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0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得”与“V起来”的主观性及表达差异
1
作者 顾彬楠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3,共9页
受事主语“V得”句与受事主语“V起来”句在学界被称为“平行结构”。本文从“主语的性质”“施事的抑制”“句式的现实性”这三方面考察了二者在主观性表达方面的差异,指出“V得”句与“V起来”句都具有表达言者主观性的功能,但“V起... 受事主语“V得”句与受事主语“V起来”句在学界被称为“平行结构”。本文从“主语的性质”“施事的抑制”“句式的现实性”这三方面考察了二者在主观性表达方面的差异,指出“V得”句与“V起来”句都具有表达言者主观性的功能,但“V起来”句的主观性要高于“V得”句。此外,本文还从“补语的语义指向”和“动作行为的性质”两个方面,指出了“V得”句与“V起来”句的属性表达功能的差异:与“V起来”句相比,“V得”句的属性表达功能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事主语“v得”句 受事主语“v起来”句 主观性 属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延展性与有界性:能性述补结构“V得C”允准程度的渐变研究
2
作者 王辰玲 《信阳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22-127,共6页
能性述补结构“V得C”的允准程度与动词V的语义类型密切相关。文章基于Langacker动词图式理论将动词V分为四类:瞬成动词、状态动词、达成动词和活动动词,设置三个参数特征:瞬时性、同质性和有界性。语料分析发现:不同动词对能性述补结... 能性述补结构“V得C”的允准程度与动词V的语义类型密切相关。文章基于Langacker动词图式理论将动词V分为四类:瞬成动词、状态动词、达成动词和活动动词,设置三个参数特征:瞬时性、同质性和有界性。语料分析发现:不同动词对能性述补结构的允准程度由高到低表现为:活动动词>达成动词>状态动词>瞬成动词。三个参数对能性述补结构的制约程度由高到低表现为:瞬时性>同质性>有界性。根据语言结构的成分互动,在线性认知加工模式中,动词语义类型允准能性述补结构的动因表现在动词V的时间延展性和有界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性述补结构“v得C” 允准程度 时间延展性 有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V”形采煤工作面开采研究
3
作者 廖永游 《山东煤炭科技》 2025年第2期22-26,37,共6页
为解决大南湖一矿1309工作面受两条向斜轴影响,造成工作面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等问题,提出了特殊地质条件下的一种新型工作面的采煤方法—“V”形采煤工作面开采方法。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及开展现场工业试验,对“V”形采... 为解决大南湖一矿1309工作面受两条向斜轴影响,造成工作面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等问题,提出了特殊地质条件下的一种新型工作面的采煤方法—“V”形采煤工作面开采方法。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及开展现场工业试验,对“V”形采煤工作面的特点、采煤工艺、关键技术及开采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顶板覆岩垮落带高度为20 m,断裂带高度为118 m;确定两带高于地表区、两带重叠地表区和两带低于地表区的放煤高度;采取打设单体液压支柱、抽减支架方式,保证工作面在回采期间的两端头有效支护;工作面采空区防灭火采取连续注氮、喷洒阻化剂方式,注氮流量不低于225 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率 “v”形工作面 开采工艺 不等长分析 两带 上窜下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 Change or Not to Change: A Case Study of “V + Dào” Construction as the State Change Ev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vent Integration Hypothesis
4
作者 Lin Yu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5年第1期329-351,共23页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V + Dào” construction as a state change event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Event Integration Hypothesis. It focuses on how these constructions represent state changes, exploring distinction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V + Dào” construction as a state change event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Event Integration Hypothesis. It focuses on how these constructions represent state changes, exploring distinctions between “change” and “stasis”. Using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he analysis covers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features of “V + Dào” constructions and their event integration patterns.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distribution of agency, animacy, and support relations in state change events, emphasizing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vent integration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the conceptual primitives of change and transition. This study offers insights into the lexicalization and grammaticalization processes of the “V + Dào” construction, and potentially the broader verb-complement constructions in Mandar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 + Dào” Construction State Change Event Event Integration Semantic Properties Syntactic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南果梨“V”形架省力化高效栽培技术
5
作者 甄伟玲 李晓斐 +2 位作者 冯军仁 鲁延芳 郭爱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5年第2期12-14,19,共4页
红南果梨在甘肃省张掖市栽培表现出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果实近圆形,果皮黄绿色,阳面鲜红色,红色覆盖面积65%~70%,果面平滑、富有光泽,果点大而密,果肉黄白色,肉质细、柔软多汁,石细胞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00%,还原糖含量14.1... 红南果梨在甘肃省张掖市栽培表现出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果实近圆形,果皮黄绿色,阳面鲜红色,红色覆盖面积65%~70%,果面平滑、富有光泽,果点大而密,果肉黄白色,肉质细、柔软多汁,石细胞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00%,还原糖含量14.18%,有机酸含量0.51%,是张掖市大面积推广的梨优良品种之一。结合红南果梨的生长特性,通过简易网架与梨树“V”形架整枝相结合的栽培技术,使其枝、叶、果在树体上合理分布,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同时通过水肥一体化、省力化栽培等配套技术,生产的果实着色好,果面洁净,显著提高了果品质量,为实现梨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南果梨 “v”形架 省力化 高效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能愿动词“V不V”式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6
作者 宋瑞雪 《现代语言学》 2025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汉语能愿动词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动词经常表达人们心中的愿望,使用频率较高。学界关于能愿动词的维译研究已有不少。可是有关能愿动词“V不V”式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的研究则为数不多,本文在对12个汉语能愿动词“V不V”式构成... 汉语能愿动词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动词经常表达人们心中的愿望,使用频率较高。学界关于能愿动词的维译研究已有不少。可是有关能愿动词“V不V”式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的研究则为数不多,本文在对12个汉语能愿动词“V不V”式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两个方面探析汉语能愿动词“V不V”式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其中,能愿动词“V不V”式的维译多采用语法手段,部分因语义或语境采用词汇手段。分析和总结能愿动词“V不V”式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不仅有助于准确翻译和口语表达,为维吾尔语教学也提供参考价值。As a special verb in modern Chinese, Chinese willing verbs often express people’s wishes and are used more frequently. There have been many research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volitional verbs. However, there are only a few studies on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s of “V not V” in Uyghu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12 Chinese “V not V”,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s of “V not V” in Uyghur from two aspects of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means. Among them, the verb “V not V” is mostly translated by grammatical means, and partly by lexical means due to semantic meaning or context.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s of the verb “V not V” in Uyghur is not only helpful for accurate translation and oral expression, bu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value for Uyghur language t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愿动词 “vv”式 维吾尔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鞍山“V”型长城略论
7
作者 苏卫国 张晓明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在明长城的辽东段,一段“V”型边墙跨于鞍山之境。分析“V”型长城的形成,与辽河套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紧密相关,也与明初同北元势力争夺控制权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交通网络形制有密切关系。形成于正统年间的这段“V”型长城一度被明朝臣... 在明长城的辽东段,一段“V”型边墙跨于鞍山之境。分析“V”型长城的形成,与辽河套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紧密相关,也与明初同北元势力争夺控制权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交通网络形制有密切关系。形成于正统年间的这段“V”型长城一度被明朝臣诟病,有意裁弯取直。有明一代,“V”型长城在抵御边患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优势,故该形制一直得以持续。透过史实细节可知,长城并非简单的军事防御工事,在其背后是稳定的经贸与文化交往,可以透视出长城作为文明象征物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山 长城 “v”型 明代 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住”的情态特征及演变机制
8
作者 周红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住”基于动力学图式,表达叙说者对主客观条件作用下事件或命题能否停留、稳固、经受等可能性的主观表现。该结构经历了由空间域到状态域、时间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多表动力情态,表认识情态和估价时已经词汇化。“V...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住”基于动力学图式,表达叙说者对主客观条件作用下事件或命题能否停留、稳固、经受等可能性的主观表现。该结构经历了由空间域到状态域、时间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多表动力情态,表认识情态和估价时已经词汇化。“V得/不住”在认知域、情态类型方面对称,在使用频率和语体方面不对称,与“(不)能V住”“(不)能V得住”在主观性程度上不同。“V得住”的语法化早于“V不住”,均受到了语义虚化、句法结构、语用因素等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得/不住” 情态 动力学图式 对称与不对称 语法化与词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中“V字”模型应用逻辑与推进策略
9
作者 刘志高 陈煜明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12,共5页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迫切且重要。但是,诸多企业在财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目标不明确、流程再造困难、业务协同效率不高等问题,甚至将企业数字化和财务数字化混为一谈,导致财务数字化转型流于表面。“V字”模型作为数字...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迫切且重要。但是,诸多企业在财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目标不明确、流程再造困难、业务协同效率不高等问题,甚至将企业数字化和财务数字化混为一谈,导致财务数字化转型流于表面。“V字”模型作为数字化改革的一种重要过程模型为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和实践工具。利用“V字”模型指导企业建立以数据价值链、应用场景和平台为核心的财务数字化转型逻辑体系,在这一逻辑体系的基础上企业通过财务流程再造与重构、构建数字化财务管理体系、创新财务分析思路和方法、健全大数据财务标准和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推动财务数字化转型目标顺利实现。站在新一代技术革命浪潮下,未来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还需要探索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之中,并思考企业财务管理的去中心化问题,同时在数据资产价值挖掘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应用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字”模型 财务数字化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黄骅方言“V上”结构中“上”的特殊用法
10
作者 祁淑玲 《现代语文》 2024年第6期23-27,共5页
黄骅方言“V上”结构中的“上”,可以表示受事对象逐渐消失义。从句法特点来看,“V上”是一个自主结构,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其中涉及到的受事成分以前置于动词为优势。从语义制约来看,该结构中的受事对象是有指的,具有数量特征,数量... 黄骅方言“V上”结构中的“上”,可以表示受事对象逐渐消失义。从句法特点来看,“V上”是一个自主结构,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其中涉及到的受事成分以前置于动词为优势。从语义制约来看,该结构中的受事对象是有指的,具有数量特征,数量在动作行为影响下从有变无。从搭配对象来看,与“上”搭配的典型动词主要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消耗类动词和去除类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方言 “v上”结构 “上” 消失 受事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向扇形中深孔“V”形起爆技术在湖北某金矿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超 陈克军 田杭 《采矿技术》 2024年第3期208-213,共6页
为降低爆破振动对湖北某地下金矿回采巷道的扰动,避免出现巷道片帮、采场冒顶现象,降低矿石大块率,提高采矿效率,借鉴露天矿山微差起爆技术,并结合湖北某金矿井下开采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上向扇形中深孔“V”形起爆技术。对湖北某金矿... 为降低爆破振动对湖北某地下金矿回采巷道的扰动,避免出现巷道片帮、采场冒顶现象,降低矿石大块率,提高采矿效率,借鉴露天矿山微差起爆技术,并结合湖北某金矿井下开采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上向扇形中深孔“V”形起爆技术。对湖北某金矿上向扇形中深孔“V”形起爆进行了爆破设计及现场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向扇形中深孔“V”形起爆技术能有效降低爆破振动,减小矿石大块率,为该矿在高应力的条件下实现矿石高效回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差爆破 “v”形起爆技术 地下矿山 工业试验 大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缘小切口“V”形辅助皮瓣结合打包固定法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琼 牛生浩 +3 位作者 张著杰 常莉 陈静 刘志侠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探索腋窝下缘小切口“V”形辅助皮瓣剪除顶泌汗腺结合打包固定法治疗腋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将2021年8月-2023年8月笔者医院整形美容科手术治疗的80例腋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肿胀麻醉下腋窝下缘小切口“V”形辅助皮瓣剪除... 目的:探索腋窝下缘小切口“V”形辅助皮瓣剪除顶泌汗腺结合打包固定法治疗腋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将2021年8月-2023年8月笔者医院整形美容科手术治疗的80例腋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肿胀麻醉下腋窝下缘小切口“V”形辅助皮瓣剪除顶泌汗腺结合打包固定法治疗,对手术治疗效果随访观察。结果:80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手术治疗总有效率100%,术后发生并发症者3例,2例于术后第3天出现双侧皮下血肿,另1例拆包时发现双侧切口局部皮肤坏死,均为男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75%,术后进行3-24月随访,无失访病例,无复发病例,随访患者均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肿胀麻醉下腋窝下缘小切口“V”形辅助皮瓣剪除顶泌汗腺结合打包固定法治疗腋臭,能避免皮下血肿、皮瓣坏死及术后复发这些常见并发症,治疗效果好,手术方法简单,且切口瘢痕隐蔽,皮肤色泽度基本与正常皮肤一致,达到患者治疗与美观的要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下缘小切口“v”形辅助皮瓣 打包固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兴网络构式“V不了一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英翠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9期121-124,共4页
基于构式语法理论,本文对网络语境下新兴构式“V不了一点”进行探讨,将其构式义概括为“言者主观上对V进行强否定,在语用上表示对V所指称事件做出主观评价,且多表强负面评价”。构式中的变项成分V以单双音节动词为主,还有部分为性质形... 基于构式语法理论,本文对网络语境下新兴构式“V不了一点”进行探讨,将其构式义概括为“言者主观上对V进行强否定,在语用上表示对V所指称事件做出主观评价,且多表强负面评价”。构式中的变项成分V以单双音节动词为主,还有部分为性质形容词、名词及少量短语。“V不了一点”的语用特征体现在负面评价和语体色彩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不了一点” 构式语法 强否定 语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一V”与“VV看”的语义语用差异及认知解释
14
作者 赵丽华 吴德新 《萍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在现代汉语中,“V一V”与“VV看”都是由动词重叠引申而来的固定结构,两者在动词的选择,语义和语用方面有很多的共性,但二者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也存在差异。从句法上看,二者在句法位置上存在差异;从语义上看,二者在祈使义程度和主... 在现代汉语中,“V一V”与“VV看”都是由动词重叠引申而来的固定结构,两者在动词的选择,语义和语用方面有很多的共性,但二者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也存在差异。从句法上看,二者在句法位置上存在差异;从语义上看,二者在祈使义程度和主观性程度上存在差异;从语用上看,二者在现实性上存在差异。形成二者差异的原因均可以从认知语言学中的独立性象似动因理论、重叠性象似动因理论、距离象似动因理论和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原则与经济原则中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v “vv看” 认知语言学 象似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个VP”句的语义功能及其主观性
15
作者 薛晨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0,共9页
本文以“V得VP”为参照对象,从动作自主性、动作性强弱以及与施事成分的相关性方面对“V个VP”的句法特征进行考察。结合“V得VP”的句法特征及其表示主观大量的语义特征,我们认为“V个VP”具有表达动作主体强烈意向的语用功能。同时,... 本文以“V得VP”为参照对象,从动作自主性、动作性强弱以及与施事成分的相关性方面对“V个VP”的句法特征进行考察。结合“V得VP”的句法特征及其表示主观大量的语义特征,我们认为“V个VP”具有表达动作主体强烈意向的语用功能。同时,本文指出“V个VP”的主观性是由“个”和VP二者相互烘托而形成的,其中“个”具有凸显动作主体主观预期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vP” “vvP” 意向 主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行体“V过”的跨方言比较——从南昌方言表更新的“过_(3)”说起
16
作者 罗琭昕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本文以精细化思路对重行体语法意义再审视,论证南昌方言“过_(3)”强调事件更新之目的,其更新在于事物属性的全部或单个更换。南昌方言重行体具有后接不定指“一量”强倾向,可与加量重行的“凑”同现。通过跨方言比较,得到重行结构的方... 本文以精细化思路对重行体语法意义再审视,论证南昌方言“过_(3)”强调事件更新之目的,其更新在于事物属性的全部或单个更换。南昌方言重行体具有后接不定指“一量”强倾向,可与加量重行的“凑”同现。通过跨方言比较,得到重行结构的方言参数项:前提(非)理想、类义副词前搭配、类义体标记后搭配、数量成分的组配。“过_(3)”源于“从头到尾V一遍”的“过_(02)”,符合语用推理的事理性关联触发重行用法,若处于次第义环境,则为表轮流、交替的“过_(4)”。受普通话“重新来过”与北京口语变化的启发,判定重行结构基式为动词与“过_(3)”组合,“副词V过”是后起框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方言 重行体 “v过” 跨方言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着”存在句的语体结构与语法属性
17
作者 段清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1,共11页
将有“在”与无“在”的“V着”存在句视为相同的结构无法解释存在句中有无“在”造成的合法与非法。考察有无“在”“V着”的存在结构发现:(1)“LocP_(1)+VP”与“P+LocP_(2)+VP”是两个不同的句法结构,前者是口语体,后者是正式体,内... 将有“在”与无“在”的“V着”存在句视为相同的结构无法解释存在句中有无“在”造成的合法与非法。考察有无“在”“V着”的存在结构发现:(1)“LocP_(1)+VP”与“P+LocP_(2)+VP”是两个不同的句法结构,前者是口语体,后者是正式体,内含体原子不同。(2)“P+LocP_(2)+VP”的合法与否是由“三维语法”中的语体之法决定,只有“P+LocP_(2)”满足双步平衡律,结构才能合法。同时,这也是“在”后音节数较多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着”存在句 (在)+LocP+vP 语体语法 三维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存在句里“V着”等谓语句式和动词语义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
18
作者 张麟声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8-16,共9页
本论文参照孙宏林(1996)可以进入“V有”句式的动词,修订李临定(1986)的动词语义分类,对动词的语义类型和“V着”“V了”“V有”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考察,量化“V着”“V了”“V有”在不同语义类型动词中的使用频率,并对其理由进行分析,... 本论文参照孙宏林(1996)可以进入“V有”句式的动词,修订李临定(1986)的动词语义分类,对动词的语义类型和“V着”“V了”“V有”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考察,量化“V着”“V了”“V有”在不同语义类型动词中的使用频率,并对其理由进行分析,指出了“建”型动词“V有”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事实及其认知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着” “v了” “v有” 动词的语义类型 “建”型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倒“V”形切口在腮腺肿瘤切除治疗中的应用及美学效果观察
19
作者 刘星星 董晨 +2 位作者 高蒙 邱建华 冯建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倒“V”形防皱切口腮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S”切口进行腮腺肿瘤切除,观... 目的:探究改良倒“V”形防皱切口腮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S”切口进行腮腺肿瘤切除,观察组采用改良倒“V”形防皱切口进行腮腺肿瘤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当日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美学效果[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患者瘢痕评价量表(Patient scar appraise scale,PSAS)、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OSAS)]、生活质量(华盛顿医科大学生存质量量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VSS、PSAS、O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外貌、表情评分低于术前,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疼痛、活动能力、娱乐、肩部功能、工作、咀嚼、语言清晰度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倒“V”形防皱切口能明显改善腮腺肿瘤切除患者术后美学效果,且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倒“v”形切口 “S”形切口 腮腺肿瘤 切除 美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着V着就X”格式中副词“就”的语义内涵及语用功能探析
20
作者 曹宇博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期257-263,共7页
“V着V着就X”是一种常见并富有特色的结构,指的是由动词“V”后附动态助词“着”重叠以后,用时间副词“就”承接,再加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短语“X”的结构。在目前的研究中,对典型的由副词“就”主要参与构成的特殊格式,如“一……就……... “V着V着就X”是一种常见并富有特色的结构,指的是由动词“V”后附动态助词“着”重叠以后,用时间副词“就”承接,再加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短语“X”的结构。在目前的研究中,对典型的由副词“就”主要参与构成的特殊格式,如“一……就……”、“A就A”研究较多,但是对“V着V着就X”这一格式的讨论较少,对“V着V着就X”的教学问题的研究也显得比较薄弱。笔者在对《发展汉语中级综合》和《博雅汉语》等进行研读的过程中,发现该格式在对外汉语教学教材中的释义普遍存在不够全面的问题。故本文以探索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上述问题为出发点,对“V着V着就X”格式中的副词“就”从语义内涵和语用功能上集中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出如何完善“V着V着就X”教学的建议,希望对对外汉语“V着V着就X”格式的教学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v着就X” “就” 语义内涵 语用功能 教学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