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型共轭走滑断裂: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生代变形的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锦涵 石许华 +8 位作者 陈汉林 杨蓉 章凤奇 程晓敢 饶刚 邓洪旦 龚俊峰 舒远海 白卓娜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1440,共20页
“V”型共轭走滑断裂是指共轭角为钝角的共轭走滑断裂,其“V”型开口方向为锐角且指示最大拉伸方向.前人开展了大量关于“V”型共轭走滑断裂发育背景及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但是目前未有针对“V”型共轭断裂几何学、运动学有关的综述.归纳... “V”型共轭走滑断裂是指共轭角为钝角的共轭走滑断裂,其“V”型开口方向为锐角且指示最大拉伸方向.前人开展了大量关于“V”型共轭走滑断裂发育背景及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但是目前未有针对“V”型共轭断裂几何学、运动学有关的综述.归纳已有“V”型共轭走滑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总结现存的“V”型共轭走滑断裂的动力学机制,并选取青藏高原东南缘“V”型共轭走滑断裂,进行实例分析.分布于美国西部、欧亚板块中西部和西藏中部的“V”型共轭走滑断裂特征揭示共轭角大小与断裂滑动速率及断裂长度均呈负相关关系“.V”型共轭走滑断裂的成因主要有:(1)断裂剪切面的后期旋转,(2)断裂形成于先存构造薄弱带,(3)断裂遵循对偶一般剪切模型,(4)断裂遵守最大有效力矩法则.基于地球物理数据、地形高差对比以及几何特征的分析,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块体内部的巴塘-理塘共轭走滑断裂和得荣-乡城共轭走滑断裂的成因机制符合对偶一般剪切模型中的重力扩展,这为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下地壳连续变形的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共轭走滑断裂 几何学 运动学 成因机制 青藏高原东南缘 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哈拉哈塘地区共轭走滑断裂差异特征及演化
2
作者 陈利新 王胜雷 +2 位作者 万效国 苏洲 马兵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7,共19页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发育非典型X型共轭走滑断裂,具有分区、分层、分段差异性及差异演化特征,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哈拉哈塘地区3400km^(2)三维地震为基础,通过详细解析NE向和NW向两条走滑断裂分层及分段特征,分析其差异演化特征,...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发育非典型X型共轭走滑断裂,具有分区、分层、分段差异性及差异演化特征,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哈拉哈塘地区3400km^(2)三维地震为基础,通过详细解析NE向和NW向两条走滑断裂分层及分段特征,分析其差异演化特征,推测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从北向南,断裂成熟度与延伸性变弱,NE向断层扰动增强;从深至浅,NW向断层对北东向干扰越来越弱,NE向断层则此消彼长;NW向断层变形程度与成熟度由深至浅变低,而NE向断层向上变形程度增强。2)哈拉哈塘地区走滑断层具有多期活动特征,可以划分为中奥陶世共轭断裂形成阶段、石炭-二叠纪张扭走滑断裂活化阶段及中-新生代张扭走滑断层活动阶段,不同方向走滑断裂演化有差异。3)不同时期断层的成因机制有所差异,中奥陶世走滑断裂受控于纯剪和单剪的叠加变形,并受控应力场、先存构造以及区域厚度等影响,自北向南应力的衰减及其相应的应力场变化造成南北断裂样式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断裂 多期活动 差异演化 成因机制 哈拉哈塘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古生界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控圈模式
3
作者 陈石 梁鑫鑫 +6 位作者 张银涛 谢舟 黄伟 宋兴国 陈九洲 彭梓俊 杨俊鹏 《石油科学通报》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富满油田古生界超深层走滑断控缝洞型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但目前对区域内走滑断层发育特征、演化期次划分以及相应的控圈规律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基于富满油田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相干和最大似然等平面属... 富满油田古生界超深层走滑断控缝洞型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但目前对区域内走滑断层发育特征、演化期次划分以及相应的控圈规律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基于富满油田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相干和最大似然等平面属性,对走滑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精细解译,并综合不整合构造、断层交切关系以及地层沉积特征等,厘定了走滑断层的活动时期,同时综合储集体特征与断裂空间展布的关系,对圈闭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划分与总结。研究表明,富满油田三维工区内走滑断裂平面展布具有典型分区发育的特征,可划分为4个变形区,包括断裂斜交区、边界限制区、主干断裂发育区以及断裂弱发育区。富满油田古生界走滑断裂垂向上由下至上可划分出3个构造变形层,深部构造变形层(TЄ_(3)之下)、中部构造变形层(TЄ_(3)-TO_(3)t)以及浅部构造变形层(TO_(3)t-TP)。深部构造变形层中,基底普遍发育裂陷结构且走滑断层活动强度较弱;中部构造变形层中,走滑断裂活动强烈,大部分于奥陶系碳酸盐岩顶面附近发育正花状构造;浅部构造变形层中,与走滑断裂活化相关的雁列式正断层广泛发育,垂向上具有分层分布的特征。走滑断裂的演化过程整体可大致厘定出3个主要活动期次,分别为中晚寒武世、中晚奥陶世以及志留-石炭纪,其中大部分断裂活动终止于中晚奥陶世,仅有部分晚期活化的大型走滑断层持续活动至志留-石炭纪。储层发育规模及位置受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影响,在侧向致密基岩和上奥陶统盖层遮挡下,组合形成断控缝洞型圈闭,依据断裂平面几何学特征可划分出六类圈闭,分别为羽状型、辫状型、线性型、马尾状型、菱形叠接型以及软连接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富满油田 断裂 分区发育 分层变形 分期活动 断控缝洞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型走滑转换带对大型圈闭的控制作用——以蓬莱19-3油田为例
4
作者 杨波 吴庆勋 +2 位作者 黄振 陈少伟 陈欣怡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2,共13页
蓬莱19-3特大型整装油田是渤海油田郯庐断裂带油气成藏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油田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达10亿t,但对其大型圈闭的形成机制尚无针对性报道。为了弄清蓬莱19-3油田圈闭的成因机制,本研究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构造正演模拟... 蓬莱19-3特大型整装油田是渤海油田郯庐断裂带油气成藏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油田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达10亿t,但对其大型圈闭的形成机制尚无针对性报道。为了弄清蓬莱19-3油田圈闭的成因机制,本研究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构造正演模拟、沙箱物理模拟等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增压型走滑转换带控制了蓬莱19-3油田大型圈闭的形成,继而进一步探讨了增压型走滑转换带对蓬莱19-3油田大型圈闭的控制机制。蓬莱19-3构造是由多级、多类型转换带共同控制的大型背形构造,具有“间歇式增压隆升”和“排烃期定型”两大特点;其形成的大型圈闭与盖层、烃源岩晚期排烃形成了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转换带研究对今后在走滑断裂带内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19-3油田 断裂 增压转换带 控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走滑断裂地震精细识别技术应用研究
5
作者 李弘 《当代化工研究》 2025年第2期121-123,共3页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勘探不断向深层领域延伸,勘探目标也从风化壳岩溶储集体转向断控缝洞型储集体,走滑断裂同时控制着深层油气藏的运移聚集及缝洞型储层的发育,因而如何进行断控储层预测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制约着塔河深层碳酸...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勘探不断向深层领域延伸,勘探目标也从风化壳岩溶储集体转向断控缝洞型储集体,走滑断裂同时控制着深层油气藏的运移聚集及缝洞型储层的发育,因而如何进行断控储层预测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制约着塔河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进程。基于前人的研究现状,深入挖掘塔河油田走滑断裂识别技术流程。首先,分析了塔河走滑断裂的主要样式,然后,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性处理以提高地震数据对断裂的刻画能力,最后,开展三维构造曲率及曲波多尺度相干技术的应用研究,实现了塔河油田不同尺度断裂的识别刻画,形成了塔河油田走滑断裂识别技术流程,完善了深层碳酸盐岩断控岩溶型储层预测技术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断裂 缝洞储层 多尺度断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典型走滑断裂带特征及断控缝洞型储层发育潜力
6
作者 石司宇 李毕松 +1 位作者 李让彬 邹玉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8-300,共13页
受中小尺度基底走滑断裂带内部构造破裂作用控制,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育典型的断控缝洞型储层,近年来已于多条断裂带实现勘探突破。近期研究发现,四川盆地川东南地区NW向基底断裂也具有典型的走滑作用特征,需进一步针对是否发育断控缝... 受中小尺度基底走滑断裂带内部构造破裂作用控制,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育典型的断控缝洞型储层,近年来已于多条断裂带实现勘探突破。近期研究发现,四川盆地川东南地区NW向基底断裂也具有典型的走滑作用特征,需进一步针对是否发育断控缝洞型储层进行分析。本文基于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从基底走滑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入手,对比分析塔里木顺北地区与川东南地区典型走滑断裂带附近不同时期地层变形特征。同时根据走滑断裂运动方向、不同构造层断裂活动的同步性分析,结合构造背景还原川东南地区基底断裂形成演化过程,并与顺北地区进行对比。最终参考顺北地区已证实的储层地震反射特征,对川东南地区典型走滑断裂带附近地震异常进行梳理,综合分析储层发育潜力。分析认为,川东南地区NW向基底走滑断裂带相关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参数与顺北地区类似;顺北地区经历多期同向叠加走滑作用,涪陵地区走滑断裂经历3期不同性质的活动。此外川东南地区也可识别出与顺北地区典型储层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综合认为涪陵地区典型走滑断裂带断控缝洞型储层发育潜力较大,綦江地区也具有一定发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地区 断裂 几何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 断控缝洞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7
作者 鲍典 胡文革 +4 位作者 曹飞 彭小平 廖世禧 潘琳 王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80,共9页
为探索走滑断裂破碎带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综合应用野外露头、遥感影像和岩心测试资料,对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进行识别刻画和量化分析,并探讨其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破碎带在平面上可分为北部张扭... 为探索走滑断裂破碎带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综合应用野外露头、遥感影像和岩心测试资料,对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进行识别刻画和量化分析,并探讨其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破碎带在平面上可分为北部张扭段和南部压扭段,不同段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存在差异,张扭段裂缝开度更大,压扭段裂缝长度、裂缝线密度、破碎区面积和洞穴面积更大,总体上,压扭段储集空间发育规模相对较大;走滑断裂带构造应力是决定优势储集空间发育的外部因素,岩层厚度和岩石矿物组成是控制储集空间发育的内部因素,岩层厚度大于1 m且碳酸钙含量低于70%的碳酸盐岩经压扭作用改造后,可形成缝洞型储集体有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江断裂 破碎带 张扭段 压扭段 断控缝洞储集体 储集空间 发育特征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隆起X型走滑断裂成因机制的新解释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少英 宋兴国 +4 位作者 罗彩明 能源 马小丹 漆家福 陈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97-1808,1829,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发育两组呈小角度相交(40°)的透入性X型走滑断裂,分别沿着NNE走向和NNW延伸。在对塔北哈拉哈塘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走滑断层的几何展布特征以及断层的剖面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同时重点解析了RP6断裂和...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发育两组呈小角度相交(40°)的透入性X型走滑断裂,分别沿着NNE走向和NNW延伸。在对塔北哈拉哈塘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走滑断层的几何展布特征以及断层的剖面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同时重点解析了RP6断裂和HA13断裂,分析比较NNW向与NNE向断层的变形及发育特征差异;结合盆地重磁资料以及周缘造山带的活动特征,对塔北隆起小角度的X型走滑断层的发育机制以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塔北隆起走滑断层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变形特征,分为三个构造层:震旦系-中寒武统下构造层(TH_(3)界面以下)、上寒武统-中奥陶统中构造层(TH_(3)-TO_(3)t界面)和上奥陶统-石炭系上构造层(TO_(3)t-TP界面)。断层在下构造层和中构造层中整体处于压扭环境,多发育正花状构造;上构造层中断层主要发育负花状构造或正断层,整体处于张扭环境。两组断裂比较,NNW向断裂活动性强,在各构造层中均有显著的断裂特征发育,垂向连通性强,发育先存基底断裂,而NE向断层主要发育在中构造层,在下构造层和上构造层中断层发育不明显。活动性分析表明,断层的形成与演化具有多期性,走滑断层的形成经历了三期主要活动:中寒武世末、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石炭纪。塔北隆起X型走滑断裂的形成受到了NNW向基底断裂和薄弱带的控制,NNW向先存基底断裂带或薄弱带优先发育走滑断裂,基底断裂与主挤压应力方向的夹角小于45°-Φ/2,NNE断层的发育受NNW向先存断裂限制,最终形成小角度相交的X型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隆起 共轭断裂 分层分期变形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区走滑断裂系统及其控藏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漆家福 陈石 +2 位作者 罗彩明 黄少英 能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62-3682,共21页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与满加尔凹陷过渡区(阿-满过渡区)发育大量位移较小的走滑断裂。这些断裂从盆地基底向上切割了盆地不同时代的沉积盖层,并控制了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缝洞型油气藏的发育,成为塔里木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开发重要目标,也是...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与满加尔凹陷过渡区(阿-满过渡区)发育大量位移较小的走滑断裂。这些断裂从盆地基底向上切割了盆地不同时代的沉积盖层,并控制了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缝洞型油气藏的发育,成为塔里木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开发重要目标,也是近些年来塔里木盆地构造变形及其控藏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分析了阿-满过渡区走滑断裂系构造特征及其与缝洞储集体分布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1)走滑断裂在阿-满过渡区具有不同尺度的透入性分布特征,在垂向上由下至上可划分出中寒武统盐下基底构造层(T∈_(2)之下)、上寒武统到中奥陶统碳酸盐岩构造层(T∈_(3)-TO_(2))以及上奥陶统到泥盆系碎屑岩构造层(TO3-TD)等3个构造变形层,在平面上可以划分为塔北斜坡区、阿瓦提东斜坡区、满加尔西斜坡区和塔中隆起区4个变形区,不同变形层、变形区的走滑断裂剖面构造样式与平面构造组合有所不同,总体上构成一个复杂的走滑断裂系。(2)阿-满过渡区走滑断裂系是多期构造变形叠加的结果,其形成演化过程大体可分为中晚寒武世、中晚奥陶世以及志留纪—泥盆纪等3个构造期,同一断裂在不同构造期的活动方式有所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变形区的断裂活动方式也有差异,总体上均以走滑剪切位移为主。(3)走滑断裂带的构造几何学、运动学(活动期及变形程度)特征对古生界缝洞储集体的发育有显著的控制,优质的缝洞储集体沿着那些规模较大、中晚奥陶世走滑变形显著、古构造位置较高的部位分布,单条走滑断裂的主位移带位置变换、局部斜张、位移消减或变换等构造部位有利于缝洞储集体的发育,岩性及局部构造组合控制缝洞型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满过渡带 断裂 多期活动 缝洞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走滑断裂形成演化的控制因素及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代兰 邬光辉 +4 位作者 陈鑫 朱永峰 陈思锜 罗鑫 胡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0,共8页
针对“X”型共轭走滑断裂复杂的成因,结合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大型“X”型共轭走滑断裂的地质情况,设计7组不同参数的“X”型共轭走滑断裂砂箱实验,探究其形成的控制因素与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厚度大、宽度大及黏土矿物含量多的模型... 针对“X”型共轭走滑断裂复杂的成因,结合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大型“X”型共轭走滑断裂的地质情况,设计7组不同参数的“X”型共轭走滑断裂砂箱实验,探究其形成的控制因素与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厚度大、宽度大及黏土矿物含量多的模型,在双侧快速挤压作用下,容易形成共轭走滑断裂;断裂尾段扩张与一组方向断裂优势发育特征显著,而断裂连接生长与叠覆区局化作用弱。形成共轭走滑断裂需要3方面的条件:具一定厚度的盖层,缺少先期或先存断裂;岩石物理均一性好,有一定的黏塑性,运动速率较高;双向挤压。自然界与实验中均难以形成对称的纯剪共轭走滑断裂,大多为转向一组优势方向发育的单剪走滑断裂;塔里木盆地共轭走滑断裂也存在不对称性,发育以北西—南东向为优势的单剪断裂,小位移继承性是大型共轭走滑断裂系统发育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共轭断裂 构造物理模拟 控制因素 成因机制 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中古8井区走滑断裂特征及其对孔洞型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洋 冯许魁 +5 位作者 刘永雷 马培领 吕东 李相文 张建伟 徐博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25-430,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内发育大量的走滑断裂,是碳酸盐岩孔洞型储层发育及油气聚集的重要控制因素。走滑断裂在剖面上表现为花状特征,在平面上表现为线状、花状、辫状、马尾状等多种组合样式的特征,其形成的走滑断裂带...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内发育大量的走滑断裂,是碳酸盐岩孔洞型储层发育及油气聚集的重要控制因素。走滑断裂在剖面上表现为花状特征,在平面上表现为线状、花状、辫状、马尾状等多种组合样式的特征,其形成的走滑断裂带在横向上具有分区特征,不同区内走滑断裂的组合样式及应力特征也各不相同。这些特征造成了碳酸盐岩孔洞型储层发育的差异性,以及孔洞型油气藏油气富集程度的差异性。通过对研究区内断裂进行精细的解剖,明确了塔中中古8井区走滑断裂的基本特征,以及走滑断裂对孔洞型储层、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对塔中孔洞型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断溶体 孔洞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沙北地区共轭走滑断裂带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睿 黄晓波 +2 位作者 汪晶 刘占博 刘艺萌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50,共8页
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和岩心薄片等资料,研究渤海湾沙北地区共轭走滑断裂的平面、剖面特征,分析走滑断裂对沉积体系、圈闭发育及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共轭走滑断裂具有明显分期及分段特征,古近纪强伸展弱走滑,新近纪走滑加强;派... 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和岩心薄片等资料,研究渤海湾沙北地区共轭走滑断裂的平面、剖面特征,分析走滑断裂对沉积体系、圈闭发育及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共轭走滑断裂具有明显分期及分段特征,古近纪强伸展弱走滑,新近纪走滑加强;派生断裂与主走滑断裂搭接,形成平面呈马尾状、剖面呈花状的构造样式;主走滑断裂与边界断裂交汇形成断槽,是物源水系进入湖盆的主要通道,砂体沿走滑断裂走向富集。走滑断裂控制形成众多断块及断鼻圈闭,走滑应力决定圈闭规模及油气运聚。增压型构造圈闭面积大,侧封性好,有利于油气保存,是沙北地区下一步勘探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断裂 郯庐断裂 控制作用 沙北地区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滑断裂、“挤压性盆-山构造”与油气资源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64
13
作者 许志琴 曾令森 +5 位作者 杨经绥 李海兵 姜枚 金之钧 郑和荣 郭齐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1-643,共13页
了解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及其演化的影响因素对于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和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以美国西部的圣安德烈斯断裂带及伴生的南加州油气盆地作为参考 ,对中国青藏高原北部与阿尔金走滑断裂系相关的盆 -山构造进行了剖析 .探讨阿尔金走滑... 了解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及其演化的影响因素对于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和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以美国西部的圣安德烈斯断裂带及伴生的南加州油气盆地作为参考 ,对中国青藏高原北部与阿尔金走滑断裂系相关的盆 -山构造进行了剖析 .探讨阿尔金走滑断裂系在其演化过程中 ,怎样控制区域应力场、变形构造及盆地的形成 ,进而制约油气的迁移和圈闭 .分析结果表明与圣安德烈斯断裂带在美国南加州的盆 -山构造体系所起的作用相比较 ,阿尔金走滑断裂系在青藏高原北部的盆-山构造体系的形成和演化中起相似的作用 .青藏高原相对于塔里木盆地的斜向运动导致在阿尔金走滑断裂的东南形成走滑 -挤压构造域 .形成一系列的走滑和推覆构造 ,在地形上表现为包括柴达木盆地在内的有序的盆 -山相间的构造体系 .与南加州富含油气的盆地相似 ,阿尔金走滑断裂及相配套的走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挤压盆-山构造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滑断裂断控碳酸盐岩油气藏的特征与井位部署思路——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20
14
作者 邓兴梁 闫婷 +5 位作者 张银涛 万效国 冯凯 袁安意 姚超 肖春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9,共9页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是我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该盆地的勘探目标已逐渐转向以断裂为主控因素的北部坳陷,但对于断裂控储控藏的认识不清,加之储层埋藏深、开发成本高,因而制约了该区的油气高效开发。为此,在分...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是我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该盆地的勘探目标已逐渐转向以断裂为主控因素的北部坳陷,但对于断裂控储控藏的认识不清,加之储层埋藏深、开发成本高,因而制约了该区的油气高效开发。为此,在分析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区域地质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断控碳酸盐岩油气藏和储层的特征,明确了走滑断裂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进而提出了该类型油气藏的井位部署思路。研究结果表明:①该盆地北部坳陷发育晚加里东期、晚海西期、燕山期走滑断裂,形成了3层构造样式;②北部坳陷断控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奥陶系一间房组—鹰山组,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及构造破裂作用形成的孔、洞与裂缝,沿断层储层改造十分强烈,溶洞、洞穴发育,发育洞穴封闭型、洞穴洞缘型和裂缝孔洞型3种类型的断控溶蚀型储层;③深大走滑断裂具有明显的“控储、控藏、控富集”作用,北东向断裂优势控藏;④总结出“主干油源走滑断裂+正地貌+多相位串珠状反射”的高效井特征,形成定区、定段、定井、定型的“四定”断控油气藏整体井位部署方法。结论认为,新的井位部署思路提高了钻井成功率和高效井比例,实现了塔里木盆地断控油气藏的高效开发,对同类油气藏的开发部署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 奥陶系 碳酸盐岩 断裂 断控油气藏 井位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走滑断裂特征与奥陶系油气勘探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邱华标 印婷 +4 位作者 曹自成 韩俊 黄诚 魏华动 刘子豪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52,共9页
通过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与构造解析,明确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发育多条北东向、北东东向走滑断裂带,在平面和剖面上识别出了6种走滑断裂活动的标志。研究表明,塔中北坡走滑断裂在剖面上呈直立断层、花状构造,北东向走滑断裂下部表... 通过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与构造解析,明确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发育多条北东向、北东东向走滑断裂带,在平面和剖面上识别出了6种走滑断裂活动的标志。研究表明,塔中北坡走滑断裂在剖面上呈直立断层、花状构造,北东向走滑断裂下部表现为明显挤压隆升,而上部则表现为继承性张扭负花状构造,具有"下拱上掉"的特征,表明了断裂的多期走滑活动。总体上可划分为中奥陶世末—志留纪压扭走滑断层、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张扭走滑断层和晚二叠世末逆冲断层三期,它们在空间上相互叠置。研究认为走滑断裂的变形强度控制了奥陶系裂缝及缝洞型储层发育范围,走滑断裂的分段性对优质缝洞型储层发育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在变形强度大的裂缝发育区、走滑断裂拉张部位的断洼区,以及受后期张扭走滑断裂叠加改造的断槽部位的串珠状地震反射异常体发育区,是下步寻找天然气规模储量的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断裂特征 变形强度 缝洞储层 奥陶系 塔中北坡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NE向其香错断裂全新世左旋走滑速率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康 王躲 +1 位作者 邵庆丰 徐锡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4-1215,共12页
青藏高原中部NE向断裂滑动习性的研究缺失制约着我们对青藏高原中部变形模型的理解。文中选取In SAR结果为右旋走滑的NE向其香错断裂为研究对象,通过Google Earth卫星影像解译,选取了1个典型断错地貌点,利用无人机航拍结合RTK-GPS地面... 青藏高原中部NE向断裂滑动习性的研究缺失制约着我们对青藏高原中部变形模型的理解。文中选取In SAR结果为右旋走滑的NE向其香错断裂为研究对象,通过Google Earth卫星影像解译,选取了1个典型断错地貌点,利用无人机航拍结合RTK-GPS地面控制点测量获取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EM,利用La Di Caoz_v2. 1软件自动提取的T2地貌面上最大冲沟的水平左旋位错为(21. 3±7. 1) m,跨断层陡坎剖面揭示了T2地貌面的垂直位错量为(0. 9±0. 1) m。在T2地貌面上采集的2个U系测年样品的年龄分别为(4. 98±0. 17) ka和(5. 98±0. 07) ka。上述数据约束了其香错断裂全新世左旋走滑速率约为(3. 56±1. 19) mm/a,垂向滑动速率约为(0. 15±0. 02) mm/a。其香错断裂左旋走滑带有倾向分量的运动学特征与青藏高原中部地壳物质向E运移的特征相符合,其运动速率与其共轭断裂(格仁错断裂)基本一致,显示出青藏高原中部变形样式符合共轭走滑断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中部 其香错断裂 左旋 共轭断裂 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变形特征及有利区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海英 韩俊 +2 位作者 陈平 李媛 卜旭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位于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向北延伸至沙雅隆起,具有埋藏深,平面分段、纵向分层、多期活动、结构复杂等特征。通过对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开展了断裂带分层、分段、分期、活动性和有利区评价... 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位于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向北延伸至沙雅隆起,具有埋藏深,平面分段、纵向分层、多期活动、结构复杂等特征。通过对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开展了断裂带分层、分段、分期、活动性和有利区评价。结果表明,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在古生界具有4层结构,大致以中奥陶统顶界面为界,其上发育雁列式断层,其下发育高陡走滑断层;走滑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按走向可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整体具有南压北张的特征;走滑断裂带在古生界先后经历了加里东运动中期Ⅰ幕、加里东运动中期Ⅲ幕、加里东运动晚期和海西运动期4期活动;通过对影响顺北地区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通源性、储集体规模和晚期调整性的叠加,对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进行有利区评价,得到多个有利区,并在实钻中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地区 顺北4号断裂 缝洞油气藏 断裂带分层 断裂带分段 变形特征 有利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走滑断裂体系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庆佑 曾联波 +4 位作者 徐旭辉 耿锋 童亨茂 蒋华山 肖坤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6-506,共11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断溶体”油藏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本文对塔河油田10区西、于奇西、于奇8井三块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精细的走滑断裂构造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塔河油田走滑断裂体系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成因机制有新认识。研... 塔河油田奥陶系“断溶体”油藏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本文对塔河油田10区西、于奇西、于奇8井三块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精细的走滑断裂构造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塔河油田走滑断裂体系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成因机制有新认识。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在塔河油田南部10区西、托普台等区块发育典型的“X”型共轭走滑断裂体系外,首次发现塔河油田北部于奇地区发育非对称式共轭走滑断裂体系,据此划分出塔河油田南、北两大走滑断裂体系,但两者在形成时间、最大主应力方向、动力学来源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2)两大走滑断裂体系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加里东期中期I幕形成南部NNE、NNW两组走向的“X”型共轭走滑断裂体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3°E,主要受到西昆仑洋俯冲消减作用产生的由S向N的挤压应力;加里东期晚期—海西期早期形成北部以近NE走向为主、少量SN走向组成的非对称式共轭走滑断裂体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23°E,主要受到南天山洋俯冲消减作用产生的由N向S的挤压应力,海西期晚期继承性活动,主应力方向保持不变;印支期—燕山期两大走滑断裂体系继承性活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37°E,主要受到南部古特提斯洋闭合作用产生的由S向N的挤压应力;(3)运用广义剪切活动准则的理论和方法,半定量分析了10区西F1(NNE走向)、F2(NNW走向)两组“X”型共轭走滑断裂在不同时期的性质和活动性:加里东期中期I幕,F1(NNE走向)、F2(NNW走向)两组断裂初始形成,均为剪切作用下的库仑破裂(活动性系数fa=1.0);加里东期晚期—海西期,F2(NNW走向)断裂压扭活动(活动性系数fa=1.1),F1(NNE走向)断裂整体不活动(活动性系数fa=0);印支期—燕山期,F1(NNE走向)断裂发生张扭活动(活动性系数fa=2.1),F2(NNW走向)断裂整体活动较弱(活动性系数fa=0.6)。因此,明确了塔河油田走滑断裂体系的分布、形成演化及不同时期的活动强弱,可以为更好地指导塔河油田下步断溶体油藏的勘探开发部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型共轭断裂体系 形成演化 成因机制 广义断层模式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奥陶系走滑断裂体系解剖及其控储控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相文 冯许魁 +5 位作者 刘永雷 张建伟 吕东 韩杰 朱冬辉 何虎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4-774,共11页
与常规构造和岩性油气藏相比,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非常复杂和特殊,具有一洞一藏的特征。目前在断溶体研究思路指导下的储层钻遇率和投产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其中基于地震资料的断裂体系精细解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 与常规构造和岩性油气藏相比,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非常复杂和特殊,具有一洞一藏的特征。目前在断溶体研究思路指导下的储层钻遇率和投产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其中基于地震资料的断裂体系精细解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塔中地区低地震资料信噪比情况下,基于常规地震解释方法和断裂模式认识,无法有效提升断裂解释精度和深化油气藏的认识。通过分析走滑断裂体系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建立了适合塔中地区走滑断裂解剖的两类三种模式,即右行走滑断裂模式和左行走滑断裂模式两类,局部主要发育"菱形"破碎模式、羽状破碎模式和马尾破碎模式三种,再结合对地震资料的叠前-叠后"串联式"解释性处理和对计算地震属性时多参数的"并联式"优化,提升基于地震数据的断裂的可解释性,指导了塔中地区断裂体系的细化,并分析不同模式的差异及优劣,有效地指导并深化研究区断裂控储、控藏的认识,按地震剖面特征及断裂分型、分段研究成果将断溶型油气藏划分为"灌木形态、直立形态、选择扩溶型"三种类型,支持了研究区油气藏效益开发。应用表明,该研究结果在塔中地区油气藏开发实践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力支持了油田产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断裂 缝洞油气藏 油气藏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辽西构造带S型走滑转换带特征及控藏作用定量表征 被引量:16
20
作者 柳屿博 黄晓波 +4 位作者 徐长贵 李强 吴奎 余一欣 张如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9,共10页
S型走滑转换带是走滑环境下广泛发育的一类构造。以往的研究认识多集中在对走滑转换带类型划分的探讨上,缺乏对其控藏作用的精细研究。本次研究利用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气田实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辽西构造带... S型走滑转换带是走滑环境下广泛发育的一类构造。以往的研究认识多集中在对走滑转换带类型划分的探讨上,缺乏对其控藏作用的精细研究。本次研究利用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气田实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辽西构造带S型走滑转换带的控藏作用。辽西带新生代构造变形总体表现为NE向伸展构造系统和NNE向右旋走滑构造系统的叠加构造变形,S型走滑转换带可分为增压段和释压段两大类。按照走滑转换带演化阶段的不同,将增压段进一步细分为压扭低凸起段、平缓增压段和强烈增压段等3个亚类。将释压段同样细分为纺锤形浅凹、平缓释压段和菱形释压段等3个亚类。将走滑断裂末端发育的转换带归纳为增压型或释压型马尾扇。应用S型走滑转换带"油气富集指数"的分析方法,论证了S型走滑转换带弯曲度与走滑调节断层活动性具有正相关性,并成功应用于辽西凹陷南次洼旅大5-2北油田成藏分析工作中,为勘探决策提供了定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指数 构造 S转换带 辽西构造带 郯庐断裂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