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寻根文学”与台湾“乡土文学”之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奕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寻根文学” 新时期 台湾 民族传统文化 “文化研究” 文化反思 理论和实践 1983年 “文化” 民族历史 重新审视 改革进程 主要特征 社会思潮 80年代 学术界 社会性 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的“地方性”与“乡土文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斌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第4期90-92,共3页
有关现代文学中的“地方性”和“乡土文学”的研究其实已有不少。比如对“民族形式”等相关理论的探讨.对现代文学和“区域文化”关系的研究等等。但与以往研究不同,李松睿的《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既... 有关现代文学中的“地方性”和“乡土文学”的研究其实已有不少。比如对“民族形式”等相关理论的探讨.对现代文学和“区域文化”关系的研究等等。但与以往研究不同,李松睿的《书写“我乡我土”——地方性与20世纪40年代中国小说》既不是从文学题材和主题学的角度探讨“地方性”问题,也不是将这类作品“看作是一个按照某种逻辑不断发展的特殊文类”。本书所讨论的“地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地方性 现代文学 区域文化 民族形式 文学题材 中国小说 4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的“皇民文学”和“乡土文学”——读《海峡两岸新文学思潮的渊源和比较》
3
作者 陈福郎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台湾新文学思潮与大陆的新文学思潮是否存在共生关系,这一问题海峡两岸学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大陆学者一般认为,台湾和大陆的文学本同出一源,在台湾却有一些学者极力否认两岸文学之间密切的渊源关系并提出以“本土化”为标准检... 台湾新文学思潮与大陆的新文学思潮是否存在共生关系,这一问题海峡两岸学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大陆学者一般认为,台湾和大陆的文学本同出一源,在台湾却有一些学者极力否认两岸文学之间密切的渊源关系并提出以“本土化”为标准检视台湾文学的定义、定位。《海峡两岸新文学思潮的渊源和比较》(朱双一、张羽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以翔实的资料梳理了台湾新文学与祖国新文学的密切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潮 台湾文学 海峡两岸 渊源关系 “乡土文学” 皇民文学 大陆学者 大学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学”研究的新收获——读杜惠荣、王鸿儒《蹇先艾评传》 被引量:10
4
作者 乐黛云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7年第2期240-243,共4页
每一个具有现代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熟悉蹇先艾这个名字;他是现代“乡土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是一位历经风霜,至今仍然活跃在文坛上的五四时代的老作家,老战士。如果对现代文学作更深入的考察,还会发现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蹇先艾几乎是... 每一个具有现代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熟悉蹇先艾这个名字;他是现代“乡土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是一位历经风霜,至今仍然活跃在文坛上的五四时代的老作家,老战士。如果对现代文学作更深入的考察,还会发现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蹇先艾几乎是贵州这块西南边地本土唯一的现代乡土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蹇先艾 现代文学 王鸿儒 乡土作家 五四时代 现代作家 下层人民 学史 现当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所理解的“乡土文学”(摘要) 被引量:5
5
作者 蹇先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5年第1期296-,共1页
自本期起,我们开辟“论文摘编”这个专栏,荟萃全国各种理论刊物上现代文学研究之精华,以便于读者全面、迅速地了解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我们恳请各方支持,推荐佳作,以期办好这个栏目。
关键词 “乡土文学” 现代文学研究 小说流派 林家铺子 人物形象 艺术技巧 主题思想 思想修养 艺术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乡土文学”的升华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春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6-70,共5页
作为少有的几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赛珍珠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一直未能被确认。瑞典文学院有人认为将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予赛珍珠是最差劲的选择。在她的出身地美国,人们对她的态度则颇富戏剧性。当她步入文坛,创作以中国农村为... 作为少有的几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赛珍珠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一直未能被确认。瑞典文学院有人认为将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予赛珍珠是最差劲的选择。在她的出身地美国,人们对她的态度则颇富戏剧性。当她步入文坛,创作以中国农村为题材的《大地》时,美国读者为发现一个遥远而神密的国度而欣喜不已,慷慨地授予她1932年普利策文学奖,1936年还推选她为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大地》 “乡土文学” 诺贝尔文学 鲁迅小说 神话原型 农村题材小说 中国农民 中国农村 女性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文学传统流变中的“乡土文学”与“新乡土小说”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继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3-149,共7页
自“乡土文学”命名后,乡土文化长期处于被现代文明观看的“客体”位置,一方面,乡土是被“发现”、被“揭示”的;另一方面,乡土文化在“被看”中丧失了自我言说的权利,作家的乡土审美也因此显现出抽象化、符号化、寓言化特征,而近四十... 自“乡土文学”命名后,乡土文化长期处于被现代文明观看的“客体”位置,一方面,乡土是被“发现”、被“揭示”的;另一方面,乡土文化在“被看”中丧失了自我言说的权利,作家的乡土审美也因此显现出抽象化、符号化、寓言化特征,而近四十年的城乡交往叙事以具象化、日常化、现实化的农民命运书写拓宽了“乡土文学”的审美视域,相应地,“乡土文学”的历史命名面临挑战。径直地将近百年中国文学有关乡土、农村、农民的书写统称为“乡土文学”,既有悖于切实的文学情境,也缺乏此概念产生、发展的现实根基。因此,寻找新的命名方式及理论依据,既符合文学思潮应运而生的历史逻辑,也能契合新时代农民精神和乡村文明的当下审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新乡土小说” 概念推衍 空间交往 形象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乡土文学”的有无之争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玉昆 《河北学刊》 1986年第2期97-99,共3页
一九八○年,作家刘绍棠在吉林、河北、湖北等地的参观访问中,都大声疾呼创作“乡土文学”.在一九八一年《北京文学》等一期上他又发表《建立北京的乡土文学》一文,“响亮地提出建立北京的乡土文学的主张”,号召北京地区的文学评论家“... 一九八○年,作家刘绍棠在吉林、河北、湖北等地的参观访问中,都大声疾呼创作“乡土文学”.在一九八一年《北京文学》等一期上他又发表《建立北京的乡土文学》一文,“响亮地提出建立北京的乡土文学的主张”,号召北京地区的文学评论家“应当重视北京文学创作中的农产品”.他说:“我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大话题,就是对世界,我们要建立中国的国土文学;在国内,我们要建立各地的乡土文学.我们必须在文学创作中,保持和发扬我们的中国气派与地方特色.各国之间,各地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作品 “乡土文学” 孙犁 鲁迅 北京文学 刘绍棠 小说 生活风貌 许钦文 小市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早期的“乡土文学” 被引量:2
9
作者 金宏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2年第1期1-14,共14页
近两年来,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出现了一种新气象,就是有一批新的研究者对一些长期受干扰被搁置、被忽视的课题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成绩。而这批新生力量多数是粉碎“四人帮”以后高等院校、科研机关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 近两年来,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出现了一种新气象,就是有一批新的研究者对一些长期受干扰被搁置、被忽视的课题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成绩。而这批新生力量多数是粉碎“四人帮”以后高等院校、科研机关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仅就本刊收到的他们今年的部分论文来看,也分明地显示出这股新生力量的锐意精进、生气勃勃。这不仅表现在文章中有新的见解、新的角度,而且还表现在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态度比较科学,比较严谨。他们力求从作家作品、文学流派产生的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占有大量材料,在切实钻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看法。他们比较重视文艺特点,钻研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很少公式教条的空论。可以说,他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当然,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从这些论文以及近两年来这批新人的新作来看,似乎有两点还值得注意:一是对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里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探讨的较少;二是分析论述问题的理论高度、深度还嫌不足。我们要避免教条主义的空论,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述却决不可以削弱,而是要不断地加强、提高。我们竭诚希望他们在这方面勇攀高峰! 本刊为了祝贺他们在科学研究上的扎实起步,这一期特开辟《研究生论文》专栏,请大家观赏品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流派 小说题材 艺术风格 研究生论文 王鲁彦 许钦文 李渺世 叙述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学”的提法不是鲁迅最先使用的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胜道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116-117,共2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上,刊出金宏达同志的《论早期的“乡土文学”》一文。他认为:“乡土文学”形成于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将这个提法运用于这一个时期的文学,是从鲁迅开始的。”其根据就是鲁迅在《新文学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上,刊出金宏达同志的《论早期的“乡土文学”》一文。他认为:“乡土文学”形成于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将这个提法运用于这一个时期的文学,是从鲁迅开始的。”其根据就是鲁迅在《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的两段话: 蹇先艾叙述过贵州,斐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许钦文自命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文学运动 许钦文 斐文中 短篇小说集 蹇先艾 《故乡》 一九 金宏达 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乡土的沃野里探寻——近几年“乡土文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剑龙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53-57,共5页
近几年,对二十年代中期兴盛的乡土文学流派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日益关注,出现了不少研究论文,有的论著也设专章专节论析,对二十年代乡土文学创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不仅审视了“乡土文学”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且指出了它在中国现... 近几年,对二十年代中期兴盛的乡土文学流派的研究受到学术界的日益关注,出现了不少研究论文,有的论著也设专章专节论析,对二十年代乡土文学创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不仅审视了“乡土文学”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且指出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对于总结现代乡土文学创作的历史经验、繁荣当代乡土文学创作都具有积极意义。“乡土文学”的有无之争及概念的界定“乡土文学”概念是1935年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率先提出的。翌年茅盾在《关于乡土文学》一文中肯定了乡土文学创作的存在。可惜的是后来并未展开研究和探讨。解放初期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中国新文学大系 中国现代文学 流派研究 中国新文学史稿 审美价值 小说史 王瑶 乡土小说 许钦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永吉和他所倡导的“乡土文学”
12
作者 王庆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6期55-59,共5页
关永吉和他所倡导的“乡土文学”王庆华关永吉(191-)原名张守谦,河北静海县人。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后因涉嫌抗日被捕,是当时北平沦陷区的知名作家,时人评论为“以其特出的技术,写着现实的各方面,“直接而深入”①... 关永吉和他所倡导的“乡土文学”王庆华关永吉(191-)原名张守谦,河北静海县人。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后因涉嫌抗日被捕,是当时北平沦陷区的知名作家,时人评论为“以其特出的技术,写着现实的各方面,“直接而深入”①,创作期主要集中在1940-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中国文艺 东亚联盟 沈从文 写实主义 色情文学 “人的文学” 都市文明 生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鲁彦的“乡土文学”创作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增人 陈子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88-92,共5页
前期的鲁彦,是以“乡土文学”代表作家之一的身分登上文坛的,他曾经以丰富的地方色彩,浓郁的乡土情调表现我们民族传统的心理和风习,从而显示其独特的美学倾向和对生活的理解思索,对此,我们应该加以探讨。 向善的焦灼和童真的寻觅 茅盾... 前期的鲁彦,是以“乡土文学”代表作家之一的身分登上文坛的,他曾经以丰富的地方色彩,浓郁的乡土情调表现我们民族传统的心理和风习,从而显示其独特的美学倾向和对生活的理解思索,对此,我们应该加以探讨。 向善的焦灼和童真的寻觅 茅盾指出:“作者的向善心,似乎是在常常鼓励他作一个人类的战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鲁彦 向善 如史伯伯 林家铺子 矛盾纠葛 暴风雨前 人物命运 许地山 青年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学”浅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加人 《绥化学院学报》 1985年第Z1期24-29,37,共7页
“乡土文学”出现在二十年代,发展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现代文学史上,实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流派。就是在当代,也还有些作家高举着“乡土文学”于力致,帜旗“乡土文学”创作,创作出不少很有影响... “乡土文学”出现在二十年代,发展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现代文学史上,实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流派。就是在当代,也还有些作家高举着“乡土文学”于力致,帜旗“乡土文学”创作,创作出不少很有影响的“乡土文学”作品。鲁迅和茅盾是很重视“乡土文学”的,早在三十年代初就曾撰文论述“乡土文学”,对出现在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给予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遗憾的是后人并没有象鲁迅和茅盾那样继续对“乡土文学”予以必要的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四十年代 许钦文 文学流派 农村题材 《呼兰河传》 刘绍棠 王鲁彦 李家庄的变迁 河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十年代“乡土文学”的悲剧风格
15
作者 杨剑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8年第4期284-285,共2页
文章认为,“二十年代的乡土作家大多从小生活在农村或小城镇,他们和中国乡村社会有着较多的接触”,当他们“对城市的黑暗现实深感失望,便将视野投回乡村”,并“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眼光审视乡村社会”,“对农民的悲惨生活和不幸命运... 文章认为,“二十年代的乡土作家大多从小生活在农村或小城镇,他们和中国乡村社会有着较多的接触”,当他们“对城市的黑暗现实深感失望,便将视野投回乡村”,并“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眼光审视乡村社会”,“对农民的悲惨生活和不幸命运怀着深厚真挚的怜悯与同情,从而表现出一种深挚的‘哀其不幸’的悲哀情绪,”他们的作品“大多以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写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土作家 哀其不幸 悲惨生活 中国乡村社会 凡人琐事 人物形象 中国小说 日常琐事 抒情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乡土文学”的三次浪潮
16
作者 刘翔飞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1期91-95,共5页
湖南现代乡土文学的发展已历时六十多年,而且有如一条浩荡行进的长河,波峰叠起,奔腾不息,它的一些作家和作品,虽然毁誉不一,有的甚至几经沉浮,却终究没有被历史所遗忘。基于这样一种状况,对它进行一次全面审视,勾勒出它发生、发展的轮廓... 湖南现代乡土文学的发展已历时六十多年,而且有如一条浩荡行进的长河,波峰叠起,奔腾不息,它的一些作家和作品,虽然毁誉不一,有的甚至几经沉浮,却终究没有被历史所遗忘。基于这样一种状况,对它进行一次全面审视,勾勒出它发生、发展的轮廓,描摹出它行进的轨迹,寻找出决定其自身存在和繁衍的基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沈从文 现代乡土文学 三次浪潮 乡土作家 周立波 作品 民族 乡土小说 转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人生的乡愁──论“乡土文学”的悲剧美
17
作者 向阳 《创作与评论》 CSSCI 1998年第2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乡土文学” 现实主义 关注人生 许钦文 悲剧倾向 父亲的花园 台静农 中国现代小说 乡愁 彭家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学”浅论
18
作者 王加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57-59,共3页
“乡土文学”出现在二十年代,发展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现代文学史上,实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流派。就是在当代,也还有些作家高举“乡土文学”旗帜,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创作出不少很有影响... “乡土文学”出现在二十年代,发展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现代文学史上,实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流派。就是在当代,也还有些作家高举“乡土文学”旗帜,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创作出不少很有影响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四十年代 文学流派 农村题材 现实主义创作 中国新文学大系 呼兰河传 许钦文 学史 王鲁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学”与萧红创作
19
作者 吴建华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85年第3期38-47,共10页
“乡土文学”与萧红创作这个命题对于萧红研究来说似乎庞大了些,在“乡土文学”的定义和特征还没有一种完善的界说之前,探索它与萧红创作之间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很多见识无疑会带有片面性、不十分合理性,但作为一种抛砖引玉的探讨... “乡土文学”与萧红创作这个命题对于萧红研究来说似乎庞大了些,在“乡土文学”的定义和特征还没有一种完善的界说之前,探索它与萧红创作之间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很多见识无疑会带有片面性、不十分合理性,但作为一种抛砖引玉的探讨,我相信会得到诸位研究者的宽容与热诚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萧红研究 创作 抛砖引玉 片面性 合理性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来各有自 因由两相异—— “乡土文学”与“寻根文学”比较之一
20
作者 吴奕锜 《华文文学》 1995年第1期16-20,共5页
在四十年来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当代文坛上,同样产生于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之后的“乡土文学”和“寻根文学”运动,毫无疑问地也同样具有着对在此之前文学过分横移的反拨功能,但是,细究起来,它们所藉以产生的根本原因,在精神文化方面所表现出... 在四十年来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当代文坛上,同样产生于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之后的“乡土文学”和“寻根文学”运动,毫无疑问地也同样具有着对在此之前文学过分横移的反拨功能,但是,细究起来,它们所藉以产生的根本原因,在精神文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倾向,作家在其间所担当的角色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设置和塑造等等方面却又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因篇幅所限,本文在此只具体探讨两者所藉以产生的内在因由,其余的将另文再予论述.80年代初中期,中国大陆的改革运动正从广袤的乡村大地悄悄地向城市推进,并且开始小心翼翼地把试探的脚步从经济体制的“外围”领域伸向政治体制这个极为敏感的“纵深”地带.改革,在以前所未有的运动形式,给原来几近僵化的社会肌体注进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难题.这时,人们所面临着的,再也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选择和争论,而是如何改革,怎样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是对作为改革实践主体的“人”与作为传统载体的“人”之间的矛盾的思考.或者,换句话说,是对当代中国人民该如何调整、更新或者跨越自身固有的传统文化中的惰性因素,去参予和推动这场关系整个国家民族命运的改革运动的思考.而当这些思考上升为理论形式上的探讨的时侯,又被抽象地归结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寻根文学” 民族文化 钓鱼岛 现代主义文学 民族传统文化 台湾 文学自身发展规律 民族文学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