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终极关怀”到“存在关怀”──否定主义哲学社会透视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炫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1,59,共11页
关键词 “终极关怀” 存在关怀 价值关怀 否定主义 哈姆雷特 负面因素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 价值系统 世界观 “完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极关怀”的双重意蕴及内在限度
2
作者 雪婷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6-81,共6页
哲学对世界和人生的把握从逻辑上说是一种指向终极性的渴求,它表现了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终极性关怀。然而正是这种终极性的关怀在传统形而上学中发挥到了极致,并以异化的形式试图为人们提供一种安身立命之本。传统形而上学赋予... 哲学对世界和人生的把握从逻辑上说是一种指向终极性的渴求,它表现了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终极性关怀。然而正是这种终极性的关怀在传统形而上学中发挥到了极致,并以异化的形式试图为人们提供一种安身立命之本。传统形而上学赋予人的"终极关怀"具有双重意蕴:一方面体现为对作为终极本体的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的理论诉求,另一方面体现为"终极关怀"内蕴的现实维度的变迁。然而这双重意蕴由于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特征与内在困境无法达到内在统一,并以前者吞噬后者的架势呈现出来,这就决定了它无法切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并为人们提供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本。虽然这是"终极关怀"自身无法突破的内在限度问题,但是却为基于感性实践活动的马克思哲学突破其内在限度的"现实关怀"提供了其内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终极本体 现实 内在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精神的炼狱中超拔──论《普贤寺》的“终极关怀”兼谈张贤亮创作思想的发展
3
作者 杜秀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5-19,24,共6页
《普贤寺》在张贤亮的小说创作中具有特殊意义。小说以佛宗禅理观照主人公的心性,展示他们彻悟自己坎坷多难的一生,看破世事,放下烦恼,构建了快乐、安祥、崇高的精神世界的过程。这种独特的“终极关怀”带有浓郁的佛学色彩。在艺术... 《普贤寺》在张贤亮的小说创作中具有特殊意义。小说以佛宗禅理观照主人公的心性,展示他们彻悟自己坎坷多难的一生,看破世事,放下烦恼,构建了快乐、安祥、崇高的精神世界的过程。这种独特的“终极关怀”带有浓郁的佛学色彩。在艺术上,小说采用了故事体的形式,散文化的手法。纵观张贤亮的小说,主要描写极“左”思潮酿成的人生灾难,从“苦难的现实”到“苦难的记忆”是他的创作心路。《普贤寺》所提供的摆脱“苦难的记忆”的纠缠,从精神炼狱中超拔的范式,显示了张贤亮小说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佛学色彩” 故事体 散文化 创作心路 精神炼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极关怀”与“超越之路”上的从歧异到趋同──论宋明新儒学的伦理本体化思想倾向的形成及其影响(下)
4
作者 周继旨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6-55,共10页
关键词 伦理本体化 新儒学 “终极关怀” “理” 思想倾向 “性” 儒家传统 “心” 佛教 天地之性
原文传递
“终极关怀”与“超越之路”上的从歧异到趋同──论宋明新儒学的伦理本体化思想倾向的形成及其影响(上)
5
作者 周继旨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3-93,共11页
关键词 “终极关怀” 伦理本体化 新儒学 自我意识 佛教教义 《坛经》 思想倾向 文化传统 鸠摩罗什 思维模式
原文传递
社会关怀、个体关怀与终极关怀 被引量:3
6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个体关怀 社会关怀 当代文学 “终极关怀” 文坛景观 生存境遇 存在处境 存在困境 阶段特征 生存处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设计与终极关怀
7
作者 张东栋 罗晓霞 《工程设计与研究(北京)》 2004年第4期3-4,31,共3页
分析当今中国建筑师所面临的终极关怀问题,强调摒弃建筑设计活动中的浮躁和肤浅,在哲学层面上重新认识分析终极关怀。基于日常生活的建筑设计活动,有助于建筑师不致沉沦于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劳作漩涡,使建筑设计活动有一个更高的方向... 分析当今中国建筑师所面临的终极关怀问题,强调摒弃建筑设计活动中的浮躁和肤浅,在哲学层面上重新认识分析终极关怀。基于日常生活的建筑设计活动,有助于建筑师不致沉沦于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劳作漩涡,使建筑设计活动有一个更高的方向和定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终极关怀” 日常生活 建筑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田汉的“终极关怀”——田汉百年祭
8
作者 魏子晨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8-79,共2页
论田汉的“终极关怀”———田汉百年祭魏子晨80年代之初,拜谒上海名导吕君樵先生。吕宅迎门墙上,悬挂田汉1947年秋书赠吕的一首七绝,至今记忆犹新。“改革从来未易谈,光明犹未到江南。闻鸡起舞随诸子,无限艰难待负担。”戏... 论田汉的“终极关怀”———田汉百年祭魏子晨80年代之初,拜谒上海名导吕君樵先生。吕宅迎门墙上,悬挂田汉1947年秋书赠吕的一首七绝,至今记忆犹新。“改革从来未易谈,光明犹未到江南。闻鸡起舞随诸子,无限艰难待负担。”戏曲“改革”,是田汉一生的主旋律。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历史唯物论 移步换形 “现代化”理论 京剧 “改革” 三十年代 思想内容 文化保守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原文传递
关怀人生 独具标格──读贾宝泉《当时明月今在否》
9
作者 李元洛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33,共2页
关怀人生 独具标格──读贾宝泉《当时明月今在否》李元洛每当我想起远在北国津门的贾宝泉,心中总不免飞来和湘楚有缘的屈大夫《离骚》中的诗句:“朝发轫於天津兮,夕除至乎西极。”人在中年的他,正和夸父一起追赶西斜的红日。在白... 关怀人生 独具标格──读贾宝泉《当时明月今在否》李元洛每当我想起远在北国津门的贾宝泉,心中总不免飞来和湘楚有缘的屈大夫《离骚》中的诗句:“朝发轫於天津兮,夕除至乎西极。”人在中年的他,正和夸父一起追赶西斜的红日。在白天挥洒汗水呕心沥血的繁忙编务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怀人生 人文精神 人文关怀 标格 当下关怀 明月 “终极关怀” 文化传统 《天问》 散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哲学的理想职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应杭 谢洪恩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5-58,共4页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哲学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摆脱所面临的局促和困顿已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于是.哲学与时代发展的关系问题又一次严峻地凸现在我们的面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出现了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些人提出了“贴近说”;另一...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哲学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摆脱所面临的局促和困顿已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于是.哲学与时代发展的关系问题又一次严峻地凸现在我们的面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出现了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些人提出了“贴近说”;另一些人则持相反的“纯学术说”.这两种解决问题思路的欠缺之处在于片面地各执一端.时下,作为对“贴近说”和“纯学术说”两极对立的超越,“终极关怀说”似乎颇能形成共识.但是,倘若从实践理性甚至操作性的层面进行审视,我们发现,问题依然存在.这个问题可归结为;哲学对时代发展的“终极关怀”的实现途径是什么?分析时贤们对“终极关怀”的诠释,我们可以发现,对“终极关怀”的实现途径缺乏理论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哲学 “终极关怀” 马克思主义 论哲学 理想人格 当代中国 实践唯物主义 自我解放 现实世界 实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用信仰与道德信仰 被引量:9
11
作者 荆学民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53-58,共6页
关键词 道德信仰 宗教信仰 超越性 康德 “终极关怀” 《纯粹理性批判》 性道德 实践理性 现实生活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 被引量:9
12
作者 丰子义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21-24,共4页
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丰子义一面对新世纪,哲学应当选择何种走向?时下有两种较有代表性的看法:一种主张放弃狭隘的“功利主义”观点,让哲学注重“终极关怀”;另一种主张面向实际,让哲学走向现实生活。这两种主张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丰子义一面对新世纪,哲学应当选择何种走向?时下有两种较有代表性的看法:一种主张放弃狭隘的“功利主义”观点,让哲学注重“终极关怀”;另一种主张面向实际,让哲学走向现实生活。这两种主张一个在天,一个在地,究竟怎么看待?毋庸置疑,这两种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现实生活 大众文化 哲学走向 生命存在 功利追求 “终极关怀” 现实关切 理性文化 超功利
原文传递
人的本质需求与原始宗教的价值源发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建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73-76,共4页
人是文化的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历史无非是人类受一定文化意识支配的持续不断的价值实现过程。任何文化价值系统莫不源发于宗教。原始宗教乃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文化价值形态。
关键词 原始宗教 本质需求 价值源 文化悖论 “终极关怀” 认同系统 “至善”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性 人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精神与文化悖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尔勃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14-17,共4页
人文精神与文化悖论王尔勃学术论争不必结论归一,但应通过切磋砥砺开拓新的思维空间,然而当前人文精神讨论中却不时出现文人意气浮泛和常识性话语遮蔽学理的现象。尽管“终极关怀”己成为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词语,可实用理性的传统惯... 人文精神与文化悖论王尔勃学术论争不必结论归一,但应通过切磋砥砺开拓新的思维空间,然而当前人文精神讨论中却不时出现文人意气浮泛和常识性话语遮蔽学理的现象。尽管“终极关怀”己成为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词语,可实用理性的传统惯性总牵制着人们的思路在处于形而下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文化悖论 “终极关怀” 现代主义 马克思主义 悖论性质 自由本质 文化能力 哲学人类学 论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蒂里希关于“爱”的伦理思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1-65,共5页
保罗·蒂里希是当代著名哲学家,他提出的"终极关怀"思想是当今人文科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蒂里希从本体论方面论述了伦理学,其伦理学的中心范畴是"爱"的思想。他把伦理学中"爱"的... 保罗·蒂里希是当代著名哲学家,他提出的"终极关怀"思想是当今人文科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蒂里希从本体论方面论述了伦理学,其伦理学的中心范畴是"爱"的思想。他把伦理学中"爱"的思想与历史上的情感主义、道德主义区分开来。蒂里希伦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存在论的伦理学、人格主义的伦理学和原则主义的伦理学。蒂里希分析论述了爱的四个性质:"eros"表示人类隐秘的本能爱欲;"philia"指的是友谊之爱,即人们对于相似的和美好的人和事物的喜爱;"epithymia"指的是生命的自我实现的爱,它与"eros"既有同一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即超越本能的方面;"agape"指的是神圣的爱,是上帝对一切人的无条件的爱和利他主义的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蒂里希 “爱” 伦理思想 “终极关怀”思想 本体论 原则主义 存在论 人格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儒学泛宗教化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钟锋 《中华文化论坛》 1999年第2期9-10,共2页
在世纪之交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是海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尽管聚讼纷纭,各执一端,但是,概括地说,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肯定说,认为儒学是宗教;二是否定说,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三是折衷说,认为儒... 在世纪之交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是海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尽管聚讼纷纭,各执一端,但是,概括地说,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肯定说,认为儒学是宗教;二是否定说,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三是折衷说,认为儒学具有宗教性。肯定说在理论上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宗教化 儒学 世纪之交 宗教的本质 “彼岸世界” “终极关怀” 思想特点 非理性 “内在超越”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与精神需求 被引量:2
17
作者 曲玉波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31-33,共3页
在社会生活中人不仅有物质需要 ,而且还有精神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需求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 ,并且日益影响着物质需要的趋向 ,因此 ,精神需要既是人的生活不可缺少的维度 ,又是在认识社会发展变化中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市场经济 经济发展 人文精神 “终极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儒家的价值层级思想论略
18
作者 张军 李德顺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1期6-16,共11页
关键词 早期儒家 价值层 礼乐文化 “终极关怀” 思想论 人性 中国古代 人生社会价值 天道 现实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哲学的走向
19
作者 郭湛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5期4-4,共1页
本文系作者 1998年 11月 2 9日在《哲学动态》编辑部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征得作者同意在我刊发表。
关键词 世纪之交 哲学研究 文化形式 网络化 时空特性 哲学思维 现实关怀 文化形态 “终极关怀” 整体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与宗教性问题──成中英教授与中国社科院专家对谈纪要 被引量:2
20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6期61-64,共4页
儒学与宗教性问题──成中英教授与中国社科院专家对谈纪要编者按:1996年6月24日,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宗教研究所部分专家对谈。对谈的题目是:“儒学与宗教性问题”。对谈由历史所中国思想... 儒学与宗教性问题──成中英教授与中国社科院专家对谈纪要编者按:1996年6月24日,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宗教研究所部分专家对谈。对谈的题目是:“儒学与宗教性问题”。对谈由历史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主任姜广辉主持。姜广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宗教性 是宗教 成中英 本质特征 社科院 “终极关怀” 超越性 “彼岸世界”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