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甫献《三大礼赋》时间考辨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忠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现今学术界基本认定的杜甫于唐玄宗天宝十载献《三大礼赋》,实是千年误读。实际上,杜甫是在天宝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的,这可从杜赋文本和当时历史文献资料得到证明。关于献赋的时间,历史上有三说天宝九载冬、十载、十三载。但自从钱... 现今学术界基本认定的杜甫于唐玄宗天宝十载献《三大礼赋》,实是千年误读。实际上,杜甫是在天宝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的,这可从杜赋文本和当时历史文献资料得到证明。关于献赋的时间,历史上有三说天宝九载冬、十载、十三载。但自从钱谦益认为“献赋自在大礼告成之日”、“十载献赋明矣”以后,则众口一词无疑义。而钱氏之说是缺乏根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三大礼赋》 天宝九载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土代火”与“四星聚尾”:杜甫献《三大礼赋》的政治文化背景及相关问题考述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微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4-164,168,共12页
天宝九载崔昌所献"以土代火"说系本之于阴阳家邹衍所创制的"终始五德"说,并历经隋王通、唐王勃、李嗣真等人的不断阐释,当朝廷集议讨论此说时,又适值"四星聚尾"的特殊天象发生,此天象历来被认为是有德受... 天宝九载崔昌所献"以土代火"说系本之于阴阳家邹衍所创制的"终始五德"说,并历经隋王通、唐王勃、李嗣真等人的不断阐释,当朝廷集议讨论此说时,又适值"四星聚尾"的特殊天象发生,此天象历来被认为是有德受庆、无德受殃之兆,玄宗遂决心采纳崔昌之说,于十载正月举行三大礼、宣扬"以土代火",制造有德受庆的虚假盛典以弥缝"四星聚尾"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河北安史之徒则径将此天象看作"昊穹有命,命燕革唐"之谶,遂开始潜构逆谋,以图金土之相代。崔昌献"以土代火"说的背后是天宝末李林甫、杨国忠两大集团的政治博弈,而杜甫此时献《三大礼赋》表明其与李林甫集团的政治立场具有一致性。通过《奉送崔都水翁下峡》《封西岳赋》等诗文可知其与崔昌、卫包的关系亦较为密切,相关诗歌的编年亦需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更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崔昌 《三大礼赋》 以土代火 四星聚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唐代试赋角度论杜甫《三大礼赋》体貌 被引量:1
3
作者 邝健行 《杜甫研究学刊》 2005年第4期13-18,共6页
关键词 《三大礼赋》 杜甫 《朝享太庙赋》 体貌 唐代 太清宫 唐玄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的“事干谒”与进《三大礼赋》试论
4
作者 谭优学 《杜甫研究学刊》 1990年第4期1-8,共8页
杜甫诗地负海涵,古今独步,但他也作赋。大都是上给玄宗的。其中《三大礼赋》尤为著名。它是诗人“事干谒”投皇帝之所好,当作“敲门砖”使用的。希望敲开一官半职之门以救饥寒、展怀抱。虽然门勉强被敲开了,却召来一些研究者的微词或话... 杜甫诗地负海涵,古今独步,但他也作赋。大都是上给玄宗的。其中《三大礼赋》尤为著名。它是诗人“事干谒”投皇帝之所好,当作“敲门砖”使用的。希望敲开一官半职之门以救饥寒、展怀抱。虽然门勉强被敲开了,却召来一些研究者的微词或话病,似乎成为杜甫人品上的一个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负海涵 杜甫诗 干谒 玄宗 《三大礼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献《三大礼赋》后未能立即授官原因新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微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44,共8页
对于杜甫献《三大礼赋》后为玄宗所赏却并未立即授官的问题,学界有拖延、作梗和守选诸说,却均不能完满地解释个中原因。实际上,杜甫在《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中明确交待了自己献赋受赏却未授官正是由于李林甫的“忌刻”。然因旧注家未... 对于杜甫献《三大礼赋》后为玄宗所赏却并未立即授官的问题,学界有拖延、作梗和守选诸说,却均不能完满地解释个中原因。实际上,杜甫在《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中明确交待了自己献赋受赏却未授官正是由于李林甫的“忌刻”。然因旧注家未能找到天宝十载李林甫“忌刻”文士的史实,故只能以天宝六载的“野无遗贤”事释之,这种注释中的史事错置最终转移并遮蔽了研究者的视线,遂使真相失之眉睫。今从《册府元龟》所载天宝间历次求贤诏书及杜甫相关诗文考知,杜甫献赋求仕、召试文章背后正是天宝十载怀才抱器举人群体应诏之事,李林甫出于对文士的忌惮,延续了对文士的打压政策,再次将应诏文士全部斥落,故杜甫虽为玄宗所赏,却仅得出身,并未授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三大礼赋》 参列选序 《册府元龟》 怀才抱器
原文传递
名岂文章著:论杜甫生前诗名为赋名所掩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微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4,共10页
关于杜甫生前文名大小的问题,目前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议,然而这些争论往往将杜甫生前的诗名与赋名混为一谈,从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杜甫生前的诗名与赋名其实并不一致。杜甫因天宝九载冬献《三大礼赋》而骤得赋名,此后... 关于杜甫生前文名大小的问题,目前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议,然而这些争论往往将杜甫生前的诗名与赋名混为一谈,从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杜甫生前的诗名与赋名其实并不一致。杜甫因天宝九载冬献《三大礼赋》而骤得赋名,此后其诗名一直为赋名所掩,这才是唐人选唐诗中不选杜诗的根本原因,也是李杜生前文名主要差异之原因。杜甫的友人中少有称其诗才者,却多赞其赋才,杜甫亦常以汉代赋家扬雄、司马相如自称。杜诗中诸如"岂有文章惊海内"、"名岂文章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等,都透露出杜甫对当时这种认知错位的无奈与感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生前 诗名 《三大礼赋》 唐人选唐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文研习札记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新生 《杜甫研究学刊》 2003年第1期33-42,48,共11页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杜甫 《杜工部集》 《三大礼赋》 《祭房相国文》 《天狗赋》 《雕赋》 《朝献太清官赋》 《进三大表》 《有事于南郊赋》 《朝享太庙赋》 《封西岳赋》 《唐兴县客馆记》 杂文 《画马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的三次陈情及政治抱负 被引量:1
8
作者 慧绘 《文史杂志》 2014年第4期43-45,共3页
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说杜甫向唐玄宗进献的三次陈情表,“自己虽然相当得意”,以为可与司马相如及扬雄媲美,“其实并不那么高明”,甚至可以说是“恶札”。这里,我们先说说所谓三次陈情表的进献时间。郭沫若先生认为杜甫所... 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说杜甫向唐玄宗进献的三次陈情表,“自己虽然相当得意”,以为可与司马相如及扬雄媲美,“其实并不那么高明”,甚至可以说是“恶札”。这里,我们先说说所谓三次陈情表的进献时间。郭沫若先生认为杜甫所献分别是天宝九载(750年)的《雕赋》、天宝十载(751年)的《三大礼赋》和天宝十三载(754年)的《封西岳赋》。[1]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著的《杜甫年谱》持论与此相同,但均与《杜工部集》(清钱谦益笺注)所载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与杜甫》 政治抱负 《封西岳赋》 《三大礼赋》 《杜工部集》 文史研究馆 司马相如 《雕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