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标点符号考辨 |
唐永辉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论《一朵红红的玫瑰》两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选择 |
胡安江
彭红艳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3
|
从《一朵红红的玫瑰》看英诗汉译的发展 |
曹志芳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7
|
|
4
|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对话——《一朵红红的玫瑰》和《情歌》诗歌语言比较 |
江玉娇
崔淑丽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5
|
巧拨爱的琴弦——解读彭斯的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 |
余永锋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7
|
|
6
|
被简化的“玫瑰”与被繁化的“盟誓”——《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诗学解读 |
林瑛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7
|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诗中译的启示——对《一朵红红的玫瑰》及其三个中译本的经验功能对比研究 |
袁晓雪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0 |
1
|
|
8
|
从认知语用学视角看《一朵红红的玫瑰》句式特色 |
唐建福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08 |
2
|
|
9
|
语用学视角:解读彭斯的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 |
唐建福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0
|
层次分明,教学相长——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教学之思 |
李大艳
石军辉
张晓娟
|
《文教资料》
|
2016 |
0 |
|
11
|
新批评视角下的《一朵红红的玫瑰》 |
陈晨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2
|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对《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解读 |
纪晓洁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3
|
从文体学角度看《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的不同风格 |
李文
|
《文教资料》
|
2012 |
2
|
|
14
|
中国出版界英文图书标点符号乱象研究--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为例 |
唐永辉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5
|
从功能角度看《一朵红红的玫瑰》 |
余茜
|
《琼州学院学报》
|
2008 |
2
|
|
16
|
彭斯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的文体分析 |
王新清
|
《海外英语》
|
2013 |
1
|
|
17
|
《一朵红红的玫瑰》音韵和意象美赏析 |
雷鹏程
|
《文教资料》
|
2009 |
3
|
|
18
|
主位结构视角下彭斯名诗《一朵红红的玫瑰》的汉译比较研究 |
顾红燕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09 |
0 |
|
19
|
美的诗篇,爱的赞歌——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之赏析 |
申清丽
|
《海外英语》
|
2013 |
3
|
|
20
|
浅析《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语言及修辞 |
吴成丞
屈荣英
|
《英语教师》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