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6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命”与“语”:上博简《吴命》补释——兼论“命”的文体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青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5,共9页
上博简《吴命》篇是研究春秋末年吴楚争雄的重要资料。是篇并非外交辞令的汇抄,也不是战斗檄文,而是一篇有残缺的告劳之辞。其中有关州来之争、吴救陈的记载是《国语·吴语》所没有的内容。春秋时期,"命"作为一种文体,所... 上博简《吴命》篇是研究春秋末年吴楚争雄的重要资料。是篇并非外交辞令的汇抄,也不是战斗檄文,而是一篇有残缺的告劳之辞。其中有关州来之争、吴救陈的记载是《国语·吴语》所没有的内容。春秋时期,"命"作为一种文体,所载的内容为诸侯国君的辞语。使臣多以衔君命自重,故而外交辞令称为"命"。"命"应该从属于"列国之语"。"吴命"应该属于原始的"吴语",是《国语·吴语》的史料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 “命” “语” 告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命”论思想探微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圣平 《武陵学刊》 2019年第3期24-32,39,共10页
"命"是郭象玄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郭象论"命",重在"性命"与"遇命"。"性命"具有物之本体义,在认识论上表现为人对此物的概念;"遇命"具有物之境遇义,表现为环境对事物存在... "命"是郭象玄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郭象论"命",重在"性命"与"遇命"。"性命"具有物之本体义,在认识论上表现为人对此物的概念;"遇命"具有物之境遇义,表现为环境对事物存在的限制。在以"性命"为本的基础上,物之"遇命"以其自身"性命"的"独化"为依据,同时又关涉到它所"遇"之他物的"独化",因此需要从二者"性命"之各自"独化",进而"相因""玄合"关系的角度加以理解。"安命"是郭象"命"论思想的逻辑结论,可以从安于"性命"和安于"遇命"两方面进行分析。分析郭象"命"论思想,有助于深化郭象哲学思想的研究,对进一步理解中国哲学中的"命"论思想传统也不无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庄子注》 “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与“逍遥”——论庄子的心境说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勇泉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26-28,共3页
庄子哲学的根本宗旨是超越规律而实现自由。他所主张的“安命”就是人生虽然无法避免命运的限制,却可以改变对命运的态度,其根本方法便是“心斋”和“坐忘”。在庄子那里,“有”与“无”是相即不离的关系, “有”和“无”之辨落实在命... 庄子哲学的根本宗旨是超越规律而实现自由。他所主张的“安命”就是人生虽然无法避免命运的限制,却可以改变对命运的态度,其根本方法便是“心斋”和“坐忘”。在庄子那里,“有”与“无”是相即不离的关系, “有”和“无”之辨落实在命与逍遥(自由)的关系上,强调命与逍遥的合一,规律与自由的合一,亦即安命的根本义蕴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心境说 “命” “逍遥” 顺应规律 精神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葛洛庞帝要“革”PC巨头的“命”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冰 《中国经济周刊》 2006年第14期38-41,共4页
售价仅为100美元左右的“人人电脑”,其初衷是为儿童创造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然而伟大事业背后的巨大商机,可能更让业界人士疯狂。
关键词 尼葛洛庞帝 “命” PC业 接受教育 销售价格 电脑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日本年度汉字——“命” 被引量:1
5
作者 韩霈煖 《日语知识》 2007年第2期20-21,共2页
为了使大家对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更为关心,也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汉字所具有的深远意义,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京都市)从1995年起,每年年末都要在全日本范围内公开征集反映该年世态的年度汉字,
关键词 日本汉字 “命” 京都市 日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内篇安“命”哲学研究
6
作者 兰辉耀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7-99,共3页
在《庄子》内篇之"命"的思想谱系里,具有使命、命运、命名、生命等多重含义,相应地,庄子正是试图从拒绝使命之"命"、安顺命运之"命"、悬置命名之"命"、保全生命之"命"等几个方面来... 在《庄子》内篇之"命"的思想谱系里,具有使命、命运、命名、生命等多重含义,相应地,庄子正是试图从拒绝使命之"命"、安顺命运之"命"、悬置命名之"命"、保全生命之"命"等几个方面来实现生命的安顿。无疑,这些安顿生命的实现路径,构成了庄子的一套独具特色的安"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庄子》内篇 “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论“命”探微
7
作者 黄圣平 《武陵学刊》 2022年第5期8-20,共13页
《庄子》中有八十余处关于“命”的用例,“命”具有多种含义与特征,其中以“遇命”为主,兼及“命”的其他含义,且围绕“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从人生困境出发,主张“知命”与“安命”,从“知命”“安命”到“逍遥”与“超越”... 《庄子》中有八十余处关于“命”的用例,“命”具有多种含义与特征,其中以“遇命”为主,兼及“命”的其他含义,且围绕“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从人生困境出发,主张“知命”与“安命”,从“知命”“安命”到“逍遥”与“超越”,是庄子“命”论思想的基本思想逻辑,而作为其中枢纽与关键的是以“道”观“命”,亦即从受“命”主体向授“命”主体的视域变换,以及由此而来的一己之精神超越。分析研究《庄子》的“命”论思想,有助于把握庄子哲学区别于一般前定论和宿命论思想的超越性理论特征。异己强制性与内在本己性、随机偶然性与客观普遍性、自然变易性与超越“不化”性、外在权威性与自在逍遥性、落于己“身”与落于己“心”是“安命”与“逍遥”的本质区别,将“安命”与“逍遥”进行对比,是把握庄子逍遥思想的重要进路,有助于凸显其逍遥观的诸多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命” 超越 逍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与“分”》:开理学研究的新生面
8
作者 徐仪明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7-59,共3页
李锦全先生的作品《"命"与"分"》通过三部清代小说,揭示了理学"命""分"思想在当时广大群众中所产生的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深刻剖析了理学"命""分"思想的实质及其... 李锦全先生的作品《"命"与"分"》通过三部清代小说,揭示了理学"命""分"思想在当时广大群众中所产生的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深刻剖析了理学"命""分"思想的实质及其负面作用,以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开出了理学研究的新生面,给予后学者以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与“分” 宋明理学 文学作品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君毅对船山“命”义诠释(二)
9
作者 蔡家和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4,9,共5页
“无定命”船山既然反对宿命之说∞而强调“性日成,命日降”,故还是强调人的德性努力,虽然人的努力不见得能扭转乾坤,不见得能回天,但总不会先相信有定命,总是先有不自暴自弃的精神,才能说尽人事,听天命。若未努力,以为命之成... “无定命”船山既然反对宿命之说∞而强调“性日成,命日降”,故还是强调人的德性努力,虽然人的努力不见得能扭转乾坤,不见得能回天,但总不会先相信有定命,总是先有不自暴自弃的精神,才能说尽人事,听天命。若未努力,以为命之成侧不可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 “命” 唐君毅 诠释 强调 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与“道”:略论《大学》政治伦理思想的形而上维度
10
作者 阮航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4年第B12期234-241,共8页
在传统社会,政治与人生之间有着密切的价值关联。正如一位当代学者所言,"古典政治哲学预设了人的生命有一应然性的目的状态,或者来自本性(自然),或者来自某种超越的旨意(天、神),代表一种终极的理想目标,人的完成在焉。政治生活在... 在传统社会,政治与人生之间有着密切的价值关联。正如一位当代学者所言,"古典政治哲学预设了人的生命有一应然性的目的状态,或者来自本性(自然),或者来自某种超越的旨意(天、神),代表一种终极的理想目标,人的完成在焉。政治生活在人生里有其位置,正是因为政治生活跟达成该一目标有某种特定的关系。在这样的思考架构里,政治体制、政治价值的正当性,可以由政治生活与该一目标的关联导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伦理思想 《大学》 形而上 “道” “命” 维度 古典政治哲学 政治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不能“因义害文”——评《中国人的“命”越来越值“钱”》
11
作者 谢静 《新闻记者》 1999年第2期58-59,共2页
一条新闻如果能够引人深思,甚至导入某一哲学命题,当属上乘之作。然而,这又实在可遇不可求,因为新闻在某种程度上可谓“题材决定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新闻必须以全面、真实、客观、公正为准则,不能任意拔高,更不能主题先行,甚... 一条新闻如果能够引人深思,甚至导入某一哲学命题,当属上乘之作。然而,这又实在可遇不可求,因为新闻在某种程度上可谓“题材决定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新闻必须以全面、真实、客观、公正为准则,不能任意拔高,更不能主题先行,甚至主题独行。也就是说,新闻不能“因义害文”。 《中国人的“命”越来越值“钱”——赴湘赣灾区采访印象》一文,标题很跳,作为文汇报的读者,大多能从这一标题推测出正文所要讨论的主题——生命的价值问题。这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话题,从当年对张华是否死得其所的讨论,到今天为瑞恩是否值得八人因其涉险的争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不能 “命” 价值 生活质量 主题先行 越值 因义 的价值 罐装煤气 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尽心下》“口之于味也”浅解——以“性”与“命”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丹妮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4期115-118,共4页
前人对《孟子·尽心下》"口之于味也"一节中的"性"与"命"作了详尽地解释。"性"与"命"在人的感官享受追求和道德实现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者的关系是即区别又联系的,不能偏... 前人对《孟子·尽心下》"口之于味也"一节中的"性"与"命"作了详尽地解释。"性"与"命"在人的感官享受追求和道德实现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者的关系是即区别又联系的,不能偏于一隅。在明确二者的基础上,笔者对"口之于味也"一节作以浅显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与“命” 联系 区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子》“非命”与儒家的“命”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德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26,共6页
《墨子》对儒家的“命”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并没有全面把握儒家复杂的“命”观,没有看到儒家的“命正论”因素;同时对儒家“命定论”提出的背景及其积极意义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儒家的“命定论”核心观点是,富贵穷通是由“... 《墨子》对儒家的“命”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并没有全面把握儒家复杂的“命”观,没有看到儒家的“命正论”因素;同时对儒家“命定论”提出的背景及其积极意义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儒家的“命定论”核心观点是,富贵穷通是由“时”、“命”决定的,面对选择人不应患得患失,而应“行其义”、“知其不可而为之”,实现“仁者”、“贤者”、“圣者”的高贵价值,《墨子》指责的俟命殆事并非儒家“命定论”的应有之义。《墨子》的偏颇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的“命定论”具有负面效应,尤其是在普通民众中;儒家后学也有将“命定论”引向消极的弊端;同时墨家自身理论目的是社会实践,而非理论探讨,使之无暇对儒家命观进行细致的整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定论” “命正论” 儒家思想 《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的革命》究竟“革”了哪些“命”──评《学习的革命》
14
作者 萧富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18-121,共4页
关键词 学习的革 现代教育技术 “命” 认知学习 创造思维 教育体制 即时通讯 潜意识 学习困难儿童 学习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命”观念的心理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江阳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9-72,共4页
论“命”观念的心理意义董江阳一“命”这一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多重的含义。就人与周遭境遇之间的关系而言,命的涵义主要是指命运,即不知所以然、自然而不可免的意思。人在生存中尽力尽能,奋斗过了,努力过了,而仍然招致不期然... 论“命”观念的心理意义董江阳一“命”这一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多重的含义。就人与周遭境遇之间的关系而言,命的涵义主要是指命运,即不知所以然、自然而不可免的意思。人在生存中尽力尽能,奋斗过了,努力过了,而仍然招致不期然而然的遭遇,莫之致而至的事态。对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 归因 心理均衡 宗教 中国传统文化 有限性 意义模式 人生观 宿 异己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而“命不可勉”——从方法论视角分析王充关于“命”的观念
16
作者 王永哲 何丽君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71-76,共6页
在方法论视角下,王充"命"观念表现为自然客观化的逻辑进演。"自然"是对人格意志的排除;"自然"挂靠在"气"之上而令事物有"性"、"命"之特征,因此,"性"、"命&... 在方法论视角下,王充"命"观念表现为自然客观化的逻辑进演。"自然"是对人格意志的排除;"自然"挂靠在"气"之上而令事物有"性"、"命"之特征,因此,"性"、"命"也是"自然";人格意志归根到底也是"自然"。故而王充认为:"命不可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自然” 自然客观化 “命” “命不可勉”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充“命”论思想中蕴涵的启蒙意识
17
作者 王敬平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7,共3页
王充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可谓是最关心个人命运的思想家。在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思潮泛滥成灾的社会环境中,王充的"命"论敢于否定"天",倡导"命",挑战正统思想,蔑视权贵。因此,王充"命"论思想客... 王充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可谓是最关心个人命运的思想家。在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思潮泛滥成灾的社会环境中,王充的"命"论敢于否定"天",倡导"命",挑战正统思想,蔑视权贵。因此,王充"命"论思想客观上蕴涵着反对专制统治、重视人生自我的启蒙思想。通过王充的"命"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史上的又一线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命” 启蒙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充“命”论思想中汉代知识分子的抗争意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敬平 《前沿》 2007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王充的“命”论大有宿命论思想的色彩。然而,正是他偏激的“命”论思想使我们看到王充对正统思想的挑战和对权贵的蔑视;对专制主义用人制度的强烈不满和对人生命运不公平的抗议。因此,透过王充的“命”论思想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汉代知识... 王充的“命”论大有宿命论思想的色彩。然而,正是他偏激的“命”论思想使我们看到王充对正统思想的挑战和对权贵的蔑视;对专制主义用人制度的强烈不满和对人生命运不公平的抗议。因此,透过王充的“命”论思想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汉代知识分子的抗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命” 汉代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活”出高贵的生“命”——《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君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2年第9期14-18,共5页
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 师:这节课,是一个研究课。同学们背一下刚学过的《海燕》的第1段。(生背诵。)师:高傲的飞翔是一种很浪漫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向往。但是同学们啊,生命有时候很遗憾,很无奈,很爱开玩笑,就... 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 师:这节课,是一个研究课。同学们背一下刚学过的《海燕》的第1段。(生背诵。)师:高傲的飞翔是一种很浪漫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向往。但是同学们啊,生命有时候很遗憾,很无奈,很爱开玩笑,就像《老王》当中,个体的生命状态很多时候不是飞着翔的,而是这样的——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王》 教学实录 “命” “活” 状态 课堂 《海燕》 研究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命”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淑娟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从语源学的角度去溯寻“命”字本源意义的生成及向派生意义演变的文化理据是一个重要课题。甲骨文中 ,“命”、“令”是字形相同 ,音相近、义相通 ,甚或有时通用的同源字。但这种通用是仅限于“命令”这一本来意义上的。在其后的引申、... 从语源学的角度去溯寻“命”字本源意义的生成及向派生意义演变的文化理据是一个重要课题。甲骨文中 ,“命”、“令”是字形相同 ,音相近、义相通 ,甚或有时通用的同源字。但这种通用是仅限于“命令”这一本来意义上的。在其后的引申、派生的道路上“命”和“令”便分道扬镳了。从三条线索描写、阐释“命”字的词义引申和演变的理据与轨迹 :1 从“命”的名词意义的引申来看。 2 从“命”的动词意义的引申来看。 3 从“命”和它的同源字“名”的通用中引申出的意义来看。我们依相关性和联想性的逻辑 ,参照古人的本体观念 ,人生哲学 ,揭示“命”一词诸多义项间的派生关系 ,并以相关的同源字印证之。“命”一词的大家族 ,是古人“天命”的本体观演绎下的“人命”的人生观 ,上下尊卑的社会伦理观的文化亲缘关系的集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字 名词意义 动词意义 引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