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翻译原则和方法的“推己及人”与“能近取譬”——以宇文所安的曹丕《典论·论文》英译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蔡新乐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90,共9页
因汉语的特点,汉译英之中不可避免要处理钱锺书所说的"人化或生命化",其中牵涉儒家的"恕道"。而"推己及人"作为一种方法运用于翻译,在思想上重视的是善于"体贴":如何转化原作之中的意涵和形象... 因汉语的特点,汉译英之中不可避免要处理钱锺书所说的"人化或生命化",其中牵涉儒家的"恕道"。而"推己及人"作为一种方法运用于翻译,在思想上重视的是善于"体贴":如何转化原作之中的意涵和形象,而表现在形式上则需要"能近取譬",亦即如何以具体、具象的方式传递其中的信息。宇文所安所作的曹丕《典论·论文》英译因背离了这两方面的要求,因而,其译文多有差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恕道 推己及人 能近取譬 宇文所安 论文
原文传递
孔子言说方式探微:以《论语》中的存在链隐喻为线索
2
作者 李莎莎 吕春燕 《现代语文》 2024年第9期4-12,共9页
孔子“能近取譬”式的言说方式是一种隐喻性思维模式。从当代视角出发,以《论语》中的存在链隐喻为线索,对其认知理据和取譬特点进行阐释。在《论语》中,上行存在链隐喻和下行存在链隐喻,分别具有“仰观于天”“俯察于地”的取譬特点,... 孔子“能近取譬”式的言说方式是一种隐喻性思维模式。从当代视角出发,以《论语》中的存在链隐喻为线索,对其认知理据和取譬特点进行阐释。在《论语》中,上行存在链隐喻和下行存在链隐喻,分别具有“仰观于天”“俯察于地”的取譬特点,体现了思维在垂直方向上沿着存在链纵向移动的过程。次级存在链隐喻和同级存在链隐喻,则分别具有“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特点,揭示了思维在水平方向上的平行移动过程。孔子通过存在链隐喻,将现实生活中的共同性问题上升为形而上学的思想问题,把天人合一、天下和合的儒家思想置于具体事物之间,形成了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言说方式 “能近取譬” 《论语》 存在链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比喻言说方式的现代审视 被引量:4
3
作者 丁秀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1-154,共4页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又是一位语言大师。他把比喻言说方式广泛使用于其教学及言语交际中,以众所周知、司空见惯之物作喻体,使比喻清新脱俗、鲜活自然,从而更好地实践了他“能近取譬”的理论主张。“能近取譬”是从交际双方均熟...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又是一位语言大师。他把比喻言说方式广泛使用于其教学及言语交际中,以众所周知、司空见惯之物作喻体,使比喻清新脱俗、鲜活自然,从而更好地实践了他“能近取譬”的理论主张。“能近取譬”是从交际双方均熟悉喻体事物所作的选择,它既有利于说者对喻体事物的把握,也有利于听者对本体事物的理解,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理解、接受的圆满完成。这对我们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使用比喻,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比喻 “能近取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