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2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ief History of Xu-style Gardens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1
作者 YAN Hua LIU Xiaolu QIN F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1年第1期2-6,共5页
This paper studied the gardening activ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Xu-style gardens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by combining ancient literature with the study of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y Q... This paper studied the gardening activ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Xu-style gardens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by combining ancient literature with the study of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y Qin and Han Dynasties,the imperial(royal)gardens and private gardens in ancient Xuzhou had developed in parallel.Imperial(royal)gardens were built by or for vassal kings,First Emperor of Qin Dynasty,Emperor Gaozu of Han Dynasty Liu Bang,for example,Pei Palace,Yanqi Tai,Xima Tai,Hanzu Temple,Lingguang Palace of Lu and so on.As for private gardens,stone reliefs in medium or small tombs owned by the bigwigs or the rich were collected from ancient Xuzhou,and from which we can see clearly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garden from the court,the yard to the garden,rich garden plants and animal species,garden architecture types such as hall,building,pavilion,platform,boat,corridor,gate,gatetower,ornamental column etc.,particularly,hanging waterside pavilion was a unique architectural form of Xu-style garden.These achievements showed that Xu-style garden architecture had been transformed from the pre-Qin incubation period to the generation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architecture qin and han Dynasties Royal garden Private garden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the Southern Silk Road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western Yi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2
作者 Li Guifa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2年第5期88-103,共16页
The Southern Silk Road ran through Sichuan,Yunnan,and other provinces of China.It was a vital transport artery that linked the region of the southwestern Yi(barbarian tribes)to the Central Plains and influenced politi... The Southern Silk Road ran through Sichuan,Yunnan,and other provinces of China.It was a vital transport artery that linked the region of the southwestern Yi(barbarian tribes)to the Central Plains and influenced politics,economy,and culture in the region of the southwestern Yi in ancient times.The imperial governments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kept developing regions along the Southern Silk Road.Their relentless efforts brought about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of the southwestern Yi in three aspects.Politically,they established the county system and step by step integrated the southwestern frontier and the inland into an administrative whole;economically,they implemented“presenting generous gifts and tax exemption,”spread the advanc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Central Plains,and promoted local economic growth;ideologically,they spread Confucianism and culture,and promoted cultural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outhern Silk Road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 southwestern Yi social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乡村借贷新探
3
作者 马新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7,共13页
秦汉乡村借贷既非古典借贷,亦非严格意义上的高利贷,它只是被当时乡村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特有借贷形式。这一借贷形式具有较强内循性,多以乡村居民间借贷为主,富商大贾以及城市商业资本难以介入;也有较强应急性,多是乡村居民生存急需时的... 秦汉乡村借贷既非古典借贷,亦非严格意义上的高利贷,它只是被当时乡村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特有借贷形式。这一借贷形式具有较强内循性,多以乡村居民间借贷为主,富商大贾以及城市商业资本难以介入;也有较强应急性,多是乡村居民生存急需时的借贷行为,经营性或扩大再生产的借贷颇为少见;还有较强行政性,王朝官方既是重要放贷方,又是监管者与仲裁人,直接介入乡村经济事务。这些特点减少了商品经济对乡村社会的冲击,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乡村社会发展与繁荣。但是,从长时段视角看,它也影响乡村社会对外来经济要素的接纳,制约乡村社会进一步发展,使其长期处于简单再生产的循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乡村社会 借贷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吴田租标准及其与汉晋田租制度的因革关系
4
作者 周国林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记载了多种田租征收标准,因每年定收田的比例不同,导致实际征收时的亩租额差别极大。根据考证,嘉禾四年(235)实际征收的亩租额约为0.24斛,五年(236)实际征收的亩租额约为0.714斛。由于临湘田租标准是在长... 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记载了多种田租征收标准,因每年定收田的比例不同,导致实际征收时的亩租额差别极大。根据考证,嘉禾四年(235)实际征收的亩租额约为0.24斛,五年(236)实际征收的亩租额约为0.714斛。由于临湘田租标准是在长时段的变动中实现动态平衡的,故取两年的平均值0.474斛作为临湘嘉禾年间田租的大致标准。对荆州区域内战国到晋朝的田租标准、北方区域内汉魏时期的田租标准分别考述后,将孙吴临湘田租标准与之比较。从比较中发现,在从汉到晋的田租变动中,存在着由低转高的趋势,孙吴与北方区域的增税总体上是同步的。孙吴虽然存在租入过重的现象,却没有发展到某些研究者所判断的那种严重程度。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加之南北双方的相互制约因素,孙吴田租高于汉代和曹魏田租七八倍是不可能的事。吴简为田租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但不可轻言“改革”和“改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 亩租额 汉晋田租 因革关系 走马楼吴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岳麓秦简“候馆简”研究——竹简秦汉律与《周礼》比较研究之十
5
作者 朱红林 《南都学坛》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简212-213有关候馆设置管理的规定,证明了《周礼·地官·遗人》的记载是有史实依据的。设候馆于市,这或许是中国古代早期市场的起源之一,而候馆很可能是市场管理机构市亭的前身。同时,秦汉简《传食律》... 《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简212-213有关候馆设置管理的规定,证明了《周礼·地官·遗人》的记载是有史实依据的。设候馆于市,这或许是中国古代早期市场的起源之一,而候馆很可能是市场管理机构市亭的前身。同时,秦汉简《传食律》中很多发生在候馆或者说传舍中的买卖或借贷行为,也可以从侧面证明候馆与市场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馆 传舍 秦汉简牍 《周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温病条辨》与《伤寒论》用药传承关系
6
作者 王桐 夏淑洁 +4 位作者 王洋 米丽芬 沈姗怡 江铭倩 李灿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通过《伤寒论》《温病条辨》中所用方药分析二者之间在用药方面的传承关系。方法选用《伤寒论》及《温病条辨》上、中、下三焦篇中所用方剂,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Excel 2021、SPSS Modeler 18.0以及Lantern 5.0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次、... 目的通过《伤寒论》《温病条辨》中所用方药分析二者之间在用药方面的传承关系。方法选用《伤寒论》及《温病条辨》上、中、下三焦篇中所用方剂,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Excel 2021、SPSS Modeler 18.0以及Lantern 5.0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及隐结构分析,比较《温病条辨》与《伤寒论》之间用药规律的联系与区别。结果纳入方剂310首(《伤寒论》110首,《温病条辨》200首),涉及中药255味(《伤寒论》77味,《温病条辨》251味),总累计频次1861次。用药频次≥30的药物除了常用药甘草、生姜、大枣外,《伤寒论》中依次为桂枝、白芍;《温病条辨》中依次为人参、茯苓、白芍、麦冬、半夏、地黄;两书中用药合并分析依次为白芍、桂枝、人参、半夏、茯苓、干姜、黄芩、附子、黄连、麦冬、厚朴、苦杏仁、大黄、地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伤寒论》《温病条辨》有效关联规则分别为41、25条,对两书方剂合并后再分析得到有效关联规则131条。隐结构分析得到《伤寒论》《温病条辨》隐变量分别为4、10个,合并分析得到隐变量12个,隐类均为2个对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后,得到《伤寒论》《温病条辨》核心方剂分别为4、6个,合并分析得到8个核心方剂。通过单独与合并用药分析与比较,探讨了《温病条辨》对《伤寒论》用药规律的继承与发展。结论《温病条辨》全面传承了《伤寒论》用药特点,尤其重视补虚类药物的运用,并且发展了《伤寒论》中化湿类药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温病条辨》 方药 数据挖掘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海通途:秦汉江东交通地理研究
7
作者 常泽宇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5,共10页
秦汉时期江东地区已初步形成通江达海的海陆交通网络。北去方向有丹徒道、牛渚道这两大主干交通线,不仅串联江东、江淮及至中原,服务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运行,而且在商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汉中期以来,东瓷西铜的江东产业格局... 秦汉时期江东地区已初步形成通江达海的海陆交通网络。北去方向有丹徒道、牛渚道这两大主干交通线,不仅串联江东、江淮及至中原,服务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运行,而且在商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汉中期以来,东瓷西铜的江东产业格局逐渐形成,会稽瓷器与丹阳铜料在长江以北的消费市场活跃一时。南向通道的海上贸易相当繁盛,在特殊时期则带有战争与流亡色彩。考古所见两汉物资转输的个案表明,长江水道在江东与两湖、巴蜀的直接或间接往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江东 丹阳郡 会稽郡 交通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千年传承的凤香
8
作者 杜杰 张立新 《酿酒》 202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酒的出现是大自然的馈赠,《黄帝内经》显示,最早的人工酿制酒可能出现于黄帝时期的雍州秦地。炎帝在宝鸡姜水流域首创耒耜,始作农耕,促进了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增加,奠定了酒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公元前1042年前的西周就有了凤酒的远祖—秦... 酒的出现是大自然的馈赠,《黄帝内经》显示,最早的人工酿制酒可能出现于黄帝时期的雍州秦地。炎帝在宝鸡姜水流域首创耒耜,始作农耕,促进了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增加,奠定了酒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公元前1042年前的西周就有了凤酒的远祖—秦饮。历经秦汉唐宋赓续相传,至1235年前后,处于宋元对峙前线的凤翔就开始了蒸馏酒的实践。清朝中晚期,以“昌顺振”为代表的凤翔烧坊形成了完整的凤香酒生产工艺,中国逐步形成了“南黄北白”的酒业格局。1965年通过技术协作开展香型研究,1994年1月第一部凤香型白酒国家标准《GB/T14867-1994》颁布,三千年传承的凤香从未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 秦饮 橐泉酒 凤酒 三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民户耕作能力初探
9
作者 王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该文以出土文献为核心,对比传世文献,系统考察了秦汉时期民户耕作能力。秦汉时期,北方人均垦种能力一般在17大亩至20大亩,东汉时期略有提升。南方耕作方式多为火耕水耨,耕作方式与中原有异。秦至汉初,南方耕作能力略低于北方,但总体差... 该文以出土文献为核心,对比传世文献,系统考察了秦汉时期民户耕作能力。秦汉时期,北方人均垦种能力一般在17大亩至20大亩,东汉时期略有提升。南方耕作方式多为火耕水耨,耕作方式与中原有异。秦至汉初,南方耕作能力略低于北方,但总体差异不大。东汉时期,南方人均耕作能力有较大提升,人均垦种大概在20亩至30亩之间。秦汉时期牛耕使用仍未普及,使用牛耕的耕种效率是人力耕种的3倍左右。考察秦汉民户耕作能力,能够加深人们对秦汉农业发展水平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秦汉土地制度和田租征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亩制 耕作能力 牛耕 秦汉 农业发展水平 火耕水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行政报告中的“请”与“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太祥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5-33,共9页
秦汉行政报告的“请”与“报”制度是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政治法律制度。秦汉依法对行政请示报告的类型、办理程序、审批答复、处理和利用等方法和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建立了相应的行政申请报告呈报和批复的体... 秦汉行政报告的“请”与“报”制度是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政治法律制度。秦汉依法对行政请示报告的类型、办理程序、审批答复、处理和利用等方法和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建立了相应的行政申请报告呈报和批复的体制机制,为行政请示报告工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对行政的监督和检查,限制了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了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行政报告 请示 回复 程序 法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勰文体论对《翰林论》的因革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奋然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文心雕龙》文体论极大地受惠于李充《翰林论》所建构的关于各类文体的经典秩序、论文体例和简略评说;又充实、丰富、发展了《翰林论》“成文”“德音”“体要”等文体学思想,并探讨“深极骨髓”的文学根本问题,建构了完善的文学理论... 《文心雕龙》文体论极大地受惠于李充《翰林论》所建构的关于各类文体的经典秩序、论文体例和简略评说;又充实、丰富、发展了《翰林论》“成文”“德音”“体要”等文体学思想,并探讨“深极骨髓”的文学根本问题,建构了完善的文学理论体系。其视野之开阔、思想之精深、方法之自觉、理论之完善远超出了李充论文水平。刘勰评《翰林论》“浅而寡要”大体合乎事实,“浅而寡要”之“浅”指精省浅近的措辞风格,未必贬辞;“寡要”为少要,亦并非完全否定判断。相较钟嵘贬之“疏而不切”,刘勰批评态度相对温和,且更公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翰林论》 吸纳超越 浅而寡要 精省浅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西安的包容精神——以周秦汉唐为例
12
作者 陈正奇 柯扬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周、秦、汉、唐均建都古城长安(今西安)。周人以礼仪贤德包容四海,制礼作乐,统治天下。秦人以宽广的胸怀招贤纳士,秋风扫叶,创建基制,震慑四方。汉人以“大一统”的梦想构筑帝国,始开丝路,融合匈奴,汉匈和睦,天下归一。唐人以开放的心... 周、秦、汉、唐均建都古城长安(今西安)。周人以礼仪贤德包容四海,制礼作乐,统治天下。秦人以宽广的胸怀招贤纳士,秋风扫叶,创建基制,震慑四方。汉人以“大一统”的梦想构筑帝国,始开丝路,融合匈奴,汉匈和睦,天下归一。唐人以开放的心态、宏伟的气势以前朝为鉴,创大唐盛世,胡汉融合,万国来朝。故以周、秦、汉、唐为例,论述西安具有的包容精神,以斑窥豹,就教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海纳百川 周秦汉唐 包容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明新构造
13
作者 郑君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古代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节点。秦汉时期“文化、主体人群、疆域”三位一体的文明新构造得以形成,文化、主体人群和疆域这三重因子在相互牵动中确立了“大一统”的社会格局。随着秦汉文化向边远地区的大规模扩...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古代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节点。秦汉时期“文化、主体人群、疆域”三位一体的文明新构造得以形成,文化、主体人群和疆域这三重因子在相互牵动中确立了“大一统”的社会格局。随着秦汉文化向边远地区的大规模扩展,初具国家和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人群不断壮大,幅员辽阔的王朝疆域藉此得到巩固,汉民族就此成型。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明新构造强化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奠定了中国文化结构、中华民族结构和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格局,在考古学上具有很大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王朝 文化 主体人群 疆域 文明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邦称帝与贵族政治的终结
14
作者 孟宪实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对于先秦时代的中国社会,学界有诸多讨论,就制度而言也是言人人殊。夏商周是中国的贵族时代,政治则为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剧变,正是贵族政治瓦解、士大夫政治发生发展的过程。秦朝统一中国,秦国制度推行全国,中国的贵族政治告... 对于先秦时代的中国社会,学界有诸多讨论,就制度而言也是言人人殊。夏商周是中国的贵族时代,政治则为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剧变,正是贵族政治瓦解、士大夫政治发生发展的过程。秦朝统一中国,秦国制度推行全国,中国的贵族政治告别历史。但是,在最高领导人出身问题上,还保留了贵族政治的最后一点残余。秦末农民战争中,平民出身的刘邦脱颖而出。刘邦称帝成功,宣告中国历史告别了贵族时代。新的历史如何概括,史家多有讨论。赵翼曾经用“布衣将相”概括西汉初期的政治局面,基于历史实际与理论思考,本文认同并使用“士大夫政治”这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贵族政治 刘邦称帝 秦汉 士大夫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牍所见战国秦至汉初“内史”及其沿革
15
作者 吕利 邓家欣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内史”一职西周已有,春秋战国以降秦因之,一度作为位次丞相的中央职官参与国家立法,掌治国家财政、上计等事务。秦统一前后,“内史”作为京畿地区治民长官的职能不断加强,“内史”职能或经拆分,将仓廪谷货部分析出,别置“治粟内史”... “内史”一职西周已有,春秋战国以降秦因之,一度作为位次丞相的中央职官参与国家立法,掌治国家财政、上计等事务。秦统一前后,“内史”作为京畿地区治民长官的职能不断加强,“内史”职能或经拆分,将仓廪谷货部分析出,别置“治粟内史”。汉兴,“治粟内史”职权重归“内史”,直至高后执政后期,因现实需要,才又重新析为两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史” “治粟内史” 秦汉 睡虎地秦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天谴观念的兴亡——漫步地震五千年(5)
16
作者 冯锐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37-248,共12页
天谴观是在远古“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上发展起来的,视灾异为上天对施政失道的谴责警告。这种观念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它没有探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仅在客观上起到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早期为君臣提供了谏言善治的机会,君王则以控制信息... 天谴观是在远古“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上发展起来的,视灾异为上天对施政失道的谴责警告。这种观念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它没有探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仅在客观上起到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早期为君臣提供了谏言善治的机会,君王则以控制信息、自省罪己来处置。中期演变成查撤高官、官场倾轧的手段。清朝则将地震的发生与文字狱结合起来,变成维护统治、镇压百姓的工具,最后随着封建社会一起走向灭亡。坚持科学与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天谴观 科学与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日书》所见先秦礼俗的特点
17
作者 刘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66-71,共6页
出土《日书》作为一种实物史料,弥补了传世文献记载的不足之处,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直接了解先秦社会礼俗的契机。出土《日书》能够看出先秦礼俗具有实用性、地域性、传承性及约束性,这些特点是礼俗自身发展的结果。从生子、服饰、建筑... 出土《日书》作为一种实物史料,弥补了传世文献记载的不足之处,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直接了解先秦社会礼俗的契机。出土《日书》能够看出先秦礼俗具有实用性、地域性、传承性及约束性,这些特点是礼俗自身发展的结果。从生子、服饰、建筑、农业及祭祀礼俗等方面可以看出《日书》中礼俗的实用性,从内容的设置方面也能看出先秦《日书》中礼俗的实用性。目前发现的先秦《日书》主要包括秦、楚二国,从这两种《日书》可以看出秦楚两国礼俗的差异。《日书》所见先秦礼俗具有传承性主要体现在生命礼俗、生活礼俗及生产礼俗方面。《日书》中关于礼俗的约定性可以从相关礼俗的禁忌日期与禁忌后果两方面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书》 先秦礼俗 实用性 地域性 传承性 约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谷酿酒技艺或发端于凤翔流考证
18
作者 王赛时 《酿酒》 CAS 2024年第5期143-148,共6页
中国酿酒技艺及其传承,整体呈现一体多元的特征,即以酒曲作用于粮谷、自然发酵生香为主体,各地不同生态环境下,形成了各自的酿造风格。从西周到唐代持续向全国各地延展,并根据各地的酿酒生态环境,融汇当地已有的酿酒技艺传统而形成基本... 中国酿酒技艺及其传承,整体呈现一体多元的特征,即以酒曲作用于粮谷、自然发酵生香为主体,各地不同生态环境下,形成了各自的酿造风格。从西周到唐代持续向全国各地延展,并根据各地的酿酒生态环境,融汇当地已有的酿酒技艺传统而形成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技艺 源流考证 曲糵发酵谷粮 秦饮 秦中 周秦汉唐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汉律令异文的整理与汉字职用史研究
19
作者 赵岩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9-14,共6页
秦汉律令异文是研究汉字职用史的重要语料,是整理“一词用多字”“一字记多词”现象的直接材料,同时也为描写汉字职用演变提供了坐标。在秦汉律令异文整理过程中,汉字职用史研究的成果有助于科学建构异文组,有助于正确解读异文,有助于... 秦汉律令异文是研究汉字职用史的重要语料,是整理“一词用多字”“一字记多词”现象的直接材料,同时也为描写汉字职用演变提供了坐标。在秦汉律令异文整理过程中,汉字职用史研究的成果有助于科学建构异文组,有助于正确解读异文,有助于分辨校勘性异文与用字性异文,有助于认知异文的形成原因及过程。汉字职用史研究需注意利用秦汉律令异文材料,秦汉律令异文的整理也需借鉴汉字职用史研究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律令 异文 汉字职用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