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柴胡防疫组方规律分析及核心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汪彬 李伟霞 +7 位作者 王晓艳 吴娅丽 张辉 贾金浩 韩冰 纪秋如 陈小菲 唐进法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9期75-83,共9页
目的预测柴胡-黄芩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柴胡的治疫病方剂,采用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其配伍用药、治疗病症进行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 目的预测柴胡-黄芩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柴胡的治疫病方剂,采用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其配伍用药、治疗病症进行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通过数据库及文献检索并筛选柴胡-黄芩的化学成分和COVID-19的靶点,并通过Cytoscape 3.9.0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结果收集含柴胡防疫方剂442首,涉及中药334味,用药总频次4877次。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柴胡-黄芩活性成分共有靶标80个,治疗COVID-19的主要成分为山柰酚、黄芩素、小檗碱、汉黄芩素、刺槐素等,核心活性基因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2(IL-2)等。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得到3736个相关条目和230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EGFR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柴胡-黄芩药对防治COVID-19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对指导柴胡在中医临床的合理应用、治未病的开发及防疫中药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黄芩 《中医方剂大辞典》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组方规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僵蚕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
2
作者 姚海霞 赵桂峰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3期2569-2573,共5页
目的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僵蚕内服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对《中医方剂大辞典》检索出的含僵蚕方剂的用药频次、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和主治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关联规则探索整体用药规律。结... 目的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僵蚕内服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对《中医方剂大辞典》检索出的含僵蚕方剂的用药频次、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和主治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关联规则探索整体用药规律。结果含僵蚕的内服方剂共1582个,涉及中药339味。功效分类以平肝息风类为主。四气五味分布以辛、温为主,归经分布依次为肝、肺、脾等。主治疾病共258种,以惊风、中风、疮疡肿毒、咽喉疾病为主。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的含僵蚕内服方剂整体用药辛散温通,功效以祛风止痉、化痰通络为主。进一步利用关联规则分析僵蚕在治疗高频疾病惊风、中风、疮疡肿毒、咽喉疾病时的组方配伍规律,为其临床使用提供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蚕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组方配伍 《中医方剂大辞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金保 张晶晶 +5 位作者 夏鹏飞 段海婧 陈红刚 王倩 赵文龙 康生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44-3851,共8页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Excel、GraphPad Prism软件分析相关方剂基本信息,IBM SPSS Modeler、VOSviewer、Cytoscape软件对配伍中药性能、功效、关联规则、方剂主治等进行数据挖掘,并...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Excel、GraphPad Prism软件分析相关方剂基本信息,IBM SPSS Modeler、VOSviewer、Cytoscape软件对配伍中药性能、功效、关联规则、方剂主治等进行数据挖掘,并从高频的方剂、高频归经、药物用量及比例3个维度考察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得到646首方剂,甘草、黄芩、赤芍、当归、栀子等99味中药的配伍频次≥20次,性味以寒性,苦、辛、甘味为主,大多归肺、肝、胃经,功效以清热、解表、补虚为主,主治应用包括虚劳、目赤肿痛、骨蒸、黄疸等。黄芩-栀子-赤芍-甘草关联度最高,是组方核心药物。归肺经中药以柴胡主药,配伍甘草、黄芩等;归肝经中药以大黄、柴胡为主药,配伍赤芍、当归、鳖甲等;归胃经中药以大黄为主药,配伍甘草、枳壳、黄连等。大黄、柴胡用量均主要在3~15 g范围内,比例以1∶1最多,相关方剂组成以黄芩、栀子、赤芍等中药为主,主要治疗目赤肿痛、闭经等。相关方剂在防治肝系疾病方面的应用最多。结论本研究阐明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可为科学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大黄-柴胡药对 《中医方剂大辞典》 组方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眩晕方剂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吕征 杨海昊 +2 位作者 黄海量 郭炜 韩涛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3期42-44,共3页
通过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眩晕的方剂,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并进行药物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提取高频药物及高关联度的药物组合。结果显示筛选出443首治疗眩晕的处方,共涉及380种药物,提取出常用药物63种,... 通过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眩晕的方剂,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并进行药物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提取高频药物及高关联度的药物组合。结果显示筛选出443首治疗眩晕的处方,共涉及380种药物,提取出常用药物63种,常用核心药物组合4个(支持度10%,置信度0.7)。揭示核心药物为甘草、川芎、防风、茯苓,以祛风化痰,益气健脾为主要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中医方剂大辞典》眩晕 组方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简介 被引量:2
5
作者 孙世发 《医学研究通讯》 2002年第11期23-24,共2页
《中医方剂大辞典》,是将历代中医药著作中的方剂进行整理、研究,编纂而成的一部划时代的学术专著,填补了自明代至今的空白。全书达2032万字,收载方剂96592首,分装11册(其中正文十册,附编一册,为全书检索),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向海内... 《中医方剂大辞典》,是将历代中医药著作中的方剂进行整理、研究,编纂而成的一部划时代的学术专著,填补了自明代至今的空白。全书达2032万字,收载方剂96592首,分装11册(其中正文十册,附编一册,为全书检索),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向海内外发行。《中医方剂大辞典》目为文献研究课题,以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权威性作为主要性能指标,研究内容包括文献清理、资料萃集、勘比校核,厘正讹误,考订归类,并将研究所得汇集成书。其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药 研究成果 《中医方剂大辞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剂数据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胸痹防治用药规律分析
6
作者 李春巧 唐仕欢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5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胸痹防治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164首治疗胸痹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统计,提取出治疗胸痹的核心组合。将分析结果与《中药成方制剂...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胸痹防治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164首治疗胸痹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统计,提取出治疗胸痹的核心组合。将分析结果与《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肉桂、陈皮、茯苓、半夏、当归、白术等应用较多,常用药对组合有"甘草-茯苓""人参-甘草""人参-茯苓"等,置信度为0.7的关联规则为"半夏,茯苓→甘草""前胡,甘草→茯苓""厚朴,茯苓→白术"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胸痹方剂的组方以理气健脾、祛湿化痰药和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药居多,治病求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中药成方制剂》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用药规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8
7
作者 何喆 张琦 +2 位作者 翁家俊 王美君 陈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06-1310,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 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痰饮的方剂及药物,查找其性、味、归经及功效,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2.0等软件... 目的 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 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痰饮的方剂及药物,查找其性、味、归经及功效,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2.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33首方剂,涉及中药305味,方中出现频率高于60%的中药为半夏、甘草、陈皮、茯苓、白术、天南星等16味,大多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药性多温、寒、平,药味多辛、苦,归经多属脾、肺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律分析,得到常用药对21对.通过数据挖掘,得到4组药物聚合组合、1组核心组方.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核心用药为半夏、陈皮、甘草、茯苓、白术等,核心方为二陈汤、四君子汤,组方思路以燥湿化痰、健脾行气、清热利湿、温阳化饮为主.本研究对当代中医治疗痰饮的研究与临床遣方用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痰饮 方剂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1299首治疗咳嗽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邹吉宇 庞立健 +1 位作者 臧凝子 吕晓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87-91,共5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载的具有治疗咳嗽疾病有关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能够治疗咳嗽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咳嗽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医...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载的具有治疗咳嗽疾病有关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能够治疗咳嗽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咳嗽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医方剂大辞典》咳嗽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所包含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数据挖掘功能,归纳出治疗咳嗽方剂的常用中药、组合规则、显性与隐性药对并发现新方。结果共筛选出1299首有效方剂,使用中药480味,得出频次大于60次的中药共有39味,常用药物组合模式共28对,9对关联规则组合,2个新处方。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咳嗽方剂的中药多具有止咳化痰作用,主要通过降肺气、宣肺、补肺、润肺、泻肺、敛肺、清肺、化痰等功能以达到止咳目的,分析显性规律得出杏仁-桔梗药对与二陈汤基础方,挖掘隐性规律得出生地、白芍、当归、川芎+麦冬、天冬,干姜、细辛、五味子+人参、阿胶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组方规律 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喘证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邹吉宇 庞立健 吕晓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40-144,共5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载的具有治疗喘证有关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能够治疗喘证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喘证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医方剂...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载的具有治疗喘证有关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能够治疗喘证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喘证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医方剂大辞典》喘证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所包含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数据挖掘功能,归纳出治疗喘证方剂的常用中药、组合规则、显性与隐性药对并发现新方。结果共筛选出432首有效方剂,使用中药315味,得出频次大于20次的中药共有38味,常用药物组合模式共104条,51对关联规则组合,1个新处方。结论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喘证方剂显性规律得出“麻黄-杏仁”药对与二陈汤基础方,挖掘隐性规律得出茯苓、白术、陈皮+五味子、麦冬、人参新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喘证以燥湿化痰为基本治法,注重调畅气机,使肺气宣降如常以平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证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组方规律 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黄芪今方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被引量:4
10
作者 师亮亮 魏本君 +5 位作者 张利英 陈亚萍 张尚祖 王佳伟 王帅哲 刘志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214-220,共7页
目的 通过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二版)含黄芪今方组方和应用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和基础研究做出指导。方法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黄芪的今方,利用Excel 2021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使用SPSS Statistics 22.0、Cytoscape 3.8.... 目的 通过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二版)含黄芪今方组方和应用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和基础研究做出指导。方法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黄芪的今方,利用Excel 2021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使用SPSS Statistics 22.0、Cytoscape 3.8.1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分析含黄芪今方的主治疾病、证候、功效及组方规律。结果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统计了522首含黄芪的今方,其中涉及中药597种,主治140个,功效360个,证型119个,其中温性药和甘味药最多,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药物类型以补虚药最多,方剂类型以补益剂最多,剂型中汤剂最多。通过对522首含黄芪今方的分析,获取黄芪药物组合129组,基于黄芪的主治疾病,选择“虚劳”“痹病”“月经不调”进行聚类分析,显示出黄芪在不同疾病和不同配伍中发挥不同的功效。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黄芪的今方临床应用广泛,以补益气血为主,因此对黄芪今方进行数据挖掘,能进一步了解黄芪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进展,更加准确地体现出黄芪在临床中发挥的优势,从而找到最佳的配伍规律,为今后指导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黄芪 今方 数据挖掘 配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目痛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起 李泽光 +3 位作者 梁华 周忠光 杨波 姜北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目痛的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目痛的方剂,将纳入方剂所涉及的药名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研究其用药的四气、五味、归经规律,并对...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目痛的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目痛的方剂,将纳入方剂所涉及的药名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研究其用药的四气、五味、归经规律,并对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及新方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筛选出内服方88首,涉及药物160味。四气以寒性药最多,共76味(47.50%),五味以辛味药最多,共52味(32.50%),归经以肝经最多,共34味(21.25%)。(2)使用频次统计:使用频次≥8次的药物有27味,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防风(36次,40.91%)、菊花(28次,31.82%)、当归(28次,31.82%)、川芎(27次,30.68%)、黄芩(22次,25.00%)。(3)高频中药关联分析:可得到4类药物,分别为辛散疏风类、明目退翳类、清热泻火类和养血祛风类。(4)组方规律分析:得到12首新处方,功效分别为凉血解毒、理气散瘀、养血疏风、祛风明目、清热化瘀、疏风理气、祛风化痰、清热生津、清宣疏风、疏风退翳、清热消肿、泻火解毒。结论目痛是以肝经为主的脏腑失调,外邪侵袭的结果。治疗目痛多以疏散风邪、安和脏腑、兼顾虚实、同调气血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目痛 用药规律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分析口干症的组方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嘉琪 姚传辉 +2 位作者 张丽宁 罗静 陶庆文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1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数据挖掘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口干症的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使用SPSS Statistics 20描述性分析药物出现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使用SPSS Modeler 14.1通过网络图得到药物间的链接关系,将链接 > 1的药物导... 目的:数据挖掘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口干症的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使用SPSS Statistics 20描述性分析药物出现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使用SPSS Modeler 14.1通过网络图得到药物间的链接关系,将链接 > 1的药物导入Gephi 0.9.2中,绘制复杂网络,实现数据可视化,并进行模块化分析。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口干的方剂共有46个,药物98种,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为炙甘草,其次为乌梅、麦冬、茯苓。四气中寒性药物最多;五味中甘味出现频次最高;归经中肺经出现频次最高,其次为脾经、胃经。复杂网络图模块化分析主要得到3个药物组合:①麦冬、天花粉、茯苓、黄连、地骨皮;②乌梅、葛根;③炙甘草、人参。结论: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口干症治疗常用益气、养阴、清热药物,推测阴虚火旺、津液内伤和气阴两伤是本病常见的病机证候,供临床参考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干症 《中医方剂大辞典》 复杂网络 组方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泄泻方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盛义 赵红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7期3084-3088,共5页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5”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处方,经数据标准化处理,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5对统计的方剂进行中药频次、中药...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5”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处方,经数据标准化处理,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5对统计的方剂进行中药频次、中药属性、中药配伍的统计,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使用Cytoscape V 3.8.2进行绘制药物关联分析图。结果 通过筛选共有1046首方剂符合要求,涉及373味中药,其中出现频次≥100次的中药共20味,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为白术、茯苓、陈皮;药物属性(四气、五味、归经)主要以温、辛、脾胃经为主;中药配伍分析以白术-茯苓最为常见;聚类分析得到5组中药组合。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方剂多以益气健脾、燥湿行水、涩肠止泻为治疗原则,兼以温里、行气,标本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中医方剂大辞典》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半身不遂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帅文昊 杨颖 +1 位作者 张珊珊 龙华君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5期186-189,共4页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半身不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半身不遂疾病的有效内服方剂,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处方数据中药使用频数、中药配伍、四气五味、药物归经、药物关联、药物药效、药物聚类进行...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半身不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半身不遂疾病的有效内服方剂,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处方数据中药使用频数、中药配伍、四气五味、药物归经、药物关联、药物药效、药物聚类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得到109首有效方剂,涉及药味224味,使用药物频数较高(频数≥40)的中药有当归、防风、麻黄、川芎,种类以解表药和补虚药为主。使用中药配伍组合频数前三位的为:麻黄-防风、当归-防风、川芎-防风;药物四气中以温性药物使用频率最高,五味中以辛味药物居多。归经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足太阴脾经,其次为足厥阴肝经。二阶关联组合频数支持度以“麻黄-防风”最高。药物药效以祛风止痛和祛风除湿为主。药物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半身不遂多从脾、肝着手,组方以祛风除湿止痛、补益肝肾气血治法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身不遂 《中医方剂大辞典》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纪红云 喻正科 《湖南中医杂志》 2022年第2期19-22,54,共5页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心悸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有关治疗心悸的处方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并进行频数、聚类和关联分析。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心悸以人参、远志、...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心悸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有关治疗心悸的处方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并进行频数、聚类和关联分析。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心悸以人参、远志、甘草、茯神、当归等药物应用较多,常用药对组合有"人参-远志""茯神-人参""茯神-远志"等。聚类处方有3类:甘草、茯苓;人参、远志、茯神;朱砂、麦冬、当归、酸枣仁、生地黄。结论: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能为临床治疗心悸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中医方剂大辞典》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中医方剂大辞典》香疗防疫用药规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孟娜 景蕊 +4 位作者 吕政 冯琪琪 张民杰 李耀林 秦艳虹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11期217-221,共5页
目的:总结香疗防疫方剂的用药规律及发展历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香疗防疫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采用关联规则、无监督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香疗防疫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数,常用药对及中药组合,药物核... 目的:总结香疗防疫方剂的用药规律及发展历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香疗防疫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采用关联规则、无监督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香疗防疫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数,常用药对及中药组合,药物核心组合。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101首,香疗防疫使用频数≥10的药物有31味,前三分别为雄黄、苍术、朱砂,药物使用以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为主,药性以辛苦甘、温热为主,并通过无监督聚类分析得出3个核心组方。结论:香疗防疫组方上以解表祛邪、理气活血、温里杀虫为主,药物多选用富含挥发油者,香疗防疫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疫 香疗 用药规律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疮疡用药经验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玉荣 段海萍 +2 位作者 刘海蝶 王明凯 王丽芬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分析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疮疡的用药经验,丰富中医内治法在外科学中的应用,以提高中药复方治疗疮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录《中医方剂大辞典》共十一卷中,中药复方治疗疮疡的方剂共1060首,采用Excel、SPSS 20.0、Wek... 目的:基于数据分析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疮疡的用药经验,丰富中医内治法在外科学中的应用,以提高中药复方治疗疮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录《中医方剂大辞典》共十一卷中,中药复方治疗疮疡的方剂共1060首,采用Excel、SPSS 20.0、Weka 3.8、Cytoscape3.6.1等数据统计方法,分析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使用频率以及各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则。结果:经严谨合理筛选,最终对符合数据要求的369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得出高频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药物间关联规则,75对核心药对及常用药物配伍。结论:根据疮疡发病的初、中、末三期不同的病机变化,分别确立消、托、补三大内治原则,此次数据分析涵盖了疮疡不同时期,针对不同人群的辨证施治。《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疮疡注重以消散为主多用清热、解表、活血化瘀、泻下、利湿等药,兼以益气健脾、行气活血、养血生肌等。基于对疮疡治疗数据分析及用药规律的研究,以便有效指导中医临床,为中医药领域新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疮疡 数据分析 《中医方剂大辞典》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斑蝥方剂的用药规律分析
18
作者 王晓翠 魏彦宁 牛阳 《光明中医》 2022年第6期919-923,共5页
目的 基于“减毒增效”,为斑蝥及其制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斑蝥方剂,提取其方名、方源、组成、主治、制备方法、用法、用药途径等并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出含斑蝥方剂用药途径、剂型、主治疾病... 目的 基于“减毒增效”,为斑蝥及其制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斑蝥方剂,提取其方名、方源、组成、主治、制备方法、用法、用药途径等并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出含斑蝥方剂用药途径、剂型、主治疾病以及斑蝥的炮制方法和特殊用法(“取其气不用其质”)的频数;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药物组成≤10的复方进行药物配伍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236首方剂,包括149首内服者、84首外用者和3首内外皆可者。内服方剂以丸散剂为主,主治体内外肿块性疾病、传染病和皮肤病;外用方剂以散剂、膏剂、酊剂及浸剂为主,主治癣、疮疡等皮肤病。绝大多数方剂使用斑蝥炮制品,以糯米拌炒为主要方式。22首方剂记载了取斑蝥之气而不用其质的特殊用法,多用于治疗疝气。154首内服、外用方剂中,麝香、巴豆、雄黄是与斑蝥配伍的常见药物。结论 现代使用斑蝥以其衍生物合成制剂、提取物制剂以及含斑蝥中成药为主,主治肿瘤疾病,疾病谱较之古时明显缩窄。配伍古籍中所记载的解斑蝥毒的药物、使用斑蝥炮制品以及取斑蝥之气而不用其质的用法均可减轻斑蝥毒性。内服与外用方剂中与斑蝥配伍的药物交叉出现,在内服时多配伍软坚散结、破瘀通络及补虚药,外用时多配伍解毒杀虫、活血止痛及敛疮生肌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 用药途径 主治疾病 炮制方法 特殊用法 组方规律 《中医方剂大辞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水蛭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19
作者 叶孟娜 郑宇航 +3 位作者 余远鹏 廖为翔 孙艳 周小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总结水蛭用药规律,拓展临床用药思路。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中含水蛭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采用关联规则、无监督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水蛭处方治疗疾病、处方剂型、常用药对及中药组合,药物核... 目的:总结水蛭用药规律,拓展临床用药思路。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中含水蛭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采用关联规则、无监督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水蛭处方治疗疾病、处方剂型、常用药对及中药组合,药物核心组合等。结果:水蛭治疗的疾病频次较高的是月经病、癥痂、产后病,搭配药物药性以温热药物居多,多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与水蛭配伍使用频率较高的分别是虻虫、当归、桃仁,并获得4个核心组方。结论:水蛭主要运用于妇科疾病,此与水蛭药物特性、女子疾病特点、女子体质共性密切相关,水蛭需配伍养血药、辛散药助药力,可从益气、清热、解毒、辛温等方面配伍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用药规律 《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方剂的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杜秀伟 王欣 聂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97-201,共5页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的方剂,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的方剂,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呕吐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律、核心组合及新方。结果: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305首止吐方剂的分析,共涉及中药174味,出现频次≥10的药物49味,总结了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45个、潜在核心组合58个,并演化新处方9个。结论:明确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方剂的用药规律,常用药物以健脾助运的陈皮、化痰降逆止呕的半夏、温中止呕的生姜为主,并可适当配伍补益药物。本研究为中医止呕临床用药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呕吐 传承辅助平台 组方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