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七哀》、《三良》:王粲人生的诗意言说 |
吕艳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2
|
论王粲与五言诗的成熟——兼证《七哀诗》、《杂诗》的写作时间 |
木斋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3
|
等待中的岁月——读曹子建《七哀》 |
曾彩华
王玫
|
《文史知识》
|
2009 |
0 |
|
4
|
曹植《七哀诗》对《离骚》“香草美人”比兴手法的接受 |
刘佳利
|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8 |
2
|
|
5
|
从《文选·七哀诗》看魏晋士人的乱世情怀与家国理想 |
杨波
|
《中州大学学报》
|
2021 |
0 |
|
6
|
从关联和织综的角度赏析中国古诗英译——以赵彦春英译曹植《七哀诗》为例 |
吕丽荣
|
《海外英语》
|
2015 |
0 |
|
7
|
《七哀诗》考论 |
田冬梅
|
《文教资料》
|
2008 |
0 |
|
8
|
《七哀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品鉴 |
张淑琴
|
《安徽教育科研》
|
2020 |
0 |
|
9
|
悲愤的古道游子——解读王粲《七哀诗》(其一) |
张永祥
|
《中学教学参考》
|
2011 |
0 |
|
10
|
“七体”文三说 |
熊良智
XIONG
Liang-zhi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1
|
用韵与隐义:曹植《七哀》改编入乐新证 |
戴启飞
|
《乐府学》
|
2024 |
|
|
12
|
读《文选》诗札记三题 |
顾农
|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3
|
论曹植诗歌的“中和”美 |
兰翠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 |
1
|
|
14
|
王粲《七哀诗》作年献疑 |
张瑗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5
|
政治地位与曹氏兄弟的文学创作 |
叶枫宇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
1999 |
0 |
|
16
|
略论曹植后期创作的变化和发展 |
赵燕平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0 |
|
17
|
曹植浪漫主义创作初探 |
贺令江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0 |
|
18
|
七哀诗 |
曹植
|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版)》
|
2009 |
0 |
|
19
|
咏月诗话 |
刘天虹
|
《教育艺术》
|
2007 |
0 |
|
20
|
曹植《七哀诗》与晋乐所奏《怨诗行》——献给曹植的镇魂歌 |
柳川顺子
|
《乐府学》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