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1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力转化:“八好”教育的校本实践
1
作者 应爱民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4年第4期36-38,共3页
扬州教育学院附中将“走好路、说好话、做好操、扫好地、写好字、读好书、上好课、考好试”等“八好”标准作为学生培养目标。“八好”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的形成、提炼和转化是校长思想力实践的有力印证。
关键词 思想力 转化 校本 “八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从“八”诸字归部理据探索
2
作者 寇迎春 《今古文创》 2025年第6期128-130,共3页
学术界对《说文解字》中多义符合体字归部不一的原因的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以《说文解字》从“八”诸字为例,有的归入“八部”,有的据另外一个义符归部,还有的另立为部首字。探索《说文》从“八”多义符合体字的归部理据,可得:从“八... 学术界对《说文解字》中多义符合体字归部不一的原因的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以《说文解字》从“八”诸字为例,有的归入“八部”,有的据另外一个义符归部,还有的另立为部首字。探索《说文》从“八”多义符合体字的归部理据,可得:从“八”诸字的归部原则是“以类相从”,即把字义关系密切或字义特点相同的一组字,取共同的义符归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八”字 多义符合体字 归部 以类相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数字教材融合的实践探索——以“八桂教学通”平台的数字教材为例
3
作者 巫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097-100,共4页
随着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不断深入,数字教材正逐渐融入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八桂教学通”是广西面向全区中小学校推行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是国家数字资源推广和应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八桂教学通”的数字教材融合了... 随着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不断深入,数字教材正逐渐融入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八桂教学通”是广西面向全区中小学校推行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是国家数字资源推广和应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八桂教学通”的数字教材融合了大量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课件、微课等多媒体素材,其表现力比传统的纸质文字表达更生动形象。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历和观摩相关优秀课例的感受,从数字教材的应用优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数字教材融合的实践应用、数字教材应用的进一步思考这三个方面进行探析,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桂教学通” 阅读教学 数字教材 融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备”论下机器翻译中的伦理思考
4
作者 熊欣 王奕璇 《宜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1-97,共7页
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翻译活动中的广泛应用,翻译主体正逐渐从人类译者转向人机共融的主体模式,这促使人们开始反思机器参与翻译活动时的伦理问题。“机器翻译”模式的出现对翻译伦理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并引发了一系列的伦... 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翻译活动中的广泛应用,翻译主体正逐渐从人类译者转向人机共融的主体模式,这促使人们开始反思机器参与翻译活动时的伦理问题。“机器翻译”模式的出现对翻译伦理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并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风险。鉴于机器缺乏人类的完整意识和思维能力,这给机器翻译中伦理的实现带来了许多障碍。本研究以释延琮的“八备”论对译者素质的评价为基础,以DeepL翻译的《金刚经》片段为例,结合人工智能系统的认知能力指标和意识科学理论,考察当前机器翻译中面临的伦理风险和应对策略,旨在提高译者的翻译技术伦理意识和自我规范行为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伦理 机器翻译 “八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践行“八好”教育 润泽和乐校园
5
作者 虞红梅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5年第12期00289-00290,共2页
德育常规;德育特色;特色活动。
关键词 “八好”教育 德育常规 德育特色 特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八个共同”的应用型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6
作者 黄桂明 莫字瑛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23期164-167,共4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应用型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现状,然后提出了基于“八个共同”的应用型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包括借鉴国内产业学院建设经验、重构现代产业学院“八个共同”教育新体系两个方面。
关键词 现代产业学院 “八个共同” 应用型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八面出锋”到新帖学书法
7
作者 邵宁 《书法》 2024年第7期88-90,共3页
“八面出锋”作为帖学时代的一个用笔概念经过碑学书法的拓展延伸,已经具备了作为当代新帖学书法用笔的理念基础。这一理念的核心即是在高度熟练掌握各种用笔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整合、融合,形成书家个性化的用笔语言。在碑帖融合... “八面出锋”作为帖学时代的一个用笔概念经过碑学书法的拓展延伸,已经具备了作为当代新帖学书法用笔的理念基础。这一理念的核心即是在高度熟练掌握各种用笔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整合、融合,形成书家个性化的用笔语言。在碑帖融合基础上的用笔出新是新帖学书法的基石与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出锋” 新帖学 碑帖融合
原文传递
以“八个相统一”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例
8
作者 林烨英 《文教资料》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八个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以“八个相统一”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客观需求,是实现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的有效途径,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 “八个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以“八个相统一”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客观需求,是实现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的有效途径,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依托。我们要以“三教改革”为抓手,以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目标,立足思政小课堂,优化思政课话语体系;要用好社会大课堂,构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要借助网络云课堂,建设数字化思政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个相统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改革创新 实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3+2”医生培养在“八共建”模式下的研究
9
作者 温露华 邓富强 陈伟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3期184-188,共5页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基层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培养兼具扎实医学理论基础与卓越临床实践能力的医生已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关键任务。近年来,临床医学领域引入创新的“3+2”培养模式,巧妙融合前3年的专科教育与后2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基层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培养兼具扎实医学理论基础与卓越临床实践能力的医生已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关键任务。近年来,临床医学领域引入创新的“3+2”培养模式,巧妙融合前3年的专科教育与后2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实施“早临床、多临床”的教学策略。同时,通过实施“八共建”模式,即与医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专业教学团队、课程标准、教学评价体系、产教融合教材编写、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合作攻关项目8个关键领域展开深度协同合作。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培养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的局限性。文章将对“八共建”模式下的“3+2”医生培养概念进行探讨,并通过与传统及现代医生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为优化医学教育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3+2”医生培养 医教协同 “八共建”模式 教学模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基于“八桂教学通”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玫安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71-74,共4页
“八桂教学通”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作为一个整合多版本数字教材资源的平台,能够帮助教师创造更加生动、直观的数学教学环境,协同信息技术2.0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大数据,为教师提供精确的教学分析报告。教师可基于“八... “八桂教学通”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作为一个整合多版本数字教材资源的平台,能够帮助教师创造更加生动、直观的数学教学环境,协同信息技术2.0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大数据,为教师提供精确的教学分析报告。教师可基于“八桂教学通”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生活化作业、探究类作业、趣味性作业,从而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八桂教学通”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八桂教学通”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创 《广西教育》 2024年第10期91-95,共5页
“八桂教学通”数字教材平台以数字教材为核心,能够为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及便捷的信息技术支持,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有助于小学数学... “八桂教学通”数字教材平台以数字教材为核心,能够为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及便捷的信息技术支持,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师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意识、随机整合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有效落实数学课程的三个总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八桂教学通”中的小数工具实施直观化教学,夯实学生的“四基”;通过融合“八桂教学通”中的课程资源,发展学生的“四能”;通过活用“八桂教学通”中的GGB软件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八桂教学通” 信息技术 课程融合 “四基” “四能” 学习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八桂教学通”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海英 《广西教育》 2024年第1期93-95,共3页
“八桂教学通”数字教材平台是基于网络资源和多种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数字化教学平台,能够为教师在课程准备、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提供信息化的技术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持,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本研究立足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 “八桂教学通”数字教材平台是基于网络资源和多种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数字化教学平台,能够为教师在课程准备、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提供信息化的技术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持,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本研究立足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八桂教学通”的功能设置,结合教学实践案例,阐述依托“八桂教学通”凸显课堂教学生本趣味、凸显课堂教学现实深度、凸显学情研判精准速度,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桂教学通” 功能 小学数学 教学资源 教学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用“八桂教学通”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农艳霞 《广西教育》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巧用“八桂教学通”数字教材平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研究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为例... 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巧用“八桂教学通”数字教材平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研究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为例,探讨巧用“八桂教学通”数字教材平台优化教学、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包括:运用投屏功能温习旧知、感悟新知,做好课前准备;运用数字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引出新课课题;巧用学科工具和课件,分步探究三角形的定义;回应情境问题,运用尺规工具探究三角形的高和底;设置层次递进的闯关练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回顾总结,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构建知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八桂教学通” 学科工具 操作活动 空间观念 提质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小学新型互动教学实践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教学通”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丹丹 《智慧少年》 2024年第4期0027-0029,共3页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不仅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减负增效,也给义务教育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值得每一个教师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智慧教育平台在小学教学实践...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不仅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减负增效,也给义务教育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值得每一个教师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智慧教育平台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够助力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赋能增效,促进小学教学质量的发展。本文以广西“八桂教学通”作为调查对象,剖析目前其在小学互动教学实践中应用中的现状及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促进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助力“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桂教学通” 智慧教育平台 小学互动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联动”赋能科普出版社会化协同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15
作者 周海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4-48,共5页
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正在拓宽科普出版的传播渠道,多元主体的协同则重塑了科普出版的业态。建立社会化协同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高效整合各类资源,是科普出版积极融入“大科普”时代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分析各... 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正在拓宽科普出版的传播渠道,多元主体的协同则重塑了科普出版的业态。建立社会化协同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高效整合各类资源,是科普出版积极融入“大科普”时代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分析各级党委政府、科协、行业主管部门、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媒体、科技工作者及公民八大主体的职能归属、现状成效,探讨如何撬动主体“八联动”的社会化协同模式,从而赋能科普出版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联动” 社会化协同 科普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刻纸“八达”纹样探析
16
作者 朱欣雨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114-116,共3页
泉州剪纸纹样繁多,其中“八达”纹样更是独树一帜,但是泉州刻纸中的“八达”纹样与宋锦上的存在差异。泉州刻纸中的“八达”纹样可能与泉州在宋代展开的海上贸易有一定的关联,并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纹样。
关键词 “八达”纹样 海上贸易 伊斯兰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阅读和习作教学中有效使用数字资源的策略研究——以“八桂教学通”数字资源平台为例
17
作者 陈宏坤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7期92-94,共3页
常言道:“得语文者得天下。”而得阅读、作文者,又将得语文的天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习作教学一直是两大难关。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离不开数字资源。那么,如何将阅读和习作教学与... 常言道:“得语文者得天下。”而得阅读、作文者,又将得语文的天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习作教学一直是两大难关。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离不开数字资源。那么,如何将阅读和习作教学与数字资源进行深度融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助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习作 数字资源 “八桂教学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桂教学通”数字资源平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8
作者 陈运影 郭云馥 范治宏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14期65-67,共3页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途径。“八桂教学通”作为广西特色教学资源平台,在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围绕“八桂教学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途径。“八桂教学通”作为广西特色教学资源平台,在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围绕“八桂教学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即“八桂教学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八桂教学通”对于促进教师个人成长的意义,“八桂教学通”与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桂教学通” 初中历史 数字资源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桂教学通”平台数字资源的应用实践——以北海市银海区为例
19
作者 庞承君 陈俊妃 《教育界》 2024年第32期11-13,共3页
文章立足于北海市银海区教师的实际,讨论中小学教师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中的数字资源的策略。从广西数字教材应用示范校—北海艺术设计学院附属学校的示范引领、广西数字资源研究专项课题的带动辐射、银海区各学科各级各类“八桂教... 文章立足于北海市银海区教师的实际,讨论中小学教师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中的数字资源的策略。从广西数字教材应用示范校—北海艺术设计学院附属学校的示范引领、广西数字资源研究专项课题的带动辐射、银海区各学科各级各类“八桂教学通”数字资源教研活动和教学案例的生动实践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推动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课堂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桂教学通” 数字教材 数字资源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库普尔“八问方案”的舟山方言保护分析
20
作者 俞奕辰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8期306-311,共6页
本文探讨了舟山方言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分析和提出了舟山方言的保护策略。文章首先概述了舟山方言的历史背景和现状,随后引入了语言规划的概念,并通过库普尔“八问方案”的理论框架,分析了舟山方言保护的实施者、目标行为、目标... 本文探讨了舟山方言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分析和提出了舟山方言的保护策略。文章首先概述了舟山方言的历史背景和现状,随后引入了语言规划的概念,并通过库普尔“八问方案”的理论框架,分析了舟山方言保护的实施者、目标行为、目标人群、预期目的、实施条件、采用方式、决策过程和预期效果。文章指出,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舟山方言,需要政府、学术界、民间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最后,文章强调了对方言本体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舟山方言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有效的保护措施。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rrent state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Zhoushan dialect, employ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oper’s “Eight-Question Scheme” to analyze strategi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dialect.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an overview of the Zhoushan dialect, then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language planning and the Cooper’s “Eight-Question Scheme”.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dialect require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academia,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Finally,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on the dialect itself and proposes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hope that the Zhoushan dialect can receive broader attention and effective protective 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方言 语言规划 方言保护 库普尔“八问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