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藏珍本《五音通韵》所见《中原雅音》 被引量:4
1
作者 秦曰龙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6期75-76,共2页
《五音通韵》是清代前期的一部配有较完善韵图的等韵著作。它不但具有很高的音韵学史、语音史价值,而且书中的引证材料相当丰富,文献方面的价值也很值得期待。《中原雅音》是一部记录北方时音的韵书,虽晚出于《中原音韵》,却关系密切,... 《五音通韵》是清代前期的一部配有较完善韵图的等韵著作。它不但具有很高的音韵学史、语音史价值,而且书中的引证材料相当丰富,文献方面的价值也很值得期待。《中原雅音》是一部记录北方时音的韵书,虽晚出于《中原音韵》,却关系密切,是研究近代汉语语音史的宝贵材料,惜乎此书失传已久。《五音通韵》共载录21条《中原雅音》材料:既有音切,也有释义,可以确证《中原雅音》一书的存在,能够成为我们深入探讨《中原雅音》的宝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藏 清初韵书 《中原雅音》 《五音通韵》 辑佚 文献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订中州全韵》所引《中原雅音》——兼论《新订中州全韵》的音系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超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7,共10页
《新订中州全韵》是清代周昂撰写的一部南曲韵书,被誉为南化到极点的曲韵书。韵书中大量援引了《中原雅音》的音注。文章通过比较二书的音切,着重讨论了二书语音特点的异同及二书的关系,在二者关系探讨的基础上也能更加明晰地把握《新... 《新订中州全韵》是清代周昂撰写的一部南曲韵书,被誉为南化到极点的曲韵书。韵书中大量援引了《中原雅音》的音注。文章通过比较二书的音切,着重讨论了二书语音特点的异同及二书的关系,在二者关系探讨的基础上也能更加明晰地把握《新订中州全韵》的音系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订中州全韵》《中原雅音》 语音特点 音系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雅音》“平分阴阳”的问题
3
作者 董冰华 王玉英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6期77-80,共4页
本文对《同声千字文》中新增的《中原雅音》平声音释材料与《韵学集成》中所见《中原雅音》的平声音释材料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就其平声是否分阴阳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认为在《雅音》的声调系统中,平声方面已经有了阴阳分化... 本文对《同声千字文》中新增的《中原雅音》平声音释材料与《韵学集成》中所见《中原雅音》的平声音释材料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就其平声是否分阴阳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认为在《雅音》的声调系统中,平声方面已经有了阴阳分化的迹象,但还没有进入到最后的完成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雅音》 新增音释 平分阴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声通解》所引《中原雅音》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曲晓云 张民权 《民族翻译》 2015年第3期68-77,共10页
中国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原雅音》成果颇丰,但目前尚未看到将《四声通解》与《韵学集成》各自所引《中原雅音》逐条比较的研究。本文对《四声通解》所引22条《中原雅音》和《韵学集成》所载内容进行对校、分析,必要时也考察了某些韵字在... 中国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原雅音》成果颇丰,但目前尚未看到将《四声通解》与《韵学集成》各自所引《中原雅音》逐条比较的研究。本文对《四声通解》所引22条《中原雅音》和《韵学集成》所载内容进行对校、分析,必要时也考察了某些韵字在《中原音韵》中的读音情况,发现了不少14至16世纪汉语语音的重要信息。本文还比较分析了22条记录中出现的《蒙古韵略》训民正音转写与《蒙古字韵》的异同,尝试探讨了《蒙古字韵》与《蒙古韵略》是否为同一部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声通解》 《中原雅音》 《韵学集成》 《蒙古韵略》 韵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雅音辨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静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66-70,共5页
本文论述了中原雅音产生的背景及其被读书音系借用的历史过程;对元明四部自称中原雅音的韵书进行了辨析,显示出它们在声、韵、调三方面的主要区别;又用10个方言点的材料补充说明了元明时期中原雅音或代表共同语口语音系,或代表共同语读... 本文论述了中原雅音产生的背景及其被读书音系借用的历史过程;对元明四部自称中原雅音的韵书进行了辨析,显示出它们在声、韵、调三方面的主要区别;又用10个方言点的材料补充说明了元明时期中原雅音或代表共同语口语音系,或代表共同语读书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雅音 共同语口语音系 共同语读书音系 《中原音韵》 《中原雅音》 《韵会举要》 《洪武正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雅音》研究的起始时间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无未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2-275,共4页
针对有关《中原雅音》研究以1978年或1957年为起始时间的观点进行考辨。就目前所知来说,保存与整理《中原雅音》资料的第一位学者是中国明代的章黼,时间是1460年。对《中原雅音》进行"传统式研究"的第一人是中国明代的吉甫,... 针对有关《中原雅音》研究以1978年或1957年为起始时间的观点进行考辨。就目前所知来说,保存与整理《中原雅音》资料的第一位学者是中国明代的章黼,时间是1460年。对《中原雅音》进行"传统式研究"的第一人是中国明代的吉甫,时间是1624年。第一个进行系统的"现代式研究"的应该是日本学者辻本春彦教授,其发表的论文就是《<韻学集成><中原雅音>》,时间是197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雅音》 章黼 吉甫 过本春彦
原文传递
《风雅翼》叶音今音韵系及其与《中原音韵》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汪业全 张晓勤 叶桂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7,共7页
对《风雅翼》447首古诗495个韵段分析考察,得出刘履叶音今音韵系二十一个韵部。它与《中原音韵》同中有异,显示出不同的语音层次。
关键词 《风雅翼》 叶音 《中原音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坤的韵学思想与《交泰韵》的反切特征
8
作者 周傲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8-71,132,共5页
吕坤的韵学思想直接影响到《交泰韵》的反切特征。吕坤主张:(1)以"交泰"为理念来改革反切,反切应反映时音性质;(2)追求反切的便利,"信口便是法门;"(3)认为中原之音最为纯正,应当以《中原雅音》为基础制作反切等等... 吕坤的韵学思想直接影响到《交泰韵》的反切特征。吕坤主张:(1)以"交泰"为理念来改革反切,反切应反映时音性质;(2)追求反切的便利,"信口便是法门;"(3)认为中原之音最为纯正,应当以《中原雅音》为基础制作反切等等。正是在如上思想的指导下,《交泰韵》的反切呈现出以下特征:(1)切语的改革不彻底,阳声字作切上字有"合声"切法的困难;(2)影、疑、云、以作切下字,理想且便捷,但受字少、字僻等因素的限制,仍有其它声纽的字进入切下字;(3)以清浊为条件产生的阴阳调在平声字中分布比较整齐,在入声字中却相当混乱,在上去声字中无阴阳之分;(4)声介合母,由切上字决定被切字的开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坤 明代 《交泰韵》 《中原雅音》 反切特征 声介合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