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事后追惩”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陈怡飞 徐鑫贝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翻译活动中的“事后追惩”是维系翻译环境平衡与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所做出的第二次选择,通过“适者生存”和“汰弱留强”,进而对译者的表现做出最终的选择和判定。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对“事后追惩”机制的... 翻译活动中的“事后追惩”是维系翻译环境平衡与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所做出的第二次选择,通过“适者生存”和“汰弱留强”,进而对译者的表现做出最终的选择和判定。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对“事后追惩”机制的本质进行剖析,辨析其“追惩”对象,进而探讨“事后追惩”机制的建立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事后追惩” 理论框架 优胜劣汰 译者的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事后追惩”机理初探
2
作者 安全勇 《翻译论坛》 2014年第3期35-40,共6页
生态翻译学为深入解读翻译理论及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跨学科研究视角。作为生态翻译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事后追惩'对翻译活动的积极开展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误译的有效剖析、纠正和总结,'事后追惩'将译... 生态翻译学为深入解读翻译理论及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跨学科研究视角。作为生态翻译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事后追惩'对翻译活动的积极开展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误译的有效剖析、纠正和总结,'事后追惩'将译者、译文、读者、世界等翻译内外部要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透过若干'事后追惩'的具体实施案例,不难看出'事后追惩'的有效运行机制集中体现着翻译活动'译有所为'的宗旨,促成着翻译实践'优胜劣汰'和'适者生存'的实现,并从根本上维护着翻译体系的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误译 “事后追惩” 运行机制
原文传递
关于生态翻译学若干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9
3
作者 武俊辉 邹霂瑾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2,共6页
生态翻译学是由我国学者自主创新的一个理论话语体系,是中国译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生态翻译学在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逻辑性方面还可继续完善。本文从东方生态智慧、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中心... 生态翻译学是由我国学者自主创新的一个理论话语体系,是中国译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生态翻译学在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逻辑性方面还可继续完善。本文从东方生态智慧、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中心"理念、"事后追惩"机制以及运用生态翻译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关思考,得出如下主要结论:采用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中庸之道"作为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支点和思想依归并不合适;翻译生态环境具有市场属性;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译者具有选择权;"事后追惩"机制无法通过制约译者"自主权"的大小决定译者的生存;生态翻译学理论需通过翻译自然生态作品才能体现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而完善生态翻译学理论只会为自然生态作品的翻译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生态智慧 “译者中心” “事后追惩”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