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叶堂·断肠会·薄命司——关于“太虚幻境”的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雷勇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189-198,共10页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论者多认为它是全书之纲,此回所描绘的“太虚幻境”,更是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太虚幻境是何境界?对此,论者见仁见智,或认为它是佛教的“天”,或认为它是道教的仙境,或证实...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论者多认为它是全书之纲,此回所描绘的“太虚幻境”,更是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太虚幻境是何境界?对此,论者见仁见智,或认为它是佛教的“天”,或认为它是道教的仙境,或证实它是“长白山一处萨满神之住所”。笔者以为,这些说法都不无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幻境” 《红楼梦》 钱谦益 曹雪芹 《林兰香》 《金云翘传》 明末清初 《列朝诗集小传》 贾宝玉 仙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与长白山——“太虚幻境”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景河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51-153,共3页
《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篇,历来为评家所关注。太虚幻境究竟是何境界,除了佛、道之外,还写了什么东西,弄清这个问题,对正确把握和理解《红楼梦》无异是十分重要的。 太虚幻境的境界 一般认为是作者虚拟的仙境。
关键词 “太虚幻境” 《红楼梦》 长白山 境界 萨满教 虚拟 满族先民 宝玉 警幻仙姑 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现实的曲笔描写——关于《红楼梦》“太虚幻境”的辨析
3
作者 赵贵河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7-9,共3页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刻划人物、反映生活所表现出的主要倾向;“太虚幻境”的描写在书中呈线性分布并和对现实的描写相互映照;以及警幻仙姑是封建势力的代言人,人间爱情、婚姻悲剧的制造者几个方面的分析论证,说明“太虚幻境”的描写并...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刻划人物、反映生活所表现出的主要倾向;“太虚幻境”的描写在书中呈线性分布并和对现实的描写相互映照;以及警幻仙姑是封建势力的代言人,人间爱情、婚姻悲剧的制造者几个方面的分析论证,说明“太虚幻境”的描写并不能证明作者“宿命论”的世界观,也不是单单为了结构上的需要而编造的神话故事;而是作者为了逃避“文字狱”的迫害而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曲笔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太虚幻境” 社会现实 曲笔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虚幻境”新探
4
作者 曹毓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Z1期87-96,112,共11页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虚构了一个“太虚幻境”。两百多年来的许多红学家们,大都认为它表现了佛教的宗教思想,宣扬了佛教的“色”“空”观念。这种见解与曹雪芹的世界观及作品的具体实际是不相符合的,对正确理解与评论《红楼梦》是有害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虚构了一个“太虚幻境”。两百多年来的许多红学家们,大都认为它表现了佛教的宗教思想,宣扬了佛教的“色”“空”观念。这种见解与曹雪芹的世界观及作品的具体实际是不相符合的,对正确理解与评论《红楼梦》是有害的,应该通过讨论,加以廓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幻境” 曹雪芹 《红楼梦》 佛教 儒释道 “色” 虚线 “空” 外衣 “彼岸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娲补天石与曹雪芹的文学创作幻境之谜(下篇)
5
作者 徐学毅 《东疆学刊》 1993年第2期31-41,共11页
自古中原文化就居于东北文化的主导地位,清入关后,中原文化在东北完全占据了统治地位。底力原本贫微的萨满教文化在清入关前后已趋落寞,而且曹雪芹时代的满族萨满教已不是原生态的萨满教。石头、厌魔、灵魂显现等现象在中原文学作品中... 自古中原文化就居于东北文化的主导地位,清入关后,中原文化在东北完全占据了统治地位。底力原本贫微的萨满教文化在清入关前后已趋落寞,而且曹雪芹时代的满族萨满教已不是原生态的萨满教。石头、厌魔、灵魂显现等现象在中原文学作品中早有所反映。《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是文学意境;警幻仙姑是人间美女的典型化;“意淫”是天赋予人爱情的昭示,是曹雪芹写《红楼梦》重要的“本旨”之一。这一切表明:《红楼梦》承继了中原文化血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教 曹雪芹 红楼梦 中原文化 满族 贾宝玉 女娲补天 石头 警幻仙姑 “太虚幻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虚幻境四仙姑隐喻含义新论 被引量:4
6
作者 胡祖平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4-214,共11页
《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中曾出现四名仙姑,她们分别是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有人认为四名仙姑的命名暗喻贾宝玉四个阶段的人生情感经历或是他身边最亲近的四名女性,而本文认为她们的命名暗含贾宝玉一生中具体的四次... 《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中曾出现四名仙姑,她们分别是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有人认为四名仙姑的命名暗喻贾宝玉四个阶段的人生情感经历或是他身边最亲近的四名女性,而本文认为她们的命名暗含贾宝玉一生中具体的四次情爱历程,其中“痴梦仙姑”指他的梦遇可卿,并引为千古情人;“钟情大士”指他的同性恋倾向,主要以秦钟为代表;“引愁金女”则指宝黛经典爱情故事,以及随之而来的与“金玉良缘”的纠葛。“度恨菩提”则暗示他的“情极之毒”后的“悬崖撒手”,出家为僧,最终归彼大荒。另外,本文还认为秦可卿是贾宝玉的性幻想对象,类似于“恋母情结”,而不是许多人所认为的暧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太虚幻境” 中国 文学评论 情感经历 性幻想
原文传递
太虚幻境(二题)
7
作者 孙荪 《东方艺术》 1995年第6期42-43,共2页
太虚幻境(二题)文\孙荪《红楼梦》是标榜写实的。开卷第一回有将近2000字单道这部大书的“缘起”,同时申明自己的创作思想。作者在愧于自己一生一事无成之余,忽然发现自己所熟悉的“当日所有之女子”,“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太虚幻境(二题)文\孙荪《红楼梦》是标榜写实的。开卷第一回有将近2000字单道这部大书的“缘起”,同时申明自己的创作思想。作者在愧于自己一生一事无成之余,忽然发现自己所熟悉的“当日所有之女子”,“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于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幻境 《红楼梦》 《水浒传》 曹雪芹 贾宝玉 小说 李卓吾 《石头记》 “太虚幻境” 中国古代文学
原文传递
《红楼梦》与佛道文化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红楼梦》与佛道文化王平作为文化形态的佛教、道家与道教,有各自的宇宙观、人生观、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从思维方式来看,佛教主要是以非理性的神秘的直觉主义为特征。在价值观念上,佛教以“四圣... 《红楼梦》与佛道文化王平作为文化形态的佛教、道家与道教,有各自的宇宙观、人生观、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从思维方式来看,佛教主要是以非理性的神秘的直觉主义为特征。在价值观念上,佛教以“四圣谛”为基本内容,认为“诸法皆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佛道文化 宝玉 曹雪芹 创作主旨 “太虚幻境” 思维方式 佛道观念 “无” 哲学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此中有真意——论《红楼梦》后四十回中神鬼、报应内容的深层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庆之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34-39,共6页
长期以来,红学家一直在“曹作高续”观念的支配下搞人为割裂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糊涂的乃至错误的认识。尤其是对后四十回,无端挑剔甚至全盘否定。
关键词 《红楼梦》 神秘文化 神秘意识 心理轨迹 原始思维 林黛玉 “太虚幻境” 凤姐 社会文化心态 悲剧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神女秦可卿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景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45-50,22,共7页
关键词 秦可卿 《红楼梦》 “太虚幻境” 纯情文化 贾宝玉 萨满教 天香楼 曹雪芹 判词 警幻仙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寻找小说史的一段轨迹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兴基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8-14,共7页
《红楼梦》是怎样诞生的?它所表现出来的十八世纪中国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和完美的叙事艺术,一方面来自作者的天才、特殊的家世和经历,但应还有更深广的、超出作家本身条件的历史积累。缺乏后一个条件也是不可能的。《红楼梦》不会是... 《红楼梦》是怎样诞生的?它所表现出来的十八世纪中国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和完美的叙事艺术,一方面来自作者的天才、特殊的家世和经历,但应还有更深广的、超出作家本身条件的历史积累。缺乏后一个条件也是不可能的。《红楼梦》不会是劈空而来,它的思想精神和艺术经验,应有所继承,也有所发展。这一点,可能被一些分章分节的文学史和小说史所忽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红楼梦》 《风月宝鉴》 曹雪芹 西门庆 才子佳人小说 小说史 秦氏 脂砚斋 “太虚幻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氏物语》第二回与《红楼梦》第五回中预示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京松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4-6,共3页
人们对《红楼梦》第五回中的预示比较熟悉.这一回的主体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以下此回均称“大虚幻境”),写贾宝玉睡梦之中,由警幻仙姑导引,在太虚幻境薄命司看了金陵十二钗的正付册,听了“红楼梦”曲.册子里的画、诗、警幻仙姑唱的曲... 人们对《红楼梦》第五回中的预示比较熟悉.这一回的主体是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以下此回均称“大虚幻境”),写贾宝玉睡梦之中,由警幻仙姑导引,在太虚幻境薄命司看了金陵十二钗的正付册,听了“红楼梦”曲.册子里的画、诗、警幻仙姑唱的曲子预示了贾宝玉和贾府中十几个青年女子的最终命运.在《红楼梦》八十回后原稿佚失的情况下,第五回的预示成为人们推测这部作品人物结局的极为重要的线索.《源氏物语》第三回的预示未曾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一回的主体是“雨夜品评”(以下此回均称“雨夜品评”)表现头中将、左马头几个贵族公子同源氏大谈世间女子的等级、品味及他们自己的风流韵事.他们的谈话,对主人公源氏遇到的几个女性的基本情况作了某种概括和暗示.“雨夜品评”一开始,头中将提出女子按其出身分为上中下三等.源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物语》 “太虚幻境” 《红楼梦》 青年女子 警幻仙姑 贾宝玉 公子 主人公 作品人物 韵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红楼梦》中佛道现象的二重观照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元蓬 《台州师专学报》 1997年第1期37-40,共4页
曹雪芹既没有沉溺于对宗教的消极冥索,也不是一个反宗教反神权者。在《红楼梦》中,他按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构建了二重宗教世界,二者泾渭分明,是非判然。他对世俗宗教持否定态度,故通过幻想创造出另一个世界,以寄托自己的宗教理想... 曹雪芹既没有沉溺于对宗教的消极冥索,也不是一个反宗教反神权者。在《红楼梦》中,他按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构建了二重宗教世界,二者泾渭分明,是非判然。他对世俗宗教持否定态度,故通过幻想创造出另一个世界,以寄托自己的宗教理想,同时也想借此警醒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二重观 世俗宗教 “太虚幻境” 宗教现象 宗教理想 作家 超现实 理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雪芹的非现实构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树郁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91-92,共2页
曹雪芹的非现实构想杨树郁曹雪芹作为中国17世纪前叶的伟大的文学家,在他四十年的人生岁月中,看到了封建社会末期残酷的社会现实,经历了从家庭鼎盛走向没落的痛苦,甚至最后沦落到“举家食粥”的困顿境地。在这过程中,他体味到了... 曹雪芹的非现实构想杨树郁曹雪芹作为中国17世纪前叶的伟大的文学家,在他四十年的人生岁月中,看到了封建社会末期残酷的社会现实,经历了从家庭鼎盛走向没落的痛苦,甚至最后沦落到“举家食粥”的困顿境地。在这过程中,他体味到了什么,那将是他创作《红楼梦》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雪芹 非现实 现实生活 《红楼梦》 人生悲剧 “太虚幻境” 贾宝玉 宝黛爱情 爱情悲剧 林黛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楼梦》中神灵人物的原型母题(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景河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39-43,共5页
六、神秘而独特的神灵世界 《红楼梦》里的警幻、可卿、绛珠与神瑛、宁荣二公、癞憎与跛道等神灵人物的存在与活动,为人们展现了一个有秩序的、独特的神灵世界。 1.“太皇”、“太虚”与满族出源 《红楼梦》的神灵世界,往往通过编织似... 六、神秘而独特的神灵世界 《红楼梦》里的警幻、可卿、绛珠与神瑛、宁荣二公、癞憎与跛道等神灵人物的存在与活动,为人们展现了一个有秩序的、独特的神灵世界。 1.“太皇”、“太虚”与满族出源 《红楼梦》的神灵世界,往往通过编织似有还无的神话故事来体现,故被称为是“亚神话”的建构。第一则亚神话就是宝玉的出源。作者提供宝玉的出源地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原型母题 “太虚幻境” 曹雪芹 神灵世界 萨满教 满族先民 象征意象 斡朵里部 萨满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小说谈丛》的文化透视
16
作者 江泓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文化心态 文学研究方法论 曹雪芹 情文化 艺术感受能力 文化意蕴 “太虚幻境” 文化内涵 文学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叙事艺术的新探索───评李庆信的《跨时代的超越》
17
作者 泉源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红楼梦》叙事艺术的新探索───评李庆信的《跨时代的超越》泉源一部说不尽的《红楼梦》引来多少话题,有“考据”,有“索隐”,有“自传”,有版本,有探讨,有盲学,有脂学,有社会学研究,有政治学考察,有饮食,有原型母题,有... 《红楼梦》叙事艺术的新探索───评李庆信的《跨时代的超越》泉源一部说不尽的《红楼梦》引来多少话题,有“考据”,有“索隐”,有“自传”,有版本,有探讨,有盲学,有脂学,有社会学研究,有政治学考察,有饮食,有原型母题,有潜意识性本能等方面研究,有词义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叙事艺术 新探索 贾宝玉 曹雪芹 叙事结构 《石头记》 小说叙事 “太虚幻境” 叙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明 形象凸现——试论《红楼梦》前五回对贾宝玉形象的塑造
18
作者 张炳生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3期30-34,共5页
“开手笔机飞舞,墨势淋漓,有自由自得之妙,则把握在手,破竹之势已成,不忧此后不成完璧.”作品开头的特殊功用历来为作家所重视.体制发展已趋完备的宋元话本小说,开头就有一个“入话”,借以联系正文.“入话”或用诗词或以其它小故事来点... “开手笔机飞舞,墨势淋漓,有自由自得之妙,则把握在手,破竹之势已成,不忧此后不成完璧.”作品开头的特殊功用历来为作家所重视.体制发展已趋完备的宋元话本小说,开头就有一个“入话”,借以联系正文.“入话”或用诗词或以其它小故事来点明主题,渲染气氛,抒发感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形象的塑造 《红楼梦》 顽石 侍者 “太虚幻境” 石头 神人 小说 警幻仙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红学研讨述评
19
作者 刘念群 《学海》 1996年第4期91-96,共6页
近期红学研讨述评刘念群一、’96明清小说研讨会于4月23日至25日在四川内江举行。国内外70多位学者到会,交流论文40余篇。研讨会全面情况已有综述。本文就其中的红学研讨作些介绍,并略谈有关的思考。会上的红学论文共约十... 近期红学研讨述评刘念群一、’96明清小说研讨会于4月23日至25日在四川内江举行。国内外70多位学者到会,交流论文40余篇。研讨会全面情况已有综述。本文就其中的红学研讨作些介绍,并略谈有关的思考。会上的红学论文共约十篇,有《甲戌本〈石头记〉卖书人的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新红学 胡适 曹雪芹 《中国哲学史大纲》 述评 蔡元培 周汝昌 姓名住址 “太虚幻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交叉构红楼
20
作者 方明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98-101,23,共5页
关键词 《红楼梦》 “太虚幻境” 大观园世界 刘姥姥 贾宝玉 曹雪芹 “意淫” 荣国府 宝黛爱情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