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V”型共轭走滑断裂: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生代变形的启示 |
王锦涵
石许华
陈汉林
杨蓉
章凤奇
程晓敢
饶刚
邓洪旦
龚俊峰
舒远海
白卓娜
|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6
|
|
2
|
哈拉哈塘地区共轭走滑断裂差异特征及演化 |
陈利新
王胜雷
万效国
苏洲
马兵山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古生界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控圈模式 |
陈石
梁鑫鑫
张银涛
谢舟
黄伟
宋兴国
陈九洲
彭梓俊
杨俊鹏
|
《石油科学通报》
|
2025 |
0 |
|
4
|
增压型走滑转换带对大型圈闭的控制作用——以蓬莱19-3油田为例 |
杨波
吴庆勋
黄振
陈少伟
陈欣怡
|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塔河油田走滑断裂地震精细识别技术应用研究 |
李弘
|
《当代化工研究》
|
2025 |
0 |
|
6
|
川东南地区典型走滑断裂带特征及断控缝洞型储层发育潜力 |
石司宇
李毕松
李让彬
邹玉涛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
鲍典
胡文革
曹飞
彭小平
廖世禧
潘琳
王婋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塔北隆起X型走滑断裂成因机制的新解释 |
黄少英
宋兴国
罗彩明
能源
马小丹
漆家福
陈石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4
|
|
9
|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区走滑断裂系统及其控藏规律 |
漆家福
陈石
罗彩明
黄少英
能源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0
|
共轭走滑断裂形成演化的控制因素及物理模拟实验 |
代兰
邬光辉
陈鑫
朱永峰
陈思锜
罗鑫
胡明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7
|
|
11
|
塔中中古8井区走滑断裂特征及其对孔洞型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
杨洋
冯许魁
刘永雷
马培领
吕东
李相文
张建伟
徐博
|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
2018 |
1
|
|
12
|
渤海湾沙北地区共轭走滑断裂带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
刘睿
黄晓波
汪晶
刘占博
刘艺萌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3
|
走滑断裂、“挤压性盆-山构造”与油气资源关系的探讨 |
许志琴
曾令森
杨经绥
李海兵
姜枚
金之钧
郑和荣
郭齐军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64
|
|
14
|
走滑断裂断控碳酸盐岩油气藏的特征与井位部署思路——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
邓兴梁
闫婷
张银涛
万效国
冯凯
袁安意
姚超
肖春艳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0
|
|
15
|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走滑断裂特征与奥陶系油气勘探 |
邱华标
印婷
曹自成
韩俊
黄诚
魏华动
刘子豪
|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16
|
青藏高原中部NE向其香错断裂全新世左旋走滑速率及其构造意义 |
李康
王躲
邵庆丰
徐锡伟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17
|
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变形特征及有利区评价 |
李海英
韩俊
陈平
李媛
卜旭强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6
|
|
18
|
塔河油田奥陶系走滑断裂体系特征及成因机制 |
马庆佑
曾联波
徐旭辉
耿锋
童亨茂
蒋华山
肖坤泽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9
|
|
19
|
塔中地区奥陶系走滑断裂体系解剖及其控储控藏特征分析 |
李相文
冯许魁
刘永雷
张建伟
吕东
韩杰
朱冬辉
何虎庄
|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4
|
|
20
|
渤海海域辽西构造带S型走滑转换带特征及控藏作用定量表征 |
柳屿博
黄晓波
徐长贵
李强
吴奎
余一欣
张如才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