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借用”为名取财后逃逸行为之定性研究
1
作者 王华伟 《天津法学》 2014年第1期71-79,共9页
对于以"借用"为名取财后逃逸的行为,首先应当对"借用"行为的特征做出归纳,同时,对"借用"行为进行进一步类型化建构。"借用"行为的具体情形,将决定占有的归属状况,这是区分诈骗罪与侵占、盗窃... 对于以"借用"为名取财后逃逸的行为,首先应当对"借用"行为的特征做出归纳,同时,对"借用"行为进行进一步类型化建构。"借用"行为的具体情形,将决定占有的归属状况,这是区分诈骗罪与侵占、盗窃罪的关键所在。对取财后逃逸的行为定性,实际上涉及到盗窃罪和抢夺罪的区分问题。新的界分说并没有提出更好的界分标准,而旧的界分说实际上更加具有妥当性,这主要是由我国特有的刑事立法体例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用” 占有 诈骗罪 盗窃罪 抢夺罪 " borrow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金瓶梅》“借用”中的新发现论其作者及成书方式
2
作者 邵炌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4年第3期164-172,190,共10页
《金瓶悔》从首回开端,直至百回结局,屡见抄引借用他人作品的现象。我们认为:部份抄借自他人作品而产生的《金瓶梅》,不是民间传说有分有合,彼此渗透,互相文流的结果,更不是什么“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共有现象。恰恰相反,从我们对这... 《金瓶悔》从首回开端,直至百回结局,屡见抄引借用他人作品的现象。我们认为:部份抄借自他人作品而产生的《金瓶梅》,不是民间传说有分有合,彼此渗透,互相文流的结果,更不是什么“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共有现象。恰恰相反,从我们对这些抄引借用的新探索、新发现中,更确切有力地证明了这部小说是个人有为之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用” 成书方式 《金瓶梅》 曲词 创作小说 新发现 西门庆 潘金莲 嘉靖 《宣和遗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词汇的“借用”和“移用”及其深层社会意义 被引量:24
3
作者 汤志祥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51,共8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词汇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在:(1)产生了大量新词、新语、新义;(2)各类词语的频繁“借用”和“移用”。汉语词语的“借用”和“移用”现象在语言学上意味着汉语普通话能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多样性和丰富...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词汇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在:(1)产生了大量新词、新语、新义;(2)各类词语的频繁“借用”和“移用”。汉语词语的“借用”和“移用”现象在语言学上意味着汉语普通话能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也就更具有时代性和普遍性;就社会文化生活而言,汉语词语的“借用”和“移用”现象至少说明中国社会的语言生活正在走向:(1)开放和交融,(2)多元和互动,(3)宽松和包容,(4)社会文化层次的极大提高。汉语新词新语的大量产生以及各类词语“借用”和“移用”现象的兴盛为汉语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研究素材,会促进汉语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汇 “借用” “移用” 社会意义 语言学 语文教学
原文传递
贿赂案件中“无偿借用”的判断与定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国荣 赖振华 《中外企业家》 2009年第10X期118-119,共2页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收受贿赂,不履行法定义务,侵犯职务行为的廉洁型、不可收买性的行为。在明确其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新型犯罪手段衍生出的新问题,并对国家工作人员"借用"财物进行刑法探讨。
关键词 受贿罪 “借用” 犯罪数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五代佛典音义中的借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仁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39-43,共5页
唐五代佛典音义中,初唐释玄应《大唐众经音义》、盛唐释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没有借用材料,中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后晋释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和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分别有35条、2条和1条注明“借用”的语言... 唐五代佛典音义中,初唐释玄应《大唐众经音义》、盛唐释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没有借用材料,中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后晋释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和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分别有35条、2条和1条注明“借用”的语言材料。慧琳借用包括音借、义借和形借三种类型,可洪借用和希麟借用则都是音借。音借是唐五代佛典音义借用的核心,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通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佛典音义 借用 通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中“借用”的艺术
6
作者 殷亚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8年第8期28-30,共3页
著名作家莫言建议,写作应从模仿名家开始。古今中外,通过模仿创作而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布朗宁模仿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就连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El记》也是模仿自俄国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
关键词 “借用” 写作 《狂人日记》 陀思妥耶夫斯基 艺术 著名作家 小说家 模仿
原文传递
安徽亳州“借用”高校优秀人才助发展
7
作者 梁海天 《中国人才》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9-59,共1页
近日,安徽省亳州市委组织部委托省委教育工委选派来毫挂职的24名优秀专业人才正式到岗到位,他们来自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14所省属高校,分别挂任市及县区住建、农委、教育等相关部门副职,挂职期限一年。从高校选派优秀专业人才... 近日,安徽省亳州市委组织部委托省委教育工委选派来毫挂职的24名优秀专业人才正式到岗到位,他们来自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14所省属高校,分别挂任市及县区住建、农委、教育等相关部门副职,挂职期限一年。从高校选派优秀专业人才来亳挂职,旨存“借用”高校优秀专业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服务亳州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属高校 “借用” 安徽省 优秀人才 亳州 专业人才 安徽师范大学 经济社会发展
原文传递
问:以“借用”之名取得他人手机后逃逸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8
《当代检察官》 2017年第1期64-64,共1页
典型案例:2016年11月4日,蔡某在网吧玩游戏时,以手机没电,有急事联系家人为由,向卓某借打手机。蔡某拿到手机后,边拨打电话边向网吧门口走,出门后快速向远处跑开。此时,已有警觉的卓某见状立即起身追赶蔡某,但未追上。问:蔡... 典型案例:2016年11月4日,蔡某在网吧玩游戏时,以手机没电,有急事联系家人为由,向卓某借打手机。蔡某拿到手机后,边拨打电话边向网吧门口走,出门后快速向远处跑开。此时,已有警觉的卓某见状立即起身追赶蔡某,但未追上。问: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 “借用” 应当 行为 逃逸 他人 典型案例 打电话
原文传递
济南一公务员“借用”轿车被判受贿罪
9
《中国监察》 2009年第6期59-59,共1页
基本案情2002年3月,山东省发改委能源交通处原副处长陈某到一家公司考察项目,在酒宴上,陈某对公司经理提出想借用一辆汽车。此后,公司经理花17.8万元买了一辆崭新的桑塔纳2000轿车,配好牌照、办妥手续后送到陈某手中。
关键词 “借用” 轿车 受贿罪 公务员 济南 公司经理 发改委 山东省
原文传递
都是返惠券,“借用”道不同
10
作者 朱成刚 李成义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16年第4期42-44,共3页
我们爱生活,生活免不了去购物,购物都希望省钱,省钱需要学问,碰到有折扣希望得到最大的折扣率.读完《中小学数学》2015年第九期登载的《换购中自有乾坤,喝水中也有学问》一文,感受到生活问题中蕴含的方程和数列知识,有数学推理... 我们爱生活,生活免不了去购物,购物都希望省钱,省钱需要学问,碰到有折扣希望得到最大的折扣率.读完《中小学数学》2015年第九期登载的《换购中自有乾坤,喝水中也有学问》一文,感受到生活问题中蕴含的方程和数列知识,有数学推理和智慧,又有生活的巧借智慧,有应用数学的乐趣和收获.对于巧借的应用,我意犹未尽!再举一例,以作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用” 《中小学数学》 生活问题 应用数学 数列知识 数学推理 折扣率 购物
原文传递
“借用”还是“受贿”
11
《中国工会财会》 2014年第2期38-39,共2页
受贿犯罪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很多犯罪行为都是以合法方式掩盖非法目的,采取“借用”等隐形的或变相的手段就是其中之一。一些人通常辩解,根据物权法规定,国家对房屋、汽车实行产权过户登记制度,其所有权转移应以变更登记... 受贿犯罪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很多犯罪行为都是以合法方式掩盖非法目的,采取“借用”等隐形的或变相的手段就是其中之一。一些人通常辩解,根据物权法规定,国家对房屋、汽车实行产权过户登记制度,其所有权转移应以变更登记为准,否则不产生物权变动的法律后果。他们的“借用”行为并没有真正取得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不应构成受贿罪,至少只是受贿罪未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用” 受贿犯罪 所有权转移 犯罪行为 物权变动 合法方式 登记制度 产权过户
原文传递
话题作文立意“借用”的层级
12
作者 孙玉兰 祝明富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03年第7期8-11,共4页
关键词 话题作文 立意 “借用”层级 高中 语文
原文传递
几条“借用”的最佳方法
13
《当代经理人》 2007年第4期65-65,共1页
使忘记与借用做到阴阳平衡。新业务与核心业务之间当然需要建立联系,但是新业务只能向核心业务借用关键的竞争优势。不要在冲突比较严重的地方楚立联系。
关键词 “借用” 核心业务 阴阳平衡 竞争优势 新业务
原文传递
对“母语干扰”的多角度诠释 被引量:2
14
作者 赖恒静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9-71,88,共4页
母语干扰研究是国内外迁移研究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组成部分。作者提出应多层面、多角度看待母语干扰现象。从语言层面看 ,存在着行为主义和心灵主义的对立 :行为主义理论把语言习得看成是一种习惯形成 ,有些干扰是显性的 ,也有些是隐性... 母语干扰研究是国内外迁移研究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组成部分。作者提出应多层面、多角度看待母语干扰现象。从语言层面看 ,存在着行为主义和心灵主义的对立 :行为主义理论把语言习得看成是一种习惯形成 ,有些干扰是显性的 ,也有些是隐性的 ;心灵主义则把语言习得看成是一个假设检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目标语知识体系 ,他在目标语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借用”母语知识完成交际任务 ;从非语言层面看 ,由于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 ,在母语思维与目标语思维趋异时 ,母语干扰就必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干扰 迁移 “借用” “策略” 文化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裁衣必须量体 做饭应合口味——一本民办高校新闻类教材的诞生及其深层收益
15
作者 若文 《今传媒》 2005年第6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民办高校 诞生 教材 新闻类 收益 口味 民办院校 澳大利亚 “借用” 表述 数字 办学 教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教学原则及其建立的依据
16
作者 王升阶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2期47-49,共3页
关于地理教学原则问题,愈来愈引起地理教育界的注意和重视,不少地理教师正在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但直至目前我国教育界的看法和说法还不一致,这就需要大家进一步相互商讨,使意见逐步走向一致。这里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目前高校《中学地... 关于地理教学原则问题,愈来愈引起地理教育界的注意和重视,不少地理教师正在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但直至目前我国教育界的看法和说法还不一致,这就需要大家进一步相互商讨,使意见逐步走向一致。这里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目前高校《中学地理教学法》教材中和有关地理教学刊物上,对待和谈论中学地理教学原则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不提这方面的问题,二是讲一般教学原则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没有明确提出这就是地理教学原则,三是明确提出是地理教学原则,但其内容仍是“借用”一般教学原则,四是曹琦教授别开生面的提出了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地理教学七原则,为研究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地理教学原则开创了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地理教学原则 乡土地理知识 地图 事实材料 地理学科 地理事象 地理教师 “借用” 唯意志论 合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明清小说研究》创刊十周年
17
作者 刘冬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15-18,共4页
冬去春来,行将万紫千红,百花齐放。《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地邻古林公园,刊物诞生,转瞬十年,亦千卉一枝之秀也。 忆当初创办,曾有《开卷语》,所谓:“本书将兼容各种观点,贯彻双百方针。篇不计长短,文不论家门。考证务以翔实见长。
关键词 小说研究 《金瓶梅》 《红楼梦》 明清小说 《水浒》 俞平伯 双百方针 施耐庵 “借用” 古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径通幽”
18
作者 李克俭 《当代文坛》 1983年第8期29-29,共1页
读《红楼梦》,必进大观园:那泉石花木,流红滴翠;那亭台楼阁,飞檐插空;藤萝掩映,青溪泻玉……无怪乎,深知其结构幽美的贾宝玉,在进门的山石上题一横额道:“曲径通幽。”启示说:这儿极尽开阖变化之妙! 果然,这种曲折多变的“园林建筑手法... 读《红楼梦》,必进大观园:那泉石花木,流红滴翠;那亭台楼阁,飞檐插空;藤萝掩映,青溪泻玉……无怪乎,深知其结构幽美的贾宝玉,在进门的山石上题一横额道:“曲径通幽。”启示说:这儿极尽开阖变化之妙! 果然,这种曲折多变的“园林建筑手法”,每每为一些大手笔所“借用”,创造出不少脍灸人口,千载之下尚能摇人心旌的名篇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时 大观园 心旌 石花 名篇佳作 “借用” 园林建筑 藤萝 亭台楼阁 贾宝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所知道的“偷得半联”──鲁迅《自嘲》注脚一议
19
作者 蒋冠穆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4-34,共1页
我所知道的“偷得半联”──鲁迅《自嘲》注脚一议浙江富阳郁达夫中学蒋冠穆鲁迅先生在1932年为柳亚子书写的(自嘲)一诗,内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广为传颂的名句。在该诗之后,作者题有几句说明式的附记:“... 我所知道的“偷得半联”──鲁迅《自嘲》注脚一议浙江富阳郁达夫中学蒋冠穆鲁迅先生在1932年为柳亚子书写的(自嘲)一诗,内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广为传颂的名句。在该诗之后,作者题有几句说明式的附记:“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嘲》 鲁迅先生 郁达夫 横眉冷对千夫指 所知 郭沫若 未敢苟同 “借用” 富阳 无异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汉语“意义相通字”浅论
20
作者 王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52-53,共2页
古代汉语“意义相通字”浅论王有所谓“意义相通字”是指古汉语中某两个字记录的词义有同有异,在相同的意义上,可使用其中的甲字,也可使用其中的乙字,其表达效果相同。这种在某一意义上相同,可以互相替代的两个字叫“意义相通字”... 古代汉语“意义相通字”浅论王有所谓“意义相通字”是指古汉语中某两个字记录的词义有同有异,在相同的意义上,可使用其中的甲字,也可使用其中的乙字,其表达效果相同。这种在某一意义上相同,可以互相替代的两个字叫“意义相通字”。例如:庸──用:《说文》:“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通字 古代汉语 通假字 “用” 理解古汉语 同义词 “借用” 诗经 交叉现象 古今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