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thical Explanation of The Spirit of Western Law
1
作者 陈秀萍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2X期1-4,9,共5页
The order of western rule-of-law is always the samp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rule-of-law,but the spirit of western legal system,which is embodied as rule-of-law,right-equality,and rule-by-good-law,is correlate... The order of western rule-of-law is always the samp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rule-of-law,but the spirit of western legal system,which is embodied as rule-of-law,right-equality,and rule-by-good-law,is correlated inherently with certain natural and social condition.Human nature theory of naturalism,the contract-ethics,and justice are the ethical foundations of Western law,and the idea of people-oriented,whose contents includes human's homony and happiness,always acompany with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history of rule-of-law.We should adhere the sense that people should abide by and respect law,and the law should constitute a kind of healthy and harmon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free and creative living-sty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le of law Human nature CONTRACT ethics JUST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律职业伦理观
2
作者 黄文艺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共18页
法律职业伦理建设是现代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新时代中国法律职业伦理建设作出了战略思考和系统谋划,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性、标识性、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科学化、系统化的法律职业伦理观。... 法律职业伦理建设是现代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新时代中国法律职业伦理建设作出了战略思考和系统谋划,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性、标识性、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科学化、系统化的法律职业伦理观。中国法律职业伦理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理念性、制度性、严格性等基本特征。法治专门队伍、法律服务队伍、法学专家队伍既有普遍适用的共同职业伦理,又有各具特色的特殊职业伦理。法律职业伦理建设是一项多主体协同、多环节推进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法律职业伦理规范体系、加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健全法律职业伦理实施机制、加大违反法律职业伦理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律职业伦理 法律职业共同体 法治工作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背景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研究
3
作者 李娜 范群 英起志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5期122-123,126,共3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针对高等学校一年级新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探讨本课程的建设策略和创新路径,如坚持文化育人,采用“三阶四步”教学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针对高等学校一年级新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探讨本课程的建设策略和创新路径,如坚持文化育人,采用“三阶四步”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依托校内思政课虚拟体验中心、红色文化影视厅、实践教学基地等资源深入推进体验式教学改革;将普适性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探索构建“思专融合”的分众式教学模式;完善多元考核评价,关注学生增值成长,努力营造公平学习和人人皆可成才的学习环境,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期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建设 建设研究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服饰文化融入服装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
4
作者 王敏 吴雄生 《纺织报告》 2025年第1期110-112,共3页
中国服饰文化融入服装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两创”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办好思政课的要求。思政课教师首先需要加强服饰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挖掘服饰文化中的思政元素,营造服饰文化校园环... 中国服饰文化融入服装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两创”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办好思政课的要求。思政课教师首先需要加强服饰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挖掘服饰文化中的思政元素,营造服饰文化校园环境和氛围;其次需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服装院校独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讲好服饰文化故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服饰文化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融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到法学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5
作者 冯建生 《当代教研论丛》 2025年第3期87-91,共5页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到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的社会制度高度认同并拥有家国情怀。为了更好地完成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到法学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专业教师应当立德树人、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到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的社会制度高度认同并拥有家国情怀。为了更好地完成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到法学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专业教师应当立德树人、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并深入挖掘法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具体化。任课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靶向教学和案例嵌入等教学方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灵活而生动地融入到法学专业教学中,以达到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学专业教学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意义、内在契合与实现路径
6
作者 崔欣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6-61,共6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能为课程本身带来“新增量”、加快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增强学生对主流...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能为课程本身带来“新增量”、加快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增强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而且有益于凝聚学生精神力量,助力学生展现新风貌。事实上,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理论供给、精神引领、现实回应、行为引导等维度的内在契合,也为实现二者融合提供了现实可能。因此,为达至更具实效性与针对性的融合效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要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高质量融合、与网络空间深层次互动,更要与社会实践多角度连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开对时代新人的培育与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善治价值共识的共同体路向——缘于基层治理“法治化”内蕴的探赜
7
作者 钱国君 吴燕霞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56-167,共12页
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本身蕴含善治价值取向,基层善治价值共识旨在表达关于“法治化”制度运行的“共同感”,其实现的核心逻辑是生成基层治理共同体的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的内核呈现为党政群团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权力为民、各类... 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本身蕴含善治价值取向,基层善治价值共识旨在表达关于“法治化”制度运行的“共同感”,其实现的核心逻辑是生成基层治理共同体的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的内核呈现为党政群团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权力为民、各类协同组织公益互助的凸显、自治组织的“共参共商”以及个体的家国同心。借鉴制度构成要素的划分,促成上述图景的“法治化”制度应当以价值性与“技术性”相统一为原则,“综合性”地完成如下建构:嵌入文化—认知性要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为涵养;彰显规范性要素,以自由、平等、公正为统摄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据此推进制度的系统衔接;统筹规则性要素,缜密策划实体规定与程序规定。而且,三者交叠的建构过程须秉持以文化—认知性要素为始基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善治 价值共识 基层治理共同体 伦理精神 “法治化”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体器官捐献伦理的法治化建设之路
8
作者 杨顺良 王栋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遗体器官捐献活动所引发的伦理议题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为了确保遗体器官捐献符合社会公众利益和道德标准,不能单纯地通过反思来为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提供伦理引导,必须将法治理念、法律规则和程序规范...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遗体器官捐献活动所引发的伦理议题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为了确保遗体器官捐献符合社会公众利益和道德标准,不能单纯地通过反思来为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提供伦理引导,必须将法治理念、法律规则和程序规范等运用到遗体器官捐献的伦理治理中。新修订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确立了器官捐献必须遵循“有利、不伤害、尊重生命、公平公正、符合规律和公序良俗”等伦理准则,以及开展器官获取伦理审查工作必须遵守的“自愿无偿、知情同意、控制风险、公平公正、保护隐私”等五大原则。面对日益增多的遗体器官捐献案例及其引发的伦理挑战,建议成立“国家级人体器官捐献伦理委员会”、尽快从法律层面明确死亡的定义和判定标准,并创建有效的伦理风险监测和监管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持续推动器官捐献事业进步,切实保障社会公众利益和基本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伦理 法律 法治 脑死亡 心脏死亡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一体化实施:价值意蕴、问题检视与优化路径
9
作者 买通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一体化设计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突出变化,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纵向统筹客观上要求提升课程评价的一体化水平。当前,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实施面临评价标准缺失、评价内容割裂、评价工具低... 一体化设计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突出变化,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纵向统筹客观上要求提升课程评价的一体化水平。当前,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实施面临评价标准缺失、评价内容割裂、评价工具低效、评价主体失衡等诸多挑战。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一体化实施可以采取以下优化路径,即厘定素养导向的评价标准、关注评价内容的衔接和贯通、合理优化课程评价方法、推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程 评价改革 一体化实施 新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高职学生法治信仰途径探究
10
作者 夏英华 《辽宁高职学报》 2025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培育法治信仰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法治素养形成,更能为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奠定基础。高职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培育法治信仰的重要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应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坚持... 培育法治信仰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法治素养形成,更能为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奠定基础。高职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培育法治信仰的重要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应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法治信仰教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让法治成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自觉,做信仰法治的弘扬者、坚守法治的践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学生 法治信仰 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选择——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11
作者 张兆延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文化育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高校担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伟大使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其重要任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地和实施途径,对培育大学生文...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文化育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高校担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伟大使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其重要任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地和实施途径,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大学生 思政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多维立体”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12
作者 杨逸隆 张艳凤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8-91,共4页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课题研究组通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结合新时代高校学生特点、教学要求和育人目标,在解决凝练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实践、完善教学评价等问题上,探索...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课题研究组通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结合新时代高校学生特点、教学要求和育人目标,在解决凝练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实践、完善教学评价等问题上,探索形成了“专题教学与讨论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 “多维立体”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法治观念培育的道德与法治课项目式教学探讨
13
作者 李亮亮 《成才之路》 2025年第6期45-48,共4页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模式,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为了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文章聚焦法治观念培育,先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式教学现存的问题,...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模式,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为了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文章聚焦法治观念培育,先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式教学现存的问题,然后从设计多维教学目标、创设项目情境、组建学习小组、组织项目实践、创新评价模式等方面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式教学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观念 道德与法治课 项目式教学 核心素养 社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探赜
14
作者 吴莉婷 《成才之路》 2025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大思政课”既是助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高职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重要平台。然而,“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正面临课程设置不合理、协同作用未发挥,理论联系实际不足、课程精髓未体现,师... “大思政课”既是助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高职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重要平台。然而,“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正面临课程设置不合理、协同作用未发挥,理论联系实际不足、课程精髓未体现,师资队伍不完善、数字时代要求未满足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困境,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发挥主渠道作用、协力共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打造高素质法治教育师资队伍、满足数字时代要求等,以全面提升高职大学生的法治素养,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高职院校 大学生 法治素养 依法治国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理性观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化研究
15
作者 蒋洁 肖旭 《武夷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99-105,共7页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当下新兴且重要的一种政治参与方式。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主要群体之一,但这一群体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非理性挑战,需要理性化的指引和疏导。基于马克思实践理性观...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当下新兴且重要的一种政治参与方式。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主要群体之一,但这一群体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非理性挑战,需要理性化的指引和疏导。基于马克思实践理性观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实践理性的观点,从大学生与国家网络政治生态环境、大学生与社会网络政治环境、大学生自身与网络政治环境的关系理性这三个基本维度,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路径,从思想、道德和法治三个层面探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理性化的实践路径,是网络时代背景下促进我国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网络政治参与向好发展的必要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实践理性观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理性化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四重维度探析
16
作者 佟玲 傅诗琪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和国家事业的有序发展、思政课课程的属性彰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提质增效,要求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和国家事业的有序发展、思政课课程的属性彰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提质增效,要求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主体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调查研究、坚持系统观念,依据章节教学重点融入适切内容,通过挖掘力量优势、集聚多重资源、立足当下实际,构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协同频度、支撑厚度和时代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思政课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刍论
17
作者 刘瑞云 《成才之路》 2025年第6期41-44,共4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找准二者的内在逻辑联结点,进而达到以点带面、由面及体、有序推进、系统架构的实践效果。文章从重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找准二者的内在逻辑联结点,进而达到以点带面、由面及体、有序推进、系统架构的实践效果。文章从重要价值、主要原则、实践路径等方面,对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道德与法治 思政课教学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伦理治理:实践困境、功能定位及优化进路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乃梁 潘盛龙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科技发展与金融创新的耦合连接在造就金融市场“新格局”的同时,也会生成新型市场风险、冲击传统金融监管体制,进而引发“新秩序”的思考。当前立法的时滞性与监管的“运动式”表现致使金融科技规制步入粗放型窠臼,立足完善金融高科技... 科技发展与金融创新的耦合连接在造就金融市场“新格局”的同时,也会生成新型市场风险、冲击传统金融监管体制,进而引发“新秩序”的思考。当前立法的时滞性与监管的“运动式”表现致使金融科技规制步入粗放型窠臼,立足完善金融高科技治理体系的时代要求,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的话语地位逐步提升。金融科技伦理以其发展性、适应性、回应性等制度功效因应金融科技风险治理的现实需求,然而趋向普适性、软约束、碎片化的规范供给样态已然成为制约金融科技伦理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金融科技伦理治理困境之破解应在功能界分指引下,厘清伦理治理运行的制度载体与价值逻辑。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现代化规制框架的建立既要在风险预防性目标下完善伦理治理体系化建设,也要在治理相称理念下推动程序运行机制的法治化转换,更要着眼多元共治格局强化伦理治理的协同合作,促进与企业合规自律的相向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伦理 伦理治理 风险预防 伦理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意蕴、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洁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2期6-9,14,共5页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法治自信、培育高职学生法治素养和对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意义深远。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具体过程中,存在内容、形式和效果等现实困境,应以习近平...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法治自信、培育高职学生法治素养和对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意义深远。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具体过程中,存在内容、形式和效果等现实困境,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培育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以横纵两维度打破教学设计藩篱,整合教学内容;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导推动各种教学方法创新,提升教学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思政课 教学内容 法治思维 法治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健芸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5-107,共3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建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高校思政课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教育规律上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学理性与政治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建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高校思政课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教育规律上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学理性与政治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着力于扩大学生的学习内需、充盈教学内容的体系,选取新颖的教学方法、组建优质的教师团队、渲染浓厚的法治氛围等,充分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积极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高校思政课 教学全过程 法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