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终极关怀”到“存在关怀”──否定主义哲学社会透视 |
吴炫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2
|
“终极关怀”的双重意蕴及内在限度 |
雪婷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3
|
从精神的炼狱中超拔──论《普贤寺》的“终极关怀”兼谈张贤亮创作思想的发展 |
杜秀华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0 |
|
4
|
“终极关怀”与“超越之路”上的从歧异到趋同──论宋明新儒学的伦理本体化思想倾向的形成及其影响(下) |
周继旨
|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5
|
“终极关怀”与“超越之路”上的从歧异到趋同──论宋明新儒学的伦理本体化思想倾向的形成及其影响(上) |
周继旨
|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6
|
社会关怀、个体关怀与终极关怀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7
|
建筑设计与终极关怀 |
张东栋
罗晓霞
|
《工程设计与研究(北京)》
|
2004 |
0 |
|
8
|
论田汉的“终极关怀”——田汉百年祭 |
魏子晨
|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9
|
关怀人生 独具标格──读贾宝泉《当时明月今在否》 |
李元洛
|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0
|
论哲学的理想职能 |
应杭
谢洪恩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11
|
论实用信仰与道德信仰 |
荆学民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8 |
9
|
|
12
|
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 |
丰子义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9
|
|
13
|
人的本质需求与原始宗教的价值源发意义 |
胡建
|
《浙江学刊》
CSSCI
|
1998 |
4
|
|
14
|
人文精神与文化悖论 |
王尔勃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7 |
3
|
|
15
|
论蒂里希关于“爱”的伦理思想 |
王珉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16
|
世纪之交的儒学泛宗教化问题 |
卢钟锋
|
《中华文化论坛》
|
1999 |
2
|
|
17
|
经济发展与精神需求 |
曲玉波
|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
2002 |
2
|
|
18
|
早期儒家的价值层级思想论略 |
张军
李德顺
|
《中国哲学史》
CSSCI
|
1999 |
0 |
|
19
|
世纪之交哲学的走向 |
郭湛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20
|
儒学与宗教性问题──成中英教授与中国社科院专家对谈纪要 |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
199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