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都赋》与儒家“大一统”思想
1
作者 邱浩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先秦两汉儒家“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政治统一与制度统一两个方面。左思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其代表作《三都赋》与儒家“大一统”思想关系密切,无论是先吴蜀、后曹魏的叙述顺序,还是赋中的空间描写与政治理想,都力图表... 先秦两汉儒家“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政治统一与制度统一两个方面。左思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其代表作《三都赋》与儒家“大一统”思想关系密切,无论是先吴蜀、后曹魏的叙述顺序,还是赋中的空间描写与政治理想,都力图表现曹魏的中央地位,贬抑吴蜀地方政权。《三都赋》中的“大一统”思想,体现左思以礼仁文化正统和中原地理正统为中心的政治正统论,带有为西晋政权辩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思 《三都赋》 “大一统” 正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思《三都赋》邺都的选择与描写——兼论“洛阳纸贵”的历史与政治背景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德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6-156,共11页
左思《三都赋》选择邺都而不是洛阳作为描写对象,有对曹魏尤其是对魏武帝曹操武功文治历史功绩的认可与肯定,《三都赋》对邺都的选择与描写很好地表达了"正之以魏都,折之以王道"的宗旨,阐明了晋承魏统的政治伦理观。《三都赋... 左思《三都赋》选择邺都而不是洛阳作为描写对象,有对曹魏尤其是对魏武帝曹操武功文治历史功绩的认可与肯定,《三都赋》对邺都的选择与描写很好地表达了"正之以魏都,折之以王道"的宗旨,阐明了晋承魏统的政治伦理观。《三都赋》产生"洛阳纸贵"的轰动效应,是西晋主流意识形态对晋承魏统政治伦理认同的一种表现,也是三国以迄西晋魏、蜀、吴三国争统的历史与政治背景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思 《三都赋》 邺都 正统观 文化地理观 三国争统 晋承魏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思《三都赋》綦毋邃注发覆──《文选》旧注新探之一 被引量:5
3
作者 罗国威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年第6期6-9,共4页
左思《三都赋》綦毋邃注发覆──《文选》旧注新探之一罗国威《文选》旧注夥矣,然流传至今,能为士林所知见者,数种而已,其余或亡佚,或羼融于他注,已不复可睹。《三都赋))毋邃注,就是在宋元以来传世的《文选》刻本中羼入他注而... 左思《三都赋》綦毋邃注发覆──《文选》旧注新探之一罗国威《文选》旧注夥矣,然流传至今,能为士林所知见者,数种而已,其余或亡佚,或羼融于他注,已不复可睹。《三都赋))毋邃注,就是在宋元以来传世的《文选》刻本中羼入他注而不复可睹的旧注之一。一日本京都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左思《三都赋》 《文选集注》 尤刻本 《三都赋序》 《左传》 《晋书》 六臣本 《世说新语》 旧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思《三都赋》校勘补证 被引量:2
4
作者 常思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3-78,共6页
  左思《三都赋》是西晋赋名篇,以《文选》收录而传于今。《文选》传本甚众,各本《三都赋》文句颇相歧异,不乏讹误。清胡克家《文选考异》及近人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黄侃《文选平点》对《三都赋》作了校勘。在此以胡氏、高氏、...   左思《三都赋》是西晋赋名篇,以《文选》收录而传于今。《文选》传本甚众,各本《三都赋》文句颇相歧异,不乏讹误。清胡克家《文选考异》及近人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黄侃《文选平点》对《三都赋》作了校勘。在此以胡氏、高氏、黄氏校《三都赋》未及的日本藏古抄卷子本《文选集注》残卷、国家图书馆及台湾故宫博物院分藏北宋天圣年间国子监刻《李善注文选》残卷、日本藏宋明州刻《六臣注文选》、韩国奎章阁藏朝鲜活字翻北宋元祐年间秀州州学编刻《六臣注文选》等古本、旧本重校今通行胡刻本《文选》之《三都赋》,对三家校记提出31 则补证,并对《三都赋》传本源流作扼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思《三都赋》 传本 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思《三都赋》成功经验之研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勋初 周勋初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41-47,共7页
左思《三都赋》的成功经验,首先在于作者抓住了政治上的热点,因为中国士人向有关心国事的传统;其次是他采用了卓越的文学手法表达,使人既能享受到文学描写方面的妙处,又在日常生活中有其实际用途;最后由于左思努力吸收社会科学方... 左思《三都赋》的成功经验,首先在于作者抓住了政治上的热点,因为中国士人向有关心国事的传统;其次是他采用了卓越的文学手法表达,使人既能享受到文学描写方面的妙处,又在日常生活中有其实际用途;最后由于左思努力吸收社会科学方面的新成果,这不但提高了《三都赋》的水准,更吸引了广大的读者,自然兴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思《三都赋》 京都赋 实用价值 轰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思《三都赋》及其辞赋观
6
作者 冷卫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7-91,共5页
左思精研十年乃成的《三都赋》是中国辞赋史上京都大赋的绝响。“太康中兴”对揄扬时政的要求与以经致仕的社会风尚、炫耀博学的文人心理是其产生的深刻背景。赋文既歌功颂德,又反映了左思的辞赋观:赋自《诗》出;取材宜实;侈丽合经;
关键词 左思 《三都赋》 辞赋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认同在传播中的作用——以《三都赋》的传播为例
7
作者 冯源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9-72,共4页
文化认同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一部作品的传播过程中,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晋时期左思《三都赋》的传播即印证着这一原则。《三都赋》选题本身蕴含着左思强烈的政治文化意识,左思在创作中又着力构建中原的地域优势及道德文化优势,此... 文化认同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一部作品的传播过程中,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晋时期左思《三都赋》的传播即印证着这一原则。《三都赋》选题本身蕴含着左思强烈的政治文化意识,左思在创作中又着力构建中原的地域优势及道德文化优势,此种鲜明的文化取向,在三国争统的文化语境中,迅速得到了西晋北方士人的强烈认同,拓宽了传播渠道,使得《三都赋》的传播获得了空前的效果,形成了"洛阳纸贵"的传播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传播 左思 《三都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左思《三都赋》的写实性
8
作者 王自红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6-107,共2页
左思的《三都赋》是继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后的又一京都大赋的力作,从赋的发展流变来看,《三都赋》固然继承了汉大赋的一些基本特点,但也有其创新之处,特别是作者的写实主张在当时及后世影响颇大。
关键词 左思 《三都赋》 写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思《三都赋》晋人旧注略论
9
作者 杜慧月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1-56,共6页
左思《三都赋》的晋人旧注有张载、刘逵、卫权、綦毋邃四家,这些在唐前单行的注本后被唐人《文选》注吸纳,原注渐次亡佚,唐钞《文选集注》便成为认识晋注的重要媒介。诸家晋注各有特点,又皆具有无征不信的精神,和《三都赋序》所言的征... 左思《三都赋》的晋人旧注有张载、刘逵、卫权、綦毋邃四家,这些在唐前单行的注本后被唐人《文选》注吸纳,原注渐次亡佚,唐钞《文选集注》便成为认识晋注的重要媒介。诸家晋注各有特点,又皆具有无征不信的精神,和《三都赋序》所言的征实作风一致。对晋人旧注的考察,促使我们再次思考《世说新语》注中提出的《三都赋》左思自注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都赋》 晋人旧注 《文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洛阳纸贵”——《三都赋》轰动效应剖析
10
作者 顾农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42-44,共3页
左思《三都赋》之所以轰动一时 ,引起洛阳纸贵 ,主要原因在于它强调全国统一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并且特别注重思想文化上的统一 ,完全适应西晋初年社会人心的需要。左思为自己的作品做了许多宣传工作 ,也十分有利于扩大《三都赋》的影响。
关键词 汉赋 左思 《三都赋》 洛阳纸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思的才性与《三都赋》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枫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5-99,共5页
本文从西晋作家左思特有的才能、禀赋等人格特征出发 ,探讨了《三都赋》征实的文风、博大的内容、严谨的结构、华赡的辞藻与左思用世思想、广博学识、绵密思致之间的关系 ,从而得出《三都赋》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即在于它所具有的个性风格。
关键词 左思 才性 《三都赋》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善所引《三都赋》旧注底本问题蠡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洁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159,共6页
据《隋志》载,《三都赋》唐前旧注主要有綦毋邃注本和张载、刘逵、卫权合注本。李善在《文选·三都赋》中所引旧注,其底本乃合注本而非綦毋邃注本。合注本保留了张载、刘逵二人的完整注释,且通过"卫子曰"等字样将张、刘... 据《隋志》载,《三都赋》唐前旧注主要有綦毋邃注本和张载、刘逵、卫权合注本。李善在《文选·三都赋》中所引旧注,其底本乃合注本而非綦毋邃注本。合注本保留了张载、刘逵二人的完整注释,且通过"卫子曰"等字样将张、刘二人旧注与卫权之注有所区分。李善将其中卫权之注摘除,所馀即为张载、刘逵二人旧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都赋》 綦毋邃注本 张载刘逵卫权合注本
原文传递
左思《三都赋》新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合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56-61,共6页
关键词 左思《三都赋》 《晋书》 秘书监 《左思别传》 司马相如 世说新语 人格理想 大赋 政治理想 太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左思《蜀都赋》“流汉汤汤”论《三都赋》中的国家形象 被引量:1
14
作者 牟歆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76,共7页
左思《蜀都赋》中的"流汉汤汤"当是指西汉水即今之嘉陵江而言。《蜀都赋》与《吴都赋》描写的是蜀汉和东吴全境的风物。而《魏都赋》所写风物则仅限于曹操初封魏公时的十郡及其周边地区。这与《三都赋》为了推崇德教、制度以... 左思《蜀都赋》中的"流汉汤汤"当是指西汉水即今之嘉陵江而言。《蜀都赋》与《吴都赋》描写的是蜀汉和东吴全境的风物。而《魏都赋》所写风物则仅限于曹操初封魏公时的十郡及其周边地区。这与《三都赋》为了推崇德教、制度以及宣扬曹魏政权在三国时期的正统性密切相关,凸显了崇德奉典的国家形象,也是西晋王朝国家意志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水 《三都赋》 礼义道德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都赋》的名物铺陈与“申魏”倾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玉兰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19-24,共6页
左思以“三都鼎峙”结撰赋篇,三篇内容“布置各殊”,名物铺陈殊有偏重。他以蜀、吴递相顿折,故《蜀都赋》以山川物产、商贸市廛显富庶繁华;《吴都赋》以水乡物产、兵器交通图现江南都会;而《魏都赋》则以宫殿制度彰显王道正统。《三都... 左思以“三都鼎峙”结撰赋篇,三篇内容“布置各殊”,名物铺陈殊有偏重。他以蜀、吴递相顿折,故《蜀都赋》以山川物产、商贸市廛显富庶繁华;《吴都赋》以水乡物产、兵器交通图现江南都会;而《魏都赋》则以宫殿制度彰显王道正统。《三都赋》名物择取的偏重有着鲜明的“申魏”倾向,亦展现了左思对儒家“王政”理想政治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思 《三都赋》 名物 “申魏” 王政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三都赋》以后“都邑赋”的展开情况
16
作者 栗山雅央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80-84,159,共6页
《三都赋》被归于"都邑赋"一类中,而"都邑赋"则是从汉代到六朝都被不断书写的一个题材。通过《三都赋》与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之间的关系我们便可以看出,这些赋作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共同特征。但是,通过... 《三都赋》被归于"都邑赋"一类中,而"都邑赋"则是从汉代到六朝都被不断书写的一个题材。通过《三都赋》与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之间的关系我们便可以看出,这些赋作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共同特征。但是,通过研究《三都赋》与其他时代同类作品的差异,我们能够勾勒出"都邑赋"之间的发展过程,可以据此理解东晋南北朝的"都邑赋"的写作情况,并借以判断《三都赋》在文学史上的学术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都赋》 都邑赋 南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选·三都赋》旧注底本问题试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5-113,共9页
李善注《文选.三都赋》时所采用的旧注底本应当为綦毋邃序注本,该本在张载、刘逵及卫权《三都赋》注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三都赋序》注。在李善注《文选》时,綦氏序注本略有残缺。对于臧荣绪《晋书》与序注本在旧注作者问题上产生的分岐... 李善注《文选.三都赋》时所采用的旧注底本应当为綦毋邃序注本,该本在张载、刘逵及卫权《三都赋》注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三都赋序》注。在李善注《文选》时,綦氏序注本略有残缺。对于臧荣绪《晋书》与序注本在旧注作者问题上产生的分岐,李善采信了史书的记载,因此导致了后人对《三都赋》旧注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三都赋》 李善 綦毋邃 《三都赋》旧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皇甫谧《三都赋序》的真实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传武 《社科纵横》 1999年第6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左思《三都赋》 《三都赋序》 《左思别传》 皇甫谧 《世说新语》 刘孝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文选》 挚虞 司隶校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思《三都赋》卫权注校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177,共6页
《文选集注》中保留有许多左思《三都赋》旧注,其中包括卫权《吴都赋注》。台湾学者周法高撰《吴都赋卫权注辑》,但颇多讹漏,因此重新辑入并加以补正。周先生认为,卫权注今独存《吴都赋》中,颇合裴松之注《三国志》谓"权作左思《... 《文选集注》中保留有许多左思《三都赋》旧注,其中包括卫权《吴都赋注》。台湾学者周法高撰《吴都赋卫权注辑》,但颇多讹漏,因此重新辑入并加以补正。周先生认为,卫权注今独存《吴都赋》中,颇合裴松之注《三国志》谓"权作左思《吴都赋》叙及注"语。其实不然,卫权《略解》序注皆当是针对《三都赋》而作的,其注独存《吴都赋》注,盖与《三都赋》旧注本流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集注》 《钞》 《三都赋》旧注 卫权《吴都赋注》 《三都赋略解》
原文传递
《三都赋》的虚实笔法新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雅阁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50-53,共4页
左思的《三都赋》是西晋文坛上首屈一指的佳篇。在序言中,作者明确提出了"尚本""征实"的作赋原则。作者对魏蜀吴三都的地理方位、历史人物、风俗物产等的铺陈叙写皆有本可依、有书可考,但是赋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它... 左思的《三都赋》是西晋文坛上首屈一指的佳篇。在序言中,作者明确提出了"尚本""征实"的作赋原则。作者对魏蜀吴三都的地理方位、历史人物、风俗物产等的铺陈叙写皆有本可依、有书可考,但是赋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它不能完全脱离虚构想象。左思在坚持征实原则的前提下,也多使用虚构之笔。赋作中的主体人物、神话传说以及夸饰的文学技巧都是虚笔的体现。实笔与虚笔相得益彰,两者的完美协调成就了这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思 《三都赋》 虚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