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民的生育需求再认识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具恒 《西北人口》 1998年第2期25-27,共3页
中国农民的生育需求再认识李具恒(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兰州730000)NorthwestPopulationJournalNo.2(72)1998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当今中国人... 中国农民的生育需求再认识李具恒(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兰州730000)NorthwestPopulationJournalNo.2(72)1998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当今中国人口问题的理论基础,正如江泽民总书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需求 中国农民 农民生育行为 人的全面发展 生育观念 计划生育 效用最大化 “彼岸世界” 需要层次理论 人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儒学泛宗教化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卢钟锋 《中华文化论坛》 1999年第2期9-10,共2页
在世纪之交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是海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尽管聚讼纷纭,各执一端,但是,概括地说,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肯定说,认为儒学是宗教;二是否定说,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三是折衷说,认为儒... 在世纪之交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中,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是海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尽管聚讼纷纭,各执一端,但是,概括地说,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肯定说,认为儒学是宗教;二是否定说,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三是折衷说,认为儒学具有宗教性。肯定说在理论上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宗教化 儒学 世纪之交 宗教的本质 “彼岸世界” “终极关怀” 思想特点 非理性 “内在超越”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79-82,共4页
关键词 康德 政治哲学 实践理性 资产阶级 “彼岸世界” 道德法则 意志自由 绝对命令 “至善” 政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佛教对中国人生死观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江新建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8-90,共3页
论佛教对中国人生死观的影响江新建关于灵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里这样写道:“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 论佛教对中国人生死观的影响江新建关于灵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里这样写道:“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生 佛教传入 生死轮回 灵魂不灭 西方极乐世界 丧葬习俗 主动行为 “彼岸世界” 终极关怀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与宗教性问题──成中英教授与中国社科院专家对谈纪要 被引量:2
5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6期61-64,共4页
儒学与宗教性问题──成中英教授与中国社科院专家对谈纪要编者按:1996年6月24日,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宗教研究所部分专家对谈。对谈的题目是:“儒学与宗教性问题”。对谈由历史所中国思想... 儒学与宗教性问题──成中英教授与中国社科院专家对谈纪要编者按:1996年6月24日,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宗教研究所部分专家对谈。对谈的题目是:“儒学与宗教性问题”。对谈由历史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主任姜广辉主持。姜广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宗教性 是宗教 成中英 本质特征 社科院 “终极关怀” 超越性 “彼岸世界”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西游记》中佛道题材的组合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树民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28-31,16,共5页
作为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有着纷繁复杂的神佛妖魔故事,并以之构成了《西游记》的主要题材。小说“把许多人所熟知的神话人物、神话故事有机地组织到取经题材之中,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这些人物、故事,不仅有佛教的,也... 作为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有着纷繁复杂的神佛妖魔故事,并以之构成了《西游记》的主要题材。小说“把许多人所熟知的神话人物、神话故事有机地组织到取经题材之中,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这些人物、故事,不仅有佛教的,也有道教的;不仅有一般民间传说,也有作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启示下的创新”。如果说取经题材是一幅骨架,佛道题材则是充实这幅骨架的最为鲜活的血肉,是众多的神魔故事题材中的重中之重。佛道题材在小说中的展现形式,直接影响到小说的整体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神魔小说 道教 佛教 宗教倾向 主要题材 “天” 《中国文学史》 “彼岸世界” 现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红楼梦》里的“梦”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燕尤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2-87,共6页
浅析《红楼梦》里的“梦”黄燕尤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文学艺术峰巅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早以它精湛的艺术赢得了世界声誉。《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正如小说标题所提示的,是全书贯穿了一个“梦”字。可以说,小说以“梦”的形式作为... 浅析《红楼梦》里的“梦”黄燕尤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文学艺术峰巅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早以它精湛的艺术赢得了世界声誉。《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正如小说标题所提示的,是全书贯穿了一个“梦”字。可以说,小说以“梦”的形式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把理想与现实,梦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太虚幻境 “梦” 小说 “彼岸世界” 贾宝玉 象征意义 佛教 大观园 风月宝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念传统与现世精神——从中英写潮诗看中英山水诗的美感差异及原因
8
作者 傅守祥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8年第5期69-71,共3页
山水诗在诗歌王国中出现较晚,中国发轫于六朝时期,西方则起于浪漫主义运动的初期。 在英国与美国的自然山水诗中,写潮的名篇不少。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写过不少优美的并有影响的自然山水诗,其中有一首《在海边》:
关键词 自然山水诗 现世精神 “彼岸世界” 现世观 “以变应变” 中英 外来成份 弗洛斯特 《圣经》 朱光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碟学研究在德国
9
作者 鲍里斯.李森科 陈世丰 《飞碟探索》 1995年第1期8-9,共2页
1993年6月,德国飞碟学协会在莱因河畔法兰克福市举行成立大会并首次进行正式登记.德国飞碟学协会是一个从事与不明飞行物,即UFO有关的所有异常现象研究的机构.
关键词 飞碟学 不明飞行物 德国人 “彼岸世界” 畅销书作者 《时代》周刊 法兰克 电视录像片 外星 迂回行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虚幻境”新探
10
作者 曹毓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Z1期87-96,112,共11页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虚构了一个“太虚幻境”。两百多年来的许多红学家们,大都认为它表现了佛教的宗教思想,宣扬了佛教的“色”“空”观念。这种见解与曹雪芹的世界观及作品的具体实际是不相符合的,对正确理解与评论《红楼梦》是有害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虚构了一个“太虚幻境”。两百多年来的许多红学家们,大都认为它表现了佛教的宗教思想,宣扬了佛教的“色”“空”观念。这种见解与曹雪芹的世界观及作品的具体实际是不相符合的,对正确理解与评论《红楼梦》是有害的,应该通过讨论,加以廓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幻境” 曹雪芹 《红楼梦》 佛教 儒释道 “色” 虚线 “空” 外衣 “彼岸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文化心理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宗贤 《美术观察》 1997年第1期49-51,共3页
陵墓建筑作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透过那神秘的表象,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到古人对人生的思考,对来世的设想,释读出蕴藏在其中的文化心理特征。
关键词 文化心理 中国古代社会 陵墓 “事死如事生” “灵魂” 地面建筑 心理特征 灵魂不死 “彼岸世界” 地下墓
原文传递
汉字·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
12
作者 曹念明 陆昭天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9-29,共1页
汉字·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曹念明,陆昭天语言文字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因素。而汉字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其特殊的、比其他文字更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汉字有形、音、义多种要素,而非单纯的起表音的作用,这样... 汉字·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曹念明,陆昭天语言文字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因素。而汉字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其特殊的、比其他文字更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汉字有形、音、义多种要素,而非单纯的起表音的作用,这样,它就能克服各种方言的语音差异,超越时空局限,成为全民族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这从外延方面说明了汉字的巨大凝聚力。2、由汉字特有的文化内涵影响形成的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是构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深层文化基因。第一,汉字是从本族先民的原始图画、图画文字直接发展、演变而来的,始终保持着象形、表意的因素。西方拼音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能指(文字)与所指(指称对象)之间没有任何自然的、必然性的联系,而是纯粹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关系。因而,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主客体分离的、抽象的;他们习惯于超越主体、甚至超越客观现实,对“彼岸世界”(天堂)永恒幸福的追求远比对现实幸福的追求更为强烈。而汉字始终没有完全脱离指称对象的形态特性,能指(文字)与所指(指称对象)之间保持着自然的,有意义的联系,主体与客体未曾截然分离,因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主客体合一、“天人合一”,也就是不脱离具体事物,而体现为一种强烈的“务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民族凝聚力 民族精神 指称对象 “彼岸世界” 中华民族 思维方式的特点 整体思维 图画文字 现实幸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