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对经验论和唯理论之争的调和 |
殷筱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2
|
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对形而上学的重建 |
宋福强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1
|
|
3
|
从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看哲学思维方式的特质 |
刘忠友
|
《襄樊学院学报》
|
2010 |
0 |
|
4
|
康德“哥白尼式革命”与当代美学转型 |
甘锋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5
|
美学研究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先验论美学方法论解析 |
甘锋
|
《唐都学刊》
|
2007 |
1
|
|
6
|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变革——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初探 |
尚俊杰
曹培杰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0
|
|
7
|
智能的结构 |
霍华德·加德纳
沈致隆
|
《教师》
|
2016 |
1
|
|
8
|
试析康德的“自我意识” |
殷筱
詹红菊
|
《经济与社会发展》
|
2007 |
0 |
|
9
|
语调哲学:语言哲学研究的新开拓 |
卞敏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0
|
论康德“哲学转向”的意义 |
方哲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3
|
|
11
|
释义学主题的转换及其三种历史形态述评 |
赵茗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1997 |
1
|
|
12
|
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发 |
刘丽春
|
《小学科学》
|
2012 |
1
|
|
13
|
思想的力量 |
魏永生
|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
2010 |
0 |
|
14
|
认识论批判与能动存在论 |
孟强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5
|
《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内在形而上学” |
张志伟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6
|
西方哲学史学家─—李质明 |
周蔚华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