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国家-社会”关系的视角
1
作者 刘海军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5,共8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从“国家-社会”关系角度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全社会生产力提升和生产关系优化,通过扩大就业、提高收入等举措来增进人民福祉,为实现人的... 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从“国家-社会”关系角度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全社会生产力提升和生产关系优化,通过扩大就业、提高收入等举措来增进人民福祉,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社会关系改变会对国家制度、治理体系等政治形式产生“冲击”,推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交互作用和相互适应。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从更加具象化的“场景”维度切入,理解两者相互作用机理,有利于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从理论与实践双重层面深化对有关问题的辩证性反思,则可催生更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场景创新,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国家-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EA国家经济-能源-环境-社会四元系统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2
作者 胡军峰 王建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3-45,共13页
经济、能源、环境和社会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基于46个IEA国家的样本,构建经济-能源-环境-社会(3E1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3E1S耦合协调度进行时间和空间差异分析。研究发现,IEA国家2000-2020年整体的耦合... 经济、能源、环境和社会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基于46个IEA国家的样本,构建经济-能源-环境-社会(3E1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3E1S耦合协调度进行时间和空间差异分析。研究发现,IEA国家2000-2020年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维持在0.60~0.70之间,属于初级协调水平。若进一步将46个国家划分为14个地理亚区,可以看出各地区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趋势,总体上差异较小,但北欧、西欧形成了明显的“高-高”集聚效应,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研究的结论强调了促进3E1S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建议政府加强政策协同、促进区域合作与经验交流,激励创新和技术发展,并加强耦合协调度的监测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能源-环境-社会 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 组合赋权 IEA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秩序的“国家-社会”分析路径--基于法学方法论的探讨与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义清 曾林翊晨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8年第4期28-41,共14页
法律秩序是法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核心范畴,其分析路径绕不开"国家—社会"这一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法律秩序的丰富内涵正是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得以彰显。廓清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合理确立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原点预设,... 法律秩序是法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核心范畴,其分析路径绕不开"国家—社会"这一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法律秩序的丰富内涵正是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得以彰显。廓清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合理确立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原点预设,有利于深刻认识法律秩序的国家属性,亦有助于挖掘法律秩序赖以生长的社会基础。在以秩序为导向的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法学理论研究视野的拓展,亟须在"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下积极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促进学科间的融通和对话,推动相关领域理论研究的不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秩序 “国家-社会”分析框架路径 法学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论交往合理性与道德-实践合理性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侯振武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0,共8页
交往合理性概念是哈贝马斯为解决现代性危机而提出的。由于哈贝马斯的理论与韦伯理论的关系及他本人后期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一概念在现代合理性图谱中的定位似乎一直是悬而未决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理解交往合理性与道德-实践合... 交往合理性概念是哈贝马斯为解决现代性危机而提出的。由于哈贝马斯的理论与韦伯理论的关系及他本人后期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一概念在现代合理性图谱中的定位似乎一直是悬而未决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理解交往合理性与道德-实践合理性的关系。哈贝马斯先后在认识兴趣理论和交往行为理论中,从理性兴趣和行为领域这两个层面对这两种合理性做出过区分。这只是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在哈贝马斯的理论中,交往合理性的任务是,面对认知-工具合理性的过度膨胀,既要承认现代社会已经分化的基本合理性之间相互独立的事实,又要在此前提下实现它们的有限统一。据此,面对自身合法领地遭到侵蚀的状况,道德-实践合理性应当依据交往合理性所提供的有效性要求、原则与程序,实现自身重建,具体包括道德、法律和宗教三个具体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合理性 道德-实践合理性 现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国家建设的实践样态与经验镜鉴
5
作者 马明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0,34,共11页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这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近代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必然选择。现代国家虽然不是中国自然内生和转化的产物,但中国现代国家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国家建设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这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近代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必然选择。现代国家虽然不是中国自然内生和转化的产物,但中国现代国家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国家建设的政治逻辑和现实国情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建构起来的。这一实践探索的行动逻辑是:首先赖以组织力量、优势和权威支持现代国家建构,在此基础上尝试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完善现代国家建设,最后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孜求“善治”,从而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建设新样态。总结其经验镜鉴在于:政党主导现代国家建设是“举国体制”效能实现的制度显现;锚定国情推进现代国家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遵循;完备制度体系是现代国家建设日臻成熟的“刚性”保障;妥善处理政党、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国家建设的核心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现代国家建设 党的领导 政党-国家-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研究中的国家-社会、空间-行动者、权力与治理--近年来有关社区研究文献述评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丙奎 李佩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36-47,共12页
本文梳理了1990年代以来有关社区研究文献,发现国家-社会范式是构成近些年来中国社区研究的一条主线,社区空间-行动者、社区权力与治理等研究均离不开这条主线,只不过是对其进一步细致化、微观化、深入化或者技术化了。社区研究亟需一... 本文梳理了1990年代以来有关社区研究文献,发现国家-社会范式是构成近些年来中国社区研究的一条主线,社区空间-行动者、社区权力与治理等研究均离不开这条主线,只不过是对其进一步细致化、微观化、深入化或者技术化了。社区研究亟需一种对各种理论范式的整合性研究和对当前社区秩序的一个合理、深入性解释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研究 国家-社会 空间-行动者 权力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机构何以向劳务公司转变——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23
7
作者 郑广怀 张政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4-210,共17页
在当前政府购买服务的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存在劳务公司化的倾向。延续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进路,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制度环境对效率的约束导致社工机构产生目标替代,使得生存逻辑主导的效率机制推动组织形式转变,包括转换成... 在当前政府购买服务的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存在劳务公司化的倾向。延续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进路,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制度环境对效率的约束导致社工机构产生目标替代,使得生存逻辑主导的效率机制推动组织形式转变,包括转换成弹性结构、降低交易成本和调整劳动关系。本文认为,政府购买服务不能简单视为政府的职能转变,而是带来了"家政式"国家-社会关系新的可能。社工机构的劳务公司化是"家政式"国家-社会关系在社会组织层面的重要表征。这一国家-社会关系的新形态塑造了社会组织自主性受限的制度环境,对社工机构的效率形成约束,导致其组织形式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机构 劳务公司化 组织形式 “家政式”国家-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中国叙事——兼论国家-社会范式的局限及其超越 被引量:36
8
作者 吴新叶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22,共9页
中国的社会治理体现出人民本位、秩序优先、良性互动、科技应用等特征与诉求。源于西方学术话语的"国家-社会"范式为社会治理提供了观察和研究的参考,但其精英路线、微观叙事、结构分析方法等,对中国故事并不能提供充分的解... 中国的社会治理体现出人民本位、秩序优先、良性互动、科技应用等特征与诉求。源于西方学术话语的"国家-社会"范式为社会治理提供了观察和研究的参考,但其精英路线、微观叙事、结构分析方法等,对中国故事并不能提供充分的解释力。中国社会治理体制中的党委领导决定了治理的实践品质,它以党建引领为政治宣示与实践展开。党建引领尽管目前尚未实现对"国家-社会"范式的学理替代,但在社会治理的方向、格局、功能,以及技术治理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清晰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党建引领 国家-社会范式 实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里政治:城市基层的权力操作策略与国家-社会的粘连模式 被引量:150
9
作者 桂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126,共25页
在社会转型期国家对城市邻里社会的动员控制能力这一问题上存在着"断裂"论与"嵌入"论两种对立的观点。本文提出了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粘连"理论,即国家对城市邻里仍旧拥有一定的动员控制能力,但这种能力... 在社会转型期国家对城市邻里社会的动员控制能力这一问题上存在着"断裂"论与"嵌入"论两种对立的观点。本文提出了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粘连"理论,即国家对城市邻里仍旧拥有一定的动员控制能力,但这种能力受到各种社会政治因素相当大的限制。本文通过对相关经验资料的分析,指出国家与城市邻里社会间的这种粘连状态是由邻里中具有非制度化特征的权力操作模式及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动力机制等因素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基层治理 邻里 国家-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国家-强社会”模式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振清 孙留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2-47,共6页
政党、国家和社会是政治发展的基本逻辑变量,三者之间关系的良性变迁和动态平衡是政治发展的实质和内在要求。"强国家-强社会"模式是国家-社会关系中的最佳状态,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到国家治理过程中。中国治理的基... 政党、国家和社会是政治发展的基本逻辑变量,三者之间关系的良性变迁和动态平衡是政治发展的实质和内在要求。"强国家-强社会"模式是国家-社会关系中的最佳状态,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到国家治理过程中。中国治理的基本主题是现有国家治理体系如何应对社会快速变迁产生的大量社会问题,这决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理念转变和治理主体多元化。因此,"强国家-强社会"模式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耦合性决定了后者的构建要以前者为目标导向。为此,根据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选择,在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政府转型是关键、社会组织培育是基础,将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国家治理中,以形成一个高效、有活力的网络化治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国家-社会”模式 国家治理现代化 有效政府 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城移民社会融入的实践策略研究 社区融入的视角 被引量:63
11
作者 刘建娥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51,共25页
本研究基于社区融入的视角,探讨中国乡-城移民的社会融入的实践策略与理论模式。作者梳理出移民的社区融入的组织化、专业化、政策行动和文化融入这四项实践策略,以使各社区能及时回应移民普遍性需求,提供制度支持,改善政策环境,营造融... 本研究基于社区融入的视角,探讨中国乡-城移民的社会融入的实践策略与理论模式。作者梳理出移民的社区融入的组织化、专业化、政策行动和文化融入这四项实践策略,以使各社区能及时回应移民普遍性需求,提供制度支持,改善政策环境,营造融入文化。作者还提出了在社区实务研究的基础上,发展移民的社会全面融入的理论模式的重要性,即从跨社区融入的广度视角与决策融入的深度视角,推动乡-城移民的社会资本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与发展,实现全面的社会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移民(农民工) 实践策略 社区融入 社会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国家-社会和空间-行动者之间——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路径演变与理论因应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付建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作为转型的重要场所,城市社区建设经历了从生活空间到治理空间的路径演变,国家赋权和问题倒逼构成了演变的两个主要逻辑线索。在理论层面,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启动后持续至今,形成了"社区建设"研究和"... 作为转型的重要场所,城市社区建设经历了从生活空间到治理空间的路径演变,国家赋权和问题倒逼构成了演变的两个主要逻辑线索。在理论层面,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启动后持续至今,形成了"社区建设"研究和"社区建设研究"两种研究取向,经历了从国家-社会关系到空间-行动者的视角转换。这种视角转换主要是从宏观切到微观,对城市社区建设出现的新特征缺乏充分的解释和回应。科层结构视角从纵向政府间关系和横向部门间关系两个维度描述了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组织逻辑,可以成为理解城市社区建设新趋势的一种补充。从科层结构视角出发,未来城市社区建设应当优化激励、约束和机会结构,通过调整组织运作逻辑弱化工具主义的建设情绪和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建设 国家-社会关系 空间-行动者 科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建设中的“国家-社会”互动:互补与镶嵌——基于行动者的视角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林 吴咨桦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82,157,共7页
国家权力在社区的纵向深入使得国家和社会这两种力量交织于社区建设过程中,各种不协调因素制约着社区的良性发展。社区建设需要回归到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宏观层面的"国家-社会"关系的构建最终要落实到社区的各类行动者身上... 国家权力在社区的纵向深入使得国家和社会这两种力量交织于社区建设过程中,各种不协调因素制约着社区的良性发展。社区建设需要回归到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宏观层面的"国家-社会"关系的构建最终要落实到社区的各类行动者身上。在社区建设中,党组织、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是主要行动者,通过行动者的具体行动过程实现国家与社会力量在社区层面的互补与镶嵌,并达致"国家-社会"的良性互动。理论构想得到了杭州市XY街道社区建设实践的经验检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互动 行动者 互补 镶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国家-强社会: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结构模式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胡文木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4,共7页
国家治理的核心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要不断型塑一个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国家与社会结构模式。到目前为止,人类在治理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大致形成了"小国家(政府)-大社会"和"... 国家治理的核心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要不断型塑一个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国家与社会结构模式。到目前为止,人类在治理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大致形成了"小国家(政府)-大社会"和"强国家-强社会"两种结构模型,前者主要是建立在西方自由主义国家学说基础之上,与资产阶级国家本质相一致的一种现代化方式,后者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是因为我们在总结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失败教训以及中国近代百年现代化探索的基础上,创新出了一套既适合国情又符合"强国家-强社会"内在要求的国家治理结构模式和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 国家(政府)-社会 国家治理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合主义与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研究——理论视野、经验观察与政治选择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统合主义理论是理解国家-社会关系的经典理论之一,具有理论分析和政策设计的双重功能。然而它是基于欧洲大陆的政治社会环境所产生的政治安排和学术分析工具,因此用于中国研究时,在适用性上存在明显的问题,而且概念使用混淆不清。中国... 统合主义理论是理解国家-社会关系的经典理论之一,具有理论分析和政策设计的双重功能。然而它是基于欧洲大陆的政治社会环境所产生的政治安排和学术分析工具,因此用于中国研究时,在适用性上存在明显的问题,而且概念使用混淆不清。中国从未以统合主义为指导进行有意识的政治选择。中国的群众组织及其衍生出的新型社会组织,与统合主义组织更多的只是表象上相似,而非实质上的相同,因为它们是基于与统合主义完全不同的政治逻辑、社会阶层结构、生产方式、政党体制和意识形态话语。即使说中国有统合主义,那么这种统合主义也是低度制度化的,因为此类组织对本利益群体利益代表的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有限,具有精英主义、工具主义和侍从主义特征。中国草根社会组织的发育,则又表明多元主义特质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合主义 国家-社会关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基层权力变迁与社区治理的发展——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21
16
作者 谢金林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4,共5页
国家-社会关系决定着城市基层权力体系的建构,也决定着社区治理模式的构筑。街居制度建构了城市基层权力体系,解决了国家力量向社会渗透的问题,增强了国家的社会组织能力与秩序建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高速发展与城市问题... 国家-社会关系决定着城市基层权力体系的建构,也决定着社区治理模式的构筑。街居制度建构了城市基层权力体系,解决了国家力量向社会渗透的问题,增强了国家的社会组织能力与秩序建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高速发展与城市问题激增,街居制度无法再解决现代化的社区治理问题。当前社区制虽然对国家-社会关系进行了一定的变革,提高了社会自我治理能力,但是国家与社会在社区治理过程相互合作、良性互动问题并没有在根本上得以解决",强政府-强社会"的社区治理体系建构还远未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权力 社区治理 治理模式 国家-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嵌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社会”关系 被引量:16
17
作者 樊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6,186,共9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得到双向扩张,但引人瞩目的是,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在各发展阶段并没有出现彻底的"脱嵌"或相互对抗,社会权力运行始终相对"内嵌"于国家制度与权力运行,二者在适度分离中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得到双向扩张,但引人瞩目的是,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在各发展阶段并没有出现彻底的"脱嵌"或相互对抗,社会权力运行始终相对"内嵌"于国家制度与权力运行,二者在适度分离中持续互动合作,从而保持了政治上的总体稳定。国家社会关系折射出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特点,"共生互嵌""政社合作""分类施治""效能优先"四个角度,清晰地揭示出中国在国家社会关系领域所蕴含的丰富治理经验。然而,随着社会再组织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形态的多样化变迁,以及新技术环境下社会权力的复杂运行,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也将面临全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 国家治理 互嵌发展 中国道路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文化的变奏与调谐——基于“国家-社会”视角的梳理 被引量:7
18
作者 姬会然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6,共8页
从"国家-社会"关系纵向演变的视角看,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传统国家-社会关系转型时期,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乡村文化转变动向、乡民抗争性文化和国家与乡村社会文化衔接机制的变化。国家对农村社会高度整... 从"国家-社会"关系纵向演变的视角看,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传统国家-社会关系转型时期,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乡村文化转变动向、乡民抗争性文化和国家与乡村社会文化衔接机制的变化。国家对农村社会高度整合时期,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国家对农村文化改造的方式与强度,以及文化改造带来的农村社区文化与农村相关行动者行为逻辑的变化。国家体制性权力退出农村社会后的乡政村治时期,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农村某些传统文化元素的复兴与农村公共文化的重塑。梳理三个时期的中国农村文化研究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启示为:文化建设首先要确保国家主流文化价值观"留乡"、"在乡",引领农村文化发展方向;二要重视农村地方性文化网络对国家主流价值观"乡土化"的承接作用;三要关注农村文化受众的文化需求;四要注重发挥农村中传统的、惯习性文化的正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文化 国家-社会 农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家-社会”到“政党-国家-社会”:乡村治理研究的视角转换 被引量:10
19
作者 金玲 马良灿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99,共9页
运用“国家-社会”这一视角认知乡村治理问题,将会遮蔽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组织体系在其中的定位和作用。但实际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最本质的特征。在乡村治理研究中,宜将政党带回乡村治... 运用“国家-社会”这一视角认知乡村治理问题,将会遮蔽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组织体系在其中的定位和作用。但实际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最本质的特征。在乡村治理研究中,宜将政党带回乡村治理研究的中心,实现由“国家-社会”到“政党-国家-社会”的视角转换。这种视角转换,涉及对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权组织及其乡村社会之间围绕乡村治理实践而形成的互动博弈关系、利益联结机制、治理运行逻辑、治理关系结构及其对乡村治理影响的深入探索。运用“政党-国家-社会”的三维分析视角能够克服“国家-社会”的理论缺陷,更契合并能有效解释中国乡村治理的组织关系、现实图景与实践逻辑。同时,这种视角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乡村治理研究的本土化认知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政党组织 乡村振兴 政党-国家-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研究论域与展望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婷婷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9-135,共7页
作为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政治发展理论方案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问题研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阐述了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分期、主要视角,... 作为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政治发展理论方案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问题研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阐述了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分期、主要视角,并对其中代表性的市民社会理论、法团主义理论等的适用性及其限度作出了评述;此外,本文关注和阐释了新近国内外关于当代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研究所使用的"处于社会中的国家"、"分类控制"、"利益契合"等新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今后的研究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 处于社会中的国家 分类控制 利益契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