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史╱叙事╱意识形态话语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土根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6-47,共12页
十年“文革”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一场灾难已经过去了,现在当我们回首往事,大家都认为,在“文革”期间,整个文艺界百花雕零,“文革”是一场浩劫。然而,“文革”毕竟是伟大中国历史上不可抹掉的一页。“文革”时期的文学,电影、音乐、美术... 十年“文革”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一场灾难已经过去了,现在当我们回首往事,大家都认为,在“文革”期间,整个文艺界百花雕零,“文革”是一场浩劫。然而,“文革”毕竟是伟大中国历史上不可抹掉的一页。“文革”时期的文学,电影、音乐、美术等都有其特定时代的型态,不论我们是否愿意,它们划出了一个时代的话语结构。因此,研究“文革”电影,对于我们认识这个时代,是非常有意义的。电影是一种工业产品,它体现了一个社会的资本构成及生产方式,但“文革”电影决不是作为商品来生产的,也就是说,电影生产不是为了在交换中获得利润,而是作为一种政治斗争的工具。由于电影在传播媒介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社会性,因此,在“文革”中利用电影来进行政治斗争就出现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板戏 文革 毛泽东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修正主义 文艺界 周恩来 江青 英雄人物 六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贡献的主要体现
2
作者 康雕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湖南这一红色沃土,自建党伊始,就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书写不断创造着湖南篇章,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实践,是指引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的生动样本。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贡献,形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 湖南这一红色沃土,自建党伊始,就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书写不断创造着湖南篇章,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实践,是指引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的生动样本。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贡献,形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的理论涵养,脱胎于革命先烈的浴血实践,来源于湖湘文化内核的价值传递,拥有深厚的内涵价值,在新时期应当持续成为筑牢共同理想的信仰之基、推进伟大事业的磅礴之力、实现伟大复兴的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谱系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 红色血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3
作者 村夫 《党史博览》 2015年第6期29-29,共1页
1966年5月以前.“文化大革命”被称为“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这个概念最初是由文化界人士开始使用的。最早在文件中使用的,是1965年10月30日文化部党委的《关于当前文化工作中的若干问题向中央的汇报提纲》。1966年4月10日,中共中... 1966年5月以前.“文化大革命”被称为“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这个概念最初是由文化界人士开始使用的。最早在文件中使用的,是1965年10月30日文化部党委的《关于当前文化工作中的若干问题向中央的汇报提纲》。1966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在转发江青主持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时开始使用这一概念。4月18日,《解放军报》发表社论,传达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大部分内容后,“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概念迅速被全国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 《解放军报》 文艺工作 中共中央 文化工作 座谈会
原文传递
“人民”的话语实践——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内涵流变的法理学反思 被引量:2
4
作者 付子堂 任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4,共5页
"人民"一词在东西方语境中早已有之。西方语境下的"人民"话语,与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密不可分,原本就具有公民、个人、国民的法律内涵。在古汉语中,"人民"原为民氓,指的是与君、臣相对而存在的平民大众... "人民"一词在东西方语境中早已有之。西方语境下的"人民"话语,与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密不可分,原本就具有公民、个人、国民的法律内涵。在古汉语中,"人民"原为民氓,指的是与君、臣相对而存在的平民大众。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后,汉语中的"人民"才具备了现代法律话语的意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精英们希望通过运用民族传统思想和价值来丰富马克思主义,通过"人民—群众"路线以克服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所以在"七五宪法"中将"人民"作为一个绝对的整体、一个完全的意识形态称谓,尝试通过人民权威在实践中的确立,以确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在法律领域内将人民与敌人对举、人民与整体相连的实践,使得法律语境中的"人民"脱离了个人、家庭和种族的基础,导致了法律与人民性的背离。同时,作为绝对整体的"人民"在法律中的地位不断被神化,使得法律的权威难以树立,规则秩序失效,权力不断膨胀,而作为个体的人民的基本权利也就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七五宪法”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个人(个体)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革命时期邓中夏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玉玲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39,共3页
大革命时期,邓中夏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主要包括: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只能属于无产阶级,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只能靠无产阶级争取才能取得,无产阶级必须和农民结成联盟才能实现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邓中夏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为新民主... 大革命时期,邓中夏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主要包括: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只能属于无产阶级,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只能靠无产阶级争取才能取得,无产阶级必须和农民结成联盟才能实现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邓中夏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中夏 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研究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曲丰霞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首要的基本问题 ,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理论界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对此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本文试对这一... 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首要的基本问题 ,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理论界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对此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本文试对这一时期研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权 思想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玉玲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2-14,共3页
无产阶级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的认识经历了由不明确到逐渐明确的过程。
关键词 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人 无产阶级领导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研究述评
8
作者 赵春旸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14-121,共8页
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否由无产... 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否由无产阶级领导,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是关系到中国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的伺题。这个问题历来被党史界所关注并取得不少研究成果。现将学术界对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研究概况作一简略的介绍,并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领导权 《分析》 毛泽东 大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工业无产阶级 思想研究 中国革命 述评 领导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在大革命时期对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探索及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红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6期17-18,共2页
无产阶级领导权不仅是区分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而且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决定着革命成败与国家前途。中共在成立后不久便对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进行了探索,对中国革命以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大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新“阶级斗争”论断与“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特点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东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2-78,共7页
毛泽东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阶级斗争”理论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范围扩大和循环,而是有着明显的内涵变化,经历了重提、扩大、重新确定打击重点的过程,从1964年起开始形成一种新的“阶级斗争”论断,认为“资产阶级”就在党... 毛泽东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阶级斗争”理论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范围扩大和循环,而是有着明显的内涵变化,经历了重提、扩大、重新确定打击重点的过程,从1964年起开始形成一种新的“阶级斗争”论断,认为“资产阶级”就在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并构成了“文化大革命”不同于中外历史上任何政治运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阶级斗争 党内 打击 毛泽东 政治运动 发动 年代 经历 资产阶级
全文增补中
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研究综述
11
作者 陈先奎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87年第2期134-137,共4页
近年来,党史学界对大革命时期我党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与探讨,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见解,现作一综合介绍。
关键词 领导权思想 大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 综述 史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论左翼文艺运动三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
12
作者 周建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49-356,共8页
“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是左翼文艺运动三大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生动地反映了从革命文学论争到文艺大众化讨论进程中的左翼文艺运动历史风貌,对于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范型作用。“革命”竖起了左翼文艺的... “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是左翼文艺运动三大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生动地反映了从革命文学论争到文艺大众化讨论进程中的左翼文艺运动历史风貌,对于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范型作用。“革命”竖起了左翼文艺的道德标杆,确立了革命文学生存与发展的伦理优势;“无产阶级”标明了左翼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明确了革命文学的主体及思想立场;“大众化”初步型构了无产阶级文艺范式,解决了革命文学发展的基本路径与方法。“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以其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形象地演绎了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形成的关键历史进程,揭示了无产阶级文学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无产阶级 大众化 逻辑关系 左翼文艺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基于《最后的书信和文章》的文本研究
13
作者 刘维春 《唐都学刊》 2024年第5期89-94,共6页
《最后的书信和文章》是列宁病逝前留下的最后遗作。列宁清醒地认识到忧与患,准确把握时与势,以革新国家机关、布局三大战略、改组工农检察院来推动无产阶级政党的自我革命。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思想对于我们时刻保持清醒,... 《最后的书信和文章》是列宁病逝前留下的最后遗作。列宁清醒地认识到忧与患,准确把握时与势,以革新国家机关、布局三大战略、改组工农检察院来推动无产阶级政党的自我革命。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思想对于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努力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革命 列宁 无产阶级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群众体育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葆丽 杨文学 +1 位作者 潘建林 李传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共3页
由于极左思想的干扰和破坏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群众体育思想遭到扭曲 ,群众体育被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成了宣传政治斗争、美化“革命形势”、鼓动个人崇拜的政治工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脱产搞体育的形式 ,既妨碍了生产劳动又背离了... 由于极左思想的干扰和破坏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群众体育思想遭到扭曲 ,群众体育被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成了宣传政治斗争、美化“革命形势”、鼓动个人崇拜的政治工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脱产搞体育的形式 ,既妨碍了生产劳动又背离了群众自愿原则。这种表面上的群众体育“高潮”,是在社会动乱、经济衰退的局面下出现的一种畸形“兴盛”。在“文化大革命”政治斗争夹缝中生存的群众体育伴随全国政治形势的变化时起时伏 ,呈无序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文化大革命 职工体育 农村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论战与“文化大革命”理论的形成 被引量:8
15
作者 虞文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180-183,191,共5页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 ,最主要的原因是 195 7年以后党内出现一种“左”倾思潮。促使这种“左”倾思潮发展到系统化与理论化的动因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国内阶级斗争的错误实践 ,二是“中苏论战”的进行。两者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 ,互...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 ,最主要的原因是 195 7年以后党内出现一种“左”倾思潮。促使这种“左”倾思潮发展到系统化与理论化的动因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国内阶级斗争的错误实践 ,二是“中苏论战”的进行。两者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 ,互为因果 ,促使“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形成 ,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理论 “中苏论战” 共产主义运动 无产阶级专政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无产阶级劳动的现实症候及其应对
16
作者 李震邦 李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技术与数字资本的结合使得无产阶级的生存境况进一步恶化,产生了劳动形式的革命性重塑、劳动时空的解析化牢笼、劳动价值的隐蔽性建构等问题,无产阶级逐渐丧失了本真的生存发展维度。针对数字资本化与资本数... 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技术与数字资本的结合使得无产阶级的生存境况进一步恶化,产生了劳动形式的革命性重塑、劳动时空的解析化牢笼、劳动价值的隐蔽性建构等问题,无产阶级逐渐丧失了本真的生存发展维度。针对数字资本化与资本数字化给无产阶级带来的困境,立足唯物史观,深刻考察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本质,检视无产阶级劳动的现实症候,确立数字劳动与主体的良性互动关系,可取代数字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命运共同体来重塑无产阶级的现实生存向度,复归人类的社会关系本质,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解放 异化 数字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文化大革命”前的两次教育革命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凤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9-73,共5页
关键词 教育革命 阶级斗争 文化大革命 半工半读教育 毛泽东 思想教育 全日制学校 无产阶级 教育与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提出和构建
18
作者 车宗凯 《理论视野》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阶级是一个包含历史、经济和思想等多重范畴的概念,阶级斗争贯穿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完成国家观转变的基础上,批判和超越以往国家学说,将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阶级是一个包含历史、经济和思想等多重范畴的概念,阶级斗争贯穿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完成国家观转变的基础上,批判和超越以往国家学说,将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创造性地运用到研究国家的问题上,形成科学的即阶级的国家学说,并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分析和研究巴黎公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更深入地思考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质和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阶级 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专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文革说”与“文化大革命”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金春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1-67,共7页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共产党的领导 毛泽东思想 文革 政治运动 中国共产 造反派 社会主义中国 权力斗争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干群关系”的认识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一冰 田克勤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5-28,共4页
毛泽东对“干群关系”的错误解读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诱因之一。建立和谐“干群关系”的理想社会,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动因之一;毛泽东错误地定性官僚主义并予以打倒,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一般群众的平均主义思想,为“... 毛泽东对“干群关系”的错误解读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诱因之一。建立和谐“干群关系”的理想社会,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动因之一;毛泽东错误地定性官僚主义并予以打倒,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一般群众的平均主义思想,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毛泽东改善“干群关系”的某些措施成为“文化大革命”的预演和实践基础。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群关系” 文化大革命 理想社会 官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