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4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真情实感”与“思想健康”
被引量:
1
1
作者
程翔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在一次国培班上,我将学生作文《我不认识她》(见附录)读给学员听,引起了强烈反响。有的学员说,这是一篇好文章。有真情实感,可以得高分;有的学员说,此文思想不健康,只能得低分;还有的学员说,平时作文可以这样写,但高考、中...
在一次国培班上,我将学生作文《我不认识她》(见附录)读给学员听,引起了强烈反响。有的学员说,这是一篇好文章。有真情实感,可以得高分;有的学员说,此文思想不健康,只能得低分;还有的学员说,平时作文可以这样写,但高考、中考不可以这样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情实感”
思想健康
学生作文
学员
文章
高分
高考
中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
被引量:
1
2
作者
俞磊
张彦灵
《写作》
2012年第1期4-7,共4页
一、"真情实感"之真相 1.写作中的"真情实感" 孙犁《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所谓"真情实感",就是指所写的对象及其内容是真实的,即选材来自于生活实际。尤其是写实作文,...
一、"真情实感"之真相 1.写作中的"真情实感" 孙犁《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所谓"真情实感",就是指所写的对象及其内容是真实的,即选材来自于生活实际。尤其是写实作文,更要注意材料的真实可信,使读者读后信服;文章所抒发的感情要真诚深切。要注意是有感而发,有情而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
生活实际
欧阳修
散文
写作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散文理论话语中的“真情实感”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炳中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
"真实情感"是现代散文个性理论话语中一个重要的但又具有模糊性的审美范畴。在新文学的初期,它主要被用于解除创作主体外在的道统束缚;而在五四落潮以后,则是在开拓散文作家内心世界方面获得理论意义。真情实感论并非是纯粹的...
"真实情感"是现代散文个性理论话语中一个重要的但又具有模糊性的审美范畴。在新文学的初期,它主要被用于解除创作主体外在的道统束缚;而在五四落潮以后,则是在开拓散文作家内心世界方面获得理论意义。真情实感论并非是纯粹的,散文家们既意识到了它的先天缺陷,也因特定的时代语境让它走向了"伪真"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散文
个性理论话语
“真情实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真情实感”的新认识
被引量:
1
4
作者
钟真祥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9年第7期36-37,共2页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虚构、组合等现象时,被老师斥以“内容不真实。情感虚假”,或“作文假、大、空”。结果是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维。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写作?什么是作文的真情实感?所谓写作就是说话,为...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虚构、组合等现象时,被老师斥以“内容不真实。情感虚假”,或“作文假、大、空”。结果是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维。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写作?什么是作文的真情实感?所谓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是用笔头说话。可以看出。写作是为了生活的某种需要,是用书面来表达的文学形式。基于上述的认识。再来谈谈对“真情实感”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情实感”
写作过程
写作思维
文学形式
学生
作文
说话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情到深处文自工——作文之“真情实感”篇
被引量:
1
5
作者
黄松海
《写作(中)》
2011年第2期18-19,共2页
【开栏语】: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心灵,只有在感动的天地中徜徉,才能够编织出灿烂的云锦,喷吐出辉煌的光焰。作文只有真情打造,情真意切,才会闪射出诱人的光彩!
关键词
“真情实感”
作文
文章
高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什么样的情感是“真情实感”?
6
作者
黄松海
《写作(中)》
2015年第10期14-17,共4页
所有人都知道,也坚信这样的道理:作文唯有感情真挚,才能动人心弦,夺得高分。然而有许多同学的作文常常呈现下列问题:一是选材不力,内容虚假,情感造作;二是记叙不真,描写不实,情感平淡;三是缺少素材,言之无物,无病呻吟;四...
所有人都知道,也坚信这样的道理:作文唯有感情真挚,才能动人心弦,夺得高分。然而有许多同学的作文常常呈现下列问题:一是选材不力,内容虚假,情感造作;二是记叙不真,描写不实,情感平淡;三是缺少素材,言之无物,无病呻吟;四是过程不实,突转无序,令人生疑。其情感失真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察生活不深入,内心体验不丰富,个人感悟不深刻,导致情感的河床干涸,文章内容黯然失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即希望我们在习作中能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摒弃虚情假意或“无情无意”,让习作打上“我”的鲜活感情印记,有“事”更有“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情实感”
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
感情真挚
文章内容
观察生活
内心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体验式报道的“真情实感”
被引量:
1
7
作者
林娜
《青年记者》
2006年第12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体验式报道
“真情实感”
新闻竞争
实际工作
社会舆论
群众
版面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情实感”的风险
8
作者
刘华正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49,共3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中,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关键词
“真情实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风险
课程目标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情实感”作文指导探索
被引量:
1
9
作者
沈静
董雷
《基础教育参考》
2007年第1期78-79,共2页
一、存在的问题 表1是笔者对北京城区三所小学的200余名中高年级学生进行的调查,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能反映目前小学生在作文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作文指导
“真情实感”
中高年级学生
北京城区
小学生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让“真情实感”的清泉流进高考作文
被引量:
1
10
作者
庞云萍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4年第7期76-78,共3页
高考语文大分时代如滚滚春潮汹涌而来,必将进一步催生方方面面对总分分值60分的高考作文的密切关注,也必将引发语文教学主力军--语文老师对学生的高考作文教学方法上的新一轮探究和思想上的反思。近年来高考作文经历了从命题作文到话...
高考语文大分时代如滚滚春潮汹涌而来,必将进一步催生方方面面对总分分值60分的高考作文的密切关注,也必将引发语文教学主力军--语文老师对学生的高考作文教学方法上的新一轮探究和思想上的反思。近年来高考作文经历了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新材料作文的改变,但是命题形式的改变并不能阻挡高考中千人一面的“高考体套话作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作文
“真情实感”
高考语文
教学方法
语文老师
语文教学
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
11
作者
何佳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1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在当下的作文教学中,“真情实感”普遍被认为是指导写作的黄金法则。本文从“真情实感”写作观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当下作文教学的影响出发,重新解读“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
“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
黄金法则
写作观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反思
12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0,共1页
魏小娜在《对我国作文教学中“真情实感”的反思》一文中指出,“真情实感”的文化根源是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折射:重视整体把握、直觉体悟、意向思维,把认知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知、情、意处于未分化的状态。其传统文论学依据是“修辞...
魏小娜在《对我国作文教学中“真情实感”的反思》一文中指出,“真情实感”的文化根源是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折射:重视整体把握、直觉体悟、意向思维,把认知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知、情、意处于未分化的状态。其传统文论学依据是“修辞立诚”观:强调写作者的道德修养,倡导忠实严肃的写作态度,重视真情实感的本真流露。“真情实感”也是传统语言观的折射:采用“过去时”的写作姿态,写作依附于生活,基于已经发生的、经过观察感悟后积淀下来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
反思
传统文论
思维方式
文化根源
直觉体悟
意向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要对“自我”的归位不习惯——读《“真情实感”与“思想健康”》有感
13
作者
张秋达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75,共2页
对程翔老师的《“真情实感”与“思想健康”》(《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1期)一文中所涉及的习作《我不认识她》的评判,为什么出现分歧,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定位,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我以为,作文首先应该是作者...
对程翔老师的《“真情实感”与“思想健康”》(《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1期)一文中所涉及的习作《我不认识她》的评判,为什么出现分歧,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定位,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我以为,作文首先应该是作者内心生活的写照,是“我心”的自然流露,也是课标所倡导的“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情实感”
思想健康
中学语文教学
学生作文
感情真挚
自然
习作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生作文中要有“真情实感”
14
作者
秦辉
刘超
《语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11期52-54,共3页
每次命题时,命题人在作文要求中总会写下“要有真情实感”这句话;在中考评卷中,有没有“真情实感”也成为评卷者衡量学生作文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怎样的作文才算是有真情实感呢?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
每次命题时,命题人在作文要求中总会写下“要有真情实感”这句话;在中考评卷中,有没有“真情实感”也成为评卷者衡量学生作文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怎样的作文才算是有真情实感呢?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情实感”
学生作文
作文要求
语文老师
命题
评卷
仁者
智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文教学:辩证解读“真情实感”
15
作者
黄福清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10年第2期14-15,共2页
作文,本是一种表达、一种交际、一种享受,但长期以来,原本极容易的事,似乎成了学生难以攀登的高峰。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真情实感”
解读
辩证
感情真挚
新课标
学生
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灵魂
16
作者
贺广轩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2年第2期43-43,共1页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基本要求,更是评价作文的重要标尺。7-9年级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国学大师季羡林追求的作文目标是"真情流露,纯朴自然"。作文评价也很重视真情...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基本要求,更是评价作文的重要标尺。7-9年级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国学大师季羡林追求的作文目标是"真情流露,纯朴自然"。作文评价也很重视真情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情实感”
作文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
灵魂
感情真挚
国学大师
季羡林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情实感”是写作的第一要义
17
作者
周.com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2年第2期1-1,共1页
当“真情实感”成为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重要考核点之后,我们就不能对作文中的“假、大、空”漠然视之。其实,“真情实感”天生就是写作的第一要义。因为不会有人刻意想去写一篇胡编乱造的文章,除非这个人是一个阴谋家。
关键词
“真情实感”
写作
中考作文
评分标准
考核点
阴谋家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把握好语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
18
作者
刘丽
《成才之路》
2010年第17期51-51,共1页
历史更迭,世事流转,中国民族文化的永恒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尽力彰显。我们语文老师很有幸担任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让语文课堂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阵地。有真情才有教育,呵护学生心灵的教学才叫真正的教...
历史更迭,世事流转,中国民族文化的永恒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尽力彰显。我们语文老师很有幸担任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让语文课堂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阵地。有真情才有教育,呵护学生心灵的教学才叫真正的教学,所以追求语文教学的"真情实感",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矢志不渝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真情实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
语文老师
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真情实感”的融合
19
作者
闵武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7年第6期00071-00071,共1页
只有在写作过程中,将自身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才能够避免文章出现雕琢的痕迹,才能够避免胡编乱造的情况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强化学生认识,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并精准贴切的表达出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真情实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章表达“真情实感”的标准
20
作者
黄玉慧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87,共2页
近些年的学生作文,无论是小学生的,还是中学生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这些学生作文大多为套构、宿构之作,空话废话连篇,鲜有真情实感,华而不实之风大行其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
近些年的学生作文,无论是小学生的,还是中学生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这些学生作文大多为套构、宿构之作,空话废话连篇,鲜有真情实感,华而不实之风大行其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甚至包括某些教师对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标准认识不清,以致以错误的概念进行写作教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情实感”
标准
学生作文
章表
华而不实
教学活动
小学生
中学生
原文传递
题名
“真情实感”与“思想健康”
被引量:
1
1
作者
程翔
机构
北京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文摘
在一次国培班上,我将学生作文《我不认识她》(见附录)读给学员听,引起了强烈反响。有的学员说,这是一篇好文章。有真情实感,可以得高分;有的学员说,此文思想不健康,只能得低分;还有的学员说,平时作文可以这样写,但高考、中考不可以这样写。
关键词
“真情实感”
思想健康
学生作文
学员
文章
高分
高考
中考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
被引量:
1
2
作者
俞磊
张彦灵
机构
温州大学
出处
《写作》
2012年第1期4-7,共4页
文摘
一、"真情实感"之真相 1.写作中的"真情实感" 孙犁《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所谓"真情实感",就是指所写的对象及其内容是真实的,即选材来自于生活实际。尤其是写实作文,更要注意材料的真实可信,使读者读后信服;文章所抒发的感情要真诚深切。要注意是有感而发,有情而抒,
关键词
“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
生活实际
欧阳修
散文
写作
文章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散文理论话语中的“真情实感”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炳中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
文摘
"真实情感"是现代散文个性理论话语中一个重要的但又具有模糊性的审美范畴。在新文学的初期,它主要被用于解除创作主体外在的道统束缚;而在五四落潮以后,则是在开拓散文作家内心世界方面获得理论意义。真情实感论并非是纯粹的,散文家们既意识到了它的先天缺陷,也因特定的时代语境让它走向了"伪真"论。
关键词
现代散文
个性理论话语
“真情实感”
Keywords
modern prose
personality theoretical discourse
"real feelings"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真情实感”的新认识
被引量:
1
4
作者
钟真祥
机构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
出处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9年第7期36-37,共2页
文摘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虚构、组合等现象时,被老师斥以“内容不真实。情感虚假”,或“作文假、大、空”。结果是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维。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写作?什么是作文的真情实感?所谓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是用笔头说话。可以看出。写作是为了生活的某种需要,是用书面来表达的文学形式。基于上述的认识。再来谈谈对“真情实感”的新认识。
关键词
“真情实感”
写作过程
写作思维
文学形式
学生
作文
说话
生活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到深处文自工——作文之“真情实感”篇
被引量:
1
5
作者
黄松海
机构
湖北松滋市南海中学
出处
《写作(中)》
2011年第2期18-19,共2页
文摘
【开栏语】: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心灵,只有在感动的天地中徜徉,才能够编织出灿烂的云锦,喷吐出辉煌的光焰。作文只有真情打造,情真意切,才会闪射出诱人的光彩!
关键词
“真情实感”
作文
文章
高格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什么样的情感是“真情实感”?
6
作者
黄松海
机构
湖北省松滋市南海中学
出处
《写作(中)》
2015年第10期14-17,共4页
文摘
所有人都知道,也坚信这样的道理:作文唯有感情真挚,才能动人心弦,夺得高分。然而有许多同学的作文常常呈现下列问题:一是选材不力,内容虚假,情感造作;二是记叙不真,描写不实,情感平淡;三是缺少素材,言之无物,无病呻吟;四是过程不实,突转无序,令人生疑。其情感失真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察生活不深入,内心体验不丰富,个人感悟不深刻,导致情感的河床干涸,文章内容黯然失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即希望我们在习作中能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摒弃虚情假意或“无情无意”,让习作打上“我”的鲜活感情印记,有“事”更有“情”。
关键词
“真情实感”
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
感情真挚
文章内容
观察生活
内心体验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体验式报道的“真情实感”
被引量:
1
7
作者
林娜
机构
温州晚报
出处
《青年记者》
2006年第12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体验式报道
“真情实感”
新闻竞争
实际工作
社会舆论
群众
版面
读者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情实感”的风险
8
作者
刘华正
机构
衢州市实验学校
出处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49,共3页
文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中,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关键词
“真情实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风险
课程目标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写作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情实感”作文指导探索
被引量:
1
9
作者
沈静
董雷
机构
北京市新源里第四小学
出处
《基础教育参考》
2007年第1期78-79,共2页
文摘
一、存在的问题 表1是笔者对北京城区三所小学的200余名中高年级学生进行的调查,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能反映目前小学生在作文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作文指导
“真情实感”
中高年级学生
北京城区
小学生
局限性
分类号
G623.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让“真情实感”的清泉流进高考作文
被引量:
1
10
作者
庞云萍
机构
浙江诸暨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4年第7期76-78,共3页
文摘
高考语文大分时代如滚滚春潮汹涌而来,必将进一步催生方方面面对总分分值60分的高考作文的密切关注,也必将引发语文教学主力军--语文老师对学生的高考作文教学方法上的新一轮探究和思想上的反思。近年来高考作文经历了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新材料作文的改变,但是命题形式的改变并不能阻挡高考中千人一面的“高考体套话作文”的出现。
关键词
高考作文
“真情实感”
高考语文
教学方法
语文老师
语文教学
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
11
作者
何佳
机构
浙江温州大学
出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1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文摘
在当下的作文教学中,“真情实感”普遍被认为是指导写作的黄金法则。本文从“真情实感”写作观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当下作文教学的影响出发,重新解读“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
“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
黄金法则
写作观
历史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反思
12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0,共1页
文摘
魏小娜在《对我国作文教学中“真情实感”的反思》一文中指出,“真情实感”的文化根源是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折射:重视整体把握、直觉体悟、意向思维,把认知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知、情、意处于未分化的状态。其传统文论学依据是“修辞立诚”观:强调写作者的道德修养,倡导忠实严肃的写作态度,重视真情实感的本真流露。“真情实感”也是传统语言观的折射:采用“过去时”的写作姿态,写作依附于生活,基于已经发生的、经过观察感悟后积淀下来的内容。
关键词
“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
反思
传统文论
思维方式
文化根源
直觉体悟
意向思维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要对“自我”的归位不习惯——读《“真情实感”与“思想健康”》有感
13
作者
张秋达
机构
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75,共2页
文摘
对程翔老师的《“真情实感”与“思想健康”》(《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1期)一文中所涉及的习作《我不认识她》的评判,为什么出现分歧,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定位,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我以为,作文首先应该是作者内心生活的写照,是“我心”的自然流露,也是课标所倡导的“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关键词
“真情实感”
思想健康
中学语文教学
学生作文
感情真挚
自然
习作
老师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生作文中要有“真情实感”
14
作者
秦辉
刘超
机构
辽宁省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11期52-54,共3页
文摘
每次命题时,命题人在作文要求中总会写下“要有真情实感”这句话;在中考评卷中,有没有“真情实感”也成为评卷者衡量学生作文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怎样的作文才算是有真情实感呢?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
关键词
“真情实感”
学生作文
作文要求
语文老师
命题
评卷
仁者
智者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文教学:辩证解读“真情实感”
15
作者
黄福清
机构
长沙市铁路第一中学
出处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10年第2期14-15,共2页
文摘
作文,本是一种表达、一种交际、一种享受,但长期以来,原本极容易的事,似乎成了学生难以攀登的高峰。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真情实感”
解读
辩证
感情真挚
新课标
学生
写作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灵魂
16
作者
贺广轩
机构
湖北恩施州利川市建南镇箭竹溪初中
出处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2年第2期43-43,共1页
文摘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基本要求,更是评价作文的重要标尺。7-9年级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国学大师季羡林追求的作文目标是"真情流露,纯朴自然"。作文评价也很重视真情实感。
关键词
“真情实感”
作文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
灵魂
感情真挚
国学大师
季羡林
自然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情实感”是写作的第一要义
17
作者
周.com
出处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2年第2期1-1,共1页
文摘
当“真情实感”成为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重要考核点之后,我们就不能对作文中的“假、大、空”漠然视之。其实,“真情实感”天生就是写作的第一要义。因为不会有人刻意想去写一篇胡编乱造的文章,除非这个人是一个阴谋家。
关键词
“真情实感”
写作
中考作文
评分标准
考核点
阴谋家
文章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把握好语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
18
作者
刘丽
机构
瓦房店市
出处
《成才之路》
2010年第17期51-51,共1页
文摘
历史更迭,世事流转,中国民族文化的永恒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尽力彰显。我们语文老师很有幸担任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让语文课堂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阵地。有真情才有教育,呵护学生心灵的教学才叫真正的教学,所以追求语文教学的"真情实感",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矢志不渝的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真情实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
语文老师
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真情实感”的融合
19
作者
闵武军
机构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中学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7年第6期00071-00071,共1页
文摘
只有在写作过程中,将自身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才能够避免文章出现雕琢的痕迹,才能够避免胡编乱造的情况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强化学生认识,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并精准贴切的表达出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真情实感”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章表达“真情实感”的标准
20
作者
黄玉慧
机构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出处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87,共2页
文摘
近些年的学生作文,无论是小学生的,还是中学生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这些学生作文大多为套构、宿构之作,空话废话连篇,鲜有真情实感,华而不实之风大行其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甚至包括某些教师对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标准认识不清,以致以错误的概念进行写作教学活动。
关键词
“真情实感”
标准
学生作文
章表
华而不实
教学活动
小学生
中学生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真情实感”与“思想健康”
程翔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
俞磊
张彦灵
《写作》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现代散文理论话语中的“真情实感”
王炳中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对“真情实感”的新认识
钟真祥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情到深处文自工——作文之“真情实感”篇
黄松海
《写作(中)》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什么样的情感是“真情实感”?
黄松海
《写作(中)》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体验式报道的“真情实感”
林娜
《青年记者》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真情实感”的风险
刘华正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真情实感”作文指导探索
沈静
董雷
《基础教育参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让“真情实感”的清泉流进高考作文
庞云萍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
何佳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作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反思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不要对“自我”的归位不习惯——读《“真情实感”与“思想健康”》有感
张秋达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学生作文中要有“真情实感”
秦辉
刘超
《语文教学研究》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作文教学:辩证解读“真情实感”
黄福清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灵魂
贺广轩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真情实感”是写作的第一要义
周.com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把握好语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
刘丽
《成才之路》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真情实感”的融合
闵武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文章表达“真情实感”的标准
黄玉慧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