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朵红红的玫瑰》的标点符号考辨
1
作者 唐永辉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6-92,共7页
标点符号不仅表示停顿,还有很多其它语用功能,尤其是在传统诗歌中,标点符号的作用更不容小觑。《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苏格兰著名诗人罗伯特·彭斯的经典爱情诗歌,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然而,在国内高校英语教材中,尽管诗歌文字相同,但... 标点符号不仅表示停顿,还有很多其它语用功能,尤其是在传统诗歌中,标点符号的作用更不容小觑。《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苏格兰著名诗人罗伯特·彭斯的经典爱情诗歌,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然而,在国内高校英语教材中,尽管诗歌文字相同,但其诗行末尾标点符号却各不相同,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困惑,甚至误认为英语诗歌标点符号无关紧要。本文利用中西方校勘学的各种相关理论,从该诗标点符号的问题出发,结合作品主题和彭斯创作风格,分别从音韵、版本、彭斯手稿、歌谱等方面考证了《一朵红红的玫瑰》的标点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彭斯 《一朵红红的玫瑰》 标点符号 校勘学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论《一朵红红的玫瑰》两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选择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安江 彭红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134,共6页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郭沫若和李正栓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在分析原诗文本类型、语言功能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郭译本和李译本在翻译该诗时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研究表明,为了满足不同时期目标读者的期待规范和审美诉求,实现...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郭沫若和李正栓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在分析原诗文本类型、语言功能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郭译本和李译本在翻译该诗时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研究表明,为了满足不同时期目标读者的期待规范和审美诉求,实现各自译本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的交际功能,译者采用了或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其实质是由译者自身的翻译目的或译者意图来决定的,而其理论预设则是功能翻译理论所谓的"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经典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朵红红的玫瑰》 功能翻译理论 文本类型 语言功能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朵红红的玫瑰》看英诗汉译的发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曹志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83-185,共3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英诗汉译的三个发展阶段 ,并通过对《一朵红红的玫瑰》在不同阶段的翻译版本及其特点的分析 ,论述了英诗汉译事业在中国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 分行 顿数 字数 韵式 文学 翻译 英译汉 《一朵红红的玫瑰》 英语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对话——《一朵红红的玫瑰》和《情歌》诗歌语言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江玉娇 崔淑丽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0-14,共5页
《一朵红红的玫瑰》和《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简称《情歌》)的诗歌语言体现出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对话意味。前者采用确定性描述和确定性指称赞美爱情,歌颂个人情感,崇尚自我,其创作方法冲垮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城堡,它那与爱情... 《一朵红红的玫瑰》和《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简称《情歌》)的诗歌语言体现出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对话意味。前者采用确定性描述和确定性指称赞美爱情,歌颂个人情感,崇尚自我,其创作方法冲垮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城堡,它那与爱情命题相吻合的具有真值性的直言不讳的比喻使它成了诗坛上的爱情绝唱;后者采用不确定性描述和不确定性指称构成虚拟的交际语境,其创作摒弃了浪漫主义"直抒胸怀"、"惟我独尊"的诗学思想,以它那与爱情命题相悖的怪诞的隐喻但又具高度口语化的互动言语开辟了现代诗歌的先河,成为爱情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朵红红的玫瑰》 《情歌》 语义学 语用学 对话 爱情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拨爱的琴弦——解读彭斯的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 被引量:7
5
作者 余永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罗伯特·彭斯是18世纪末英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特别擅长抒情短诗的创作,而《一朵红红的玫瑰》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短短4个诗节中,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所爱之人纯真的爱恋及其朴素、纯洁的爱情观:无私、永恒... 罗伯特·彭斯是18世纪末英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特别擅长抒情短诗的创作,而《一朵红红的玫瑰》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短短4个诗节中,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所爱之人纯真的爱恋及其朴素、纯洁的爱情观:无私、永恒、相濡以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观 彭斯 《一朵红红的玫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简化的“玫瑰”与被繁化的“盟誓”——《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诗学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瑛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4-97,共4页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代表作《一朵红红的玫瑰》承继英诗以玫瑰喻爱人的传统,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对于玫瑰意象诗学内涵的扩展入手,分析该诗可以获得新的解读。与安德鲁·马维尔的《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夸张运用相比较,《...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代表作《一朵红红的玫瑰》承继英诗以玫瑰喻爱人的传统,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对于玫瑰意象诗学内涵的扩展入手,分析该诗可以获得新的解读。与安德鲁·马维尔的《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夸张运用相比较,《一朵红红的玫瑰》夸张运用的目的不是为了彰显慷慨而是为了表达真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彭斯 《一朵红红的玫瑰》 诗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诗中译的启示——对《一朵红红的玫瑰》及其三个中译本的经验功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晓雪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23-125,共3页
主要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经验纯理功能理论的及物性角度对《一朵红红的玫瑰》及其三个中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诗中译的指导性作用,并可以运用该理论对译文的优劣做出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 功能语言学 及物性 《一朵红红的玫瑰》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知语用学视角看《一朵红红的玫瑰》句式特色 被引量:2
8
作者 唐建福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209-211,共3页
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解读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揭示该诗反复运用比喻、重复、夸张、倒装和虚拟语气等句式的语用目的——讴歌纯洁爱情这一古老而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视角 《一朵红红的玫瑰》 句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学视角:解读彭斯的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建福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90-192,共3页
从语用学的视角解读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揭示该诗反复运用比喻、重复、夸张、倒装和虚拟语气等手法的语用目的——讴歌纯洁爱情这一古老而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 语用学 视角 《一朵红红的玫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明,教学相长——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教学之思
10
作者 李大艳 石军辉 张晓娟 《文教资料》 2016年第30期15-16,共2页
诗歌教学是英美文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本身特点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言处理能力,更要求学生应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和理解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苏格兰民族诗人罗伯特·彭斯根据苏格兰民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传世... 诗歌教学是英美文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本身特点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言处理能力,更要求学生应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和理解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苏格兰民族诗人罗伯特·彭斯根据苏格兰民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本文对《一朵红红的玫瑰》的教学进行三个阶段的分析和探讨,尝试把认知诗学应用在英美文学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朵红红的玫瑰》 诗歌教学 认知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批评视角下的《一朵红红的玫瑰》
11
作者 陈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29,共2页
新批评是把文本看成独立存在实体的文学本体论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注重文本的内在研究。本文试用新批评的理论,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解读苏格兰著名诗人罗伯特·彭斯写于1794年的诗作《一朵红红的玫瑰》。
关键词 新批评 《一朵红红的玫瑰》 内容 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对《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纪晓洁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X期11-12,共2页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我们为文学作品的文体学分析开辟了新的思路。韩礼德为我们提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思想。本文将在功能文体学的视角下对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进行分析解读,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从而为诗歌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我们为文学作品的文体学分析开辟了新的思路。韩礼德为我们提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思想。本文将在功能文体学的视角下对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进行分析解读,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从而为诗歌的功能文体学的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文体学 元功能思想 《一朵红红的玫瑰》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体学角度看《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的不同风格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文 《文教资料》 2012年第7期50-52,共3页
在翻译界中,是否允许译者风格的多样性一直是个有待争议的问题。翻译理论认为,一篇好的译文首先应该忠实于原文,因此有的学者提出,为了达到翻译的忠实性,译者必须严格遵从原作者的风格。相反,一些学者认为翻译是一个再加工过程,为了迎... 在翻译界中,是否允许译者风格的多样性一直是个有待争议的问题。翻译理论认为,一篇好的译文首先应该忠实于原文,因此有的学者提出,为了达到翻译的忠实性,译者必须严格遵从原作者的风格。相反,一些学者认为翻译是一个再加工过程,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综合上述两种观点,本文试图探究译者在翻译中采用的不同风格及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对英国诗人彭斯的作品《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不同中译本的对比分析,作者提出译者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应该遵循的两个原则,并指出译者在追求文字准确、通顺的同时,应根据读者的需求再现原作品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 《一朵红红的玫瑰》 翻译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版界英文图书标点符号乱象研究--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永辉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93-98,共6页
在当今英语作为国际化越来越通用语言的过程中,中国出版界出版了越来越多的各种英语教材和书籍。然而,在注重出版物的语言文字正确性的同时,多家知名出版社却往往忽视了英语标点符号的正确标示,标点乱象特别严重。以罗伯特·彭斯的... 在当今英语作为国际化越来越通用语言的过程中,中国出版界出版了越来越多的各种英语教材和书籍。然而,在注重出版物的语言文字正确性的同时,多家知名出版社却往往忽视了英语标点符号的正确标示,标点乱象特别严重。以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为例,分析了国内出版的英文图书中的标点符号乱象问题,希望引起出版界重视,从而提高中国出版界的英文出版物质量,杜绝标点乱象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出版界 英文图书 标点符号 乱象 《一朵红红的玫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功能角度看《一朵红红的玫瑰》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茜 《琼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9-70,62,共3页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对《一朵红红的玫瑰》进行通过对语篇体裁,语域及人际纯理功能三方面的分析,试图从功能意义揭示其经久不衰的原因。
关键词 《一朵红红的玫瑰》 语篇体裁 语域 人际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斯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的文体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新清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4期218-220,共3页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英国18世纪末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Burns)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学影响历久不衰,至今仍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喜爱和传颂。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这首诗在韵律、句法和修辞上的独到之处,阐明其音乐美、结...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英国18世纪末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Burns)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学影响历久不衰,至今仍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喜爱和传颂。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这首诗在韵律、句法和修辞上的独到之处,阐明其音乐美、结构美、修辞美的所在,有助于对此诗的理解和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斯 《一朵红红的玫瑰》 文体学 韵律 句法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朵红红的玫瑰》音韵和意象美赏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雷鹏程 《文教资料》 2009年第3期29-30,共2页
本文从审美的视角出发。对英国著名诗人彭斯的抒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的音律节奏、意象美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把握其诗歌的独特风格和写作手法,以达到欣赏的效果。
关键词 《一朵红红的玫瑰》语音 格律 比喻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位结构视角下彭斯名诗《一朵红红的玫瑰》的汉译比较研究
18
作者 顾红燕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年第11期86-87,94,共3页
主位结构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诗歌是非常注重形式的特殊语篇。本文对比研究了彭斯的名诗《一朵红红的玫瑰》以及它的三个汉译本的主位结构,从新的视角下比照了三个汉译本,从而发现了在翻译彭斯的经典名作上三个译本共同存在的难题,以... 主位结构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诗歌是非常注重形式的特殊语篇。本文对比研究了彭斯的名诗《一朵红红的玫瑰》以及它的三个汉译本的主位结构,从新的视角下比照了三个汉译本,从而发现了在翻译彭斯的经典名作上三个译本共同存在的难题,以及三个译本各自的主位特点,并论证了哪个版本在主位结构上更接近彭斯的原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朵红红的玫瑰》 汉译本 主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的诗篇,爱的赞歌——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之赏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申清丽 《海外英语》 2013年第7X期193-194,222,共3页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英国伟大的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抒情诗的代表,诗人以高超的艺术技巧讴歌了坚贞美好的爱情。该文从审美的视角对其语言美、意象美和修辞美进行分析,以感受诗歌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一朵红红的玫瑰》 彭斯 语言 意象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一朵红红的玫瑰》的语言及修辞
20
作者 吴成丞 屈荣英 《英语教师》 2021年第5期185-188,共4页
分析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代表作《一朵红红的玫瑰》的创作背景,从文体学角度解读该诗在音韵、节律、修辞、用词、句法上的独到之处。对罗伯特·彭斯的诗歌艺术及其唯美爱情观进行初步阐释。
关键词 《一朵红红的玫瑰》 爱情诗 音韵 节律 修辞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