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1980年代的发生 被引量:59
1
作者 贺桂梅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41,46,共14页
文章主要追溯80年代“纯文学”观念由怎样的知识表述构成,并分析这种表述方式的意识形态特性。论文把起点设定为对当前有关“文学性”问题的反省,认为首先需要区分“体系内批判”和建立在对艺术体制自觉基础上的“自我批判”这两个层次... 文章主要追溯80年代“纯文学”观念由怎样的知识表述构成,并分析这种表述方式的意识形态特性。论文把起点设定为对当前有关“文学性”问题的反省,认为首先需要区分“体系内批判”和建立在对艺术体制自觉基础上的“自我批判”这两个层次。当前的文学常识主要是80年代建构出来的,因此,厘清“纯文学”的知识谱系是进行文学性讨论的历史前提。“纯文学”体制形成于80年代后期,并主要在三个领域内运行,其一是以“诗化哲学”代表的哲学/美学领域,其一是转向对语言/符号关注的文学理论领域,另一则是“重写文学史”思潮所代表的重构经典的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论文详细剖析了三个领域中“纯文学”表述的特定知识谱系,及这些表述发挥政治性的方式。论文最后认为,90年代以来的历史变迁将那些支撑“非政治”表述的潜在的认知框架暴露出来,从而提供了对包括“纯文学”在内的整个80年代进行自我批判的历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文学” 自我批判 意识形态 知识谱系 诗化哲学 文学理论 现代文学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扬弃“纯文学”与“左翼文学”?——底层写作所面临的问题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云雷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5期29-31,共3页
针对底层写作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辨析底层写作与“纯文学”思潮的关系,它们虽然取向不同,但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底层写作不能无视“纯文学”在形式探索等方面的成就;底层写作与“左翼文学”传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充分借鉴“左翼... 针对底层写作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辨析底层写作与“纯文学”思潮的关系,它们虽然取向不同,但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底层写作不能无视“纯文学”在形式探索等方面的成就;底层写作与“左翼文学”传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充分借鉴“左翼文学”的经验与教训,底层写作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写作 “纯文学” 现实主义 左翼文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文学”观视野下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气象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才训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8-152,共5页
20世纪初"纯文学"观的确立,使古代文学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它使古代文学研究范围纯粹化,使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得到认同。但是",纯文学"观这种源于西方的现代... 20世纪初"纯文学"观的确立,使古代文学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它使古代文学研究范围纯粹化,使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得到认同。但是",纯文学"观这种源于西方的现代文学观念虽使中国古代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却忽视了中国文学的实际发展状况,影响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其阐释话语有着明显的西方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文学” 古代文学研究 新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田切秀雄在沪作关于“纯文学”的学术报告
4
作者 文米 《社会科学》 1983年第6期61-61,共1页
日本著名学者、日本法政大学文学部教授小田切秀雄5月上旬随同日本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协会第四次访华团来沪访问,于5月9日下午同我院文学所以及复旦、师大、外语学院、《社会科学》编辑部、译文出版社等有关单仕的同志进行了学术交流。小... 日本著名学者、日本法政大学文学部教授小田切秀雄5月上旬随同日本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协会第四次访华团来沪访问,于5月9日下午同我院文学所以及复旦、师大、外语学院、《社会科学》编辑部、译文出版社等有关单仕的同志进行了学术交流。小田切秀雄作了《日本近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文学” 现代文学 日本 人文社会科学交流 学术报告 学术交流 编辑部 近代 译文 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当今“纯文学”
5
作者 严光德 《龙岩师专学报》 2003年第5期91-93,共3页
“纯文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着颇多的争议,这些争议既包含有纯文学本体上的论争,也涉及到与纯文学相关的文化、哲学、美学、语言学、历史甚至宗教、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异议。本文把纯文学具化为“内环境”和“外环境”两部分,并试图从美... “纯文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着颇多的争议,这些争议既包含有纯文学本体上的论争,也涉及到与纯文学相关的文化、哲学、美学、语言学、历史甚至宗教、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异议。本文把纯文学具化为“内环境”和“外环境”两部分,并试图从美学(狭义上而言)、语言学、哲学、历史(广义上而言)和社会等五个范畴入手来粗略地考察其在当今中国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文学” 范畴 “内环境” “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苔花集》到《古今集》:被迫“纯文学” 被引量:2
6
作者 洪子诚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2,共7页
一、批评家黄秋耘在写当代文学史的时候,读了许多黄秋耘先生的文章,对他十分敬佩。不仅是才情学问,人格也是重要的理由。90年代,不止一次有这样的念头:回老家揭阳路过广州,一定要去拜访、请教,表示我的敬意。但我是个想得多做得少的人... 一、批评家黄秋耘在写当代文学史的时候,读了许多黄秋耘先生的文章,对他十分敬佩。不仅是才情学问,人格也是重要的理由。90年代,不止一次有这样的念头:回老家揭阳路过广州,一定要去拜访、请教,表示我的敬意。但我是个想得多做得少的人,加上见名人面总有不自禁的恐惧,因而到他去世也没有实现。.作为当代作家,黄秋耘(1918—2001)给读者留下记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 “纯文学” 罗曼·罗兰 当代作家 当代文学 不自禁 胡风 杜子美 纪德 盛澄华
原文传递
“纯文学”反思与“政治的回归”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慧瑜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6,共8页
关键词 “纯文学” 非政治化 《上海文学 文学批评 文学写作
原文传递
纯文学及其研究的价值——对一种文学歧视的岐见 被引量:2
8
作者 毕光明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纯文学” 文学思潮 审美主义 社会分层 社会转型 知识分子 社会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述“历史”的理想情怀——评毕光明、姜岚《纯文学的历史批判》
9
作者 张立群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9期62-65,共4页
在经历多年的探索与积淀之后,毕光明、姜岚再次推出了"纯文学"研究力作《纯文学的历史批判》。相较出版于2005年的《虚构的力量:中国当代纯文学研究》,《纯文学的历史批判》中的绝大部分论文写于新世纪,且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历史批... 在经历多年的探索与积淀之后,毕光明、姜岚再次推出了"纯文学"研究力作《纯文学的历史批判》。相较出版于2005年的《虚构的力量:中国当代纯文学研究》,《纯文学的历史批判》中的绝大部分论文写于新世纪,且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历史批判"的学术立场,这不由得使我们在感佩之余,抱有较为强烈的阅读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历史 “纯文学” 当代史 学术立场 阅读期待 路遥 当代文学 太阳出世 十七年文学 底层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文学”的反思——几则书抄和感想
10
作者 何吉贤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3年第1期19-29,共11页
“纯文学”是一个历史概念,支撑“纯文学”这个历史概念的有一套不断变化和“完善”的知识体系。当然可以说这套知识体系是一种话语实践,但在今天中国知识界的语境下,在“自恋和自虐的”学院式文化研究的呼喊带领下,话语与权力,权... “纯文学”是一个历史概念,支撑“纯文学”这个历史概念的有一套不断变化和“完善”的知识体系。当然可以说这套知识体系是一种话语实践,但在今天中国知识界的语境下,在“自恋和自虐的”学院式文化研究的呼喊带领下,话语与权力,权力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已经铺设了快捷的直通车。要登“纯文学”之“堂奥”,“窥其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文学” 自恋 文化研究 政治意识形态 话语 反思 权力
原文传递
林海音与“纯文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月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0,共3页
林海音是资深作家同时也是成功的出版人。1967年1月创办《纯文学月刊》,林先生任主编和发行人。该刊的命名就透露出文学性纯浓之信息。正因纯文学味的单一性,不能与多元性的读者适应,月刊不敷成本在所难免,林海音预见到这一点,翌年... 林海音是资深作家同时也是成功的出版人。1967年1月创办《纯文学月刊》,林先生任主编和发行人。该刊的命名就透露出文学性纯浓之信息。正因纯文学味的单一性,不能与多元性的读者适应,月刊不敷成本在所难免,林海音预见到这一点,翌年,50岁的她又创办了“纯文学出版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文学” 林海音 作家 文学 预见 读者 多元性 主编 出版 命名
原文传递
多维视野下的纯文学谱系建构——论毕光明《纯文学视境中的新时期文学》的三种研究维度
12
作者 粟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7期72-74,共3页
作为纯文学的卫道者,毕光明先生一直在捍卫纯文学的学术之路上执着前行,与夫人姜岚合著的《虚构的力量:中国当代纯文学研究》以及《纯文学的历史批判》无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其纯文学的批判观念,而新著《纯文学视境中的新时期文学》一... 作为纯文学的卫道者,毕光明先生一直在捍卫纯文学的学术之路上执着前行,与夫人姜岚合著的《虚构的力量:中国当代纯文学研究》以及《纯文学的历史批判》无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其纯文学的批判观念,而新著《纯文学视境中的新时期文学》一如既往地以纯文学的价值立场来关注中国80年代以后的文学现象,追溯了纯文学在新时期如何与政治意识形态剥离又抵御住商品经济浪潮的巨大冲击的发展过程,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示了纯文学的非凡魅力,可谓是对纯文学追求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政治意识形态 研究维度 价值立场 多维视野 主旋律文学 以纯 中国当代文学 “纯文学” 寻根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困境与丧失自身的“纯文学”
13
作者 王彬彬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5年第1期70-71,共2页
走出困境与丧失自身的“纯文学”王彬彬文学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从来就不会成正比。如果能成正比,那便是一种特例,一种反常。相反,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成反比,即愈是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愈不具有市场价值,倒是一种惯例,一种正常... 走出困境与丧失自身的“纯文学”王彬彬文学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从来就不会成正比。如果能成正比,那便是一种特例,一种反常。相反,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成反比,即愈是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愈不具有市场价值,倒是一种惯例,一种正常。那种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文学 走出困境 艺术价值 《水浒传》 市场价值 “纯文学” 作品 经济市场化 文学创作 创作心理学
原文传递
重新审视“纯文学”
14
作者 见非 《天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纯文学” 文学变革 文学批评 寻根文学 纯文学观念 九十年代 文学创作 伤痕文学 八十年代 现代西方文学
原文传递
谫论余光中的“纯文学”观
15
作者 张嘉仪 《华文文学评论》 2017年第1期79-88,共10页
'纯文学'观这一文学命题长期在学界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影响到评论家对作品的价值阐释、作家的创作理念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本文以余光中的文学评论集为考察对象,试图理清余光中文艺思想的主脉,即以'纯文学'观为... '纯文学'观这一文学命题长期在学界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影响到评论家对作品的价值阐释、作家的创作理念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本文以余光中的文学评论集为考察对象,试图理清余光中文艺思想的主脉,即以'纯文学'观为中心展开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纯文学” 大众文学 现代诗 台湾乡土文学
原文传递
何谓文学本身 被引量:100
16
作者 蔡翔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1-42,共12页
关键词 “纯文学” 文学 上海文学 韩少功 纯粹 南帆 缘起 确立 概念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缺席的精神盛宴?——关于网络文学的反思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定家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8-200,共3页
关键词 并发症 起床 吃饭 准备 流行 过量 身体 沉醉 “纯文学” 网络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必羞愧的缪斯女神──我看通俗文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钱谷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8,共2页
关键词 通俗文学 严肃文学 文以载道 “纯文学” 文学本体 女神 小说 审美 艺术性 娱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为什么是“50后”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繁华 《文学与文化》 2011年第4期4-8,共5页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对这届获奖作品的议论,就像历届评奖一样远远没有结束。不同的是,这次茅盾文学奖评选规则的变化以及'纯文学'的'低迷'处境而使其更加引人瞩目。评选的'大评委制'和实名投票...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对这届获奖作品的议论,就像历届评奖一样远远没有结束。不同的是,这次茅盾文学奖评选规则的变化以及'纯文学'的'低迷'处境而使其更加引人瞩目。评选的'大评委制'和实名投票,不仅对参评的评委是一个挑战,同时公开发表的多轮投票的'不确定性'构成的'悬念',这也使评奖多少带有'娱乐'性质,就像'超女''、选秀'一样';纯文学'近年来的'低迷'处境似乎已成共识,在媒体和各种话语形式的讲述中,这个历尽百年的文学形式似乎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即将'寿终正寝',而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使公众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一文学形式,也有机会公开参与议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 刘震云 话语形式 小说史 评选规则 刘醒龙 毕飞宇 “纯文学” 莫言 刘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与“中国意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毓庆 郭万金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1-84,共4页
长春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由北京语言大学方铭教授等共同主编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被认为是一部"立足于中国文学本位立场"的中国文学史。方铭教授在序言中说:"中国古代文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在没有接触西洋文学观念之... 长春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由北京语言大学方铭教授等共同主编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被认为是一部"立足于中国文学本位立场"的中国文学史。方铭教授在序言中说:"中国古代文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在没有接触西洋文学观念之前,它不但存在,而且有着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的社会价值,承担着作者和读者所认可的社会责任,并良好地发展着。中国古代文学家按照中国文学自身的运行方式为中国的读者提供着文学消费。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相对独立存在和演变,决定了西洋文学观念和中国文学实际的隔膜,当然,这种隔膜绝不意味着互相对立。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承袭西洋文学观念,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渐渐被忽视,中国古代文学史变成了西洋文学观念指导下的中国的文学演变史。这显然是不妥当的。"方铭教授认为,文学本来是中国固有的学科概念,20世纪文学史研究者的错误就在于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学"不是"文学",即与西方特别是苏联的"文学"概念不同,所以,文学研究者和文学史写作者都努力用西方的文学概念来寻找中国古代文学的所谓"文学性",在文学起源问题上,重构了所谓中国文学起源于"神话"的神话;把日本人提出的以西方近代所谓"纯文学"标准建构的"魏晋文学自觉说"作为中国文学成熟和独立的标志;以想象性、虚构性、形象性为单一标准,评价作家作品的优劣;以西方文学的三分法或者四分法来给中国古代文学分类,没有给中国独有的文体以充分的重视;以似是而非的所谓"封建思想"否定中国文学所具有的载道传统的价值。凡此种种,都严重扭曲了中国文学的本来面貌。因此,方铭教授主张应该在编写中国文学史的时候,体现中国立场、中国视角、中国价值、中国方法。同时,方铭教授认为,近些年,随着学科调整和大学教育普及化,中国文学史教育有去学术化的倾向,这不应该是发展方向,所以,强调教材应该体现学术性。另外,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文学史应该涵盖中华各民族文明的成果,应该体现多元性。我们认为这些观念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我们选发了方铭教授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前言,以及其他几位学者的评论,表达对方铭教授提出的《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写和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的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方铭 长春出版社 魏晋文学 教材编写 “纯文学” 文学研究者 载道 学科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