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善假于物”的经营艺术
- 1
-
-
作者
宋昌盛
杨庆华
-
机构
河北省保定市工商银行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41-42,共2页
-
文摘
“善假于物”的经营艺术宋昌盛,杨庆华荀子在著名的《劝学》篇中写道:“假驭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界也,善假于物也。”“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借用。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借用之道不仅用于学习,而且广泛应用于政治、军...
-
关键词
“善假于物”
经营艺术
经营策略
经营谋略
市场经济条件
火柴盒
奥运会
发展的机遇
经营方法
创造机遇
-
分类号
C933.2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手机短信语言的“善假于物”及其表达效果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王力如
-
机构
中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5期48-50,共3页
-
文摘
手机短信是随着移动通信发展而来的新产物,也是科教发达的标志,对这种新生的语言形式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手机短信“善假于物”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表达效果,使人们在利用手机短信传递信息的同时,能更深切地体会到手机短信语言的魅力。
-
关键词
手机短信
“善假于物”
表达效果
-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G206.2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教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善假于物”
- 3
-
-
作者
卢凤钗
-
机构
福建省连江第二中学
-
出处
《中学课程资源》
2019年第2期64-65,共2页
-
文摘
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善假于物",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促进学生在不同形式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不同的事物和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善假于物”
主动学习
课堂效率
语文素养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善假于物:语文特级教师“特”的探讨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袁逸仙
赖学军
-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文教资料》
2013年第28期47-49,60,共4页
-
文摘
“善假于物”语出《荀子·劝学》,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人之所以为人才”的识别技术和方法。发现和认识人与人才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可以帮助理解语文特级教师之所“特”,对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部分语文特级教师“善假于物”的教学案例,根据教师所“假”之“物”与所授内容之间的相关性联系对特级教师之“善假”进行实证性研究,期望能为语文教师教学创新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
关键词
“善假于物”
语文教学
创新实践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善假于物”的手机短信
- 5
-
-
作者
张心好
-
机构
安徽省涡阳一中
-
出处
《中学生(初中作文版)》
2005年第4期49-51,共3页
-
文摘
已实行新课改的山东省高中语文试题中有一个专考手机短信的题目:“新年将至,你要给同学发短信送上祝福,在这则短信中请你运用一个神话或童话故事,使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格。请在80字以内,写出你的短信。”无独有偶,一些省市的高考模拟题中也出现了写手机短信的试题。2005年元月下旬,《新安晚报》与安徽移动通信公司联合开展了“畅享移动新生活”春节拜年短信大赛,参赛作品文字要求在20-65字之间,短小精悍,内容健康,传情达意,意境隽永或轻松幽默。这是新时期语文生活化、实用化的一个趋势,本文就手机短信如何借用他物表达感情的方法作一探讨,目的是要引起同学们对这方面内容的注意。
-
关键词
“善假于物”
手机短信
修辞格
语文试题
高考
新课改
语文生活
传情达意
模拟题
童话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论荀子的教育哲学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季金华
-
机构
大连军医大学
-
出处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9-62,共4页
-
文摘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他长期的教育生涯中,批判地继承了诸子百家之长,并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思想,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对教育的起源、本质、过程、功能及作用等都有自己的独道之见,形成了他自成体系的教育哲学思想,对后世教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荀子没有教育哲学专著,他的教育哲学思想散见在《荀子》一书的各篇中,具体内容有如下几方面:
-
关键词
化性起伪
教育哲学思想
思想方法
生理机能
荀子
“善假于物”
教学辩证法
后天习得
教学方法论
辩证统一
-
分类号
G40-09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论《淮南子》中道儒互补的教学思想
被引量:2
- 7
-
-
作者
陈剑昆
-
出处
《淮阴师专学报》
1996年第2期50-54,共5页
-
文摘
《淮南子》中道德两派教学思想的对立色彩非常浓厚.但两派教学思想亦不无互补和相通之处,道家一派强调“贵虚”“执要”、通过“虚静”以“观”来减少认识上的主观片面性与儒家一派偏重博学多闻、学以致用实属互补的教学思想.而两派思想的相通(主要体现为由道学贯通荀学而转向儒学)之处亦可说是道儒两派经过讨论而取得的共识。这种不同学派之间的自由辩论对各学派思想的融合和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
关键词
“贵虚”
“执要”
“善假于物”
“弃学循性”
“天人之分”
-
分类号
K828.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浅谈小学语文课文的学法指导
- 8
-
-
作者
游人霖
-
机构
大英县教委教研室
-
出处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5-15,共1页
-
-
关键词
学法指导
语文课文
“善假于物”
自然段
概括中心思想
记叙文
联系上下文
总分式
小学
段落层次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记“有趣的估测”一课
- 9
-
-
作者
唐翠娥
-
机构
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小学
-
出处
《湖南教育(上旬)(A)》
1999年第24期24-25,共2页
-
-
关键词
孩子们
文具盒
“善假于物”
长沙市雨花区
垫板
长度测量
教学内容
数学教材
数学实践
活动课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三例
- 10
-
-
作者
张舸
-
出处
《辽宁教育》
1998年第10期30-31,共2页
-
文摘
《荀子·劝学》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段话是说“君子”的高明之处在于“善假于物”,即能根据客观环境,凭借一种客观事...
-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境创设
宁鸿彬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成功地运用
“物”
教师
朱自清
心理活动
“善假于物”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劝学》教学实录
- 11
-
-
作者
孙彩兰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9年第3期23-24,共2页
-
文摘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文意。步骤与方法:1.看“预习提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2.教师出示应掌握的实词和虚词,让学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弄明白。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答。3...
-
关键词
《劝学》
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态度
比喻论证
积土成山
“善假于物”
教学实录
比喻句
中心论点
学习方法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论决策五性
- 12
-
-
-
出处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996年第5期41-43,共3页
-
文摘
论决策五性———独创性、突破性、超常性、开放性、调控性刘莲玉科学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和必备的素质之一,而保证决策科学性的关键,则在于决策思路的正确性,决策思路的正确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是否能深刻认识与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性。实...
-
关键词
决策思路
领导者
主要矛盾
超常性
领导决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善假于物”
调控性
宏观与微观
立体性思维
-
分类号
C934
[经济管理—管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