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对经验论和唯理论之争的调和 被引量:8
1
作者 殷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79,159,共4页
近代西方哲学史上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就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来源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论争,但都没有为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找到终极依据。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康德力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来解决这一问题。他在肯定感... 近代西方哲学史上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就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来源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论争,但都没有为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找到终极依据。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康德力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来解决这一问题。他在肯定感觉经验为科学知识提供客观性的同时,提出了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在改造和发展笛卡尔"自我意识"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先验自我意识"概念,试图从认知主体的先天认知结构和形式中为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寻求终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论 唯理论 “哥白尼式的革命” “先验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对形而上学的重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福强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5-67,共3页
康德哲学的根本精神不仅在于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对形而上学的重建。这种重建是通过"哥白尼式的革命"实现的。这一哲学革命最集中的显示了康德所面对的问题和他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最集中的体现了康德哲学的基本原则... 康德哲学的根本精神不仅在于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对形而上学的重建。这种重建是通过"哥白尼式的革命"实现的。这一哲学革命最集中的显示了康德所面对的问题和他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最集中的体现了康德哲学的基本原则、特征和趋向,最集中的体现了康德哲学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哥白尼式的革命” 认识论 形而上学的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看哲学思维方式的特质
3
作者 刘忠友 《襄樊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33-36,共4页
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基本内涵在于由"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转变为"对象必须符合知识",康德声称"我们关于物先天地认识到的只是我们自己放进它里面去的东西",这一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 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基本内涵在于由"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转变为"对象必须符合知识",康德声称"我们关于物先天地认识到的只是我们自己放进它里面去的东西",这一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及其意义来看,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理论特质表现在:个性化、反思性、批判性或革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哥白尼式的革命” 哲学思维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哥白尼式革命”与当代美学转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甘锋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5,共5页
康德在形而上学领域发动的"哥白尼式革命"彻底改变了主客体关系,形成了独特的先验论。正是先验方法在美学领域的运用,才使康德得以超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形成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扭转了当时西方美学的研究方向。在当下美学... 康德在形而上学领域发动的"哥白尼式革命"彻底改变了主客体关系,形成了独特的先验论。正是先验方法在美学领域的运用,才使康德得以超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形成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扭转了当时西方美学的研究方向。在当下美学转型的语境中,重温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对于超越美学研究中感性话语与理性话语双峰对峙的理论困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白尼式的革命” 先验方法 美学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研究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先验论美学方法论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甘锋 《唐都学刊》 2007年第6期38-42,共5页
康德发动过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么?科恩的质疑和否定回答使这一已成定论的说法再次成为问题。事实上,正是康德在形而上学领域发动的"哥白尼式革命"才彻底改变了主客体关系,形成了独特的先验论。也正是先验方法在... 康德发动过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么?科恩的质疑和否定回答使这一已成定论的说法再次成为问题。事实上,正是康德在形而上学领域发动的"哥白尼式革命"才彻底改变了主客体关系,形成了独特的先验论。也正是先验方法在美学领域的运用,才使康德得以超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从而独立系统地批判主体的审美能力,形成独特的美学思想,扭转了当时西方美学的研究方向,成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在当下美学转型的语境中,重温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白尼式的革命” 先验方法 美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变革——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初探 被引量:70
6
作者 尚俊杰 曹培杰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近年,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斯坦福大学的“开环大学计划”(OpenLoopUniversity)、密涅瓦大学(MinervaSchools)的020式办学体制等,都对传统大学的运行规则提出了挑战,新的... 近年,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斯坦福大学的“开环大学计划”(OpenLoopUniversity)、密涅瓦大学(MinervaSchools)的020式办学体制等,都对传统大学的运行规则提出了挑战,新的大学形态呼之欲出。教育信息化也终于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大学必须关注的核心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发展战略 高等教育 教育变革 互联网 “哥白尼式的革命” 斯坦福大学 教育信息化 教育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的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霍华德·加德纳 沈致隆 《教师》 2016年第29期F0002-F0002,共1页
《智能的结构》(经典版)一书于1983年出版后,多元智能理论风靡全球,成为21世纪全球主流教育思想之一,促进了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全世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也它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被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 《智能的结构》(经典版)一书于1983年出版后,多元智能理论风靡全球,成为21世纪全球主流教育思想之一,促进了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全世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也它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被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本书作者加德纳首次在书中提出了人类具有的七种智能,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向传统的心理学观点和流行的智商测试发起了有力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结构 “哥白尼式的革命” 素质教育改革 心理学观 教育思想 21世纪 智商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康德的“自我意识”
8
作者 殷筱 詹红菊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年第1期60-62,共3页
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康德试图克服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局限,从认知主体先天的认知结构与形式出发,改造并发展了笛卡尔关于“自我意识”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先验自我意识”的概念,力图为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寻求终极依据。
关键词 “哥白尼式的革命” 经验自我意识 先验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调哲学:语言哲学研究的新开拓
9
作者 卞敏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代的本体论阶段、近代的认识论阶段和现代的语言哲学阶段.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二十世纪... 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代的本体论阶段、近代的认识论阶段和现代的语言哲学阶段.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被许多人看作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从认识论转向语言哲学,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与思维方式的革命,即从近代哲学“可以认识什么”的问题,转换为语言哲学“可以言说什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哲学研究 语调哲学 “哥白尼式的革命” 现代西方哲学 “语言学转向” 认识论转向 传统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哲学转向”的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58-60,共3页
康德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哲学完成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哲学转向”。其意义不断地被提升——在现代哲学的理解层面上加以开掘。因此,从新的角度理解康德的“转向”实质,就不是没有意义的工作。... 康德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哲学完成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哲学转向”。其意义不断地被提升——在现代哲学的理解层面上加以开掘。因此,从新的角度理解康德的“转向”实质,就不是没有意义的工作。康德首次明确地将主体能动性原则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哲学 哲学转向 物自体 唯心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 “我思” 自我意识 主体能动性原则 “哥白尼式的革命” 客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义学主题的转换及其三种历史形态述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茗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59-62,66,共5页
关键词 哲学释义学 历史形态 伽达默尔 方法论 《圣经》 海德格尔 述评 “哥白尼式的革命” 释义规则 西方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发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丽春 《小学科学》 2012年第6期165-165,共1页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它给教育界带来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它给教育界带来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且每种智能在每个人的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形式又是不一样的,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是一种单一的智能测验,所得的智力商数只能说明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智能的发展状况,而不能反映其他智能的发展状况。这一理论在美国及其它国家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中产生广泛、积极影响,对以智商高低来衡量儿童智能发展的传统智能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与挑战。使好多国家开始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的改革。这一理论也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心理学依据,给我们幼儿教育工作带来很大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幼儿教育工作 “哥白尼式的革命” 数理逻辑智能 教育改革理论 身体运动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的力量
13
作者 魏永生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0年第6期1-1,共1页
西方近代哲学史上有一位巨人,一生足迹未出其生活的小城,每天的活动如起床、喝茶、写作、上课、进餐、散步等都是在同定的时间进行。他知天文地理,尤其以重大的贡献成为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鲜明的坐标。有人将他的哲学思想喻为哲学领域... 西方近代哲学史上有一位巨人,一生足迹未出其生活的小城,每天的活动如起床、喝茶、写作、上课、进餐、散步等都是在同定的时间进行。他知天文地理,尤其以重大的贡献成为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鲜明的坐标。有人将他的哲学思想喻为哲学领域内“哥白尼式的革命”;有人将他的哲学比做一座桥,一座想入哲学之门必须通过的桥;我国近代伟人梁启超赞之为“近世第一大哲”。这个人就是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白尼式的革命” 西方哲学史 力量 西方近代 天文地理 哲学思想 梁启超 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论批判与能动存在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强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05,129,共7页
近代以来,知识成为哲学的中心议题,而认识论则取代形而上学或存在论占据了“第一哲学”的位置。这一进程始于笛卡尔和洛克,中经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它真正赢得了自己的尊严。在这场影响深远的范式转换中,形而上学无疑是最大... 近代以来,知识成为哲学的中心议题,而认识论则取代形而上学或存在论占据了“第一哲学”的位置。这一进程始于笛卡尔和洛克,中经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它真正赢得了自己的尊严。在这场影响深远的范式转换中,形而上学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休谟曾敦促人们把神学、经院哲学等著作付之一炬,康德则借助于彻底的理性批判将形而上学驱逐出知识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批判 存在论 认识论 “哥白尼式的革命” 形而上学 第一哲学 近代以来 中心议题
原文传递
《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内在形而上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志伟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36,共8页
《纯粹理性批判》通常被看做是认识论的著作,海德格尔则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纯粹理性批判》的主题是存在论。[1]毫无疑问,从认识论的角度研究《纯粹理性批判》有其合理性,因为它的主题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一先验... 《纯粹理性批判》通常被看做是认识论的著作,海德格尔则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纯粹理性批判》的主题是存在论。[1]毫无疑问,从认识论的角度研究《纯粹理性批判》有其合理性,因为它的主题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一先验哲学的总问题,而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证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理性批判》 形而上学 “哥白尼式的革命” 先天综合判断 海德格尔 先验哲学 科学知识 认识论
原文传递
西方哲学史学家─—李质明
16
作者 周蔚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18-119,共2页
西方哲学史学家─—李质明周蔚华李质明,1925年生,四川宜宾人。1948年毕业于四川华西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的前身)社会学系,后留该校任教。1950—195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基础教研室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教研室任教... 西方哲学史学家─—李质明周蔚华李质明,1925年生,四川宜宾人。1948年毕业于四川华西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的前身)社会学系,后留该校任教。1950—195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基础教研室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教研室任教,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哲学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史 康德哲学 “哥白尼式的革命” 先验对象 史学家 物自体 认识论 可知论 科学知识 哲学史方法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