的破例宽容,不少粗糙随意的即兴之作均被'反复收入各种选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体验 同情 中国现代文学 人与人 身体形态 早期探索 生活经验 康复 他者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