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借用”为名取财后逃逸行为之定性研究 |
王华伟
|
《天津法学》
|
2014 |
0 |
|
2
|
从《金瓶梅》“借用”中的新发现论其作者及成书方式 |
邵炌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
1994 |
0 |
|
3
|
汉语词汇的“借用”和“移用”及其深层社会意义 |
汤志祥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4
|
|
4
|
贿赂案件中“无偿借用”的判断与定性 |
徐国荣
赖振华
|
《中外企业家》
|
2009 |
1
|
|
5
|
唐五代佛典音义中的借用 |
黄仁瑄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6 |
1
|
|
6
|
写作中“借用”的艺术 |
殷亚萍
|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
2018 |
0 |
|
7
|
安徽亳州“借用”高校优秀人才助发展 |
梁海天
|
《中国人才》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8
|
问:以“借用”之名取得他人手机后逃逸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
|
《当代检察官》
|
2017 |
0 |
|
9
|
济南一公务员“借用”轿车被判受贿罪 |
|
《中国监察》
|
2009 |
0 |
|
10
|
都是返惠券,“借用”道不同 |
朱成刚
李成义
|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
2016 |
0 |
|
11
|
“借用”还是“受贿” |
|
《中国工会财会》
|
2014 |
0 |
|
12
|
话题作文立意“借用”的层级 |
孙玉兰
祝明富
|
《读写月报(高中版)》
|
2003 |
0 |
|
13
|
几条“借用”的最佳方法 |
|
《当代经理人》
|
2007 |
0 |
|
14
|
对“母语干扰”的多角度诠释 |
赖恒静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5
|
裁衣必须量体 做饭应合口味——一本民办高校新闻类教材的诞生及其深层收益 |
若文
|
《今传媒》
|
2005 |
0 |
|
16
|
地理教学原则及其建立的依据 |
王升阶
|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7
|
纪念《明清小说研究》创刊十周年 |
刘冬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
1995 |
0 |
|
18
|
“曲径通幽” |
李克俭
|
《当代文坛》
|
1983 |
0 |
|
19
|
我所知道的“偷得半联”──鲁迅《自嘲》注脚一议 |
蒋冠穆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20
|
古代汉语“意义相通字”浅论 |
王有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