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无真史说”偏见的形成与终结 被引量:1
1
作者 晁天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89,共21页
“中国无真史说”是西方的一个偏见,主要盛行于18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它是西方人在中国相关知识不足的背景下,以西方传统历史观和思维方式理解中国历史的产物。西方传统历史观的主流,是以特殊性、变化性作为历史的属性,而将一般... “中国无真史说”是西方的一个偏见,主要盛行于18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它是西方人在中国相关知识不足的背景下,以西方传统历史观和思维方式理解中国历史的产物。西方传统历史观的主流,是以特殊性、变化性作为历史的属性,而将一般性、稳定性排斥于历史认知的范围之外。16、17世纪之后,西方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并以充满活力的面貌迈入近代,中国社会则进入一个相当长的缓慢发展阶段。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状态给当时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影响下,这种印象扩大为对立的两个极端,而中国历史的零星片段知识为西方人将中国描述为与其自身有别的“他者”形象提供了依据。19世纪在西方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在以历史感见长的西方学者心目中,中国作为“没有真历史的国家”的形象最终定型。“中国无真史说”根源于西方的文化偏见,本质则是欧洲中心主义。只有从中华文明内在的发展逻辑入手,深刻揭示和阐释中国历史的独特道路、丰富内涵以及鲜明特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话语体系,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动权,才能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无真史说” 黑格尔 二元对立 欧洲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