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境外新闻媒体关于中国“锐实力”的报道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马丽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95,158,共13页
境外新闻媒体解读了“锐实力”的基本内涵,评论了“锐实力”的主要特征,分析了“锐实力”的负面影响,将“锐实力”比作“刀尖”和“针尖”,称之为威权主义国家为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而通过“拉拢”“操纵”和“分散注意力”等手段...
境外新闻媒体解读了“锐实力”的基本内涵,评论了“锐实力”的主要特征,分析了“锐实力”的负面影响,将“锐实力”比作“刀尖”和“针尖”,称之为威权主义国家为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而通过“拉拢”“操纵”和“分散注意力”等手段发起的一场精心策划的“信息战”境外新闻媒体渲染了中国“锐实力”运用的恐慌,虚构了中国“锐实力”运用的机制,指责中国以“锐实力”重塑“软实力”,形成有利于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舆论,干涉目标国家的政治议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造出抹黑中国的“锐实力”概念之后,随之采取措施围堵和对抗中国的“锐实力”,防止中国的“锐实力”破坏所谓西方国家珍视的民主价值观。境外新闻媒体对西方国家的具体做法或者行动方案,既有极端支持的态度,也有理性平和的分析,更不乏坚定支持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努力的声音。通过对境外新闻媒体关于中国“锐实力”的报道分析可以发现,自2017年以来境外新闻媒体炒作的中国“锐实力”概念是“中国威胁论”的翻版和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新闻媒体
“锐实力”
“中国威胁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锐实力”话语评析:生成、批判及实质
2
作者
余伟斌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7,共11页
“锐实力”是一个发端于澳大利亚,尔后被美国加以阐释和渲染而盛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话语。其生成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政界是“锐实力”话语的制造者,新闻界是“锐实力”话语的传播者和渲染者,而学界则对此话语...
“锐实力”是一个发端于澳大利亚,尔后被美国加以阐释和渲染而盛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话语。其生成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政界是“锐实力”话语的制造者,新闻界是“锐实力”话语的传播者和渲染者,而学界则对此话语进行了知识化和系统化。由于在概念的严肃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对硬实力的概念和软实力运作方式的理解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锐实力”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治学概念。其实质是在西方中心主义思想主导下,将“中国威胁论”范式运用于中国软实力崛起的西方叙事,是美国霸权护持的话语制衡策略。“锐实力”话语的产生表明,美国精英阶层的“中国威胁”感知由理论推演阶段走向事实认定阶段、从硬实力领域延伸至软实力领域,正发生着由外及内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实力”
话语
中国软
实力
中国崛起
中美关系
“中国威胁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锐实力”思潮下中国软实力提升的现实理路
3
作者
王海亮
郑晨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5期21-27,共7页
西方智库从自我视角发现,用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无法确切地描述中国的具体影响力,因而提出了一个介于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锐实力”(Sharp Power)。澄思寂虑,西方的中国“锐实力”思潮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与当下西方资本...
西方智库从自我视角发现,用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无法确切地描述中国的具体影响力,因而提出了一个介于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锐实力”(Sharp Power)。澄思寂虑,西方的中国“锐实力”思潮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与当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处的不同境遇,也透视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仍任重道远。为此,要夯实中国价值基石,把准中华文化命脉,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注重媒体舆论力量,掌握国际话语权,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
实力
“锐实力”
思潮批判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国“锐实力论”的战略传播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格琴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美国“锐实力论”的战略意图是配合美国政府对华战略调整、对抗中国文化影响力。为了促成“锐实力论”的广泛传播,美国启动了全政府—全社会联动的战略传播模式,采取了新造概念界定问题、运用学术话语增强公共信任、进行意识形态批判获...
美国“锐实力论”的战略意图是配合美国政府对华战略调整、对抗中国文化影响力。为了促成“锐实力论”的广泛传播,美国启动了全政府—全社会联动的战略传播模式,采取了新造概念界定问题、运用学术话语增强公共信任、进行意识形态批判获取道德共情等传播策略。“锐实力论”的传播对中国国家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阻滞了部分中美之间正常的科技、文化、学术交流。中国需要从战略高度科学、系统、理性地应对:建构与完善中国国家战略传播机制;加强学术话语与相关理论体系建设,创新学术话语;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大力传播“非意识形态化”的交往理念,避免掉入意识形态对抗陷阱,另一方面则可以主动应对,以“文化自信”为核心内容优化中国文化影响力资源,并从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等方面完善传播策略,从而改变外界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
实力
论”
话语霸权
战略传播
国家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中外人文交流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5
作者
江时学
吴孙沛璟
《中外交流研究(中英文)》
2025年第1期50-58,共9页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无论是人文交流、文化交流还是文明互鉴,其宗旨都是为了使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同时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无论是人文交流、文化交流还是文明互鉴,其宗旨都是为了使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同时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的现实,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要不断强化中国媒体的话语力,要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业,要进一步重视学者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作用,要积极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重要作用,要努力使在华留学的国际学生为我发声,要积极发挥澳门地区的独特优势,要鼓励中资企业参与中外人文交流,要充分利用社交平台的作用,要鼓励民间力量参与中外人文交流,要正确处理中外人文交流的轰动效应与细水长流之间的关系,要对“锐实力”之类的奇谈怪论开展坚决有力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人文交流
文化交流
文明互鉴
“锐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裂实力”到“通实力”:战后国家实力演变
被引量:
4
6
作者
李振福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88-95,共8页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家实力形式不断演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历了由“裂实力”“硬实力”“软实力”到“巧实力”的演化,并通过分化、战争、诱导以及软硬兼施等方式,不断制造冲突,以从中谋取国家利益。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家实力形式不断演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历了由“裂实力”“硬实力”“软实力”到“巧实力”的演化,并通过分化、战争、诱导以及软硬兼施等方式,不断制造冲突,以从中谋取国家利益。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原则。然而,近来西方舆论却对中国强加“锐实力”标签,指责中国对其他国家不断渗透甚至霸凌。面对西方舆论的歪曲,中国应大力发展符合传统价值观念且满足世界人民需求的“通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实力
“硬
实力”
“软
实力”
“巧
实力”
“锐实力”
“通
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实力”理论研究
被引量:
4
7
作者
李振福
刘永麟
关静荣
《社会科学前沿》
2019年第7期1281-1290,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经典的国家“软实力”理论,近30年过去后,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依旧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面对新一轮的新兴国家崛起,西方国家开始指责中、俄、印等新兴国家刻意发展...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经典的国家“软实力”理论,近30年过去后,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依旧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面对新一轮的新兴国家崛起,西方国家开始指责中、俄、印等新兴国家刻意发展“锐实力”。然而,新时代呼唤着对新型治国方略与全球治理模式的深入探索。从实力与国家发展的本质出发,总结时代发展的规律,对比经典国家实力观,从而归纳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国家实力观——“通实力”理论。“通实力”理论以世界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符合世界发展需求,是一种互利共惠的国家实力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实力
“锐实力”
“通
实力”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贴标签”背后暗藏西方衰落的忧虑
8
作者
史志钦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6-17,共2页
西方国家提出“锐实力”与“中国渗透论”等观点,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自由主义衰落以及西方国家对国际安全格局的新动向产生了疑虑,究其根本是西方国家自身的衰弱和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与焦虑。在应对“中国渗透论”...
西方国家提出“锐实力”与“中国渗透论”等观点,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自由主义衰落以及西方国家对国际安全格局的新动向产生了疑虑,究其根本是西方国家自身的衰弱和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与焦虑。在应对“中国渗透论”的观点时,中国应继续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直面质疑,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实力”
“中国渗透论”
西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带一路”是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继承与发扬
9
作者
徐芳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8年第6期14-17,共4页
在西方媒体打的"新中国威胁论"浪潮中,"锐实力"成为指责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名词。事实证明,"一带一路"绝不是中国输出"锐实力"的工具,"一带一路"是对"全世界无...
在西方媒体打的"新中国威胁论"浪潮中,"锐实力"成为指责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名词。事实证明,"一带一路"绝不是中国输出"锐实力"的工具,"一带一路"是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实力”
“一带一路”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境外新闻媒体关于中国“锐实力”的报道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马丽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95,158,共13页
基金
2018年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8JDSZK045)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6JJD71001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境外新闻媒体解读了“锐实力”的基本内涵,评论了“锐实力”的主要特征,分析了“锐实力”的负面影响,将“锐实力”比作“刀尖”和“针尖”,称之为威权主义国家为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而通过“拉拢”“操纵”和“分散注意力”等手段发起的一场精心策划的“信息战”境外新闻媒体渲染了中国“锐实力”运用的恐慌,虚构了中国“锐实力”运用的机制,指责中国以“锐实力”重塑“软实力”,形成有利于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舆论,干涉目标国家的政治议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造出抹黑中国的“锐实力”概念之后,随之采取措施围堵和对抗中国的“锐实力”,防止中国的“锐实力”破坏所谓西方国家珍视的民主价值观。境外新闻媒体对西方国家的具体做法或者行动方案,既有极端支持的态度,也有理性平和的分析,更不乏坚定支持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努力的声音。通过对境外新闻媒体关于中国“锐实力”的报道分析可以发现,自2017年以来境外新闻媒体炒作的中国“锐实力”概念是“中国威胁论”的翻版和变体.
关键词
境外新闻媒体
“锐实力”
“中国威胁论”
Keywords
overseas media
sharp power
“China threat”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锐实力”话语评析:生成、批判及实质
2
作者
余伟斌
机构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7,共11页
基金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2015MZD045)。
文摘
“锐实力”是一个发端于澳大利亚,尔后被美国加以阐释和渲染而盛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话语。其生成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政界是“锐实力”话语的制造者,新闻界是“锐实力”话语的传播者和渲染者,而学界则对此话语进行了知识化和系统化。由于在概念的严肃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对硬实力的概念和软实力运作方式的理解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锐实力”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治学概念。其实质是在西方中心主义思想主导下,将“中国威胁论”范式运用于中国软实力崛起的西方叙事,是美国霸权护持的话语制衡策略。“锐实力”话语的产生表明,美国精英阶层的“中国威胁”感知由理论推演阶段走向事实认定阶段、从硬实力领域延伸至软实力领域,正发生着由外及内的变化。
关键词
“锐实力”
话语
中国软
实力
中国崛起
中美关系
“中国威胁论”
分类号
D60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锐实力”思潮下中国软实力提升的现实理路
3
作者
王海亮
郑晨
机构
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5期21-2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20BKS19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推动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2022M710423)
黑龙江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研究”(2021-KYYWF-0640)。
文摘
西方智库从自我视角发现,用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无法确切地描述中国的具体影响力,因而提出了一个介于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锐实力”(Sharp Power)。澄思寂虑,西方的中国“锐实力”思潮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与当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处的不同境遇,也透视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仍任重道远。为此,要夯实中国价值基石,把准中华文化命脉,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注重媒体舆论力量,掌握国际话语权,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基础支撑。
关键词
文化软
实力
“锐实力”
思潮批判
意识形态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锐实力论”的战略传播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格琴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文摘
美国“锐实力论”的战略意图是配合美国政府对华战略调整、对抗中国文化影响力。为了促成“锐实力论”的广泛传播,美国启动了全政府—全社会联动的战略传播模式,采取了新造概念界定问题、运用学术话语增强公共信任、进行意识形态批判获取道德共情等传播策略。“锐实力论”的传播对中国国家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阻滞了部分中美之间正常的科技、文化、学术交流。中国需要从战略高度科学、系统、理性地应对:建构与完善中国国家战略传播机制;加强学术话语与相关理论体系建设,创新学术话语;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大力传播“非意识形态化”的交往理念,避免掉入意识形态对抗陷阱,另一方面则可以主动应对,以“文化自信”为核心内容优化中国文化影响力资源,并从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等方面完善传播策略,从而改变外界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
关键词
“锐
实力
论”
话语霸权
战略传播
国家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
Keywords
"Sharp Power Theory"
Discourse Hegemony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National Security
Ideologic Security
分类号
D8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中外人文交流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5
作者
江时学
吴孙沛璟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外交流研究(中英文)》
2025年第1期50-5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1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无论是人文交流、文化交流还是文明互鉴,其宗旨都是为了使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同时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的现实,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要不断强化中国媒体的话语力,要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业,要进一步重视学者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作用,要积极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重要作用,要努力使在华留学的国际学生为我发声,要积极发挥澳门地区的独特优势,要鼓励中资企业参与中外人文交流,要充分利用社交平台的作用,要鼓励民间力量参与中外人文交流,要正确处理中外人文交流的轰动效应与细水长流之间的关系,要对“锐实力”之类的奇谈怪论开展坚决有力的斗争。
关键词
中外人文交流
文化交流
文明互鉴
“锐实力”
Keywords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cultural exchanges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
“sharp power”
分类号
D822.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裂实力”到“通实力”:战后国家实力演变
被引量:
4
6
作者
李振福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出处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88-9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北极航线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研究”与大连海事大学重点科研培育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3&ZD170、3132019307。
文摘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家实力形式不断演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历了由“裂实力”“硬实力”“软实力”到“巧实力”的演化,并通过分化、战争、诱导以及软硬兼施等方式,不断制造冲突,以从中谋取国家利益。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原则。然而,近来西方舆论却对中国强加“锐实力”标签,指责中国对其他国家不断渗透甚至霸凌。面对西方舆论的歪曲,中国应大力发展符合传统价值观念且满足世界人民需求的“通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关键词
国家
实力
“硬
实力”
“软
实力”
“巧
实力”
“锐实力”
“通
实力”
Keywords
national strength
"hard power"
"soft power"
"smart power"
"sharp power"
"connectivity power"
分类号
D50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实力”理论研究
被引量:
4
7
作者
李振福
刘永麟
关静荣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前沿》
2019年第7期1281-129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北极航线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研究”(13&ZD170)
大连海事大学重点科研培育项目(3132019307)的资助。
文摘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经典的国家“软实力”理论,近30年过去后,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依旧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面对新一轮的新兴国家崛起,西方国家开始指责中、俄、印等新兴国家刻意发展“锐实力”。然而,新时代呼唤着对新型治国方略与全球治理模式的深入探索。从实力与国家发展的本质出发,总结时代发展的规律,对比经典国家实力观,从而归纳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国家实力观——“通实力”理论。“通实力”理论以世界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符合世界发展需求,是一种互利共惠的国家实力形式。
关键词
国家
实力
“锐实力”
“通
实力”
理论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贴标签”背后暗藏西方衰落的忧虑
8
作者
史志钦
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6-17,共2页
文摘
西方国家提出“锐实力”与“中国渗透论”等观点,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自由主义衰落以及西方国家对国际安全格局的新动向产生了疑虑,究其根本是西方国家自身的衰弱和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与焦虑。在应对“中国渗透论”的观点时,中国应继续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直面质疑,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锐实力”
“中国渗透论”
西方国家
分类号
D518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带一路”是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继承与发扬
9
作者
徐芳
机构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
出处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8年第6期14-17,共4页
文摘
在西方媒体打的"新中国威胁论"浪潮中,"锐实力"成为指责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名词。事实证明,"一带一路"绝不是中国输出"锐实力"的工具,"一带一路"是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发扬光大。
关键词
“锐实力”
“一带一路”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境外新闻媒体关于中国“锐实力”的报道分析
马丽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锐实力”话语评析:生成、批判及实质
余伟斌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锐实力”思潮下中国软实力提升的现实理路
王海亮
郑晨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美国“锐实力论”的战略传播与中国应对
李格琴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对中外人文交流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江时学
吴孙沛璟
《中外交流研究(中英文)》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裂实力”到“通实力”:战后国家实力演变
李振福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通实力”理论研究
李振福
刘永麟
关静荣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贴标签”背后暗藏西方衰落的忧虑
史志钦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一带一路”是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继承与发扬
徐芳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